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每年向太陽「上繳」10萬噸大氣,大氣層會消失嗎?專家笑了!

2020-12-03 觀星居

在小編眼中:「地球是一顆非常美麗的星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是一顆奇蹟星球,在茫茫宇宙中,誕生了許許多多的生命,這與她自身的條件有關,這些條件包括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

外部條件主要是地球的地理位置。地球處於宜居帶當中,享受充足的陽光以及溫度,讓地球能有一個適合生物生存的環境,經過漫長時間的進化,終於誕生出了許許多多的生物體。

除了地球之外,金星、火星同樣也處於宜居帶中,但為何只有地球才能夠誕生出生命呢?其實這與地球本身的條件有關,地球有一個大氣層,大氣層對於星球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能夠抵擋很多外來的危險,比如說抵擋太空輻射,太陽射線等等。

而且大氣層就像一個保溫罩,它能夠維持地球的溫度,當太陽光到達大氣層時,一部分被吸收,另一部分被反射或者折射,所以地球地表的溫度不會太高,晝夜溫差不會太大,這樣的環境非常有利於生物繁衍。

倘若大氣層非常稀薄,就會導致星球地表溫度過高或者過低,晝夜溫差變化極大,比如說火星,火星地表的溫度範圍大約在-6℃-66℃,這樣的溫度環境,生物難以生存,所以星球有了大氣層,才有了保障,才能為生命的繁衍提供有力的環境。

地球是很偉大的,因為它有將近100千米厚的大氣層,這層大氣層死死地保護住了地球,讓地球上的生態系統能穩定存在。而且大氣層也能夠抵擋外來天體的撞擊。在小編看來:「很多星球之所以生物會滅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天體的撞擊。比如說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就是因為有一顆巨大的行星撞擊了地球才導致的,所以大氣層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對於一般小型的天體來說,在穿越大氣層的時候,因為摩擦燃燒而在空中便消失了。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地球沒有了大氣層,各種天體會直接撞擊在地球上,屆時,許多生物都會面臨滅絕。所以大氣層對於地球和生物來說是多麼重要啊!可是,這幾年科學家發現:地球的大氣層正在不斷流失,每年太陽風都會從地球上颳走10萬噸左右的大氣。

眾所周知,地球大氣的質量非常龐大,但是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啊!,地球的大氣層不斷變稀薄,最終有可能會和火星一樣,只剩下一層稀薄的大氣,那麼我們該不該擔心呢?

通過數據來算,我們大可不必擔憂,地球存在的大氣大約為6000萬億噸,太陽風每年會颳走10萬噸的大氣,那麼600億年後,地球的大氣就會被消耗光。

600億年是什麼概念呢?宇宙誕生到現在,也只不過走了138億年。600億年後,宇宙中的很多天體都會消失,比如說太陽。科學家們表示太陽的壽命只有100億年左右,太陽將氫氣全部消耗掉之後,會成為一顆白矮星,到那時,如果人類文明還在的話,就只能離開太陽系前往其他星系。

實際上,地球的大氣一直都保持在一種比較平衡的狀態,喪失的大氣會通過某種形式將其補充,比如說植物的光合作用,動物呼吸作用等等,再加上人類活動所釋放的二氧化碳,都會進一步鞏固大氣層的厚度,由此可見,我們大可不必擔憂大氣會損失的問題。

但還存在一種比較極端的問題。大氣層之所以能夠保持平衡,是因為地球存在磁場,一旦磁場失去平衡,地球的大氣就會迅速消散。前段時間,冥王星的磁場發生變化,導致大氣層不斷消散,要不了多久就會完全消失。所以說地球的磁場一旦發生劇烈改變的話,很有可能會讓大氣加速流失。到那時不用600億年了,可能600年之後地球的大氣就消失不見了。

對此,小編想說:「我們不能夠確保地球的大氣會一直存在,或許在將來某一天,有一顆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磁場發生變化,又或者說是人類活動導致磁場不斷偏轉,最後失常,這些都可能會導致大氣層不見。所以我們還是得保持謹慎,儘快的尋找適宜居住的星球以及發展科技,等到那一天來臨的時候,我們還能快速地去到其他星球,讓人類文明繼續繁衍」。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太陽風每年吹跑地球10萬噸大氣,幾億年後,地球會變成火星嗎?
    我們的大氣層每時每刻都在被太陽風侵擾,每年都會損失10萬噸左右的大氣。長此以往,會不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地球的大氣層消失殆盡呢?到時候我們人類又將何去何從?地球是一個巖石星球,在它的外圍包裹著一層約100千米厚的大氣層。可不要小看了大氣層,正是有了它才有了地球上成千上萬的物種。我們的生存需要穩定的環境,恆定的溫度,還需要躲避宇宙射線的侵害。
  • 月球每年「吸走」地球10萬噸大氣,為何至今不見大氣層變薄?
    作為地球上最重要的保護層,地球大氣層不僅可以保護地球免受過多的宇宙輻射的影響,還可以保護原始大氣層不讓其漂移到宇宙中。人們一直認為,大氣層距離地表只有幾萬公裡,但是研究表明,大氣層可以擴展到63萬公裡。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約為380,000公裡,這意味著月球可能仍處於地球大氣中。科學家通過大量研究發現了這種現象的原因。事實證明,地球的大氣每年都被吹走。
  • 受太陽風侵擾,地球大氣層每年被捲走10萬噸大氣,這對地球有害嗎
    大氣層對於地球而言,就是保護神一般的存在,它的出現是地球生命的福音,沒了它也就沒有我們。但它現在被太陽風侵擾,每年被捲走10萬噸大氣。地球大氣層大氣層的作用這麼大,我們自然不能讓它有什麼損害,可科學家們卻發現大氣層正在以每年減少10萬噸大氣的速度消逝
  • 月球每年「吸走」地球10萬噸大氣,為何至今不見大氣層變薄?
    地球大氣層作為地球上最為重要的保護層,它不僅保護地球不會遭受太多宇宙輻射的影響,還可以保護原有的大氣不至於讓它們飄散到宇宙中去人們一直以為大氣層的範圍僅僅是距離地表幾萬公裡的地方,然而已經有研究表明,大氣的範圍可以擴散到63萬公裡遠的地方。而地月之間的距離大約是38萬公裡,也就是說月球有可能還在地球的大氣層內。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研究得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原來地球大氣每年都會被大量吹走。
  • 地球大氣每年被「偷走」10萬噸,為何大氣層卻沒有變薄?
    審核:小文引言:地球處於太陽系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其他星球的影響,尤其是太陽的影響。在地球的外部,太陽是重要的因素,它每天都向地球傳送充足的熱量和光。地球周圍的星球充當著「自然屏障」的作用,使地球很少遭遇外來天體的撞擊。而在內部,地球自然環境中存在適宜的溫度、液態水、大氣,其中的大氣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宇宙中擁有大氣層的星球有很多,但幾乎沒有一顆星球的大氣能夠像地球這樣有著合適的氧氣佔比。
  • 太陽風每年捲走數萬噸大氣,大氣層會因此消失麼?答案竟是這樣
    然而,通過科學家們的不斷研究,人們發現地球的大氣層正在消失,平均而言,它必須被太陽風轉變成每年接近10萬噸的大氣層。儘管地球大氣層的質量非常大,但根據這種消耗,地球大氣層將繼續減少,直到有一天它變成像火星一樣的稀薄大氣。我們需要擔心地球大氣層每年的損失嗎?事實上,根本沒有必要擔心。地球大氣層的重量約為6000億噸。
  • 宇宙每年「吸走」地球10萬噸大氣,為何至今不見大氣層變薄?想不到
    地球的質量是相當穩定的,即使是發射到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和火箭,最終會因為地球引力墜落。地球最大的質量損失來自逃逸的氫和氦,地球每秒鐘失去大約3公斤的氫,氫和氦分別以每年95000噸和1600噸的速度逃逸,這些元素太輕,無法被地球的重力鎖住在地球,往往會逃逸到太空中。
  • 太陽風每年吹走10萬噸大氣,幾萬年後,地球會變成第二個火星?
    筆者-小文大氣層又名為大氣圈,這是一層厚度大概在一千千米以上的,因為重力關係而圍繞在地球上方的混合氣體。大氣層沒有明顯的界限,但其內部卻可以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以及中間層和暖層等部分,這層地球最外圍的氣體包裹著陸地和海洋,同時為地面上活躍的生命提供安全保障。
  • 電離層:地球大氣的高空魔鏡
    美國航天局近期公布了兩項探索電離層的新計劃,目的就在於了解空間天氣、地磁暴等現象如何影響大氣層上部的電離層。 天生不安分 存在著大量自由帶電粒子 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地球大氣聚集在地球周圍而形成了大氣層,大氣層受到太陽輻射、日月引力等作用,處於不停的運動之中。
  • 地球大氣對流層
    大氣的最下層稱為對流層,它是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層大氣層,空氣的移動是以上升氣流和下降氣流為主的對流運動,所以叫做「對流層」。
  • 地球大氣有分層,那麼太陽大氣分幾層?
    我們研究地球大氣的時候,會根據其各種參量的性質分成一些圈層:靠近地面的部分稱為對流層,密度大、下熱上冷,因為冷熱帶來的密度變化進行著氣體與能量的對流,風雨雷電都產生在這裡;向上有平穩的平流層、過渡的中間層、越往上溫度越高的熱層等。
  • 地球大氣有分層,那麼太陽大氣分幾層?-虎嗅網
    我們研究地球大氣的時候,會根據其各種參量的性質分成一些圈層:靠近地面的部分稱為對流層,密度大、下熱上冷,因為冷熱帶來的密度變化進行著氣體與能量的對流,風雨雷電都產生在這裡;向上有平穩的平流層、過渡的中間層、越往上溫度越高的熱層等。
  • 月球最終會離開地球嗎?專家認為不會
    地球和月球的未來將會如何發展?我們知道,由於地球-月球系統的相互潮汐作用,兩者互相牽絆在一起。那麼地球和月球的未來將會如何發展?月球最終會離開地球嗎?在這一點上,月球將需要大約47天的時間繞地球一周,地球和月球將相互鎖定。這些計算沒有考慮到太陽在這一時期的演化。10億年後,太陽輻射的增加將使地球的海洋蒸發,並消除大部分的潮汐力。在大約50億年後,太陽將把核心的所有氫元素熔合成氦,並將從赫茨普朗-羅素圖的主要序列開始演化,進入紅巨星階段。
  • 地球每年逃逸數十萬噸大氣到太空,為什麼大氣層沒有變薄?
    按照高度又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散逸層五個部分。從地表開始向上延伸首先是對流層,平均高度大約為12千米,對流層大氣層最稠密的區域,也是形成雨雪等天氣現象的地方。離開對流層向上50千米處是平流層,平流層空氣相對稀薄,氧分子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則形成了一層濃厚的臭氧,他就像一道屏障一樣保護這我們免受太陽紫外線的傷害。
  • 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大氣的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大氣層是指包圍在地球周圍的大氣,其主要組成成分是氮氣和氧氣,包裹地球的大氣層厚度超過1000千米,從大氣層上界到宇宙空間,並沒有明顯的界線,是大氣密度不斷降低,大氣分子不斷減少的過程。並不是所有的行星都擁有大氣的,比如像水星那樣個頭太小的行星,就無法吸引大氣從而形成大氣層。
  • 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大氣的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其主要組成成分是氮氣和氧氣,包裹地球的大氣層厚度超過1000千米,從大氣層上界到宇宙空間,並沒有明顯的界線,是大氣密度不斷降低,大氣分子不斷減少的過程。對流層的厚度,除了不同緯度厚度不同,在同一個地點,也會有季節變化,一般來說夏季氣溫較高時,對流層較厚;而冬季氣溫較低時,對流層較薄。由於對流層溫度上冷下熱,空氣運動對流劇烈。
  • 太陽大氣分為3層,哪一層溫度最高?
    地球上的氣體受到重力、太陽輻射加熱等物理作用的影響,密度和溫度等性質出現分化,所以分成了幾個圈層:靠近地面的是對流層,我們就生活在這一層,所以很熟悉一些與大氣有關的自然現象,比如「越往山頂走,空氣越稀薄,氣溫也越低「,這正是反映了對流層底部的大氣密度和溫度都比上部要高
  • 通訊、廣播、導航都離不開它 電離層:地球大氣的高空魔鏡
    美國航天局近期公布了兩項探索電離層的新計劃,目的就在於了解空間天氣、地磁暴等現象如何影響大氣層上部的電離層。天生不安分存在著大量自由帶電粒子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地球大氣聚集在地球周圍而形成了大氣層,大氣層受到太陽輻射、日月引力等作用,處於不停的運動之中。
  • 火星上的水和大氣是如何消失的?
    不過,火星表面乾燥的河床,和只能由液態水的存在而形成的礦物質等證據都表明,古代火星的氣候與現在截然不同,當時應該足夠溫暖,大氣層的厚度足以保持水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有河水在地表流淌。那麼,火星上的水和大氣去哪了,今天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水的消失:深埋地表or逃出火星?
  • 地球大氣開始電離的部分叫做高層大氣
    高層大氣高度範圍從60公裡左右到幾千公裡。歷史上,高層大氣的高度範圍隨探測技術的進步而改變,並且不同學科領域的劃分標準不盡相同。有時人們也把30公裡以上的中層大氣併入高層大氣。高層大氣上界的層狀結構已不明顯,在那裡,熱速度高的大氣粒子有可能克服地球引力的束縛而外逸出地球大氣層,而行星際空間的某些氣體粒子也有可能進入高層大氣。高層大氣的粒子包括中性部分和電離部分。由於這兩部分粒子間的碰撞,無論從成分結構、動量交換或是從能量平衡角度看,兩者都是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的。在高層大氣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微觀和宏觀的物理、化學過程,從而決定了它的熱狀態、電離狀態和運動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