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市值風雲
作者 | 紫楓
流程編輯 | 小白
「
債務逾期,標誌著衛洪江高槓桿控制上市公司玩法的失敗。
」
航錦科技(000818.SZ)的股價在最近3個月大漲超200%,如此饞人的暴漲姿勢,引起了風雲君的關注。
風雲君向來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不研究清楚不舒服,只是稍微深挖一下公司的質地,就發現這公司涉足的概念多得一隻手數不過來:軍民融合、半導體、氫能源、國產晶片、消毒劑、5G、北鬥導航和6G(星空網際網路)……
是的,各位老鐵沒看錯!熱點概念一個不拉,這是一位集完全寵愛於一身的「A股驕子」。
市場目前還在熱炒5G建設行情,航錦科技就已經莊嚴宣布:旗下兩家子公司的產品可是未來6G通訊的核心器件!
看看人家這蹭概念的水平,5G這玩意兒畢竟已經見光了,新《證券法》管得又嚴,萬一牛皮吹完了到期交不了作業,容易挨監管的毒打,所以,咱乾脆奔著6G去蹭吧?
畢竟4G奔5G,用了差不多10年不是?5G奔6G,還不知道猴年馬月呢。
主意已定,刻不容緩,馬上蹭:6G概念橫空出世,航錦科技股價立馬飆升。
然而風雲君再細看一眼,航錦科技的主營業務其實是化工原料,2018年和2019上半年,化工原料的營收比例高達89.34%和85.04%。
這分明與公司蹭的概念相差十萬八千裡!
一、「方大化工」往事
航錦科技在1997年上市,當時公司全稱為「錦化化工集團氯鹼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是「錦化氯鹼」,實控人是葫蘆島市國資委。
2010年3月19日,由於公司經營不善,2008年至2009年出現淨利潤虧損、資不抵債、違規擔保和對外擔保逾期等嚴重問題,遼寧省葫蘆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對公司進行重整,並指定公司清算組擔任管理人。
由於公司被法院裁定進入重整程序,公司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證券簡稱變為「*ST錦化」。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錦化化工集團因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被裁定破產。
(一)第一位主角:遼寧方大登場
2010年4月,*ST錦化的債權申報工作完成,有效債權多達480筆,金額高達28.18億元。
接下來的工作主要分兩項,一項是給*ST錦化這個爛攤子找一個接盤俠,另一項是制定並執行重整計劃。
*ST錦化最值錢的是什麼?
當然是A股上市公司這塊「奉旨乞討+永不退市+免死金牌」的萬金不換的大金字招牌了!
是哪位在當時就有如此慧眼,把這塊招牌收入囊中?給你一萬個贊!
7月30日,錦化化工集團持有的公司1.9億股(佔總股本的55.92%)被拍賣,遼寧方大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遼寧方大「)以2.33億元競得。
遼寧方大成為第一大股東,方威為新任實際控制人。
遼寧方大的來頭可不小。
根據官網資料顯示,遼寧方大旗下現在擁有方大炭素(600516.SH)、方大特鋼(600507.SH)、東北製藥(000597.SZ)、中興商業(000715.SZ)四家上市公司。
遼寧方大擁有員工6萬多人,2018年實現營收800多億元,利潤240多億元,總資產達700多億元。
在競拍*ST錦化以前,遼寧方大已經擁有方大炭素和方大特鋼兩家上市公司。
公司高層在調研時表示,方大炭素在2006年以前與上市公司的目前情況相似,淨利潤連續兩年虧損。
而遼寧方大在通過司法拍賣取得上市公司股權後,對方大炭素的業務進行全面整頓, 2007和2008年實現稅後利潤1.02億和5.4億元,股權價值也大幅上漲。
遼寧方大嘗到了這個甜頭,於是打算重施故技,踴躍參與*ST錦化股權的競拍。
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看,遼寧方大花的這2.33億賺得盆滿缽滿。
到底賺了多少,容風雲君先賣個關子。
歷時5個月,*ST錦化的重整計劃在8月3日,經歷了多次談判後才姍姍來遲。
為了解決債權問題,對*ST錦化的權益進行調整。調整完畢後,遼寧方大持有*ST錦化2.66億股,佔*ST錦化總股本的39.14%。
2011年6月23日,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徹底甩掉歷史包袱。
(二)該撿漏的撿漏,該洗的洗乾淨
遼寧方大入主*ST錦化後,繼續快速撿漏,把眾多「錦化系」和「華天系」的資產以極低的價格收入囊中後,注入上市公司或者直接通過上市公司出手購買。
具體操作如下:
1、8月31日,上市公司以1.92億元的價格受讓葫蘆島華天實業有限公司除了長期股權投資以外的有形資產,資產評估值達3億,僅土地使用權就值1.62億元。長期股權投資資產由遼寧方大獲得。
2、9月21日,遼寧方大把從原控股股東錦化集團競拍獲得的資產,以2178.42萬的價格裝進上市公司。
3、12月3日,上市公司以541.92萬元競拍下葫蘆島錦化建築機械安裝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原帳面價值達1853.57萬元。
4、2011年3月11日,遼寧方大擬把錦化進出口有限公司和錦化公路運輸有限公司全部股權、錦化化工工程設計有限公司85.5%股權,以5705.5萬元的價格注入上市公司,並在10月10日獲得證監會核准。
5、2012年4月20日,上市公司以2958.52萬收購葫蘆島百盛鈦業有限公司51.05%股權,增值率僅15.8%。遼寧方大已持有21.05%股權。
同時,進行財務大洗澡,把死帳和報廢、盤虧的固定資產洗得乾乾淨淨,資產減值損失合計1.53億。
然而,現在公司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解決2010年淨利潤虧損的問題,畢竟連續三年淨利潤虧損,就會觸發退市。
上市公司早有準備,掏出「債務重組收益」這招。
根據重整計劃,上市公司的普通債權帳面額達18.11億元,減去已清償的普通債權1.34億元後,剩餘的16.77億元確認為普通債券債務重組收益,記為2010年營業外收入。
換而言之,不用還的債務就不是債務,而是收益啦!
於是,上市公司從營業利潤虧損4.66億,搖身一變「淨利潤」11.66億,並順利摘星,證券簡稱改為「ST化工」。
最後,2011年,由於公司扣非淨利潤扭虧為盈,淨資產轉正,且違規對外擔保等情況也隨前任控股股東破產而解決,公司簡稱變更為「方大化工」。
(三)經營5年後思變
在方大集團治理下的2010年至2015年,方大化工沒有鬧出什麼么蛾子,沒有跨界重組、定向增發、配股、控股股東減持等資本運作。
具體的經營成績會在下文專門闡述。
不過,自2015年下半年起,或許由於來自產能過剩、需求萎靡和環保等經營壓力較大,再加上牛市推動,方大化工的股價在2015年上半年暴漲超2倍,遼寧方大於是決定藉助牛市套現離場。
2015年6月6日,由於遼寧方大正在籌劃轉讓股權的重大事項,方大化工停牌。
這一停就是3個月,並恰好趕上牛市結束,深證成指在此期間暴跌35.01%,受讓方也不是冤大頭,大家都是來薅社會主義羊毛的,怎麼可能還給遼寧方大高位接盤呢?
這事在9月19日宣布告吹,復牌後方大化工3周內暴跌55.18%。
然而,這種事情就像出軌,只要有第一次,第二次就不會缺席。
接下來,方大化工在新任控股股東的引領下,徹底變成了一家頻繁資本運作的上市公司。
二、「資本掮客」衛洪江的連環招
2016年2月19日,方大化工宣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
停牌期間,6月28日,新餘昊月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餘昊月」)以每股10元的價格受讓遼寧方大持有的1.983億股權(約佔總股本的29.16%),交易額高達19.83億。
控股股東將變更為新餘昊月,實控人是衛洪江。
我們先算一筆帳。前面提到,遼寧方大當時用2.33億元獲得了經調整後方大化工的股權2.66億股,曾以3.7元賣給自家老闆方威0.66億股(佔總股本9.7%),以10元價格賣給新餘昊月1.983億股——即遼寧方大本次交易大賺19.94億,收益率高達8.56倍!
看看這收益率,你們還願意老老實實做實業嗎?苦海無邊,上市是岸。
回到正題。當時方大化工的股價為6.57元,即這次交易的溢價率足足高達52.21%,多花了約6.8億元。
能拿出近20個億接盤上市公司的人肯定不是傻子,為什麼願意溢價超50%獲得上市公司控股權呢?
首先我們看看新餘昊月和實控人衛洪江是何方大聖。
根據相關公告披露,新餘昊月在2016年5月11日設立,其控股股東火炬樹投資中心(以下簡稱「火炬樹」)在同年3月設立的,在5月18日被北京盛達瑞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達瑞豐」)收購。
換而言之,更像是為了接盤而專門設立的公司。
根據下圖,火炬樹持有新餘昊月83.33%的股權,其GP為盛達瑞豐,衛洪江為控股方。
(製圖:市值風雲APP)
盛達瑞豐成立於2007年7月,當時主要對外投資了54家企業,企業名稱基本帶有「投資管理中心」或「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主營業務為「從事對非上市企業的股權投資、通過認購非公開發行股票或者受讓股權等方式持有上市公司股份」,且大部分位於新餘市。
簡單來說,就是:入股非上市公司,然後等著被上市公司併購或者接盤原股東的股權。
其中,有14家投資管理中心的主營業務是「以股權方式投資雲南祥雲飛龍再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雲飛龍」)。
說到祥雲飛龍,就必須提一提聖萊達(002473.SZ)。
2013年10月,聖萊達曾拋出借殼方案,向控股股東出售除了1.4億貨幣資金以外的全部資產和負債,並向祥雲飛龍全體股東發行股份,購買其全部股權。
祥雲飛龍的估值達63億,增長率達128.05%。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易前,多達三十多家PE突擊入股,其中就包含多家衛洪江控制的PE,企圖從收購中分一杯羹。
如果交易成功,祥雲飛龍的控股股東祥雲縣騰龍投資將成為新任控股股東,而衛洪江持有的股權價值也將大幅增加。
不過,證監會認為祥雲飛龍會計基礎薄弱、內部控制不健全,將重組予以否決。給1萬個贊!
因此,新餘昊月背後的衛洪江就是個不折不扣的資本玩家。
而盛達瑞豐2013至2015年的財務狀況如下圖:
盛達瑞豐的負債率略有下降,但2015年仍高達57.29%,營收快速增長至2015年的8789.31萬元,但淨利潤增速不高,2015年為1264.21萬元。
回到本次交易,衛洪江收購方大化工的資金來源於以下兩部分:
1、火炬樹和另一股東武漢瑞和對新餘昊月出資6億元;
2、其餘資金為武漢信用投資集團的委託貸款,貸款金額達13.83億,期限為2年,利率高達19%/年,以方大股份所有股權作為貸款抵押。
各位老鐵請記住這筆貸款,後面將起到關鍵性作用。
隨後,8月5日,方大化工的重大資產收購方案出爐,這次一口氣收購3家公司。
公司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長沙韶光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沙韶光」)、威科電子模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科電子」)和成都創新達微波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新達」)3家公司全部股權。
其中長沙韶光作價8.45億,威科電子作價4.73億,創新達作價6.75億,總共19.93億元。
同時,上市公司通過定增募集資金不超11.57億,用於支付本次交易的現金對價和4個新項目。
3家公司的增值率都很高,長沙韶光、威科電子和創新達的增值率分別達5.49倍、6.98倍和4.95倍。
長沙韶光是軍用集成電路系列產品的供應商,為我國百餘項國防重點工程配套涉及生產數百種集成電路。
威科電子主要生產厚膜集成電路,產品同樣用於軍工領域。
創新達主要從事軍用高科技微波技術領域產品的設計、開發和生產,主要為各種武器平臺覆蓋的雷達、電子對抗和通信系統提供配套。
因此,上述3家公司均主要從事軍工電子相關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長沙韶光、威科電子的股東方具有較為密切的關係。
首先,上海典博同時持有長沙韶光21%股權和威科電子20%股權,上海漱石持有長沙韶光30%股權,背後的實控人均為鄭宇。
其次,張亞持有長沙韶光44.1%股權,是其控股股東。
威科電子與張亞相關的公司存在業務往來,其控股股東劉國慶與張亞接觸後,把5%股權轉讓給張亞配偶周文梅。
綜上所述,溢價率超50%的股份協議方案,高達20億元的跨行業收購方案,仿佛在告訴全市場:公司將從原來沒有想像空間的化工行業變成富有想像空間的軍工電子業務,目前6.57元的股價絕對是低估了。
開盤後,公司出現連續7個漲停板,股價一下子飆升至9月8日的15元,市值暴漲128.31%。
衛洪江的連環招奏效,身價蹭蹭蹭地往上漲,而且從原來搞定增或接盤的資本掮客,一躍變成上市公司實控人,逼格升級了不止一個層次,心裡估計暗爽到內傷。
然而,在11月4日,這次交易沒有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原因是「維持上市公司控制權穩定性的披露不充分,上市公司控制權存在不確定性。」
證監會做出這樣的判斷很合理。因為假如交易完成,新餘昊月的股權從29.16%銳減至17.77%,與創新達的原實控人周開斌及其一致行動人獲得的10.8%股權相差不遠,有可能導致控制權不穩定。
而且,那13.83億元的委託貸款也是一筆定時炸彈,萬一2018年7月還不上錢,可能導致公司的控股權再次易主。
不過,公司宣布會繼續推進這次重組。畢竟如果就此放棄,這故事就不好講下去。
具體整改措施如下:
1、從「自取得公司控制權之日」,改為「自本次重組完成之日」起3年內不放棄控制權;
2、新餘昊月的貸款再展期1年至2019年7月4日,且只要能償還貸款利息,可以繼續借貸2年;
3、修訂火炬樹的《合夥協議》,進一步加強衛洪江對新餘昊月的控制權和籌集資金為新餘昊月還錢的能力。
然而,16個月後,故事又出現戲劇性變化,方大化工決定換一種方式收購:先宣布終止本次重組,隨後宣布直接用現金收購長沙韶光70%、威科電子100%股權,前者價格為6.38億,後者價格為4.5億元,且分期付款。
與2016年相比,長沙韶光整體估值提高了0.52億,威科電子降低了0.23億。
隨後,2017年7月,劉國慶把持有的55%股權轉讓給了張亞,因此張亞持有威科電子55%的股權、長沙韶光44.10%的股權。
此前還時時嘮叨化工行業競爭激烈,為什麼在2017年腰包突然鼓起來,直接用錢把倆公司買下來?
主要原因是,2017年主要經濟體出現反彈,供需格局改善、下遊需求回暖、環保高壓等因素導致多數大宗商品價格處於高位,化工行業處於高景氣周期, 相關上市公司盈利幅度較大。
方大化工2017年營收同比增長30.52%,扣非淨利潤同比大增115.85%,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4.79億元,創造了自上市以來的最好成績。
方大化工乾癟的錢包一下子充盈起來,衛洪江自然打算一口氣把收購問題解決,不然接下來的故事可不好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盈利補償方案由張亞單獨承擔:長沙韶光 2017至2019年扣非淨利潤不低於6900萬、8280萬及9936萬;威科電子同期扣非淨利潤不低於3600萬、4320萬及5184萬。
深交所下發問詢函,為什麼只有張亞承擔業績補償:
方大化工的回答很「硬氣」:這次現金收購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相關法規沒有要求必須業績補償,所以可以自主協商是否採取業績補償和相關安排。
而且,張亞是個有錢人,旗下還直接或間接持有13家半導體或電子科技公司,所以業績補償能力較強。
那麼這兩家公司是否完成業績承諾呢?
答案是2017年和2018年都完成了,長沙韶光業績承諾完成率分別為100.16%、100.20%,威科電子完成率分別為102.83%、100.43%,均非常精準地踩線完成業績承諾。
10月10日,方大化工才順利獲得這兩家公司的股權。
至此,方大化工成功增加了軍工電子概念,並在2018年4月21日更名為「航錦科技」。
三、槓桿終被槓桿誤
改名前後,航錦科技的動作頻頻,企圖繼續改變市場對公司從事傳統化工業務的認知,讓市場把注意力都放在新增的軍工電子業務上,希望能享受到電子板塊股票的估值。
4月9日,公司與中國兵器工業第二一四研究所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並且聲明這次合作可以提升公司的半導體技術。
5月4日,新餘昊月引入戰略投資者,新餘環亞天海智能系統研發中心(以下簡稱「新餘環亞」)擬向新餘昊月注資3億元,獲得29.01%的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新餘環亞的執行事務合伙人正是張亞,表明其已經進入航錦科技的核心領導層。
5月13日,長沙韶光接待10家券商及機構的調研,大談自家產品已廣泛應用於軍工各領域,已實現自主可控,部分產品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6月15日,威科電子和另一子公司上海琢鼎以5702.16萬元共同收購深圳市中電華星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電華星」。)
由於威科電子還需幫助中電華星償還4500萬借款,因此收購價格實際上超1億元。
中電華星的主營產品是模塊電源、大功率電源及系統等,用於鐵路、軍工、電力等,航錦科技宣稱該公司能與威科電子形成業務協同效應。
同時,為了吸引市場注意力,提升估值,公司從5月15日起回購股份,兩個月以來累計回購了1984.25萬股(佔總股本2.87%),支付了2.46億元,其中1800萬股用於股權激勵。
另外,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和副總經理分別在8月7日與16日合計增持32.5萬股,董事長甚至在10月18日向全體員工發出增持公司股票倡議書,如果持有至2019年10月24日以後仍虧損的,由董事長全額補償。
航錦科技這一系列動作的目的,是希望穩住股價,不跟隨大盤下滑。
2018年3月起,深證成指出現緩慢下跌的情況,隨後自5份中旬起快速下滑至10月中旬,區間跌幅超30%。
而新餘昊月還背負著十多億貸款,一旦股價跌破10元後仍跟隨大盤快速下滑,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穩住股價,此時新餘昊月已經把嗦奶嘴的力氣都用上了。
此外,2018年是環保大年,許多化工行業上市公司因執行不力而被停產或重罰,航錦科技卻沒有披露相關事項。
狗拿耗子多管閒事的風雲君不辭勞苦,在葫蘆島市生態環境局查詢一番,發現在水汙染企業黃紅牌公示欄上發現航錦科技被處以行政處罰,並責令立即停止超標排放汙染物行為,時間為9月28日。
而且,通過2019年5月16日的公告,我們才知道2018年下半年,公司曾陸續因氯化苯車間尾氣超標排放、汙水有機碳超標排放、廢渣堆存等問題被停產並處罰110萬元,且因停產減少營業收入5200萬元,佔總收入比例的1.36%。
另外,2017年10月,氯化苯車間就曾發生氯氣洩露事故,造成兩名員工死亡和一名員工受傷,隨後公司進行整改才恢復生產。
但是公司以「上述事實未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也不涉及重大違法違規」為由,選擇能不披露就不披露。
但是,死了兩名員工這麼大的事情,好歹在公告裡吱一聲吧?
隨後,11月30日,航錦科技把長沙韶光剩餘30%股權也收入囊中,價格為3.73億元,整體估值高達12.43億元。
時間來到2019年,公司決定再蹭蹭市場熱點。
這一次選中的是氫能源。
(二)氫能源熱點
2019年3月,A股市場開始炒作氫能源概念,龍頭美錦能源在21個交易日裡出現10個漲停板,區間漲幅高達194.88%,相關概念股雞犬升天,漲得如火如荼。
航錦科技決定趕個晚集。
5月22日,航錦科技宣布與蘇州華清京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建立中國氫能產業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還拉上了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籤署了《氫能源綜合利用技術服務合同》。
該合同擬共同設立氫能產業投資基金,募資150億元,重點投資氫能源技術等。
深交所下發問詢函,要求公司解釋的制氫流程。
風雲君不是專業人士,看不懂航錦科技的氫氣怎麼就是「最適宜於氫燃料電池領域的應用」。
不過根據公司說法,其燒鹼產量在全國排名第24位,那是不是至少還有23家公司的燒鹼裝置副產的氫氣應該比你更適宜?
不過這次蹭概念並不成功,股價第二天開盤後出現高開低走,次日大跌5.74%。
(三)非常倉促的重大資產重組方案
緊接著,6月3日,公司突然進入重大資產重組停牌,並在18日發布預案。
一般預案都要拖個3、4個月才能出來,這次為什麼僅僅15天就能發布預案呢?
可能因為本次收購早有預謀。
公司擬向新餘環亞等5名交易對方收購成都國光電器股份有限公司98%股權,向張亞等4名對手購買成都思科瑞微電子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價格合計高達20.39億元。
而且,持有國光電器67.65%股權的新餘環亞和持有思科瑞76.26%股權的建水銓鈞的實控人均為張亞,因此,實際上就是上市公司收購控股股東的其他股東資產。
因此,可以這麼說,航錦科技的關(li)聯(yi)交(shu)易(song)行為已經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
而且神奇的是,這份預案略顯倉促,僅112頁,跟一般收購預案動輒五六百頁相比,內容極少,許多應該披露的數據仍未披露,其中包括標的資產的增值率。
公司的解釋是對標的公司的審計、評估工作尚未完成。
這不巧了嘛,這不巧了嘛,這事風雲君就會啊!
那麼就由狗拿耗子多管閒事的風雲君代勞一下吧。
簡單粗暴地以2018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計算,國光電器是5.06億,估值為11.5億元,即增值率約為2.27倍;思科瑞是8522.24萬,估值為9.1億,即增值率約為10.68倍。
高達10倍的增值率,絕對是關(li)聯(yi)交(shu)易(song)獨有配方啊!
其他人能有資格享受到這待遇嗎?
高達10倍的增值率,也是航錦科技歷次收購之最。
國光電器的業務較多,一方面從事各類軍用微波電真空器件等微波器件的研發,另一方面生產民用真空開關及接觸器等。
思科瑞主要提供軍用電子元器件測試、篩選、破壞性物理分析等服務。
然而,公司復牌後,股價完全沒有受利好消息影響,反而開盤當天暴跌7.67%,隨後一路下滑,39個交易日內暴跌37.08%。
這或許因為敏銳的資金早已嗅到了新餘昊月的違約。
(四)終日打鳥,終被雁琢
7月10日,不出資本市場預料,新餘昊月根本沒錢還。
根據公告,新餘昊月欠武漢信用集團的債券本息合計高達21.82億。
新餘昊月把上市公司股權抵償部分債務,武漢信用集團將獲得總股本的22.49%,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武漢國資委成為新任實控人。
剩餘5億元債務繼續續貸,期限3年,貸款利率為12%/年,以新餘昊月剩餘的6.25%股權作為質押。
債務逾期也標誌著衛洪江高槓桿控制上市公司玩法的失敗。
此外,武漢信用集團同意保持現有經營管理團隊參與上市公司經營管理,但新餘昊月需承諾:上市公司2019年至2021年扣非淨利潤分別不低於3.5億、4億和4.5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不低於2.5億、2.9億和3.2億。
如果任意一年未完成將終止重組方案。
(五)概念集合體
武漢信用集團接手上市公司後,對公司的發展路徑進行了調整,逐步向民用晶片產業和民用市場拓展,把公司打造成軍、民兩用晶片的專業型企業,並且把「外延式併購發展」路徑調整為「內生性發展」路徑。
因此,11月13日,航錦科技終止了重大資產重組。
或許由於管理層還沒換,航錦科技在2020年開年的操作仍透露出一種熟悉的味道。
首先,航錦科技在1月6日宣布,擬以4000萬元購買武漢導航與位置服務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武漢導航院」)10.67%的股權。
公司表示,將與武漢導航院在「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基帶射頻一體化晶片上展開合作,且武漢導航院擁有100多名晶片研發專家,並擁有完整智慧財產權的北鬥3晶片,可以幫助公司全面轉型為以晶片為核心的科技企業。
隨後,在2月17日的機構調研中表示,公司從去年開始布局6G領域,其中武漢導航院在北鬥3於2020年6月全球組網成功後,發展潛力巨大,長沙韶光和威科電子可以為6G提供核心器件。
其次,董秘對互動易上的問題非常積極。
狗拿耗子不辭辛勞的風雲君舉4個例子,各位老鐵你們品,你們細品。
在互動易中,董秘至少提到了國家大基金、5G通信、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物聯網和無人機、華為供貨商等時下熱門概念。
綜上所述,目前A股最炙手可熱的概念,航錦科技應有盡有。
在航錦科技的債務重組告一段落後,伴隨著一個又一個的概念蹦出來,股價出現快速上漲,從2019年12月初至2020年2月20日期間,股價暴漲244%,成交金額高達585億,換手率達392.38%。
四、財務表現
那麼這些年航錦科技的財務報表表現如何呢?
首先,從市值風雲APP的「吾股大數據」系統看,最近3年航錦科技的年報得分上升超10分,全市場排名也提高了1000多名。
(市值風雲「吾股大數據」系統)
那麼經營業績改善的方面是哪裡?
(一)成長性分析
航錦科技的營收從2010年的18.05億上升至2019年的37.84億,複合增速為8.57%。
其中,在遼寧方大管理下,2011年至2016年,航錦科技的營收基本在25.82億-29.71億之間波動,呈現出「好一年,差兩年」的波動,欠缺成長性。
由於2017年和2018年化工行業進入高景氣周期,收入快速上漲,且同期軍工業務的收入分別為0.83億和4.02億,增長較快,隨後因轉型,2019年新增民用品業務,貢獻營收約0.7億。
從收入佔比看,環氧丙烷、聚醚和液鹼一直是主要的收入來源,2018年,三者的營收佔比分別為17.49%、20.53%和33.65%。
(市值風雲「吾股大數據」系統)
環氧丙烷的營收佔比呈下滑趨勢,液鹼從21.85%上升至33.65%,2017年新增的軍工產品佔比仍比較低,2018年僅為10.66%。
這表明雖然公司後期不斷強調自己的軍工業務有多先進,甚至為其更改公司名稱,但根基仍是化工業務。
(市值風雲「吾股大數據」系統)
而同行業的君正集團(601216.SH)、濱化股份(601678.SH)表現出相似的趨勢,2017年和2018年均出現營收大漲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氯鹼行業受波動周期影響,欠缺穩定的成長性。
氯鹼化工(600618.SH)的營收規模較大,君正集團後來居上,航錦科技的營收規模一直處在相對最低水平。
(市值風雲「吾股大數據」系統)
而航錦科技的扣非淨利潤在經歷2011年的曇花一現後,2012至2013年受營收下滑的影響連續虧損,只能通過營業外收入擴充淨利潤,維持上市公司的地位。
隨後在2014年起好轉,2018年創造4.1億,是上市以來的最高值;2010-2018年累計創造扣非淨利潤8.29億元。
2019年,公司創造歸母淨利潤3.17億元,同比下滑36.99%。2020年一季度歸母淨利潤預計為0.98至1.3億元,同比增長-11.05%至17.99%。
(市值風雲「吾股大數據」系統)
濱化股份與君正集團的扣非淨利潤趨勢與營收變動趨勢相似,表現均相對較好。
氯鹼化工表現相對最差,2013年至2016年一直為負值,2017至2018年快速反彈,表明其業績彈性很大。
而航錦科技絕對值處於相對較低水平,2017年才突破2億。
(市值風雲「吾股大數據」系統)
(二)盈利能力
航錦科技的毛利率從2014年起快速上漲至21.18%,始終低於君正集團和濱化股份。
君正集團長期處於最高水平,在2018年繼續增長至44.68%。
濱化股份的表現較為穩定,基本圍繞20%上下波動。
氯鹼化工的毛利率相對較低,2012年至2016年基本在10%以下。
(市值風雲「吾股大數據」系統)
航錦科技的淨利率與毛利率趨勢相似,2018年僅為13.52%,處於4家公司的較低水平。
君正集團表現同樣相對最好,2016年提升至27.71%。
氯鹼化工的彈性最大,2010年至2016年在盈虧平衡線上苟延殘喘,2017年和2018年飆升至13.7%和14.68%。
(航錦科技2010年因債務重組收益數據偏離值太大,為方便對比而省略。市值風雲「吾股大數據」系統)
(三)運營能力
4家公司的固定資產佔總資產比例最大,長期基本能達到40%以上,其中航錦科技在2016年前的固定資產佔比均超50%,隨後在2018年降至31.35%,但仍是第一大資產。
因此固定資產的周轉能力對化工企業的生存至關重要。
航錦科技的固定資產周轉率基本在2次附近,運營能力優於濱化股份和君正集團。
其他3家公司分化較大,氯鹼化工與君正集團呈相反趨勢。
另外,在2017年以前,航錦科技的應收帳款很低,基本在4000萬以下,但軍工業務並表後,應收帳款直線飆升,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已高達4.13億和4.94億。
風雲君估計,假設2018年化工業務的應收帳款為4000萬,即軍工業務的應收帳款可能約為3.73億。
當年軍工業務的收入為4.02億,即賒帳比例可能高達92.79%。
雖然不怕不還錢,但超9成的賒帳比例無疑加重公司的現金流負擔。
而且,收購軍工企業在2017年增加了8.62億元商譽,其中長沙韶光5.04億,威科電子3.58億。
2019年三季報,商譽為8.83億元,佔公司淨資產的比例達34.36%。
雖然董秘在互動易上信誓旦旦地表示目前不存在商譽減值風險,但是以後的事情誰知道呢?類似的事情風雲君可見識得太多了。
(四)償債能力分析
君正集團和濱化股份的負債率趨勢較為平穩。
航錦科技在2016年以前相對較低,2016年僅為12.99%,表明遼寧方大的經營較為穩健,不濫用財務槓桿。
但新餘昊月接手後,由於頻繁併購,22017年起負債率快速上升,2019年三季度為38.23%,處於相對較高水平。
(市值風雲「吾股大數據」系統)
航錦科技的流動比率僅在2015年和2016年高於1,其他年份均低於1,這與公司的固定資產佔比較大有一定關係。
濱化集團和君正集團的流動比率呈波動下滑的趨勢,2018年僅為0.89和0.46。
(市值風雲「吾股大數據」系統)
(五)現金流分析
2015年以前,公司的收現比基本在80%以上波動,沒有一年達到100%,表明公司的營收只能收到大約8成現金。
2016年後出現明顯改善,已經非常接近100%。
公司上市23年來,經營活動的現金流淨額為28.36億,投資活動現金流淨額為-27.31億,共創造廣義經營性現金流1.05億元。
根據市值風雲「吾股大數據」系統顯示,公司上市23年僅分紅6次,累計分紅2.9億,並且通過股權募資5.7億元。
(市值風雲「吾股大數據」系統)
公司接下來是否會真如公告所述,轉向內生性發展呢?
我們狗拿耗子,密切關注。
免責聲明:本報告(文章)是基於上市公司的公眾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為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雲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雲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