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分解溫度SIH4>PH3>H2S<<HCl,為何僅根據P103酸性H2SiO3<H3PO4<H2SO4<HClO4,認為非金屬性Si<P<S<Cl。
Q2:分解溫度CH4>H2S,酸性H2CO3<H2SO4,認為非金屬性C<S。
Q3:副族包括IB~7B及VIII(共10列)=過渡元素(P105)?
金屬性:失去電子的能力
T:所有金屬所具有的共性,可以失去電子,呈現正價態
非金屬性:得到電子的能力
T:所有非金屬元素所具有的共性,可以得到電子,呈現負價態
T:整體看元素周期表,金屬在左下部分,非金屬在右上部分(除了H和0族元素)
S: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從左到右,從右向左分別判斷金屬性和非金屬性
S:討論原子半徑與金屬性、非金屬的關係
T:寫出四個周期主族元素電子排布,第四周期(2、8、8、1)(2、8、8、2)(2、8、18、3)...(2、8、18、7)(2、8、18、8)
元素周期律雛形從哪裡算起?元素周期律是由門捷列夫提出(文獻太難找到了),元素周期律到底包括什麼?是不是應該不止三種,至少包括:半徑、電離能(至少比金屬性更有意義)、電子親和能(優於非金屬性)、電負性、化合價(氧化態)...
讚賞de動力,堅持de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