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這樣一種聲音,那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羅斯會大概率走向衰落。以航空領域來說,過去這個領域曾經是俄羅斯的優勢領域,但現在卻只能淪落到吃蘇聯老本的地步。蘇聯解體之後,迄今為止沒有任何大的進步。
未來隨著美國航空航天開始商業化發展,我們的航天技術也快速崛起,俄羅斯的火箭發射市場只能被大幅度壓縮,相關項目也要比十年前的時候小得多,加上一些重要人才的迅速流失,衰落幾乎不可避免。
那麼到了那個時候,在西方的圍追堵截之下,俄羅斯會走向衰落嗎?或者說俄羅斯還能夠堅持多久呢?
其實對於俄羅斯這樣的國家,你不能用正常的思維來審視他。舉個例子,在彼得大帝之前的時候,俄羅斯基本就是一個不入流的國家,很多歐洲地區的強國,甚至都沒有聽說過它,只把這個被冰雪覆蓋的大地當成一個沒有開化的蠻荒之地,沒有什麼威脅裡。誰知道等彼得大死之後,俄羅斯已經迅速成為了歐洲的一大強國。這期間,不過是僅僅隔了30年的時間。我們平常的時候,會常常談及「三十而立」這樣的話,但對於一個國家,想要這麼短的時間迅速崛起,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但俄羅斯就像是平地一聲雷,短時間之內陸軍、海軍、兵工廠、科學院、博物館拔地而起,不但起來了,當時還順帶把北境之王瑞典打殘了。時間來到1971年,蘇聯被比他更加強壯的德國欺負,眼看著就不行了,似乎再過幾年,就要從世界的大舞臺上消失,可當西方回過頭來再次注意到他的時候,蘇聯不但抗住了重壓,而且還保證住中亞的既得果實沒有被攫取,同時工業化水平突飛猛進。那段時間,幾乎每隔一段時間,俄羅斯就能夠以奇特的姿勢亮相國際社會,讓世界不得不重新側目,關注這個幅員遼闊、人口不多的國家。
同樣的道理,現在很多人認為俄羅斯開始衰落,無非是經濟退化,世界地位被孤立,而且偌大的一個國家,似乎僅僅靠普京在強撐,一旦普京離職,未來的俄羅斯會前途未卜。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昔日的車臣戰爭和如今俄羅斯軍隊在敘利亞的表現,就形成了一個鮮明對比。昔日北約對南聯盟壓制,葉爾欽幾乎無計可施,可如今俄羅斯就算是強吃了克裡米亞,美國以及西方國家卻沒有明顯的動作,僅僅是維繫之前的制裁。不得不承認,普京雖然承諾出來的給他20年的時間,換民眾一個強大的俄羅斯或許沒有實現,但也摸索出來一套屬於俄羅斯自己的復興道路。
現在俄羅斯的重新崛起的契機,很大程度上在於國外的俄羅斯人才。還記得蘇聯解體的時候,當時很多俄羅斯人口都流失到了國外,使得俄羅斯在很多領域的競爭力都大幅度下降,但俄羅斯人的愛國主義比我們只多不少,不要忘了列寧當年的時候,也是一個流亡人士,在合適的時機,只要有人振臂一呼,這群斯拉夫人的後裔,重新聚攏起來也不是沒有不可能,到時候,所謂的衰落應該又是另一副畫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