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9年,海洋生物學家在以色列沿海發現一頭灰色鯨魚,他們對此感到非常意外,因為,早在18世紀北大西洋地區的灰鯨就已經滅絕,全球僅存的2萬頭灰鯨也只分布在太平洋兩岸,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種鯨魚是生存在太平洋裡的物種,那為何會出現在數千英裡外的大西洋呢?沒有人知道其中真正緣由。
在一切歌聲裡,鯨的歌聲最為動聽,因為它的吟唱,折射出星空和大海。 ——小說《鯨背上的少年》
直到1992年,某海軍觀測站捕捉到了一個信號,鑑定結果表示此信號為一首「鯨歌」,這首歌的頻率是52赫茲,而普通鯨魚的頻率在15到20赫茲,歷史上從沒人記錄過這個頻率的聲音。從此,52赫茲鯨魚的故事開始出現在人類世界。

「北太平洋海盆任何水聽系統的聲學數據均未識別出類似特徵的其它呼叫。每次僅有單一序列的呼叫得到記錄,沒有重疊……軌跡和其它鯨物種的位置和運動均未表現出關聯……也許很難接受的是……它可能是廣闊海洋裡唯一一隻這樣的鯨。」 —— 海洋學家威廉·阿·沃特金斯
科學家對這個聲音持續追蹤了十幾年,歌聲的頻率雖然有所降低,但卻始終清晰可辨,只是,再沒有人真正見過它。人們想像它是一隻孑然一身的鯨魚,在大海中獨自遊動,唱著無人能懂的歌。人們將這頭會發出52赫茲頻率叫聲的鯨稱作是「世界上最孤獨的鯨」,並取名叫Alice。52赫茲鯨魚Alice的故事也就從此被人們所熟知……

我是只化身孤島的藍鯨有著最巨大的身影我路過太多太美的奇景而大海太平太靜多少故事無人傾聽 ——歌曲《化身孤島的鯨》
每次提到鯨魚就會不自覺地想起電影《大魚海棠》,影片開頭畫面感十足,配上空靈的叫聲,好似一隻鯨魚在低聲吟唱,訴說著自己的孤獨……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一隻孤獨又渴望被人理解的52赫茲鯨魚吧,願我們都能遇到與自己同樣頻率的鯨魚然後一起遨遊大西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及相關文獻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