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8年)》(以下簡稱《報告》)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發布。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4.8%。國家網信辦副主任楊小偉表示,2018年,我國信息化整體水平持續提升,信息化踐行新發展理念邁出堅實步伐,有力支撐了重大改革實施。 筆者認為,支撐數字經濟發展有以下三大定律,正是這三大定律讓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如虎添翼,賦予國家經濟增長新動能。
梅特卡夫法則,助力「規模經濟」
梅特卡夫法則是3Com公司創始人、計算機網絡先驅羅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的。該定律可以概括為網絡的價值等於其節點數的平方,也就是說,網絡是以指數函數的形式快速「增值」的。
2018年,中國網民規模達8.29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59.6%。巨大的網民規模保證了數字經濟的節點基礎。任何新技術,有人用才有價值,這也是當前大多數網際網路企業更加看重日均用戶活躍量的原因。龐大的節點是信息傳播速度的基礎,也是價值增值的關鍵。
微信之所以能夠成為社交軟體「一哥」,支付寶之所以能夠登上行動支付「龍頭寶座」,都是因為有穩固而巨大的用戶群體。正是這樣的用戶群體,促使我國信息化、規模化發展更進一步。
摩爾定律,幫助科技普及
摩爾定律指的是計算機矽晶片的處理能力每18個月就會翻一番,而其價格將會以減半的速度下降。這個定律不僅體現了網絡科技更新的速度,還反映了其成本降低的可能性,而廉價是科技普及的重要條件之一。
10年前,電腦、手機等硬體價格較高,流量費、網費同樣是一筆不菲的支出,這給網際網路科技的普及造成了障礙。而隨著數字經濟的興起,網費、流量費等服務費迅速下降,電腦、手機等硬體製造成本也快速降低,廉價的網絡信息服務走入了尋常百姓家,這是我國科技普及的重要體現。
隨著5G時代的來臨,網絡科技更新的速度會更快,網際網路技術將惠及更多人。
達維多定律,激發企業創新動力
達維多定律是指進入市場的第一代產品將會獲得50%的市場份額。也就是說,只有新產品才能夠保證企業的市場佔有率。這一定律促使企業必須不斷地進行技術革新,淘汰自身落伍產品,力爭第一個開發出新一代產品。例如,美國的因特爾公司在1995年主動縮短當時最為成功的486處理器技術生命,選擇大力發展奔騰586晶片,進而成功避開IBM公司PowerPC RISC系列產品的挑戰。所以,達維多定律就如同企業創新的背後推手,迫使企業不斷向前,這是一個不斷「揚棄」的過程,也是科技迭代發展的過程。
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核心就是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帶來更廣泛的節點和更快的信息傳播速度,基於此,數字經濟才能建立更加全面、高效的信息網絡,進而規模化發展。
綜上,未來建設「數字中國」也應當遵循以上三大定律,藉由這三大定律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例如繼續大力推動網際網路服務的普及,加快貧困地區網絡服務建設速度;提高數字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增加基站、信息處理中心等中樞設施;扶持數位化、信息化企業發展,通過結構性減稅給予企業更大力度的創新支持等。最後,在數字經濟時代,讓我們記住美國著名電腦文化專家尼葛洛龐帝的話,「計算不再只和計算機有關,它決定我們的生存」。(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盤和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啟事。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