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動物壽命排行上,龜類是榜上有名的。而且和其他遠古生物一樣,數百萬年前的烏龜體型也相當龐大,那麼究竟有多大?一項新的研究報導,委內瑞拉出土的800萬年前的龜殼長約8英尺(2.4米),是科學上已知的最大的完整龜殼。
《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新研究中,蘇黎世大學(UZH)及南美研究團隊針對1994年委內瑞拉烏魯馬科(Urumaco)及近期在哥倫比亞塔塔科阿沙漠地區發現的化石標本進行了深入研究,考古學家認為,這種殼屬於名為「地紋駭龜」(Stupendemys geous)的滅絕生物,它在中新世時期(1200-500 萬年前)生活在南美北部。
在排列整理化石後,研究人員確認光是龜殼長度便達2.4-3米,推估這隻地紋駭龜體重約有1145公斤,幾乎是存活的近親亞馬遜大頭側頸龜(Peltocephalus dumerilianus)的100倍,目前已知最大的海龜革龜(Dermochelys coriacea)的2倍。
這個化石也是目前科學界已知最大最完整的龜殼。蘇黎世大學古生物學研究所、博物館館長馬塞洛·桑切斯·維拉格拉(Marcelo Sánchez-Villagra)認為,很可能是因為棲息地充滿溫暖的溼地與湖泊,才讓這個物種達到了巨大的規模,但它甚至不是最大的烏龜之一。
其實早在1976年,科學家就知道了地紋駭龜的存在,但這篇新研究揭露了這隻巨大烏龜的更多細節,在某些個體中,完整的甲殼表現出獨特而出乎意料的特徵:像是雄性的龜殼前端具有角狀組織。就像鱷龜(Chelydridae)在確立領土時的打鬥一樣,研究人員推論,龜殼上的角很可能是雄性地紋駭龜在同類相爭時的武器,其中一個化石甲殼上也看到類似打鬥情況留下的細長傷痕。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觀察到龜殼上存在著一個咬痕,根據痕跡推測是其天敵巨型凱門鱷(caiman)造成。研究人員認為,從咬痕來看,儘管這些烏龜體型很大,但在當時的環境下,它們仍是某些大型捕食者的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