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碗薑湯,ID:xiaxx20】
很高興你能來,
願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一生努力,一生被愛。
想要的都擁有,得不到的都釋懷。
這是送給你的 「 第 1 碗薑湯」
2020.04.09
化身孤島的鯨周深 - 化身孤島的鯨
最近看到一則消息
2020年4月 2 日,中科院「探索一號」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順利抵達三亞。本航次自3月10日開始,航次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一個約3米長的鯨落。專家表示,目前國際上發現現代自然鯨落不足50個,此鯨落具有長期觀測價值。
什麼是鯨落?
鯨落是指鯨魚死亡後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態系統,與熱液、冷泉一同被稱為是深海生命的「綠洲」。
生是穿行於蔚藍與深青的孤島,死又化為海洋的綠洲。這樣悲壯的生命終結,令人震撼,更令人崇敬。
萬物自有它的運作規律,絕對精神裡也會有令人動容的溫柔。
猶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鯨魚生於大海,歸於大海,並贈與大海。「一鯨落,萬物生。」鯨落就是鯨魚留給大海溫柔。
鯨落,鯨落,於是我想起了一隻鯨魚。
2015年,我知道了這一條鯨魚的存在。彼時我愛看一些雜誌,也正是在年初的一版《讀者》上看到了介紹它的文章。
文章的作者我已記不清楚,甚至內容也只想起「52赫茲的鯨,是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上網搜索了它的相關信息
「52赫茲的鯨,也叫Alice。」
「於1989年被發現,從1992年開始被追蹤錄音。在其他鯨魚眼裡,Alice就像是個啞巴。它這麼多年來沒有一個親屬或朋友,唱歌的時候沒有人聽見,難過的時候也沒有人理睬。原因是這隻孤獨鯨的頻率有52赫茲,而正常鯨的頻率只有15~25赫茲,它的頻率一直是與眾不同的。」
自那以後,我便默默的記住了這一隻鯨魚。但我卻不知道,這一隻發出與眾不同頻率的鯨魚,是否真的感到孤獨。
2015年末,電影《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上映,宣傳曲是陳奕迅的《陪你度過漫長歲月》。內容是一個男孩的成長記錄,細碎的生活裡有著對孤獨的不同體會,其中也提到了這一隻叫Alice的鯨魚。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人都是Alice。
Alice 給很多音樂、電影的創造者帶來了靈感。
但用「52赫茲」象徵孤獨,似乎是一種感性大於理性的表徵。
也曾有人說過,這樣的形容太過矯情,是無病呻吟。這一隻鯨魚,穿過西北通道後到達大西洋並獨自流浪,它只是用於己而言正常的方式生活著,卻被人類以獨特的頻率定義為孤獨。
大概只是人類的臆想?又或是對孤獨的外化,是一種移情?其實並無完全正確的贊同和反對,只是孤獨,是生活之必然。
它是一種無關年齡的生活方式。一個人上學、一個人工作、一個人生活,孤獨的狀態總是這樣相似,在熱鬧的邊緣行走,最終又回歸冷清。
雖難以面對,卻也無法逃避。
我們在各自歲月裡的歡呼、嘆息,有時也像極了Alice的52赫茲。無論悲喜,總無法及時分享,只能兀自前行。
五年過去了,我始終沒有忘記這一條鯨魚。
但我想得更多的,不是它所承受的徹骨的孤獨。而是它在看似孤獨的成長旅途中,不斷尋找,依舊歌唱。
也就是前些日子,看到發現鯨落的消息,我再次去搜索了關於52赫茲的信息
卻發現了晚來十年的一個
令我震驚、欣喜的消息
2010加利福尼亞海岸撲捉到類似信號,同時信號數據顯示超過一隻。可能的解釋是有一群類似的混血兒鯨魚群,而52赫茲可能屬於該群之一,並喜歡獨自遊蕩。
這個猜測雖然並未得到證實,但卻依舊令我動容。
愈加清楚的肯定,一直活在我內心的Alice,是這時差背後,隱匿著的共鳴,是屬於我的意象。幸得,它的存在是一種激勵,是一種勇氣。
我始終願意相信,Alice長達二十年的獨唱,已經得到了回應;這一隻走丟的混血鯨魚,找到了同伴。這隻鯨魚不再孤單,也許,它從來不曾孤單
所以,52赫茲不會是孤獨的理由。你總能遇到相同頻率的人,並且陪你度過漫長歲月。
寫在最後
截至今日,【一碗薑湯】公眾號註冊整整兩個月了。其實我還是蠻佛系的,並沒有很頻繁的輸出,也沒有很積極的運營,內容暫時還是停留在,我手寫我心。
運營公眾號的想法就是:能夠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小屋。所以,先前發表的一些文章,都比較隨意,然後排版和裝飾什麼的,都不夠優美(幼稚)雖然現在也不算太好,哈哈哈。那時候設計的二維碼還有封面設計也真的……一言難盡啊
但想著保留下來、不刪掉那些了,都算是一點成長吧。我會努力寫一些比較有價值的東西(雖然價值這個太廣泛)。可能不定時更新,但一定會很用心。
熬一碗成長的薑湯,慰藉自己,也想溫暖他人。
我是寫字迷,你要不要做我的朗讀者。
ps:背景音樂沒有找到陳奕迅的《陪你度過漫長歲月》,但周深的這首歌也很不錯~
文|久慈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