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報》網站11月2日報導,20年前,人類太空人首次進入了太空中的國際空間站(ISS)。ISS還能堅持服役多久?目前正處於討論之中。
報導稱,2000年11月2日,「聯盟TM-31」飛船搭載著俄羅斯太空人尤裡·吉津科、謝爾蓋·克裡卡廖夫和美國太空人威廉·謝潑德抵達ISS。首個ISS長期考察組開始了他們的駐站工作。
這個考察組的成員可謂超級可靠。「蘇聯英雄」和「俄羅斯英雄」克裡卡廖夫此前曾4次進入太空,還搭乘過美國飛船。「俄羅斯英雄」吉津科曾在「和平」號軌道站上工作過179天。謝潑德曾負責調校ISS的控制系統。選擇這三人的目的是確保在任何異常情況下解決問題並保住空間站。
吉津科在接受該網站採訪時說:「我們為地球人在未來至少15年內常駐太空並廣泛開展國際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礎。(我們擔負的)責任之大超乎尋常。」
他至今仍對進入ISS的第一天記憶猶新:「當然(記得)。我開始從『聯盟』飛船內側開啟通往空間站的艙門。鎖開了,但飛船艙門『吸』住了打不開。簡單地說,我是和謝爾蓋合力把門拽開的。他首先飄進了空間站,隨後是謝潑德,最後是我。」
他們進入空間站後的第一件事是開燈,隨後啟用了水源分發加熱系統和廁所。謝潑德當時說:「我們還有什麼需要?水有了,照明有了,廁所有了。全齊了,生活開始了。我們這才意識到我們到家了。」隨後,他們準備好攝像頭並插上了視頻信號和電源插頭以便進行視頻直播。這是在ISS上的首要工作之一。
報導還稱,值得一提的是,ISS內的第一張桌子是由氧氣瓶盒子充當的。吉津科表示,讓俄美兩國的設備兼容工作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設備內部)壓力互不相同。到處都是帶有兩國不同特色的設備。太空人們激活了生命保障系統的主要部件,解封了設備、便攜電腦、特種服裝、辦公用品和線纜,還開啟了所有系統,測試並檢查它們在各種狀態下是否運行良好。如果出現故障、異常或不匹配情況,他們會與地面共同解決和消除問題。
報導指出,首艘「進步」貨運飛船與ISS的對接充滿了各種意外。吉津科回憶說:「當時所有問題都冒出來了:貨運飛船意外『晃動』、(對接)改為手動控制、攝像頭鏡頭結霧、飛船相對空間站的狀態無法控制……我和謝爾蓋兩人進行合作:一個人從(空間站)窗口觀察飛船,另一個人控制飛船的靠攏。」
20年來,人類太空人每一天都值守在這個距離地球300多公裡的空間站內。
ISS已經服役了20多年,它還能堅持多久?各國最初決定將其使用到2020年,後來又改為2024年。目前,各國正在討論將其服役期延長到2028年甚至更晚的問題。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