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度對衝疫情影響——專訪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科研部...

2021-01-07 中國經濟網

  □ 對於當前的經濟形勢,要長遠地看,疫情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我國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充足的政策空間、廣闊的改革空間,能夠保障我國經濟在疫情應對中實現中高速增長。

  □ 從3月份數據看,供給端的回升強於需求端,這意味著需求疲軟可能是當前乃至未來的一個突出矛盾。因此,下一步要把擴大內需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今年1月份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經濟社會運行逐步趨於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

  最新統計顯示,在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明顯下降的同時,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回升勢頭。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下一步應如何採取措施積極應對挑戰?就相關問題,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科研部副主任陳啟清。

  記者: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較大影響,如何評估這些影響?

  陳啟清:一是影響經濟增長。在疫情衝擊下,生產、消費、交換等經濟活動大範圍停滯,導致投資、消費、進出口等快速下行,經濟陷入負增長;二是影響經濟主體。在疫情衝擊下,企業部門、家庭部門受到嚴重影響,收入下降。三是影響金融穩定。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會給金融市場投資者造成很大幹擾。四是影響內外經濟平衡。疫情衝擊給進出口造成重大影響,一季度我國進出口均呈負增長。

  但同時也要看到,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可控。我國經濟基本面良好、物質基礎雄厚、產業體系完整、要素供應充足、市場規模超大、經濟活力充沛,再加上近年來主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打響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在疫情衝擊前化解了經濟體系中的諸多風險。一個基本面良好、風險得到充分化解的經濟體系,是能夠經受住疫情衝擊的。

  記者:從統計數據看,一季度我國經濟受疫情衝擊較大,如何看待當前的經濟形勢?

  陳啟清:受疫情衝擊,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形勢比較嚴峻,但好於市場預期。這至少說明兩點:第一,中國經濟有強大的抗衝擊能力、適應能力、自生能力;第二,黨中央採取的應對政策是積極有效的。

  對於當前的經濟形勢,要全面辯證地看。

  一要看到,雖然一季度負增長,但經濟已經在修復。從一季度數據來看,3月份比前兩個月有明顯好轉,投資、消費、出口都呈現邊際改善的勢頭。3月份,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出口降幅比前兩個月明顯收窄。隨著復工復產,工業恢復明顯。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僅下降1.1%,比前兩個月份大幅收窄了12.4個百分點。這些數據意味著經濟正在持續修復。未來,隨著復工復產復市復學的全面推進,各項經濟活動也將逐漸回歸常態。

  二要看到,雖然一季度負增長,但守住了民生底線。3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僅比2019年12月份上升了0.7個百分點,基本保持穩定。同時,雖然財政壓力巨大,但中央一直強調加大民生託底保障力度,確保民生相關必需品穩定供應,強化對困難群體的兜底保障,牢牢守住民生底線。

  三要看到,雖然一季度負增長,但質量提升在加速。疫情衝擊下,總體經濟負增長,但是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興經濟仍然保持增長,結構升級態勢明顯。高技術製造業快速增長,一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9%。這意味著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在孕育中蓬勃成長,既為短期抗擊疫情衝擊貢獻力量,也將鍛造我國經濟競爭新優勢。

  記者: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明顯收窄,展現出巨大韌性。您認為,今年全年乃至長期發展趨勢將會如何?

  陳啟清:對於當前的經濟形勢,要長遠地看,疫情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我國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充足的政策空間、廣闊的改革空間,能夠保障我國經濟在疫情應對中實現中高速增長。

  一是發展空間巨大。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處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

  二是政策空間充足。我國財政赤字率低於3%,在世界主要經濟體處於低位。存款準備金率、利率也還有很大的調整空間。基礎設施投資等也有空間,擴大消費的可選工具也很多。

  三是改革空間廣闊。我國在創新體制、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國有企業、營商環境等方面都有廣闊的改革空間,完全可以通過改革激活各項活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記者:面對疫情衝擊,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加大,我國應該如何進一步採取措施積極應對?

  陳啟清:科學應對的前提是準確認識疫情影響,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針對這次疫情衝擊的特點,抓實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

  第一,這次疫情同時衝擊到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在應對上就要供需雙向發力。從3月份數據看,供給端的回升強於需求端,這意味著需求疲軟可能是當前乃至未來的一個突出矛盾。因此,下一步要把擴大內需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可以鼓勵地方政府發放消費券,針對低收入群體和脫貧攻堅計劃內的貧困人口發放「生活必需品券」。要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優選投資項目,進一步擴大投資規模,推動投資結構性轉變,加大對人的投資、對設備更新改造和智慧財產權的投資。

  第二,這次疫情首先衝擊到的是實體經濟,金融體系反倒比較健康。因此,應對疫情衝擊就要從實體經濟入手。扶持實體經濟就要保企業,要通過融資性現金流來彌補經營性現金流斷流,阻斷向資產負債表衰退蔓延。完善現有的「增貸、減稅、補貼」政策,央行可在現有再貸款之外設立「援企穩崗」專項貸款機制,鼓勵地方政府成立「援企穩崗」專項基金。隨著疫情時間延長,大企業也可能面臨流動性問題,因此要把大企業也納入支持性政策範圍。

  扶持實體經濟還要保產業鏈。短期要加大對產業鏈的支持,可成立相關基金,防範關鍵性行業產業鏈斷裂風險。中長期還要適應全球產業鏈發展新趨勢,加快推進產業鏈價值鏈重構。

  第三,新冠肺炎疫情是在全球經濟下行周期中發生的,疫情衝擊加經濟下行周期,會給經濟金融體系造成雙重壓力。因此,在應對上要採取更大力度的政策。隨著外需有可能進一步萎縮,可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曾金華)

(責任編輯:王炬鵬)

相關焦點

  • 福建首次開展全省黨校行政學院系統黨性教育精品課評選
    人民網福州11月28日電 福建省黨校、行政學院系統首屆黨性教育精品課評選活動25日在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落下帷幕。經過激烈角逐,省校院孫秀豔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廈門市校院林蔚文和夏軍合作的「行政決策過程的法治化」等6門課程榮獲一等獎,另外還有11門課程榮獲二等獎、7門課程榮獲三等獎。
  • 中央黨校副教育長:霸權國家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
    《人民日報》刊登中央黨校副教育長韓慶祥的文章,文中稱意識形態鬥爭是中共面臨的八大「新的偉大鬥爭」之一。「強權政治和霸權國家試圖對我國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它們以「自由、民主、人權」等為招牌,大力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6月上旬,中紀委曾批中國社科院接受境外勢力點對點滲透。
  • 中央黨校出版社《公共危機與應急管理領導幹部讀本》出版
    中央黨校出版社《公共危機與應急管理領導幹部讀本》出版 澎湃新聞記者 王俊 2020-11-27 13:53 來源:澎湃新聞
  • ...政策更靈活適度、更大政策力度對衝疫情、LPR轉換進度納入MPA……
    「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為有效防控疫情、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報告提到。今年LPR改革同步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於3月1日如期啟動。報告透露,下一步央行將加強對轉換進度的監測,將金融機構存量企業貸款轉換進度納入MPA和合格審慎評估考核,預計在8月底前可基本完成轉換。
  • 黨校教授:幹部報告個人事項數據龐大難免有水分
    在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看來,此次通知對《規定》還有了一個重要補充,提出「凡不如實填報或隱瞞不報的,一律不得提拔任用、不列入後備幹部名單。」  報告材料將按比例隨機抽查  按照該《通知》,今年起還將開展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抽查核實工作。
  • 20年來,在中央黨校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都學了啥?
    1月11日上午,來自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有關人民團體主要負責同志,軍隊各大單位、中央軍委機關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齊聚中國共產黨幹部培訓的最高學府——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參加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
  • 國家行政學院教研部教授許正中赴浙江餘姚調研智能無水生態潔廁
    日前,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教授許正中、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羅梅、中國環境協會副秘書長範明志、中意寧波生態園管委會副主任楊文祥一行人員赴浙江餘姚調研智能無水生態潔廁項目,並實地參觀體驗。餘姚公廁革命曾受到多家中央媒體關注報導,相比其他城市,不僅重視增加廁所數量,更在廁所的技術革新方面狠下功夫,餘姚市政府合作方浙江佳淨潔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是餘姚市引進的一家高新技術企業
  • 如何理解「不予行政處罰」和「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是否有救濟途徑不同不得給予行政處罰因未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造成影響,當事人沒有申請複議或者提起訴訟的權利;不予行政處罰的前提是認定當事人有違法行為,當事人可能因此負有改正義務,承擔相關民事責任,或者信用受到影響,其權利義務可能受到影響,因而其應當有申請複議或者提起訴訟的權利。第二項的表述與 3 號令第五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四項的表述比較相似。
  • 中央黨校教授王傑:中國哲學的時代魅力(中文/西班牙文/英文)
    本網現推出中央黨校王傑教授關於中國哲學智慧文章《中國哲學的時代魅力》,該文由北京語言大學英西復語專業李敬怡譯為英文、西班牙文等多語種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有著深厚文化傳統,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體系,體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這是我國的獨特優勢。」
  • 中央黨校在延安整風運動中的作用
    毛澤東此舉可以說是把中央黨校作為了全黨整風的策源地,用中央黨校這個陣地帶動全黨的整風。在2月28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指出:「政治局五大業務中以思想為第一位,要抓住思想首先要以幹部教育為主。」會上還通過了《關於黨校組織及教育方針的新決定》,指出:「停止過去所定課程,在本年內教育與學習黨的路線;今後中央黨校直屬中央書記處,其政治指導由毛澤東同志負責。」
  •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中央給予深圳的政策力度比海南「自貿島」更大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彭森近日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表示,相關政策力度比海南「自貿島」更大。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彭森近日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表示,相關政策力度比海南「自貿島」更大。
  • ...五中全會精神大家談·專訪中國社科院生態文明研究所理論研究室...
    10月31日,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與大眾日報、山東黨建雲平臺聯合主辦的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策劃座談會在濟南舉行,來自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山東大學、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濟南市委黨校(濟南行政學院)的專家學者及在校
  • 中央黨校中科院所局級黨政正職領導人員培訓班開班
    ,中科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劉偉平,中央黨校副校長王東京等出席開班式並講話。他指出,黨校是因黨而立、因黨而興、因黨而強,中央之所以建立中央黨校,就是要為黨培養一支有堅定理想信仰、有治國理政能力的黨政幹部隊伍,重點是要解決領導幹部的信仰和理想信念問題。他簡要介紹了中央黨校的歷史,並強調了信仰的重要性,希望大家珍惜這次機會,學有所獲。
  • 四川綿陽 舉辦全市黨校系統2020年度科研工作會議
    為進一步促進四川省綿陽市縣黨校科研諮政協作,提升整體服務能力和水平,2020年7月29日,綿陽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隆重舉辦「全市黨校系統2020年度科研工作會議」,開展進行了年度科研工作總結、傳達省委黨校科研工作會議精神、系統經驗介紹、年度立項課題中期檢查和下步工作交流五個環節活動
  • 專訪清華醫學院教授張林琦
    專訪清華醫學院教授張林琦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2020-04-07 15:23
  •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考察團到武漢大學調研
    10月12日,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社會科學教研部副教授楊紅霞帶領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考察團一行17人來校調研。武漢大學副校長吳平出席調研座談會。  考察團團長、西安交通大學化工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魏進家表示,武漢大學校園環境優美,歷史悠久。在疫情期間武漢大學的師生做出了重要貢獻,令人感動。本次考察團來到武漢大學除了學習發揚抗疫精神,更要學習武漢大學先進的辦學理念。
  • 關注縣級黨校分類改革③|縣級黨校可設置正高級專業技術崗位
    四川在線記者 任鴻市縣級黨校建設,人才是關鍵。由於歷史原因,我省很多縣級黨校普遍存在人才難穩定、教研難開展的突出短板,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今後,這樣的狀況將得以改善。11月20日,記者從全省縣級黨校分類改革工作會議上獲悉,我省將逐步建立既區別於公務員又不同於普通事業單位、符合黨校發展特點的教師管理體系。
  • 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 科研部組織系列會議學習貫徹黨的...
    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強科研工作「四個面向」,充分做好「十三五」總結和「十四五」科研規劃,推動下一步科研重點工作,科研部在近期組織召開了系列會議進行深入學習和充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