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在廣州拉開帷幕。當日下午,「智繪未來」世界灣區高等教育論壇在華南理工大學大學城校區舉行。論壇上,與會官員、專家、學者,圍繞高等教育和創新創業等議題展開討論。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
灣區與大學要雙向賦能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做了題為《推動灣區高教發展 打造全球創新高地》的發言。吳巖認為,眼下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高等教育必須適應並引領這種變局。
他說,世界幾大灣區都是名校雲集,比如紐約灣區有哈佛大學、康奈爾大學、耶魯大學,舊金山灣區有史丹福大學,東京灣區有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粵港澳大灣區也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香港大學。
「灣區跟大學要雙向賦能,促互動、促融合、促共榮。」吳巖認為,現在中國高等教育界正在開展的新工科建設、新醫科建設、新農科建設和新文科建設,將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釋放「四大紅利」,即工程師紅利、健康紅利、生態紅利、文化紅利。
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倪明選: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將於2022年9月開學
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倪明選以《粵港澳大灣區推動香港科技大學2.0》為題做了主題發言。他說,明年香港科技大學迎來建校30周年。現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2022年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學生就要入駐新的校園。
「辦個漂亮、宏偉的校園並不是很難,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在廣州校區要做些什麼?」倪明選說,從2018年開始規劃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時,他們就想做一些香港科大之前一直想做但沒有做的事。他說,香港科大清水灣校區和廣州校區要增效互補,以推動港科大的未來發展,並迅速為大灣區培育國家急需的多元化高端人才。
倪明選透露,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學科模式是「融合學科」,其學術架構不叫學院,而叫樞紐。屆時,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會成立4個「樞紐」:第一個是硬科學方面的功能樞紐學術領域,如材料、微電子、海洋能源等;第二個是軟科學方面的信息樞紐學術領域,包括數據計算等;第三個則是系統樞紐學術領域;第四個則是社會樞紐學術領域。
倪明選表示,香港科技大學的兩個校區學位含金量是一樣的。「我也希望我們培養的這些研究生能夠留在大灣區,參與大灣區的蓬勃發展。 」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林霞虹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高鶴濤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