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橫縣·茉莉花號」衛星成功發射

2020-11-10 南國早報

北京時間11月6日11時19分,由橫縣冠名的「橫縣·茉莉花號」衛星搭載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標誌著橫縣茉莉花產業借勢衛星遙感,開啟品牌傳播、智能升級的新徵程。

「全球10朵茉莉花,6朵來自廣西橫縣。」橫縣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產量均佔全國總產量的80%以上、世界總產量的60%以上,橫縣先後被譽為「中國茉莉之鄉」「世界茉莉花都」。根據2020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橫縣茉莉花、橫縣茉莉花茶雙雙登上區域品牌百強榜,綜合品牌價值達206.85億元,連續成為廣西最具價值的農產品品牌。

在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橫縣正以全球視野,充分發揮「茉莉花源於世界、興於橫縣」這一比較優勢,按照「標準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方向,努力打造聯結兩個市場、聚合兩種資源的世界茉莉花產業中心。目前,以茉莉花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國特色小鎮——中國茉莉小鎮、全國首個茉莉花全產業鏈服務平臺——「數字茉莉」平臺、茉莉花全球採購中心正在橫縣集聚,茉莉花+花茶、盆栽、食品、旅遊、用品、餐飲、藥用、體育、康養「1+9」產業集群正在全面升級。第二屆世界茉莉花大會已獲納入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將於今年11月28日至30日在南寧市、橫縣兩地舉辦。

據了解,「橫縣·茉莉花號」衛星為亞米級遙感衛星,由Satellogic衛星公司生產,空間解析度優於1米。衛星質量為41kg,搭載多光譜及高光譜載荷,具有專業級的圖像質量、高敏捷的機動性能、豐富的成像模式和高集成的電子系統等技術特點,可實現全天候、無死角、高精度,信息快速獲取。

「橫縣·茉莉花號」衛星將採用「衛星冠名+大數據應用+產業融合」的模式,全面提升橫縣茉莉花品牌競爭力、影響力和吸引力,並對橫縣茉莉花基地進行人民數據衛星遙感的授牌,利用衛星遙感數據為橫縣茉莉花產業提供數據服務,為全國乃至世界茉莉花產業發展拓寬合作交流渠道。

未來,橫縣將聯合人民數據管理有限公司(國家大數據災備中心)·人民星雲數據中心搭建數字鄉村大數據平臺,進一步推進衛星遙感、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與茉莉花產業的高密度融合,全方位挖掘橫縣茉莉花產品價值、品牌價值、產業價值,用數位化引領驅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同時,積極培育茉莉花+遙感大數據產業品牌,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推動茉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引領產業、城市、鄉村融合發展,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探索打造以茉莉花為重點的產業興旺帶動鄉村全面振興的「橫縣樣板」。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我國成功發射了多模衛星,厲害了👍🏻我的國
    我國成功發射高分多模衛星】什麼是高分多模衛星呢?請往下↓看 7月3日11時10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任務搭載發射了「西柏坡號」青少年科普衛星。高分多模衛星科普視頻——高分多模衛星採用了國家航天局組織研發的中型敏捷遙感衛星公用平臺,運行於太陽同步軌道。
  • 特別關注|「嫦娥五號」南寧力量曾在武鳴高中和橫縣中學讀書 學校師生向榜樣學習逐夢前行
    這是一件大喜事,在「嫦娥五號」任務發射的背後,有兩名技術人員是來自我市的力量,這兩名技術人員分別是——曾在橫縣中學就讀的宋政輝,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計量系統工程師,是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的計量電學組組長
  • 廈大成功發射一顆衛星!要從空中助力海洋研究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記者 許蔚菡) 昨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一箭五星」成功發射。
  • B站成功發射衛星
    9月15日,B站重整旗鼓,成功發射「嗶哩嗶哩視頻衛星」,運載該衛星的火箭為中國長徵十一號。自海上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看,那是我們破站自己的衛星,承載著無數B友的希望!
  • 厲害了!我國又一衛星發射成功!和50年前「東方紅一號」有淵源
    發射獲得圓滿成功,在航空航天事業、自主研發衛星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大步。中國衛星事業的革命性突破12年過去了,在一批又一批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成為了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的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發人造衛星,並發射成功的國家。
  • 廈門大學「海絲一號」衛星發射成功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點火升空(高亮 攝)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去年廈大曾經成功發射一枚火箭  都是為了科學研究  其中  『』海絲一號」衛星  是為了在空中助力海洋研究  最新消息  衛星進入測控站覆蓋區  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  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  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 成功發射一顆衛星!
    成功發射一顆衛星! 熱血沸騰!全國矚目! 它就是 ▼▼▼ 廈門大學!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衛星
    2020年10月26日23時19分,伴隨著遙感三十號07組衛星成功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場時隔14天再次圓滿完成新的發射任務,實現了下半年新一輪高密度航天發射任務兩戰兩捷。據悉,此次發射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4發任務並行的狀態下組織開展的,且發射能力逼近極限。
  • 「嗶哩嗶哩視頻衛星」發射成功,小破站終於上天了
    9月15日,Bilibili官方微博表示,「嗶哩嗶哩視頻衛星」成功升空。據悉,該衛星由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攜帶,從海上發生升空,目前已經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今年7月份,B站就曾發射過一枚衛星,但由於快舟十一號火箭發射失利,火箭上攜帶的嗶哩嗶哩衛星未能成功上天。
  • 「嫦娥五號」任務成功背後,有2名南寧妹助力
    來自南寧橫縣的宋政輝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計量系統工程師,是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的計量電學組組長。來自南寧武鳴的甘思舊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的氣象系統工程師,是此次「嫦娥五號」任務的氣象保障團隊骨幹成員。宋政輝於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讀於廣西橫縣中學01班,在校期間學習刻苦,勤奮努力。2003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慶通信學院,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計量系統工程師。
  • 「科幻世界號」衛星成功發射
    本報訊 (記者 程怡欣) 北京時間12月20日11時22分,由我市新經濟企業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微納星空科技有限公司等聯合研製的「科幻世界號」AI衛星(星時代-8)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這是全球首顆以科幻機構命名的衛星。
  • 「貴陽一號」衛星成功發射
    本報訊 4月26日12點42分,被命名為「貴陽一號」的高光譜衛星,與組成歐比特微納衛星星座02組的另外四顆衛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徵十一號遙四固體運載火箭,以「一箭五星」的發射形式成功飛向太空。
  • 這兩所高校厲害了,成功發射了以自己高校名字命名的衛星
    我國是一個航空航天大國,航空航天強國,發射衛星也早已經習以為常。我國部分航空航天強校都發射過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衛星,例如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其中哈爾濱工業大學到目前為止已經放了六顆衛星了,著實讓人驚嘆!
  • 時隔14天再奪成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衛星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遙感三十號衛星 2020-10-27 21: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清華科學衛星發射成功
    高分九號04星發射成功【一箭雙星!清華科學衛星發射成功】今天12時01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4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清華科學衛星,由清華大學負責研製,將在軌對重力衛星系統設計方法、基於雙頻GPS的精密軌道大氣密度測量方法等理論與技術進行飛行驗證。
  • 張衡一號衛星發射圓滿成功
    2018年2月2日下午,張衡一號衛星由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中國成功發射資源三號衛星
    就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後一天,今日在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資源三號衛星。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執行一箭三星任務。資源三號03星及搭載的2顆小衛星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 我國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
    △我國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全程回顧2020年10月12日00時5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三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高分十三號衛星是高軌光學遙感衛星,主要用於國土普查、農作物估產、環境治理、氣象預警預報和綜合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信息服務。
  • 東方紅一號衛星 發射成功的幕後故事
    東方紅一號衛星,是我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於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四國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 「人民·黃河鄭大號」衛星成功發射
    「人民·黃河鄭大號」衛星成功發射!2020年11月6日上午11時19分,由鄭州大學冠名的「人民·黃河鄭大號」衛星在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通過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鄭州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到,「人民·黃河鄭大號」衛星的發射是鄭州大學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的實際舉措,也是鄭州大學產學研融合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