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樂學一百 第一時間為您送達
中小學教育 | 家庭教育 | 學習資料 | 免費課程
噪聲汙染這個詞你一定不陌生,它被稱作現代社會的「隱形殺手」。
在擁堵的馬路上、熱鬧的街區裡和建築工地上,噪聲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汽車的鳴笛聲、輪子的摩擦聲、機器的轟隆聲和人們的喧譁聲等等,這些噪聲嚴重影響著周圍人的正常作息,進而影響著身心健康。
隨著對噪聲汙染的深入認識,人類開始建立起一系列防護措施,比如馬路中間的隔離帶、高速路邊的屏障和很多場所中禁止鳴笛或禁止喧譁的標識,這些都有效減少了噪聲汙染。
然而,人類顧著自己的同時,卻忽視了同是地球生物的其它物種。這篇文章咱們就一起看下,海洋中最重要的物種——鯨受到噪聲汙染的情況。
鯨是地球有史以來演化出的最大型的動物。一頭成年藍鯨長達30米,重達150噸(比恐龍還大!)。鯨是哺乳動物,可是它們並不像陸地哺乳動物一樣擁有敏銳的視覺和味覺——在黑暗的海洋中,這些都用處不大。因此它們演化出了另外一種生存方式,一種特別適應深海生存的方式:依靠對聲音的敏銳感覺生存。它們既能夠發出覆蓋頻率很寬的聲音,又有著敏銳的聽覺系統。
鯨發出的聲音被稱為歌唱。它們的歌聲經常重複,每小節、每個音符都精準地重複。一群鯨會在歌聲中離開它們冬季生活的水域,6個月後又回到原地,精確地接著歌唱,好像從未被打斷一樣。鯨類的記憶非常好。通常鯨群的成員會一起演唱同一首歌,它們按照共同的意見,合作創作歌曲,每個月都會換新歌,過程緩慢但規律。【引自《宇宙》】
鯨是社會型動物,它們彼此用歌聲交流,一起捕獵、嬉戲。鯨類發出的低頻(20Hz)聲音可以在深海中傳播非常遠的距離。據美國生物學家羅傑·佩恩計算,兩頭鯨以20赫茲的頻率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兩個地方彼此交流,因此它們曾經建立起了全球的通信網絡。
而隨著人類的出現,尤其工業化的到來,海洋中到處充滿了人類艦船的聲音,這些噪聲嚴重阻礙了鯨類的相互交流。鯨類之間的交流距離已經從原來的幾萬公裡降為如今的幾百公裡,而且還在持續縮小。
它們還能喚起遠處對方的注意嗎?它們還能憑藉聲音辨認出對方嗎?它們是否已經忘記了一起歌唱的傳統?我們人類已經毫不顧忌地把鯨類種群割裂了。
人類短短幾百年的發展,讓已經彼此交流了千萬年的物種,開始變得異常沉默……
人類對於鯨歌的理解還很淺,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歌聲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人類對於鯨歌的研究還在繼續,也逐漸意識到人們製造的大量噪聲嚴重影響了鯨類的生存。
因噪聲而無法找到配偶,再加上人類的肆意捕殺,鯨類的數量在急劇減少,它們正遭受著自己有史以來最大的災難……
同學們,樂學一百物理教研組正在收集生活中的物理問題,你還有什麼有趣的物理問題,歡迎留言告訴小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