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王牌專欄,20年專注港股,金融名家齊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創財經號。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讚哦。
自港交所宣布改革上市制度以迎接創新及生物科技產業公司來港上市後,香港資本市場也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繼首試同股不同權的小米以及首家尚未產生任何產品銷售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歌禮(Ascletis Pharma Inc.)先後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之後,越來越多同類型公司來港上市的熱情也被點燃。
本文今天的主角便是二度衝刺港股創業板IPO的華康生物醫學控股有限公司,一家專注於在國內研發、生產及銷售各種體外診斷試劑的醫療器械集團。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華康生物醫學早先於去年12月1日首度提交了於港股創業板IPO的申請書,不過伴隨6個月時間過去該申請未及通過而失效,昨日(6月4日)公司第二次遞交了IPO招股書,可見對於上市這一選擇華康生物醫學還是頗為篤定的。
排行第三的男性不育體外診斷試劑生產商
自2003年起開始從事體外診斷試劑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華康生物醫學,目前專注於中國男性不育體外診斷試劑市場,據灼識諮詢報告,就醫療機構採購價值而言,華康生物醫學在2016年中國男性不育體外診斷試劑生產商中排行第三,佔據17%的市場份額。
據悉,集團已開發多元化的男性不育體外診斷試劑產品組合,於2016年,華康生物是所有生廠商中於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及省級食藥監管總局註冊產品數目最多的。截至目前,華康生物其中一種寄生蟲系列檢測試劑乃獲國家食藥監管總局批准於中國生產及銷售的僅有兩種肝吸蟲病體外診斷試劑之一。
華康生物的體外診斷試劑產品組合包括:男性不育體外診斷試劑、寄生蟲系列檢測試劑及EB病毒檢測試劑在內的體外診斷試劑組合。目前,華康生物生產及銷售27種體外診斷試劑,包括24種男性不育體外診斷試劑、2種寄生蟲系列檢測試劑及1種EB病毒檢測試劑。除了提供體外試劑產品,華康生物也提供第三方生產商的輔助生育用品和設備,不過從過往業績表現來看,集團收益主要還是來自銷售其主要體外診斷試劑產品,過往歷年的收益佔比均達到9.5成以上:
(華康生物近年分業務收益對比情況 來源:港交所)
直銷+分銷兩手抓,業務高度集中伴隨風險同在
從業務經營模式來看,華康生物主要透過自身的銷售及營銷部門直接向中國主要城市的醫院及醫療機構營銷及出售其產品,除了直銷,集團也向分銷商出售產品,再由分銷商向醫院及醫療機構出售其產品。華康生物通過直銷及其分銷商將產品銷售給醫院及醫療機構,這些醫院及醫療機構便使用其產品進行臨床診斷測試。
目前華康生物共向超過80家醫院及醫療機構以及逾100名分銷商銷售產品,其銷售及分銷網絡遍布國內廣泛地區,覆蓋多個省份、自治區及直轄市,當中直銷主要在廣東省進行。值得注意的是,在銷售業務中華康生物對大客戶的依賴程度非常明顯:過去三個財政年度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華康生物五大客戶(包括醫院及分銷商)貢獻的收益分別佔同期收益的41.7%、44.7%及37%,當中向集團最大客戶作出的銷售分別佔同期總收益的18.2%、20.9%及11%。
華康生物業務的高集中度不僅僅體現在對大客戶的依賴程度,在產品方面同樣面臨一定的風險壓力。於2015年、2016年及2017年,華康生物8種主要產品的銷售收益分別佔收益總額的83.2%、80.7%及79%,集團的收益集中依賴於數量有限的主要產品,就導致其將特別容易受主要產品的銷量、定價水平及盈利能力等因素的影響。
此外,伴隨高集中度而來的高風險因素還包括華康生物對兩家最大供應商的依賴程度。也是在過去的三年即2015、2016及2017年,集團向其兩家最大供應商採購的採購額分別佔相應期間採購額的44.2%、48.1%及49%,這意味著華康生物與這些大供應商的業務關係一旦惡化或終止,對其自身的業務發展、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都將待來顯著的不利影響。
業績穩健增長
儘管如此,所幸大家在意的風險目前也只是「風險」而已。從華康生物近年來的經營業績表現來看,集團往期運營效果還算不錯,其眼下的成長還是比較穩健的。招股書顯示,從2015年到2017年三年內,華康生物整體上實現了收益及淨利潤的持續雙增長:
(來源:港交所)
上圖可見,從2015年到2016年,華康生物收益增長30.6%至2541萬元(人民幣,下同),年度溢利增長6.2%;到了2017年,集團收益按年增長4.45%,年內雖然因計及一次性上市開支錄得盈轉虧約195萬元,但撇除上市開支帶來的影響,2017年華康生物實現年度溢利1015.7萬元,同比還是明顯增長了20.54%,經營性成長較為顯著。
市場仍在,發展可期
但這還不夠,拋開華康生物已取得的成績不說,未來這個行業發展趨勢如何?首先來看看中國體外診斷市場的發展情況,下圖所列為灼識諮詢預期2012年至2022年期間中國體外診斷市場按醫療機構採購價值計算的歷史及預期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灼識諮詢)
據灼識諮詢的報告,2012年至2016年中國體外診斷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7%,而自2016年至2022年的行業複合年增長率預期為15%。從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越來越多的行業整合有望在中國體外診斷市場湧現,而由於缺乏差異化產品,小型公司將難以生存並很可能會退出市場;另一方面,擁有具競爭力產品和完善銷售及分銷網絡的大型公司將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此外藉助有利的政府策略,在中國體外診斷市場國產產品的滲透率預期將會上升。在此情形下,市佔率達到全國第三、屬於行業前端梯隊的華康生物競爭力不言而喻。
不僅如此,更細分下的中國男性不育體外診斷試劑市場也預計在2016年至2022年將錄得持續增長,不過由於受到兩票制實施的影響,2017年及2018年的增長率預期將較低:
(2012-2022年中國男性不育體外診斷試劑市場規模預期 資料來源:灼識諮詢
因此,為滿足日益多樣化的客戶需求以及隨著先進技術的出現,男性不育體外診斷試劑的生產商可能會生產具有高附加值的試劑,並進一步持續完善其產品,同時透過覆蓋目前尚未覆蓋的醫院進一步擴展其銷售及分銷網絡,這也是華康生物在發展前路上需要重視的問題。
總的來說,華康生物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產品研發和業務發展方面自然期待其為更多消費者帶來福音,至於此番再度衝刺港股創業板IPO,也祝福其能獲得市場及投資者的青睞了。
■ 作者|彭小留
■ 編輯|徐冰瑩、黎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