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數碼消息】3D城市地圖,並不是蘋果一家在做,谷歌、諾基亞等都推出了自家的產品,不過似乎在蘋果宣布推出自家地圖應用之後才廣為人知——這就是蘋果的品牌力量。不過蘋果並不對中國用戶提供3D地圖,鬱悶的國內用戶不免要心生抱怨。這種情況下其實我們還有替代方案——iOS版的Google Earth,它也能提供3D城市地圖。
原生的蘋果地圖和外來的Google Earth在3D地圖方面到底誰更佔優?國內用戶是否可以用Google Earth完全替代蘋果地圖?今天我們就來比較一下。
蘋果地圖與Google Earth並不是在功能上完全對應的兩款應用,對比之後我們會有以下一些結論:
1. 蘋果地圖不對中國用戶提供3D地圖服務,除非你拿著iOS設備到國外去,或者用VPN「偽裝」你是在國外。
2. 只有升級iOS 6的設備才可以使用蘋果3D地圖。
3. 蘋果地圖強調地圖和導航功能,Google Earth則強調衛星圖片和互動功能,並且針對興趣點提供維基百科連結,用戶可以自行添加與興趣點相關的圖片,與網友分享。
4. Android版Google Earth的3D地圖比iOS版要遠為豐富,很多歐洲或亞洲城市在Android版Google Earth上都有3D地圖(如中國的故宮、長城、鳥巢),但是到了iOS版卻沒有。
5. 蘋果地圖目前在美國之外幾乎都沒有3D城市地圖,但美國的各大城市都有。而iOS版的Google Earth連美國城市的3D地圖都不齊全,例如東海岸的紐約沒有,但西海岸的舊金山和洛杉磯就有(Android版則東西海岸都有)。
6. 蘋果地圖的3D只針對城市,但Google Earth對一些著名的山峰、海島都會有3D地形。
兩者的3D效果可謂不相上下 |
單從3D貼圖來看,蘋果稍佔上風 |
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在Google Earth上成了斷橋,Android版Google Earth不存在這個問題。 |
Google Earth會提示你地圖範圍能有哪些風景點 |
而在實際使用時,我們發現蘋果地圖常常會出現「馬賽克」現象,地圖上遠處某些建築或地形不能正常顯示,而是黑色的區塊;當你把地圖拖近之後,黑色區塊會消失,但更遠處的地形又變成黑色。這明顯是蘋果為了保證內存不會溢出採用的折中方案,優先顯示近處圖形,而遠處就被忽略了。
Google Earth中雖然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如果3D建築太多的話,畫面會變得很卡,有時還會報錯提示內存低。
在顯示3D地形或建築時,對GPU的依賴會大幅增加,我們測試時發現iPad會明顯發熱,但還在可接受的範圍;而Android平板的發熱量就有些過高了,而且四核的Tegra 3處理器運行起來都還有點卡。看來Google Earth對硬體的優化還是不如蘋果地圖。
蘋果地圖中常常出現「馬賽克」 |
經過一番對比,基本可以得出結論:蘋果地圖的3D功能顯示效果好,但僅限美國境內的城市;Google Earth的3D城市雖然全世界都有,但僅限Android版。現在我們最值得期待的就是Google Earth能儘快將Android版的數據都遷移到iOS版來。
至於Google Earth能否替代蘋果地圖的問題,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如果你身在國內的話,後者的3D地圖你根本都沒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