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眾所周知,護膚品的使用感受因人而異,每個人的生理狀況不同,別人用的好可不代表你一定就用的好喲,所以自購及推薦前,一定要做好功課!化妝品成分往往很難看懂,包括小編自己在做功課以前也是一知半解,但它確實是你了解這個產品唯一有效的渠道。
今天整理出來部分關於護膚品成分的知識科普一下,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當然想要深造的寶寶需要自己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鑽研!
了解護膚品的成分表排列:在產品成分表裡,越排名靠前的成分,產品內含量越大。這也是大多數產品的成分表第一位都是水的原因。反之,越排名往後的成分,在產品內含量就越少。但是!這個排名不代表他們的重要性哦。純天然的產品一定是最好的嗎?答案是NO,世界上幾乎沒有化妝品的成分是純天然的,要是有,多半是幌子。純天然成分一定是健康的嗎?化學成分一定是有害的嗎?不!有的天然成分能夠讓肌膚致敏,就像有的植物會讓人過敏,哮喘等。而有的化學成分卻可以讓皮膚變光滑,也可以是很好的防腐材料,保持皮膚不受汙染。
是不是產品越貴成分就越好?不是的。挑到適合你的就賺了!一般越貴的產品只能說更安全保險,使用高端線的人的皮膚不一定比用平價產品的人的皮膚好。這個只能是說找沒找準適合你皮膚的產品或者適合你的生活方式。越貴越好的觀念是不能成立的。護膚品中的防腐劑真的那麼可怕嗎?防腐劑成分是護膚品製造過程中普遍添加的成分。我們的世界微生物無處不在,如果化妝品內不含有抑菌成分,就像牛奶一樣很快會變質、腐敗。護膚品內的防腐成分,在法律的規定種類和濃度下,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還有一點很重要:如果某些有效成分排在防腐劑之後,它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一、常見美白成分
美白產品怎麼成效?
一是防止黑色素形成。黑素細胞裡的黑素體,含有酪氨酸酶和結構蛋白,前者是合成黑色素的鑰匙,後者是黑色素的組成部分。護膚品中可以添加以下常見的抑制酪氨酸活性的成分:
熊果苷
美白效果快,但是對皮膚有一定刺激性,不可長期使用該成分美白,使用一段時間後需暫停更換較為溫和的產品。
鞣花酸
美白成分,具有有效的抗突變;癌變效力,不宜使用過多。
曲酸
有效治療雀斑、色素沉著、粉刺等,但是可能產生致敏性
維生素c(抗壞血酸)
天然的抗氧化劑,可用於預防和治療皮膚曬傷。需從外界獲取,有很好的美白祛斑效果。
傳明酸(凝血酸)
抑制黑色素增強,讓黑斑不再變濃擴大,有效防止皮膚色素沉積
如果有些姑娘用了某美白產品沒見效,有沒有想過是因為它的成分是會防止黑色素形成呢?
二是抑制皮膚黑色素,加速黑色素代謝。
煙醯胺(維生素B3)
作用已經生成的黑色素並加速肌膚新成代謝,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皮膚老化
果酸
加速細胞脫落代謝,軟化角質層,增加膠原蛋白
水楊酸
可治療痤瘡,油溶性,可滲透到富含脂質的毛孔內,清除粉刺中的粉刺汙垢 ps孕婦和哺乳期謹慎使用
注釋:敏感肌和幹肌慎選此類酸刷臉,做好敏感測試注意:1.還有一種能夠直接殺死黑色素的成分叫做「對苯二酚」,又叫氫醌,我國化妝品中禁止添加,是藥用治療的,不是拿來護膚的。總之是一種毒性物質,小編覺得這種強效刺激美白的成分還是不要用了,啥三無自製流行火熱的美白霜什麼的也不要去信,可能會添加不良成分。
2.美白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一夕一旦就見效。那些立馬見效的產品,留心它們的成分裡有沒有添加二氧化鈦,雲母等顆粒等礦物成分,保養品中出現這類成分通常是商家的障眼法,敷完看似白了,清潔之後還是會回到原樣。
二、常見保溼成分
我們的皮膚有天然的保溼系統,主要成分由水、天然保溼因子、脂類三種物質組成,護膚品中的常見的保溼成分如下,通常是乾性皮膚的好夥伴:
甘油
甘油會填補細胞間質,吸收適量水分來維持細胞的穩定,乾性皮適用
維生素b5 (泛醇)
具有強效保溼效果,與皮膚皮質膜相近,易於吸收滲透及浸潤肌膚表面的角質層,預防肌膚粗糙
玻尿酸(透明質酸)
天然存在於肌膚之中,可吸收其本身重量1000倍水分,高效抓水,使皮膚柔潤有光澤
神經醯胺
和神經並沒有什麼關係,是一種細胞間質。強化肌膚屏障,修補天然皮脂膜,減少水分蒸發和流失
多元醇類:如丁二醇,聚乙二醇,丙/乙二醇、山梨糖醇等
也用作溶劑,在護膚品中常用作小分子保溼劑,可將水留在角質層,吸溼性
牛油果樹
維持肌膚水分,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抑制皮膚炎症
角鯊烷
皮膚一種天然成分,能快速與肌膚內的水分和油脂相溶,避免肌膚粗糙、暗沉
天然保溼因子(NMF):如各種胺基酸,乳酸、各種PCA、糖類、尿素等
人體皮膚存在的一種具有保水作用的吸附性水溶物質
三、常見抗氧化成分
我們為什麼要抗氧化?
簡單來說,皮膚自然衰老是一個長期過程,造成衰老的一個罪魁禍首就是自由基!自由基多了就會破壞皮膚的結構,使皮膚失去彈性,皺紋就會慢慢產生。所以抗氧化是我們一生的功課。引用化妝品專家張立卿老師的話就是:"抗氧化物就是清除,捕捉自由基的,它扮演的角色是肌膚的保鏢。" 紫外線,空氣汙染和氧氣是自由基主要產生的三個原因,這也提醒了妹子們真的要好好防曬!紫外線造成的皮膚傷害是不可逆轉的!食物中的抗氧化劑可延緩自由基的破壞,保養品中的抗氧化劑長期使用也一定程度上能延緩衰老。還有,黑頭的產生也是因為皮膚油脂在毛孔裡氧化,抗氧化成分能預防黑頭產生!那麼,重點來了,抗氧化成分哪家強?
維生素A及其衍生物(視黃醇)
抗皮膚老化,減少表皮色素,抑制皮脂產生,調節免疫抗炎 ps.孕婦和哺乳期謹慎使用
煙醯胺(維生素B3)
作用已經生成的黑色素並加速肌膚新成代謝,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皮膚老化
維生素c(抗壞血酸)
天然的抗氧化劑,可用於預防和治療皮膚曬傷。需從外界獲取,有很好的美白祛斑效果。
肌肽
可抗自由基,使老化的組織再生,起到逆轉衰老的作用
硫辛酸
優秀的天然抗氧化成分,可幫助提高人體細胞質量,增加抗氧化能力
維生素E(生育酚)
延緩細胞老化現象,防止疤痕,幫助傷口癒合
大豆異黃酮
改善皮膚水分及彈性狀況
輔酶Q10
參與代謝,提升細胞活力,減少自由基損傷,預防皺紋
四、各種酚類等
常見的防腐成分
敏感肌應該注意的是,在選擇產品的時候儘量選擇不含香精或者防腐劑安全風險低、成分表排名後的。防腐成分的安全風險丸子用數字表示,數字越大風險越大:
脫氫乙酸鈉1
苯甲酸鈉3
苯氧乙醇4苯甲醇5羥苯甲/乙酯4丁羥甲苯6羥苯丙/丁酯7
帶的是當今比較矚目的實力派成分喲~
五、防曬
防曬指數
一般的防曬方法:塗抹防曬產品、使用防曬衣等物品、食用防曬食物等。防曬產品分為物理防曬、化學防曬、生物防曬;其中,防曬指數的高低能夠反映防曬產品紫外線防護能力的大小。
根據波長的不同,紫外線分成三種:UVA:波長最長的一種紫外線,不被大氣層頂端的臭氧層吸收,可以穿透真皮層,比UVB更能深入皮膚,使皮膚曬黑,並導致脂質和膠原蛋白受損,引起皮膚的光老化甚至皮膚癌,所以UVA不但會激發色素合成而使膚色「變黑」,更是造成皮膚「老化」及細紋產生的主要原因。UVB:中波紫外線,它可到達真皮層,導致皮膚日光灼傷,紅斑、曬黑等現象,但大部分UVB被臭氧層吸收,同時可被玻璃、遮陽傘、衣服等阻隔。UVC:UVC會被大氣層幾乎完全吸收,只有極少的情況我們會碰上。
紫外線對人體皮膚的傷害程度表
紫外線類型
波長
對皮膚的損害
UVA
320~400nm
有很強的穿透力,可以直達肌膚的真皮層,破壞彈性纖維和膠原蛋白纖維,將皮膚曬黑。
UVA作用緩慢持久,一般不會引起皮膚急性炎症,但對皮膚的作用具有不可逆轉的累積效應。
UVB
290~320nm
中等穿透力,可穿透表皮到達真皮表面,可使皮膚出現紅斑、炎症等光損傷,是皮膚曬傷的根源。
UVB對皮膚作用迅速,會引起皮膚的光敏反應,是防止紫外線曬傷的主要波段。
UVC
200~290nm
穿透能力最弱,只到皮膚的角質層,且絕大部分被大氣阻留,所以不會對人體皮膚產生危害。
UVC對人體的傷害很大,短時間照射即可灼傷皮膚,長期或高強度照射還會造成皮膚癌。
選擇標準
SPF值越小,其防曬效果越差;SPF值越大,其防曬效果越好。
PA +代表具維護功效,PA +++則代表著具備很好的維護功效。
PFA 2-4輕度防曬,有效防護時間為2-4倍,效果以此類推[7]。
皮膚抵擋UVB(長波紅斑效應紫外線)的時間倍數
阻擋陽光中UVA(中波赫斑效應紫外線)長波的指數
太陽光的太陽熱(近紅外線)反射的程度(%)
spf 1=防15分
spf36=防560分
spf 50=防750分
PA+ = 防4小時
PA++ =防 8小時
PA+++ =防12小時
1RF 20=防紅外線20%
1RF 25=防紅外線25%
1RF 35=防紅外線35%防曬誤區
防曬誤區
誤區一:只有在十分炎熱的高溫下,紫外線才會非常強烈
真實情況:紫外線不會覺得熱。譬如人們在爬山時,愈往上,紫外線也就愈強,山風吹得很涼快,但紫外線已很強。每往上1000米,紫外線就增強10%。在大海上也是同樣的道理:海風讓你感覺涼爽,然而此時的紫外線已達到極強的程度。
誤區二:陰天時雲層很厚,紫外線就不會傷害到皮膚了。
真實情況:雲層對紫外線來說幾乎起不到任何隔離作用,90%的紫外線都能穿透雲層,惟有昏暗而又厚重的雨雲層才能阻止部分紫外線。
誤區三:防曬產品的防曬係數越高,就越對皮膚有利。
真實情況:防曬係數越高的產品,就意味著添加了越多的防曬劑,對肌膚的刺激也就越大,因此如果是平常上班的話,選SPF15、PA+的產品就可。如果在戶外運動的話,宜選SPF25~SPF35、PA++的產品。如果是到海邊遊泳時,則選SPF35~SPF50、PA+++即可。
誤區四:防曬品塗上後即可會產生防曬保護效果。
真實情況:由於防曬中的有效成分必須滲透至角質表層後,才能發揮長時間的保護效果,因此比須提在出門前30分鐘就先擦拭完畢,出門前在補充一次,在使用的劑量上,每次至少須有1~2毫升的量,方可達到最佳防曬功效。
誤區五:偶爾幾次忘記塗防曬品,不會對皮膚有太大的影響。
真實情況:日曬是可以累積的,因此雖然只是間接性地接受日曬,對皮膚的傷害卻會長期積累下來,或許無法立刻看到後果,但時間長了就會造成肌膚曬黑、臉上出現斑點、皮膚失去彈性、產生皺紋、老化等現象。
誤區六:只要出門前塗了防曬霜,肌膚就可以一整天安全無憂
真實情況:防曬產品在暴曬部位塗抹數小時後,由於汗水的稀釋等原因,其防曬效果會漸漸減弱,所以應及時洗去並重新塗抹,以確保防曬效果的延續。
誤區七:我的皮膚已經被曬黑了,再塗防曬霜也無濟於事。
真實情況:皮膚曬後呈棕黃色,表明皮膚進入自我保護狀態。皮膚的增厚和黑色素的產生是皮膚自我保護的表現。但黑色素只能部分吸收紫外線B,起隔離作用,使肌膚不受損傷,卻無吸收紫外線A的功能。所以,到戶外,太陽與皮膚間的隔離屏障是必不可少的。
誤區八:我已經使用了同時有防曬值的乳液和粉底,那麼防曬效果就應該是兩者相加之合。
真實情況:你真正得到的防曬效果只歸功於防曬值較高的產品,因此無需同時使用兩種防曬產品。
誤區九:打遮陽傘能遮陽
事實上50%的紫外線能透過陽傘的隔離,傷及人體;玻璃也如此,它只能隔離中波紫外線(UVB),而長波紫外線(UVA)會毫無阻攔地穿透玻璃,所以坐在室內也需要防曬。
以上的知識點大家學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