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28日 俄和平號空間站運行13年後被關閉

2020-11-26 搜狐網

  1999年8月28日,俄羅斯太空人在關閉「和平」號空間站與「聯盟」號飛船間的聯接艙以後,「聯盟」號脫離了「和平」號,「和平」號將進入「漂流」狀態。「和平」號將成為一個重達120噸,沒有任何實際功能的人造地球衛星。

在「和平」號內部的調溫系統、供電系統、控制太陽能電池方向系統及遙控系統將繼續工作,其他附屬功能系統暫時停止工作,但一旦需要時,地面控制中心可以隨時啟動這些系統並使其進入工作狀態。

  「和平」號空間站第一部分發射於1986年2月20日,其它部分在隨後的歲月裡相繼發射升空組裝。「和平」號設計壽命為5年,已超期服役8年,累計發現障礙1400多處。「和平」號由前蘇聯國營動力公司製造,自發射入軌以來,一直也由該公司負責其運營。蘇聯解體以後,該公司部分實現私有化,但是政府仍然保持著控股權。由於整個國家經濟的不景氣,俄羅斯航天計劃出現嚴重的資金短缺,政府也一直拖欠動力公司的款項,致使該公司在1998年為籌款而準備賣掉13%的股份,俄航天局官員曾表示要在1998年8月放棄和平號。但由於俄政府在1998年6月保證支付拖欠的6億美元,「和平」號空間站才得以運行到1999年夏天。

  俄羅斯放棄和平號還與美國施壓有關。「阿爾法」國際空間站有6個國家參加,美國和俄羅斯是該空間站的兩大主力。俄承擔空間站600億美元總開支的近1/3。據協議,在1997年11月前,俄必須製造出國際空間站的工作艙,後因國家撥款不足,沒能及時完成任務,延誤了發射時間,影響了國際空間站的整體進程。美國國會一部分人以俄未履行義務為名,欲將俄排斥出這項航空計劃,美國政府則表示反對。美國一方面因需要俄羅斯豐富而寶貴的航天經驗而讓其繼續參與國際空間站的研造,另一方面則是給俄施加壓力,要求俄儘快讓和平號退休,以便把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集中在國際空間站。

  附:世界航天大事記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航天員加加林乘東方1號宇宙飛船上天,成為世界航天第一人。

  1963年6月16日東方6號宇宙飛船將世界第一位女航天員、前蘇聯的捷列什科娃送上太空。

  1965年3月18日前蘇聯航天員列昂諾夫乘上升2號飛船升空實現了世界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9年7月16日3名美國航天員乘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升空前往月球。7月21日格林威治時間3時51分飛船的登月艙在月面降落,阿姆斯特朗第一個踏上月面,使人類千年的夢想成真。

  1971年4月19日前蘇聯發射成功世界第一個空間站禮炮1號,它是航天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1981年4月12日美成功發射世界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

  1984年7月25日前蘇聯女航天員薩維茨卡婭走出禮炮7號空間站,從而成為世界第一個在太空行走的女性。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7名航天員全部罹難,包括1名女教師,這是當今最慘重的航天事故。

  1986年2月20日20世紀世界上質量最重、載人最多、壽命最長、技術最先進的前蘇聯和平號空間站第一個艙發射成功。它於10年後全部建成。

  1998年11月20日由10多個國家參與研製的第一座國際空間站第一個艙升空。

  (人民網資料)

  延伸閱讀

  1992年8月28日 我國首次拍賣破產合資企業

  1963年8月28日 馬丁-路德-金演講:我有一個夢想

  1953年8月28日 全國開展增產節約運動

  2001年8月28日 反種族大會非政府組織論壇舉行

  1945年8月28日 重慶談判

  1749年8月28日 德國著名詩人、劇作家歌德誕辰

  1975年8月28日 莫拉萊斯發動政變出任秘魯總統

相關焦點

  • 科技史上的3月23日 和平號空間站墜毀
    (原標題:科技史上的3月23日 和平號空間站墜毀)
  • 國際空間站不妙,俄航天專家:或在2024年停用
    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俄航天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或在2024年停用
    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俄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或在2024年停用
    中新網10月7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7日報導,近日,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表示,國際空間站表層已出現「小孔」,並「開始散架」,或將在2024年停止使用。資料圖:國際空間站。據報導,約寧表示,「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
  • 俄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或在2024年停用
    據俄羅斯衛星網7日報導,近日,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表示,國際空間站表層已出現「小孔」,並「開始散架」,或將在2024年停止使用。資料圖:國際空間站。約寧指出,目前的裂縫會找到、控制住並修理好,但此後可能會出現新問題,這意味著寄希望於國際空間站無故障運行沒有根據。約寧補充道,「無論說什麼,從原則上講,很明顯的是,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他介紹稱,最初國際空間站計劃於2015年停用,但隨後其工作期限被延長至2020年,後又再延長至2024年。
  • 讓人嘆息的120噸級和平號軌道空間站!
    年後可以重新回到正軌。2020年就有可能發射天和號空間站的核心艙。胖五的低軌道入軌能力是25噸,實際上用一級半的胖五B,低軌道入軌能力還會更強,接近30噸。但是穩妥起見,天和號空間站的核心艙據說仍然不會超過22噸。也就是和目前國際空間站星辰號核心艙的噸位級別基本一致,或者說稍微體積和重量大了一點。當今國際空間站的星辰號核心艙,其實就是前蘇聯和平號軌道空間站核心艙的備份。
  • 蘇聯的驕傲 和平號空間站
    > 蘇聯的驕傲 和平號空間站
  • 俄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 或在2024年停用
    舉報   據俄羅斯衛星網7日報導,近日,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表示,國際空間站表層已出現
  • 我國將建空間站,國際空間站卻「開始散架」,俄稱其四年後或停用
    國際空間站是美俄歐日等16個國家主導的一個國際性航天項目,也是太空中最大的人造物體,總重量已達420噸左右,長達109米,寬度也有70多米,內部加壓空間有916立方米,其本質上是一個可以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運營以來已經取得了諸多的科研成就。
  • 1998年11月20日 國際空間站第一個組件升空
    1998年11月20日,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和歐洲航天局12個成員國組成的16國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組件發射成功,從此拉開了國際空間站的建造序幕。
  • 俄航天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覺珵】自2000年首批太空人入駐以來,國際空間站迄今已運行近20年,其剩餘壽命如何受到科學界關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日援引俄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的分析稱,「如果空間站技術條件正常,本來可以寄希望於延長使用期。現在,與使用已久有關的毛病開始出現……我們需要為到2024年以後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的事實做準備。」
  • 俄媒:中國2022年發射空間站 並向外國太空人開放
    原標題:中國計劃2022年發射天宮空間站俄媒:航天將實現跨越式發展參考消息網8月9日報導俄媒稱,中國計劃2022年發射天宮空間站。天宮預計將遵循與國際空間站類似的設計標準,並向外國太空人打開大門。
  • 俄專家提議藉助攝像機和泡沫判斷國際空間站的漏氣點位置
    專家對俄太空人阿納託利∙伊萬尼申說,建議2日關閉「星辰」號服務艙中轉隔艙艙門時,把GoPro攝像機和一小塊泡沫放進去。這名專家指出,攝像機可拍下泡沫隨著空氣流動的運動方向,從而判斷漏氣點位置。他補充道,當年太空人亞歷山大·謝列布羅夫在「和平」號空間站使用過該方法。
  • 俄太空人:國際空間站修補裂縫後仍在洩漏空氣
    (觀察者網訊)國際空間站俄羅斯「星辰」模塊艙日前出現長度為2-4釐米裂縫,機組臨時使用聚醯亞胺膠帶修補,但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直播國際空間站機組與地面的通話顯示,修補後艙內的壓力繼續下降,且空氣流失的速度比修補以前更快。
  • 俄專家稱5年後國際空間站或崩,中國將成多國最優選,不包括美國
    【南方+11月27日訊】據11月26日俄媒報導,在俄科院太空委員會會議上,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蘇聯飛行員兼太空人、「能源」火箭航天集團第一副總經理索洛維約夫表示,2025年以後,國際空間站上將有大量構件發生故障。
  • 【通聯預約】145.8 MHz|1月13日,國際空間站將與日本學校通聯
    ARISS學校通聯項目,2021年1月13日(星期三)北京時間:18:38:29,國際空間站(ISS)的太空人與將與日本滋賀學園初中學生從2021年1月13日(星期三)日本標準時間19:38開始(北京時間:18:38分開始),來自滋賀縣東近江市滋賀學園初中的16名學生將以呼號「 8N3SG」進行通聯。這是日本的第100個ARISS學校聯繫人。在國際空間站上,美國宇航局的女太空人香農·沃克(Shannon Walker)(KD5DXB)將會出現在頻率上。
  • 【遊俠導讀】隨著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
    隨著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在酒泉起飛並成功著陸,圓滿完成「處女之行」,揭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的序幕。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中國航天實現了從無人實驗到多人乘組,實現了中國航天第一步的發展目標。
  • 漏氣的國際空間站早已「超期服役」,可「退休」仍遙遙無期
    經過幾天的洩漏測試,8月26日上午,「國際空間站」第63長期考察組的美國航天員已結束了在俄羅斯星辰號服務艙的隔離,重新打開了美國命運號實驗艙的艙門,恢復了該艙的生命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行。2018年8月,「國際空間站」氣壓曾下降明顯,隨後航天員在對接在「國際空間站」上的聯盟MS-09飛船軌道艙艙壁上發現一個直徑約2毫米的小孔,出現的原因至今沒有查明。當時航天員是通過太空行走檢查空間站後才找到了洩漏源,並使用環氧樹脂進行了修補。
  • 蘇聯載人航天的典範——和平號空間站
    發展和平號太空站是蘇聯在1976年2月17日決定研發的第三代空間系統,用以取代之前的禮炮計劃DOS-17K空間站。其中四個禮炮太空站的部件自從1971年就開始發射升空,還有三個在研發和平號太空站的時候陸續發射升空。當時的計劃是發射和平號(DOS-7)和星辰號(DOS-8)為禮炮太空站裝配4個塢站接口。
  • 背景資料:「國際空間站」的建造歷程
    其中後2個階段採用邊裝配、邊工作的建造模式。  1994~1998年為開始準備階段。其主要內容是進行9次美國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對接飛行,送美國航天員到和平號上累計工作近3年,取得太空梭與空間站交會對接以及在空間站上長期進行生命科學、微重力科學實驗和對地觀測等方面的經驗,訓練美國航天員在空間站上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從而降低「國際空間站」研製、裝配和運行中的技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