大氣層對於地球而言,就是保護神一般的存在,它的出現是地球生命的福音,沒了它也就沒有我們。但它現在被太陽風侵擾,每年被捲走10萬噸大氣。

從現在的人類掌握的信息來看,一顆行星想要出現生命,需要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兼備,缺一不可。而外部條件相對來說還要更重要一點,首先天體要處於宜居帶中,科學家對宜居帶的定義比較簡單,就是天體距離恆星有一定距離,在宇宙環境中的位置比較安全,那便可以認定它處於宜居帶裡。太陽系的宜居帶,就在地球周圍,地球的位置堪稱是得天獨厚。
安全的位置給地球帶來了穩定的宇宙環境,不用整天擔心被小行星和隕石撞擊,也能接收到太陽傳過來的能量,不冷又不熱。但這還不夠,只有外部條件仍舊沒辦法催生出生命,還要看天體的內部條件。

最基本的內部條件就是天體要擁有自己的大氣層,太陽系裡擁有大氣層的行星不少,除了地球之外還有火星、金星、木星和土星,其中金星和火星處於宜居帶中,那為什麼它們沒有生命誕生?只因它們的大氣層的構成和地球有較大差別,二氧化碳佔到了九成多,剩下的才是氫氣氧氣等氣體。
種種差異導致了金星和火星沒有誕生出生命,地球就幸運多了。它的大氣層不說絕對完美,但也是萬裡挑一的那種。地球大氣層的厚度約為100千米,每當太陽光線照射過來時,大氣層就會起到保護作用,使得進入地球的太陽能量不至於過多,在一個適度的範圍內。夜晚的時候也會阻擋地球熱量散發,所以晝夜的溫度不會差太多,適宜的溫度是地球上誕生生命的原因之一。

大氣層的作用這麼大,我們自然不能讓它有什麼損害,可科學家們卻發現大氣層正在以每年減少10萬噸大氣的速度消逝,罪魁禍首是太陽風。太陽風名字中帶了一個「風」字,實質卻是帶電粒子流,高速運動起來就像一陣狂風,速度最大值達到了每秒800千米。

有人就會問了,每年減少10萬噸,就算地球大氣層再多,那早晚也有耗盡的時候。火星大氣層怕是會成為地球的前車之鑑,地球大氣的減少對地球有害嗎?擔憂的有道理,不過這擔憂並不會成真。地球大氣層的總重量保守估計也有6000萬億噸,以每年10萬噸的速度減少,那也需要600億年的時間。
從時間上來說,地球大氣層就不可能被消耗完,600億年是什麼概念?宇宙的壽命才138億年,太陽的壽命就更短了。而且太陽現在正處於壯年期到老年期的過渡階段,再過50億年,太陽會正式進入衰老期,太陽風也會隨之消失。

地球本身也不會坐以待斃,每年被太陽風捲走的大氣,會以多種方式修補回來。不要忘了,地球上是生命生存的,原始森林會進行光合作用,補充所消耗的氧氣。動物們會呼吸,一呼一吸之間就有二氧化碳釋放出來,地殼運動釋放地球內部的氣體、海洋蒸發釋放出來的水蒸氣和人類活動產生的各種氣體,這些都會源源不斷的補充大氣層的損耗。

大氣層有消耗也有補充,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中,靠外界對它的傷害幾乎不可能讓大氣層有損失,地球自身要是出了點問題,那大氣層怕是不保。具體可以參考火星,火星在很久以前擁有完整的大氣層,可不知道什麼原因,它的內部磁場發生了變動,火星鎖不住大氣層了,它逃逸到了宇宙空間中。由此可知地球的磁場如果也發生了變動,那大氣層的處境就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