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市制度改革一周年 助力香港成生物科技及創新金融樞紐

2020-11-24 人民網

原標題:港股上市制度改革一周年 助力香港成生物科技及創新金融樞紐

  香港交易所進行的25年來最大的上市制度改革於2018年4月30日正式生效,便利不同投票權架構的創新型公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等新經濟公司在香港上市。

  30日是新上市制度落實一周年,香港的資本市場聚集了更多不同類型的上市公司,市場更多元化、更富有活力。值得一提的是,上市改革促使香港開始形成生物科技投資生態圈,支持香港逐步發展為生物科技及創新公司的金融樞紐。

  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一周年成績斐然

  據港交所公布的數據,一年間,港交所已吸引了40家新經濟公司上市,融資額累計約1504億港元,佔此期間香港IPO集資金額的53%;其中,包括9家生物科技公司,集資額為323億港元,佔香港此期間IPO集資額的11%;包括2家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集資757億港元,佔此期間香港IPO集資額的27%。

  受益於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2018年港交所業務創多項新紀錄,香港證券市場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高居全球首位,達2880億港元,十年來第六度稱冠全球,證券市場成交額創歷史新高,超過26萬億港元。

  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有限公司總裁(CEO)、香港金融發展局董事胡章宏表示,受惠於上市改革政策落地,新經濟公司和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湧入香港上市。

  「以集資額計,現時香港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地,相關上市申請仍然踴躍,香港發展為全球生物科技企業融資中心已初見成效,上市改革成績斐然,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進一步提升。」胡章宏說。

  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蘇傑認為,2018年香港重奪全球IPO集資龍頭,制度改革是重要推手。香港藉此大步邁向建設成為中國新經濟企業乃至全球新經濟企業集資中心的目標,也有助於推進香港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建設。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表示,在互聯互通的大背景下,「獨角獸-資本市場-新經濟」的正向循環,不僅支撐中國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為港股帶來了長期投資機遇。

  上市改革促香港開始形成生物科技投資生態圈

  香港上市制度改革一年間,港交所吸引了9家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其中包括7家無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多家生物科技公司現已提交上市申請,包括生物大分子製藥、小分子製藥以及其他生物科技板塊下的細分行業。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作為全球領先的金融中心之一,能夠配合不同規模和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生物科技公司的各種融資需要,具備卓越的條件發展成為生物科技的樞紐。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說,雖然新上市機制僅推出一年,但香港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目的地。香港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制度以及相關分析師、投資人、上市公司、指數的匯集促使香港漸漸形成了生物科技投資生態圈。

  在此背景下,港交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及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合資公司中華證券交易服務有限公司推出中華香港生物科技指數,該指數是市場首隻追蹤港交所主板上市生物科技公司的指數,進一步推動了香港資本市場的多樣化。

  2019年初至4月18日,中華香港生物科技指數表現優異,漲幅達33.8%,大幅跑贏港股主要大盤基準指數和市場相類似指數。

  相較於美國和歐洲資本市場,目前亞洲區內生物科技產業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港交所上市新規有利於吸引更多優秀的生物科技企業在港上市,為區域內生物科技企業注入發展新動力。

  上市改革助力打造協同高效的粵港澳核心金融圈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要建設國際金融樞紐,發揮香港在金融領域的引領帶動作用,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胡章宏表示,上市改革有助於健全港交所對創新型企業的支持功能,打造協同高效的粵港澳核心金融圈,推動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促進跨境資本的自由流通,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表示,香港股票市場可以依託大灣區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創新環境,吸引相關科創企業上市集資,提升區內全球資源整合能力和前沿科技研發能力,推動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程實認為,展望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重要的科技創新來源和經濟增長極。香港離岸金融中心的差異化發展定位不會變,未來也將有更多中資機構紮根香港,加強兩地科技、金融雙向交流,以開放帶動發展。

  胡章宏也提出,為了保持香港市場的吸引力,可加設適當的措施,包括進一步完善高效透明的上市流程、加強披露規定等,更加有效地保障投資者利益。同時,完善制度大力推進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尤其是以科技創新企業為標的的併購重組,使香港資本市場更加與時俱進、更具競爭力,成為孕育創新公司的搖籃。(記者李濱彬)

(責編:劉揚、王星)

相關焦點

  • 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2年香港上市18家,已成港股重要板塊
    要聞 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2年香港上市18家,已成港股重要板塊 2020年5月27日 14:52:03
  • 港交所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境內生物科技公司嚮往「港漂」
    香港聯合交易所(下稱「港交所」)上周如期推出上市制度改革,這激發了境內生物科技企業赴港上市的熱情。錯失阿里巴巴上市的良機後,港交所痛定思痛,在上周五發布上市制度修改方案,向社會徵求意見。修改內容包括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權機構公司在港交所掛牌等,其一大目的是爭奪新興產業的上市公司資源。
  • 中金公司:未來3-5年平均每年流入港股的大陸資金可能達到2000-4000...
    1)更加包容的上市規則正在改變港股市場結構;2)變化的市場結構正在增強港股在全球吸引力,港股逐步成為投資中國新經濟的橋頭堡;3)大陸資金南下助力港股生態改變;4)港股流動性狀況正在逐步改善;5)A股與港股定價體系更加一體化;6)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可能得到加強。
  •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第一股:富途的金融科技之路
    2019年3月8日,富途控股(FHL.US)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大灣區2019年首家美股上市公司,作為匯聚深港兩地創新基因的金融科技公司,成功的將「科技+券商」有機結合,逐漸成長為證券領域的獨角獸,是中港資本、人才、創新的融合標杆,其成功上市證明了:只有大融合才有大發展。
  • 艾德一站通:兩家創新生物藥企要上市!雲頂新耀、艾迪康擬赴港IPO
    「摘要:兩家生物科技企業計劃在港股上市,上艾德一站通領打新豪禮!」在醫療健康作為逆周期板塊於資本市場中脫穎而出之際,又有來自中國浙江的兩家生物科技企業,預計赴港上市了。據外媒報導,來自浙江嘉興的中國生物製藥企業——雲頂新耀(Everest Medicines)、來自浙江杭州的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龍頭——艾迪康醫學(Adicon)均正與財務顧問商討潛在上市計劃,並預計在香港上市。
  • 歷數香港股票市場結構變遷 科技板塊引領未來世界
    現今港股市場結構和20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從最早的以香港本土企業為主,到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風潮,再到滬港通深港通的開通,到這兩年港交所再次改革上市規則與允許同股不同權的公司和暫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等,港交所的每一步發展,都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進步,從而塑造了今日香港活躍和多元的市場形態。下圖我們以時間軸的形式梳理了港交所20年來所經歷的市場改革及重大裡程碑事件。
  • 2018年內地香港IPO「一冷一熱」
    2018年,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整體走勢疲軟。不過,從IPO市場看,兩個市場表現明顯分化。其中,A股新股發行節奏顯著放緩,上市數量及募資額同比均有所下降,但平均募資額有所增長。而港股IPO上市數量和募資額均領跑全球,IPO宗數更創下歷史新高。
  • 港交所為何要給同股不同權和生物科技公司「開後門」?
    彼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稱這個改變「是香港市場20多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  什麼是同股不同權?為何港交所會針對生物科技公司「開口子」,尋找中國創客(ID:xjbmaker)記者採訪了相關創業者和投資人,為你帶來最新解讀。
  • 今天,中山首家創新藥公司香港上市
    今天上午,康方生物(香港聯交所股份代碼:9926.HK)正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掛牌上市。這是我市首家登陸資本市場的創新藥企。市領導賴澤華、陳文鋒、李長春、雷嶽龍等出席康方生物上市祝捷儀式。在隨後的發展中,火炬區健康基地提供專業的一對一的企業服務,使康方生物在獲取政府扶持、創新人才激勵、研發創新、科技金融等得到全方位的支持,成為我市一家標杆性的創新藥企。
  • 中國AI開創者商湯科技現身港股 基石投資雲想科技
    來源:時刻頭條據悉,雲想科技將於下周一(12月7日)招股,募集資金不超過2億美金,預計將於12月17日掛牌,獨家保薦人為海通國際。而Sensetime則是有著中國AI開創者之稱的商湯科技。提到AI,首先會想到的就是商湯科技。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工智慧創新企業,亞洲最大的AI算法提供商,中國AI開創者,這些標籤用在商湯科技身上都不為過。
  • 改革發展高質量推進 核心指數領漲全球
    改革與韌性2020年8月24日,創業板註冊制首批企業上市以來,市場總體平穩,主要制度規則和技術系統運行順暢,實現發行上市條件、發行定價、發行節奏更加市場化,審核進度和審核結果穩定可預期,審核標準、審核進程、審核結果、監管措施全部向市場公開,改革成效初步顯現,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存量改革信心。
  • 生物科技「A+H」上市風潮依舊,投資者教育迫在眉睫
    一名香港會計界資深人士和一名生物科技上市公司從業人員分別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解讀稱,生物科技「A+H」上市是「港交所、上交所改革的產物」,不會因為君實生物此次輿論風暴受阻。從事惡性腫瘤藥物研發的君實生物,被內地自媒體指稱在研發和商業行為上問題重重,進而招致上交所問詢函。但從港股君實生物的股價走向看,未引發港股恐慌。
  • 【榜單發布】第八屆港股100強
    歷年上榜「港股100強」企業,都是在考量總市值、營業額、稅後淨利潤、股本回報率等幾個固有維度之後,結合當時的經濟背景,綜合考量多個方面因素進行甄選,並對入選「港股100強」企業頒發獎項。歷屆評選均獲得香港高校的學術支持,並獲內地及香港金融、會計、法律專業人士組成的專家評審委員會的審核通過。評選結果的準確性及客觀性深受專業機構及投資者的認同信賴。
  • 以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閻慶民副主席在2020年...
    藉此機會,我圍繞「以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一主題,談一談學習五中全會精神的思考和體會,供大家參考。  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
  • 為男性不育患者謀福音,華康生物醫學再次衝擊港股IPO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王牌專欄,20年專注港股,金融名家齊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創財經號。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讚哦。自港交所宣布改革上市制度以迎接創新及生物科技產業公司來港上市後,香港資本市場也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繼首試同股不同權的小米以及首家尚未產生任何產品銷售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歌禮(Ascletis Pharma Inc.)先後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之後,越來越多同類型公司來港上市的熱情也被點燃。
  • 錦天城,「今天成」|第一財經CFV
    錦天城共有十一大專業委員會,設計證券與資本市場、銀行與金融、公司與併購、國際貿易、跨境投資、企業破產重整與清算等多個方面。2018年11月5日,伴隨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啟動,註冊制改革同步取得實質進展。2019年,試點註冊制在科創板這一增量市場板塊率先實現「破題」。
  • 雙抗創新藥賽道龍頭——康方生物科技港交所掛牌上市!
    50強評選活動匯集多方力量,權威評審團實地走訪,採用大數據創新標準評選體系,50餘家媒體實現億級曝光宣傳,傾力打造灣區醫療產業風向標。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評選活動將在2020年6月份啟動,一如既往的探索粵港澳大灣區生物技術發展歷程、發展現狀與趨勢,共同發掘和培育生物科技未來獨角獸,推動大灣區生物科技行業的發展。
  • IPO周報|企業級RPA第一股新紐科技香港上市;禾賽科技遞表科創板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  作者|C叔  新紐科技|港股|1月6日港交所掛牌  據IPO早知道消息,醫療與金融領域SaaS企業新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新紐科技」)1月6日成功登陸港交所,代碼9600.HK,由未來金融擔任獨家保薦人。
  • 預計8隻生物科技股一個月後有望納入港股通
    12 月1 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針對將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納入互聯互通範圍有進展,合資格公司將於一個月後可納入股票標的範圍,並透過滬深港通進行交易。 中金證券研究所預計一個月後有望納入港股通的公司:康希諾生物-B、啟明醫療-B、康寧傑瑞製藥-B、亞盛醫藥-B、諾誠健華-B、康方生物-B、沛嘉醫療-B、再鼎醫藥-SB。未來生物科技股流動性有望得到提升,助力擴大優質標的市場影響力。
  • 香港經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經濟日報這兩篇文章說清楚了
    被寄予厚望的創新科技產業錯失了黃金髮展期,未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且創新科技產業主要集中在產業鏈的上遊,缺少將科研成果進行商品化和產業化的能力和創新生態環境。創新科技產業要想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