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大氣層每年被「吹走」10萬噸物質,為何我們毫無感覺?

2020-12-03 奇點使者

審核:小文

引言:地球能成為人類宜居的星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球擁有厚實的大氣層,隔絕來自宇宙的各種輻射。曾經有科學家在距離地球63萬千米的地方發現地球的大氣,原來大氣層不斷地被太陽風颳走,然而為什麼沒有影響我們的生活呢?

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地球被一層層厚實的大氣環繞包圍著。地球上絕大多數的生物都離不開呼吸來維持生命。就像人類一樣,吸入來自大氣層的氧氣,然後呼出的二氧化碳也會回到大氣層中。大氣層就像一個保護傘一樣保護著地球免受宇宙輻射的危害。要說地球能成為目前太空中唯一一個存在生命的星球的最大原因是地球的自然環境的話,那麼說大氣層是地球自然環境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也不為過。

曾經有一位科學家發現,不僅僅在地球的表面,在距離地球63萬公裡的高空上也有大氣出現。科學家們長年以來大量的研究表明, 大氣層每時每刻都在被吹走的原因大部分是太陽風的存在。科學家通過觀察這種現象,對大氣層流失的速率進行了計算,結果是每秒就會有3千克的大氣流失。通過這樣的計算我們會發現,僅僅是一年的時間,就會有超過10萬噸的大氣被太陽風颳走。既然如此,對人類如此重要的大氣損失得這麼快,為什麼我們的生命沒有受到影響呢?

想要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對大氣層進行深入地了解。大氣層除了保障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能夠進行呼吸作用,維持生命正常運作之外,還隔絕所有的生物免受來自宇宙各種各樣的粒子輻射。

要知道自打宇宙大爆炸起源的那一刻起,宇宙的環境相當的複雜,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粒子射線,而這些輻射都是對我們百害而無一利的。而我們的大氣層就像一張過濾網一樣,把絕大多數的輻射都隔離掉了。而大氣層有過濾作用的原因與它的厚度有密切的關係。但是目前大氣層的厚度因為沒有準確測量的方法,所以並沒有一個具體的定論,科學家估計大概有50千米厚。

大氣能夠從50千米的地方被刮到63千米甚至更遠的地方的同時,也會吸引一些來自太陽軌道上游離的粒子。地心引力甚至能夠把太陽風裡面的氣體粒子捕捉到大氣層中去。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地球上還存在很多神奇的生物,它們可以源源不斷地生產氧氣。可能大家已經猜到了是什麼,沒錯,它們就是地球上的綠色植物。在我們初中的生物課堂我們就已經知道了綠色植物可以通過自身的光合作用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除了一部分生成的氧氣用於自己的呼吸作用之外,其餘的絕大部分都提供給地球上其他生物進行呼吸作用。

動物作為地球生態圈中的消費者,它們不僅通過呼吸作用,而且在死後也通過屍體的分解以及其他方式悄悄地為地球大氣層厚度作出巨大的貢獻。

正是因為有以上幾種方式在不斷地填充地球的大氣,才能讓地球的大氣層維持著動態平衡。

相關焦點

  • 月球每年「吸走」地球10萬噸大氣,為何至今不見大氣層變薄?
    審核:小文 引言:前段時間有科學研究發現,地球的大氣不僅出現在月球的周圍,還去到距離地表65萬公裡的地方。這飄散的大氣像一條絲帶一樣連著地球和月球,然而很多人對此感到疑惑,地球大氣都「吹」到月球的後面了,為什麼大氣層沒有明顯變薄呢?
  • 地球大氣每年被「偷走」10萬噸,為何大氣層卻沒有變薄?
    近期有研究發現,太陽風在不斷地將地球大氣往外面抽離,而且在地球與月球之間已經形成了一條隱約的氣體「通道」,為什麼大氣層沒有變薄呢?放眼整個宇宙,雖然存在許多和地球類似的星球,有的星球自然環境與地球有著較高的相似度,但是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地球存在生命。而地球能夠孕育出生命,與內部和外部的諸多因素有關。
  • 地球每年接收40000噸外來物質!體積一直在變大,專家反顯擔憂
    天體質量越大,那麼「磁鐵」引力就會越強,有的天體引力強化到無法想像地步,比如銀河系中心超級黑洞引力能捕捉數萬光年外星系,太陽引力能牽絆數十億公裡外星球,而我們地球也一直束縛數十萬公裡外月球,非但如此,地球每年靠近引力捕捉約4萬噸隕石和塵埃。
  • 月球每年「吸走」地球10萬噸大氣,為何至今不見大氣層變薄?
    作為地球上最重要的保護層,地球大氣層不僅可以保護地球免受過多的宇宙輻射的影響,還可以保護原始大氣層不讓其漂移到宇宙中。人們一直認為,大氣層距離地表只有幾萬公裡,但是研究表明,大氣層可以擴展到63萬公裡。地球與月球之間的距離約為380,000公裡,這意味著月球可能仍處於地球大氣中。科學家通過大量研究發現了這種現象的原因。事實證明,地球的大氣每年都被吹走。
  • 太陽風每年吹跑地球10萬噸大氣,幾億年後,地球會變成火星嗎?
    我們的大氣層每時每刻都在被太陽風侵擾,每年都會損失10萬噸左右的大氣。長此以往,會不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地球的大氣層消失殆盡呢?到時候我們人類又將何去何從?地球是一個巖石星球,在它的外圍包裹著一層約100千米厚的大氣層。可不要小看了大氣層,正是有了它才有了地球上成千上萬的物種。我們的生存需要穩定的環境,恆定的溫度,還需要躲避宇宙射線的侵害。
  • 太空垃圾每年墜落地球400個,我們卻毫無感覺?
    如果一顆衛星的信號丟失、燃料用盡或遭到破壞,那麼這些失控的金屬碎片就會受到地球引力作用進行自由運動,終有一天會進入地球大氣層,重新送回地球。    每年有數百個太空垃圾回到地球:  每隔幾天,就會有來自太空的人造垃圾回到地球,但是我們基本不會感受到。
  • 宇宙每年「吸走」地球10萬噸大氣,為何至今不見大氣層變薄?想不到
    地球的質量是相當穩定的,即使是發射到地球軌道上的衛星和火箭,最終會因為地球引力墜落。地球最大的質量損失來自逃逸的氫和氦,地球每秒鐘失去大約3公斤的氫,氫和氦分別以每年95000噸和1600噸的速度逃逸,這些元素太輕,無法被地球的重力鎖住在地球,往往會逃逸到太空中。
  • 地球內核溫度超過太陽,高達6800度,為何我們卻毫無感覺?
    但人們可能有所不知,太陽溫度和地球的內核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因為地球的內核最高溫度在6800度左右,那麼,地球內核的溫度那麼高,為何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卻毫無感覺呢?科學家認為,這與地球內核的物質有關。
  • 地球每年逃逸數十萬噸大氣到太空,為什麼大氣層沒有變薄?
    地球是一個生機盎然的世界,在這個星球上孕育了無數的生命,也是目前人類唯一已知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地球之所以能成為唯一擁有生命的星球,除了恰到好處的空間位置與強度合適的磁場外,最重要的便是包裹著一層濃厚的大氣層。如果從太空俯瞰地球的樣貌,便可以看到在地球周圍有一層透明的混合氣體,它被地球引力牢牢吸附!
  • 在宇宙中,地球以10萬公裡時速向前狂奔,為何我們沒有明顯感覺?
    ,普通民航客機的速度大約為1000公裡每小時,飛機的速度夠快了吧,地球自轉的速度比飛機還要快600多公裡每小時,因此地球的自轉速度還是蠻快的,但是比地球自轉速度更快的是地球的公轉速度,地球的公轉速度約等於30公裡每秒,相當於時速10萬公裡,也就是說地球在宇宙每小時向前狂奔10萬公裡,這個速度比地球上任何飛行器都要快。
  • 受太陽風侵擾,地球大氣層每年被捲走10萬噸大氣,這對地球有害嗎
    大氣層對於地球而言,就是保護神一般的存在,它的出現是地球生命的福音,沒了它也就沒有我們。但它現在被太陽風侵擾,每年被捲走10萬噸大氣。地球大氣層大氣層的作用這麼大,我們自然不能讓它有什麼損害,可科學家們卻發現大氣層正在以每年減少10萬噸大氣的速度消逝
  • 為什麼地球大氣層永遠不會消失?只因有這兩道護身符!
    地球的大氣層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在幾十億年來它就如同一層保護膜一樣將地球與神秘太空阻隔起來,也正是因為這樣,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夠繁衍下去,才能夠代代相傳。相信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就連我也有這個疑問,就是為何地球大氣層永遠不會消失,為何大氣層會永遠吸附在表面,而不會消散到神秘的太空中?其實地球上的大氣層之所以不會消失,是地球自身的引力原因,因為地球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巖質行星,它能夠對周邊所有的物質形成一個引力。
  • 太陽每秒燃燒420萬噸物質,地球總在接收太陽光,質量增加了嗎?
    按照質能方程,只要地球接收太陽能量,那麼地球的質量就一定會上升,但關鍵在於,依靠太陽能量增加的質量,每年也就增加幾萬噸而已。相比於地球60萬億億噸的總質量,九牛一毛而已,更別提地球還會通過其它方式流逝質量。
  • 地球為什麼有大氣層?
    如果地球上沒有空氣,動物將無法呼吸,植物將無法進行呼吸作用,所以大氣層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但是我們都知道月亮上並沒有大氣層,有些行星上也沒有大氣層
  • 地球深海中取之不盡的「寶藏」,儲量有3萬億噸,每年增加1千萬噸
    勘探結果表明,地球上的「錳結核」比想像中的還要多,就目前已知的數據來看,「錳結核」的儲量有3萬億噸,通過同位素測定,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些「錳結核」一直在增加,平均每年增加1千萬噸。這是什麼概念呢?我們拿太平洋來舉例說明,數據顯示,太平洋中的「錳結核」儲量最多,大概有1.7萬億噸,科學家估計,如果將其全部開採,我們可以得到4000億噸的錳、164億噸的鎳、88億噸的銅、58億噸的鈷,更重要的是,這些「錳結核」還在以每年1千萬噸的速度在海底表層不斷地生成,簡直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的「寶藏」。
  • 地球「自轉」速度有多快?為何人類毫無感覺?看後長知識了
    地球「自轉」速度有多快?為何人類毫無感覺?看後長知識了地球作為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一直在不停地做著運轉,學過地理的小夥伴們肯定也都知道,地球的自轉帶來了四季交替和日出日落,帶來的影響也是映射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卻是感覺不到運轉的過程和速度的。所以說這樣的問題也是成為了困惑人們的謎團,地球「自轉」速度有多快?為何人類毫無感覺?
  • 地球表面的大氣層,為何沒在太空中消失?其實是因為這2個原因
    地球表面的大氣層,為何沒在太空中消失?其實是因為這2個原因我們人類探索宇宙,也有了好幾百年了。而我們人類探索這個宇宙,理由當然不是好奇那麼簡單。還有兩個比較重要的原因,一個就是我們人類想要在這個宇宙中,找到外星人類的存在。
  • 地球每年流失數十萬噸大氣,逃往外太空,還能堅持多久?
    地球生命耐以生存的兩大條件:空氣和水,離開其中一樣,地球繁榮的生命系統,將在頃刻間蕩然無存!但是,地球大氣卻以每年數十萬噸的速度逃跑,損失巨大!那麼地球上的空氣,照這樣的損失速度,還可以堅持多久呢?要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把時間往前拉,拉到早期地球時候,那時候的地球很年輕,活躍度很高,大氣成分以「氫」和「氦」為主,這兩種物質在元素周期表中排第一,第二的位置,質量也是最輕的兩位
  • 地球「自轉」速度有多快?為何人類毫無感覺?看完太震撼了!
    地球「自轉」速度有多快?為何人類毫無感覺?看完太震撼了!我們都知道地球有兩種運動特性,那就是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那麼地球自轉組度有多快呢?為什麼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毫無感覺,看完太震撼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在19世紀時英國物理學家做了一項驗證地球自轉的實驗,首先它在房頂做了一個簡單的傅科擺,僅僅懸掛了一根繩子。然後在繩子下面連接了一個鐘擺,在傅科擺運動過程中可以發現地球運動所帶來的震撼,也發現了地球自轉的規律,並通過後續研究,發現地球的周長為24000英裡,如果自轉一周需要24小時。
  • "天外來客"隕石:每年落到地球上達幾百萬噸
    現在我們知道,隕石其實是天上的流星體掉入地球的產物。流星算不上星體,它們是一些又小又暗的星際物質,或者是那些小行星和類地行星碰撞後破裂下來的碎片。它們的體積一般都很小,但在宇宙空間的飛行速度卻很快,每秒鐘可達四五十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