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質能方程,只要地球接收太陽能量,那麼地球的質量就一定會上升,但關鍵在於,依靠太陽能量增加的質量,每年也就增加幾萬噸而已。
相比於地球60萬億億噸的總質量,九牛一毛而已,更別提地球還會通過其它方式流逝質量。
眾所周知,太陽作為一顆恆星,其內部的工作原理是核聚變,核心處產生大量的光和熱。通過對太陽表面溫度的測量,我們就能算出太陽每秒釋放的能量有多少,再通過質能方程,就能換算出太陽每秒消耗的質量大約是420萬噸左右。
雖然聽著很可怕,但要知道,太陽的總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流失的這點質量不算什麼,從太陽誕生的這近50億年以來,丟失的質量也不過相當於100多個地球。
對於太陽釋放的能量,由於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原因,地球受到的太陽能只佔其總能量的22億分之一,再考慮到地球的反射率,每年估算下來,地球通過太陽能增加的質量不過將近4萬噸而已。
相比於地球的大氣流逝,4萬噸並不多,要知道地球的大氣層並不是密封的,雖然地球引力限制著絕大部分氣體不逃向外太空,但對於那些較輕的氣體,比如氫氣氦氣等,每年大氣的損失質量都有幾十萬噸上下。
但又說回頭,地球大氣的總重大約6000萬億噸,流逝的質量只算九牛一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