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狹義相對論

2020-12-06 微笑吧為你的曾經擁有

1905年,也就是普朗克發表量子思想之後的第五年,愛因斯坦發表了狹義相對論。這一划時代的物理學成就,最初並不是以舉世矚目的方式出現在科學界,而像是無人問津的野花。這朵花是曇花一現還是流芳百世?只有少數物理學家關心此問題。因此,要讓遠隔重洋的美國物理學家意識到自身全面落後的狀況,並且使大學物理學科在研究方向、教學以及課程等方面迅速做出反應,其實也是一個頗為艱難的過程。那麼,1876年至1900年,美國研究型大學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美國科學界為這場革命準備得如何?它有哪些優勢?上一節我們已經從美國實用文化、物理學科教學狀況和數學教學等三個方面分析了20世紀初美國物理學科的發展狀況。

那麼,新一代物理學家在哪些方面試圖克服學科固有的障礙,使其融入現代物理學的發展中去?還有哪些因素阻礙美國大學物理學家趕上新興的物理學?2.3.120世紀初美國物理學科發展的總體狀況19世紀末,美國院校各個學科的教職人員顯著增加,彼此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年輕教師尤其渴望改變當時佔支配地位的學術評價標準。像老一輩教職人員,他們當中大多數與校長有良好的溝通。所以,他們樂於進行學校對他們能否勝任教學崗位的評估。隨著教職人員數量的增加,助理教授一級的教職人員很難有機會直接與校長建立私人之間的關係,而教學質量又過於依賴於個人的主觀判斷。

相反的,學術同行能夠直接地判斷其作為學者的學術成就。新一代物理學家,包括其他學科的科學家,不像老一代人,他們大多都已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所以,通過研究成果而不是教學質量進行評估,更有利於新一代的成長。從評估教學質量到評估學術水準的改變,使得年輕教師有獲得晉升的機會,芝加哥大學的創立無疑為這次發展提供了動力。19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大學物理學哲學博士畢業生已經達到54人。1909年,美國大學一年內畢業的物理學哲學博士達到25人。同年,美國物理學會的成員達到495人,是1901年的5倍。美國科學促進會在1900-1910年間,會員增加了4倍。可以說,所有科學的發展都出現了類似的繁榮。

面對大學展示出來的難以置信的研究精神,華盛頓卡內基學院的一位物理學家在1909年深有感觸地說,「研究精神之花已經開遍美國的大學校園。」新一代的物理學家,有的進入了國家標準局,大部分進入了學術領域。他們認識到,要過上美好的生活,關鍵在於研究。於是,投往美國物理學會的會議論文數量在穩步上升。同樣的,發表在《物理評論》上文章的數量也在穩步增長。物理學金字塔結構開始形成,標誌性的事件是麥可遜於190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同事們為他歡呼祝賀,凱特宣稱,羅蘭倡導的純科學研究已經完美地實現了。在某種意義上說,純研究獲得了更多的支持。而且,物理學專業自身,包括學會的成立和發展,以及高等教育,總體上是朝著羅蘭19世紀末設計好的科學進程發展。

研究生層次的培養中心已在美國大學出現,但大多數年輕物理學家是從霍普金斯大學、康奈爾大學、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等5所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的。與19世紀物理學家不同的是,美國大學新一代物理系主任更深地捲入行政事務。他們基本上都取得了哲學博士學位,而且致力於改善大學物理學科的研究。他們認識到,為本科生提供更多的教師和科研設備,有助於促進物理學研究條件。在柏林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的威廉·梅吉和亨利·范分別在普林斯頓大學擔任物理系和數學系主任,他們共同說服了校長威爾森並使之確信,物理學科不僅有助於人文學科的發展,而且能以最紳士的方式,為電氣工程學做準備。美國大學認識到物理學科發展的缺陷,有意識地增加理論物理學家的數量。

表面上,美國大學似乎並不缺乏實驗物理學,但在實驗成就方面,與歐洲同行還是不可比擬。1905年,亨利·范和梅吉把英國年輕一代之中最有前途的數學物理學家之一——詹姆斯·瓊斯聘請到普林斯頓大學。雖然實驗室的總體條件得到改善,但普林斯頓大學1906年請到J·J·湯姆生的學生歐文·理察森時,實驗條件較為簡陋。據理察森描述,他初到普林斯頓大學,給他安排的實驗室是在地下室,在那兒蟾蜍是長期居民。但亨利·范從兩位普林斯頓大學的畢業生那兒籌集到20萬美元,建造了設備精良的實驗室。

良好的師資隊伍和先進的設備,初步奠定了普林斯頓大學成為科學中心的地位。研究訓練中心的出現、雜誌和美國物理學會的創辦,在全國範圍內對科學研究設置了質量標準。儘管美國雜誌《物理評論》的厚度在增加,羅蘭所說的金字塔型結構得以建立,但美國的物理學仍舊生活在歐洲科學的影子裡。與世界一流的科學家相比,美國科學家仍舊有很大距離。2.3.1.1對外交流方式的轉變美國學生去歐洲留學的比例,在20世紀初下降幅度很大,但在1900-1914年間,到美國大學做演講的歐洲同行

相關焦點

  • 狹義相對論的誕生 1905年9月25日
    1905 年,是愛因斯坦的豐收年,這一年,他在德國《物理年鑑》上,先後發表了多篇論文,其中提出了具有開創一個科學領域的光量子說、一個震撼世界的質能公式,還創建了改革人類時空觀的狹義相對論。
  • 愛因斯坦是如何發現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
    相對論創立初期整個理論體系就非常完善了,但是壓根沒人相信他,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實驗驗證,直到愛丁頓在1919年觀測到了和廣義相對論相符的日食現象,愛因斯坦和相對論才開始慢慢被大家接受,而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的那一年是1905年,足足過去了14年。
  • 狹義相對論剛發表,就遭到科學家冷眼!112年後,依舊難以理解
    1905年,愛因斯坦依舊是個小職員,但是他在這一年裡卻先後發表了劃時代的五篇論文。其中一篇論文回答了人類長期以來迷惑的問題——「光是什麼?」,愛因斯坦在這篇論文裡論述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光電效應,論文首次提出了光量子概念,也就是光子。另一篇是關於原子的論述。
  • 天才的迸發,1905年的愛因斯坦改變了物理學
    隨著1905年的到來,即將26歲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以一個掛科的大學生的身份面對生活的。如果說這個不起眼的公務員將對科學做出巨大貢獻,當時的大多數物理學家一定會嗤之以鼻。儘管作為一個專利審查員一周要工作六天,愛因斯坦仍然能給物理學留出一些時間,與幾個好友討論最新的著作,並發表一些不怎麼重要的論文。令人大吃一驚的是,他在1905年三月發表了一篇有著驚人假設的論文,不顧幾十年來可以證明光是波的證據,愛因斯坦提出:光,實際上可以是粒子,並表明一些神秘的現象,比如光電效應,可以用他的假說來解釋。
  • 美國物理學家精確實驗 證實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
    新華網洛杉磯12月22日電(記者陳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說,他們通過迄今最直接、最精確的實驗證明了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著名的質能公式。  質能公式(E=MC2)指出,物質的總能量相當於其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它表明能量和質量可以互相轉換,而光速是恆定不變的常數。
  • 狹義相對論的困難,驚心動魄的十年
    1905年,愛因斯坦發展出了狹義相對論,把空間和時間聯繫在一起。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在這之中起了重要作用。相對性原理告訴我們,一切慣性系都是平權的,並不存在一個特殊的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光速不變原理還告訴我們,光在任何慣性系當中的速度都是一樣的。愛因斯坦通過這兩個原理,獨自推導出了洛倫茲變換。
  •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
    ,但是關於他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又有多少人知道呢?狹義相對論包含了兩個基本原理: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所謂狹義相對性原理就是說所有物理定律在所有慣性參考系中都是有效的;光速不變原理就是說光總是以一個確定的速度傳播,傳播速度的大小與光源的運動狀態沒有關係。在經典力學中,物體的運動速度跟觀察者所處的慣性參考系統有關,而光速不變原理卻與之不相容。有了這兩條基本原理,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狹義相對論。
  • 恆定的光速: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經受住了高能量測試的考驗
    愛因斯坦的理論永不失敗坐落在墨西哥皮裡·德奧裡扎巴國家公園的HAWC伽馬射線天文臺探測到來自13500英尺高空的宇宙射線。內格拉火山在背景下若隱若現。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在其最嚴峻的考驗中倖存了下來。哈丁補充道:「大多數量子力學模型表明了相對論的表現能力將會被在高能狀態下破壞,」「我們把對這一些高能光子能量的觀察尺度提高了一百多倍。」在未來HAWC的數據可以更遠的推動這些的限制,有利於對狹義相對論提供更嚴格的測量。
  • 狹義相對論誕生114周年,今日頭條上線愛因斯坦開屏
    2019年6月30日是狹義相對論誕生114周年紀念日。當天,今日頭條客戶端上線愛因斯坦定製開屏。海報以愛因斯坦為主體,繪製了時間膨脹鍾、光錐、數學公式等元素,以紀念愛因斯坦在經典力學領域作出的傑出貢獻。
  • 請問,愛因斯坦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是否得到實驗的嚴格驗證?
    請問,愛因斯坦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是否得到實驗的嚴格驗證?這些驗證實驗具體如何做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都由愛因斯坦分別在1905年和1915年提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理論,為基礎物理奠下了堅實的基礎。也都已經被世界各國嚴格驗證很多遍,種種實驗和觀察都驗證了兩大相對論的正確性,今年的「M87黑洞」照片就是有力的證明。大多數人比較熟知廣義相對論,因為今年4月10日公布過第一張M87黑洞照片,讓大眾上了一堂科普課。而狹義相對論所知者並不多。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才能明白為什麼愛因斯坦跟其他物理學家的思路不一樣,為什麼他會捷足先登創立狹義相對論。理解了愛因斯坦堅信不存在絕對運動,就很容易理解對於洛倫茲1895年的那篇論文,為什麼愛因斯坦一方面對洛倫茲在那些「技術上」的處理非常滿意,另一方面又對洛倫茲的靜止以假設非常排斥了。不存在絕對運動,也就是說只有兩個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才是實在的。
  • 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與狹義相對論自相矛盾嗎?
    質能方程與狹義相對論並不矛盾,因為質能方程的基礎就是狹義相對論,或者說我們可以從狹義相對論出發推導出質能方程,既然如此,又何談自相矛盾一說呢?狹義相對論的兩大基本原理是:光速不變原理和狹義相對性原理,由此可以推導出狹義相對論的核心——洛倫茲變換,而有了這個變換之後,狹義相對論的一切推論就有了基礎,比如著名的時間膨脹、量尺縮短、質量增加等等其中題目說的質能方程也是它的推論,最早是發表於《物體的慣性取決於它的能量含量?》一文,時間是1905年9月。
  • 一口氣搞懂狹義相對論
    在科學史上,1905年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在這一年,愛因斯坦共發表了4篇學術論文,每一篇都是諾獎級別的理論,並且也是開創性的科學成果。其中,在1905年6月30號發表的《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後來也被叫做:狹義相對論。今天是狹義相對論發表的114周年。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
    而洛倫茲對電動力學的研究,特別是1895年的這篇論文,對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有很大的影響。我之所以反覆強調1895年這個時間點,是因為這是愛因斯坦在發表狹義相對論論文(1905年)之前所知道的洛倫茲的最新工作,洛倫茲在1895年之後的工作愛因斯坦通通不知道,包括1904年大名鼎鼎的洛倫茲變換。
  • 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牛頓在科學人類貢獻史有三部分,第一,力學的萬有引力和牛頓三大力學定律,第二,光學的光譜光粒子研究,第三,數學的微積分,牛頓在力學方面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是在大概1665-1666年,傳言是在一棵蘋果樹下發現的,牛頓力學三大定律是總結前人的經驗和觀點,尤其是伽利略提出的少部分科學理論,光學是牛頓拿一塊稜鏡在家裡做實驗
  • 你能聽懂的狹義相對論
    前2篇簡單講了下黑洞,今天我們來談談相對論,不得不說老愛太牛逼了。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狹義相對論,十年後又發表了更牛的廣義相對論,至今已有100多年了,但是他的理論還是讓人難以理解。說狹義相對論之前,先說說幾個物理學牛人。
  • 通俗易懂講解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看完對世界的理解提升N個檔次
    相比起艱澀難懂的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在 1905 年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其實並沒有像我們想像的艱深,那麼狹義相對論究竟講的是什麼呢?今天我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帶大家了解一下!狹義相對論提出的背景1687 年,牛頓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標誌著經典力學的建立,牛頓經典力學在很長時間裡都成為了物理學家心中的聖經與權威。牛頓的經典力學的核心是伽利略變換,伽利略變換是經典力學中用以在兩個只以均速相對移動的參考系之間變換的方法,屬於一種被動態變換。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奇蹟年」,又獲諾獎! (轉載)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說狹義相對論,不是我老愛做出來,別人也能做出來。但是,廣義相對論,如果不是我老愛做出來,人類永遠做不出來。(本人的演繹表述)。可以說,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是他繼1905年「奇蹟年」之後的 第二個「奇蹟年」。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也就是說,貝索是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的論文裡唯一明文感謝的人。他那天到底跟貝索聊了啥,我們現在是沒法知道了。但是,我們試著猜想一下,看看愛因斯坦在1905年初到底知道些什麼,困擾他的問題又是什麼,要怎樣才能合理地解決這些問題。
  • 相對主義與絕對主義的鬥爭——狹義相對論,為何如此讓人困惑?
    愛因斯坦在他與別人合著的科普名作《物理學的進化》一書中寫下了這麼一段話:物理概念是人類心智的自由創造,儘管它們看上去是由外在世界單獨決定的,但實際上不是。這本科普名作首次出版是在20世紀上半葉的19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