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每年流失數十萬噸大氣,逃往外太空,還能堅持多久?

2020-09-11 5樓的男人

地球生命耐以生存的兩大條件:空氣和水,離開其中一樣,地球繁榮的生命系統,將在頃刻間蕩然無存!但是,地球大氣卻以每年數十萬噸的速度逃跑,損失巨大!那麼地球上的空氣,照這樣的損失速度,還可以堅持多久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把時間往前拉,拉到早期地球時候,那時候的地球很年輕,活躍度很高,大氣成分以「氫」和「氦」為主,這兩種物質在元素周期表中排第一,第二的位置,質量也是最輕的兩位!

據科學家們分析,如今的地球上空氣,大部分是後期形成的,也就是說地球上的空氣已經被輪換掉了,那麼早期的空氣都到哪去了,全部逃逸到外太空去了

也就是說在時間的加持下,地球上的氣體曾經大部分流失掉,但是為什麼地球上的空氣卻沒有因此而減少,卻還增加了呢?

這個得從兩個緯度來分析:

一、引力

我們以三個星球來對比,木星,地球,火星

木星大氣主要以「氫」和「氦」為主,地球大氣主要以「氧」和「氮」為主,火星大氣以「二氧化碳」為主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星球質量越大,那麼其大氣中元素的質量就越輕!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與「星球引力」有關,由於木星引力巨大,所以哪怕最輕的「氫」和「氦」都被牢牢的抓住,逃跑不掉!所以木星的大氣成分,基本都是在太陽系形成之初便存在

地球的引力跟木星比起來,要小上不少,例如:氫和氦這兩種質量較輕的氣體,就沒有木星那麼大的引力,把它們牢牢束縛在地球上,它們一有機會便會逃逸出去,正因為地球合適的質量,放跑大氣中海量的「氫」和「氦」,牢牢留住質量較重的「氧」和「氮」,也就造就今日地球的繁榮!

火星,質量最輕,所以相對它引力來說,氫,氦,氧,氮等比輕,經過長久的逃逸,這些氣體在火星的含量極少,而是留下質量更重的「二氧化碳」

二、補充

地球大氣的形成比較複雜,有地球內部釋放,有太陽系形成之初遺留,有後期生命系統釋放出來,這個最具有代表的就是「氧氣」!而地球氧氣的形成,離不開生命的源泉「水」

有研究顯示,地球上的水,絕大部分是彗星掉落地球形成,而水形成水蒸氣在空中由於雷電作用下,會分解成「氧」與「氫」,由於氫質量較輕,逃逸到外太空中,留下「氧」,而由於氧氣的存在,又誕生出生命,形成動物與植物,而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分解出「氧氣」,也是今日地球大氣層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可以說早期地球的「氧氣」就如同一顆種子,造就今日地球的生態圈!動物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進「二氧化碳」,呼出「氧氣」,形成一種微妙的平衡。

只要這種平衡不被打破!人類所需的氧便不會斷絕,哪怕部分逃逸,也會有所補充,如果哪天平衡被打破,地球逃逸的氣體不夠補充之時,那便是地球生物逐漸走向毀滅之時!

地球大氣層公認的大約1000公裡,但是科學團隊依據探測器發回的數據分析,在離地面6400公裡的外太空,依舊有稀薄大氣的存在,一方面說明地球大氣層,比想像中的還要厚!另一方面說明,地球大氣層最外層空氣的逃逸速度,比想像中的還要快!

回到最初的提問,雖然每年流失數十萬噸大氣,但是與地球大氣總量6000萬億噸比起來,還是很小的一部分!只要地球生態系統平衡不被打破,地球大氣將源源不斷,得到補充!但如果人類暴力破壞,平衡被打破,出現不可逆的行為,將為人類的滅亡敲響警鐘!

相關焦點

  • 地球每年逃逸數十萬噸大氣到太空,為什麼大氣層沒有變薄?
    地球是一個生機盎然的世界,在這個星球上孕育了無數的生命,也是目前人類唯一已知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地球之所以能成為唯一擁有生命的星球,除了恰到好處的空間位置與強度合適的磁場外,最重要的便是包裹著一層濃厚的大氣層。如果從太空俯瞰地球的樣貌,便可以看到在地球周圍有一層透明的混合氣體,它被地球引力牢牢吸附!
  • 隕石撞月每年流失200噸水—新聞—科學網
  • 地球每年向太陽「上繳」10萬噸大氣,大氣層會消失嗎?專家笑了!
    可是,這幾年科學家發現:地球的大氣層正在不斷流失,每年太陽風都會從地球上颳走10萬噸左右的大氣。眾所周知,地球大氣的質量非常龐大,但是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啊!,地球的大氣層不斷變稀薄,最終有可能會和火星一樣,只剩下一層稀薄的大氣,那麼我們該不該擔心呢?
  • 月球每年「吸走」地球10萬噸大氣,為何至今不見大氣層變薄?
    人們一直以為大氣層的範圍僅僅是距離地表幾萬公裡的地方,然而已經有研究表明,大氣的範圍可以擴散到63萬公裡遠的地方。而地月之間的距離大約是38萬公裡,也就是說月球有可能還在地球的大氣層內。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研究得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原來地球大氣每年都會被大量吹走。
  • 太陽每秒燃燒420萬噸物質,地球總在接收太陽光,質量增加了嗎?
    按照質能方程,只要地球接收太陽能量,那麼地球的質量就一定會上升,但關鍵在於,依靠太陽能量增加的質量,每年也就增加幾萬噸而已。相比於地球60萬億億噸的總質量,九牛一毛而已,更別提地球還會通過其它方式流逝質量。
  • 俄羅斯還能堅持多久?
    未來隨著美國航空航天開始商業化發展,我們的航天技術也快速崛起,俄羅斯的火箭發射市場只能被大幅度壓縮,相關項目也要比十年前的時候小得多,加上一些重要人才的迅速流失,衰落幾乎不可避免。那麼到了那個時候,在西方的圍追堵截之下,俄羅斯會走向衰落嗎?或者說俄羅斯還能夠堅持多久呢?其實對於俄羅斯這樣的國家,你不能用正常的思維來審視他。
  • 地球大氣每年被「偷走」10萬噸,為何大氣層卻沒有變薄?
    在地球的外部,太陽是重要的因素,它每天都向地球傳送充足的熱量和光。地球周圍的星球充當著「自然屏障」的作用,使地球很少遭遇外來天體的撞擊。而在內部,地球自然環境中存在適宜的溫度、液態水、大氣,其中的大氣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宇宙中擁有大氣層的星球有很多,但幾乎沒有一顆星球的大氣能夠像地球這樣有著合適的氧氣佔比。
  • 按照2020年的現狀,地球還能堅持多久?
    這裡要強調一下,人類滅絕了並不等於地球完蛋了,畢竟人類很可能只是地球的一個過客而已。客觀地說,「地球能堅持多久」這件事情真的很難說,或者說,可能人類永遠我都無法知道地球到底能堅持多久?不過,我們可以估算一下給出一個區間,這個區間應該在50億年後~宇宙末日。為什麼這麼說呢?
  • 全世界的石油還能堅持多久?這個時間後或消耗殆盡
    那麼,全世界的汽車,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石油,到底還能堅持多久?這個時間後或消耗殆盡。我們知道,石油屬於不可再生的資源,這就意味著用完就沒有了。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全球石油儲量大約是兩千七百億噸,而根據我們目前全球的消耗量,這個儲量只夠我們用50年就會殆盡。當然會有人說,不是還有沒有探明的石油嗎?那麼沒有探明的石油我們現在可以使用嗎?
  • 從地球表面到外太空的大氣氣壓是如何變化的?
    空少問答 小課堂 第122期 答:從地球表面到外太空的大氣氣壓是如何變化的? 想要查看原問題背景介紹的朋友們可以點擊《問:從地球表面到外太空的大氣氣壓是如何變化的?》~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空少的解答吧!
  • 世界地球日〡中科星圖「天眼」守望美麗星球
    透過遙感衛星圖像,從外太空俯視地球,可以感知季節變幻、城市發展、滄海桑田。當然,也不難發現這顆藍色星球每年會發生數百萬次地震、數十萬次森林火災;南極的格陵蘭島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形成數以百計的寶藍色湖泊,冰蓋萎縮速度比以前所知更快。
  • 如果地球上所有冰川全部融化,人類還能撐多久
    這也在提醒大家要保護環境,保護地球!相信很多人聽到冰川融化這類消息的時候會覺得離自己很遠,那麼我來告訴大家如果地球上所有冰川全部融化,人類還能撐多久。 在冰川融化的瞬間,全球海平面會急劇上升68米以上,包括倫敦、雪梨等眾多沿海城市都將被完全淹沒;冰川融化1小時後,大氣熱平衡被完全打破,這時候災難就開始來臨;冰川融化1天後,全球超過50個以上的沿海城市將完全癱瘓,多達5.9億人口無家可歸,只能被迫遷往內陸生存;在冰川融化1周後,由於大量淡水突然湧入海洋,因此,曾經穩定的洋流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狂風、暴雨、海嘯等眾多極端天氣接踵而來
  • 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毫無徵兆的撞擊地球,人類能堅持多久?
    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毫無徵兆的撞擊地球,人類能堅持多久?要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非地球毀滅莫屬了。地球毀滅意味著人類以及所有動植物,都要走向一條不歸路,後果不堪設想。其實毀滅地球有多種方式,很多人普遍認為,核武器的威力巨大,可摧毀整個地球,也有人認為變異的病毒才會導致地球毀滅。
  • 地球正在變大還是正在變小,地球的總重量還在增加嗎?還是在損失
    地球總重量:5.965×10^24kg,說人話的話大約是:六十萬億億噸先看收入收入1:宇宙塵埃和我們日常定義的灰塵差不多,是來自宇宙空間的微小固態顆粒,目前地球引力無時無刻在捕獲散落在地球公轉軌道附近的宇宙塵埃,美國地質協會發布的數據,每年落入地球大氣的宇宙塵埃至少有
  • 外太空國際空間站外殼,檢測到微生物,地球生命起源是否要改寫?
    極端環境下生存的微生物除此以外,它們還有一項其他地球生物沒有的天賦技能,就是在不利生存的情況下,它們會進入休眠模式!幾萬年,甚至幾百萬年,直到環境變好,會再次甦醒過來!科學家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挖出的闊口罐病毒,經歷了6萬年的冬眠,只要環境以合適,就立即甦醒了過來,並且「毒性不減」這就是微生物的恐怖之處,另外一個讓人感到恐怖的就是微生物在地球的數量,如果把一個人的身體看做地球,那麼,微生物的數量比地球上其他生物的總量加起來還要多。
  • 每年流失千億噸!南極洲冰川的融化速度遠比你想像的快
    每年流失千億噸!南極洲現在流失的冰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6倍!氣候變化可能會加速冰的流失,這可能造成全球海平面大幅上升。這些結論來自一項新的研究,該研究整理了改進後的數據集,並於本月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 人類每天頂著10噸大氣壓,為什麼還沒有被壓扁?
    在地球上,整個大氣的重量大約有5×10的十八次方噸(約五千萬億噸),這些氣體的重量無時無刻不在壓著地球上的生物,通過計算,我們的身體平均每平方米所受的大氣壓力,約有10噸以上。在整個宇宙中,並不是所有星球都有大氣層,即使是有,也不可能同地球的大氣層一模一樣,比如我們地球中的大氣,主要由80%的氮,和20%的氧組成,而相比於地球,我們最熟悉的火星
  • 如果海水突然消失,地球還能支撐多久?
    88%是由海藻所完成的所以海藻的死亡就意味著大氣含氧量急劇減少而二氧化碳含量也就隨之升高30攝氏度並產生嚴重的溫室效應但此時人們卻再也沒有能力去撲滅它們因為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已經接近枯竭海水消失一年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達到了80%以上
  • 人類每天頂著10噸大氣壓,為什麼還沒有被壓扁?原來已經扁了...
    在地球上,整個大氣的重量大約有5×10的十八次方噸(約五千萬億噸),這些氣體的重量無時無刻不在壓著地球上的生物,通過計算,我們的身體平均每平方米所受的大氣壓力,約有10噸以上。這兩個星球不僅僅是大氣成分不同,氣壓也相差巨大,火星的表面氣壓大概有600帕,而地球的表面氣壓則是101300帕,所以火星的氣壓相當於地球的百分之一。
  • 地球環境在繼續惡化,人類還能堅持多久?
    導語:生態環境的改變,環境惡化,人類還能在地球上存在多久?地球這顆行星存在了大約45億年,這顆星球相比附近的其他星球,其實是一顆環境較為溫和的星球。在這45億年間,地球的經歷了數十次生物大變遷,優勝劣汰的殘酷環境使得這顆星球上的生物存在又消失,而人類,或許也有一天要面對這一殘酷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