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頭莧 野莧(植物名實圖考)
莧科莧屬植物,除了莧,還有好些種。常見的有刺莧,反枝莧,凹頭莧等,在板廠峪至少有三四種,今天看看凹頭莧。
凹頭莧與莧最大區別是植株相對很矮,一般為10-30cm,而莧的高度一般為80-150cm,成年的植株,在身高上幾乎沒有交集。凹頭莧十分光滑,基本沒有毛,葉片偏薄偏小,分支較多,且從基部分支。
以上圖片拍攝於我家院子外的菜園裡。
以下內容來源於《中國植物志》。
一年生草本,高10-30釐米,全體無毛;莖伏臥而上升,從基部分枝,淡綠色或紫紅色。葉片卵形或菱狀卵形,長1.5-4.5釐米,寬1-3釐米,頂端凹缺,有1芒尖,或微小不顯,基部寬楔形,全緣或稍呈波狀;葉柄長1-3.5釐米。花成腋生花簇,直至下部葉的腋部,生在莖端和枝端者成直立穗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苞片及小苞片矩圓形,長不及1毫米;花被片矩圓形或披針形,長1.2-1.5毫米,淡綠色,頂端急尖,邊緣內曲,背部有1隆起中脈;雄蕊比花被片稍短;柱頭3或2,果熟時脫落。胞果扁卵形,長3毫米,不裂,微皺縮而近平滑,超出宿存花被片。種子環形,直徑約12毫米,黑色至黑褐色,邊緣具環狀邊。花期7-8月,果期8-9月。
除內蒙古、寧夏、青海、西藏外,全國廣泛分布。生在田野、人家附近的雜草地上。分布於日本、歐洲、非洲北部及南美。
莖葉可作豬飼料;全草入藥,用作緩和止痛、收斂、利尿、解熱劑;種子有明目、利大小便、去寒熱的功效;鮮根有清熱解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