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物再現賀蘭山下古人類群生息勞作生動場景

2020-12-06 人民網寧夏頻道

人民網銀川4月13日電(馬甜)4月12日,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京揭曉。由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青銅峽市文物管理所發掘的青銅峽鴿子山遺址獲評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據悉,這是1990年寧夏宏佛塔天宮西夏文物被評選為首屆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後,寧夏考古項目再獲殊榮。

鴿子山遺址地處青銅峽市西北約20公裡的賀蘭山山前盆地,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末期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古人類文化遺址,遺址年代距今1.27萬至0.8萬年,2006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專家點評表示,青銅峽鴿子山遺址,在遺址發掘出距今4800年、10000年和12000年的三個文化層位,揭示出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文化序列,在鴿子山遺址獲取的逾萬件石製品,包括各類細石器、精美的小型兩面器和形制多樣的石磨盤-石磨棒。其中,數枚直徑不足 2毫米的精緻串珠在目前世界範圍內已知舊石器時代裝飾品中尺寸最小,這些珍貴文物不僅昭示著製作者獨特的匠心和高超的工藝水平,同時也彰顯了發掘工作的精細、縝密。

考古隊在12000年層位考察出一組條帶狀分布的柱洞,是在我國舊石器時代遺址中首次發現的房屋建築遺蹟。在同層還發現多處具有結構特徵的火塘,與同期北美古印第安人用於加工食物、具有多層結構的火塘十分相似,表明先民對火和熱能具有了嫻熟的控制利用能力。這些遺物和遺蹟生動描繪了一幅賀蘭山腳下的古人類群在噴湧的泉水邊構築營地、佩戴串珠在篝火前歌舞與生息勞作的清晰場景。

據了解,上個世紀末,文物發掘成果顯示:鴿子山遺址是我國晚更新世末期的一處重要史前遺址。自2013年始,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青銅峽市文物所聯合組隊開始對該遺址進行系統調查,並於2014 年選擇該遺址第10地點進行系統發掘。2016年,通過對鴿子山遺址第10地點系統科學的發掘,並首次在遺址發現了原地埋藏的磨盤、磨棒和典型的兩面器與賀蘭尖狀器,出土了數件超微小裝飾品,以及數個結構性火塘在內的大量用火遺蹟。彭菲、郭家龍等業內專家認為,寧夏鴿子山遺址的發掘首次在西北沙漠邊緣區建立了晚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早期的年代序列,為研究這一特殊地理單元史前人類活動及環境變遷提供了重要材料。

延展閱讀

鴿子山遺址地層共分5層。

1 層:約 4 米現代工程擾動層,雜色砂土,出土大量石製品、動物化石、裝飾品等;

2 層 : 0~0.45 米灰 色 細 砂 ; 0.45~0.65 米白色條帶狀細砂,質地較堅硬;0.65~1米細砂中含有黃褐色鐵鏽斑及灰燼;1~1.2米灰色細砂,部分含植物根系,石製品 多出土於該層底部1.2米~1.3米深處。該層頂部和底部OSL測年結果分別為4.9及4.8ka;

3 層:黃色細砂,約2米厚,含大量鏽斑和植物根孔,下部出土較多石製品,也有一些火塘和灰燼遺蹟。C14測年結果顯示其時代約為10ka;

4 層:灰褐色細砂層,約 1.5 米~1.8 米厚,含有一些植物根系,出土大量石器、動物化石、裝飾品以及火塘遺蹟,底部有泉眼湧水。C14測年結果顯示其時代約為 11ka-12ka.

5層:紅褐色砂礫石層,厚約 0.2~0.4米,無文化遺物。

目前共紀錄大於 2 釐米的約7000件石製品和超過500件動物化石的三維坐標,另有大量以探方為單位收集的小於2釐米的石製品(不包含細石葉產品)數量仍在整理統計中;數十件由鴕鳥蛋皮製作而成的串珠展示了古人類高超的工藝和精緻的審美能力,特別是幾件直徑不足2毫米的串珠成為此次發掘的一個重要收穫,其製作工藝、使用方式及所反映的古人類技能和認知能力仍需進一步研究。水篩收集的超過 500 份樣品仍在整理中,已挑選出大量細石葉產品及一些裝飾品殘段。發掘還在不同層位採集近400件木炭標本,希望能建立高解析度的時代框架,為文化研究提供堅實的背景,另以5釐米為單位收集文化層土壤樣品進行環境指標分析。超過 20 處用火遺蹟及炭屑密集區被揭露,大量的燒石散落於發掘區內,部分遺蹟顯然為結構性火塘,圍繞這些火塘散落大量燒骨,包括完整脊椎骨,動物下頜等,呈現了古人類生動的活動場景。T5 發掘區第4層揭露數個直徑約10~20釐米,深度約5~20釐米不等的近圓形遺蹟,在約20平方米範圍內呈帶狀分布,根據民族學資料推測其很可能是一種臨時建築遺蹟,相關分析工作正在開展。

學術價值及意義

鴿子山遺址的發掘首次在西北沙漠邊緣區建立了晚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早期的年代序列,為研究這一特殊地理單元史前人類活動及環境變遷提供了重要材料。通過系統科學的發掘,首次在鴿子山遺址發現了原地埋藏的磨盤、磨棒和典型的兩面器與賀蘭尖狀器,明確了這類遺物的時代屬性,相關遺物的殘留物分析和技術-類型分析已經展開,隨著研究工作的深度,這批材料可望為我們揭示當時這一地區古人類生計方式與食譜;近年來,晚更新世人類認知與審美能力的探討越來越成為研究的熱點。鴿子山出土的鴕鳥蛋皮及裝飾品,特別是數件超微小裝飾品的出土,刷新了我們對萬年前人類認知水平和加工微小物品能力的認識,也為我們研究當時人類的複雜技術與認知能力提供了絕佳樣品;遺址內包括數個結構性火塘在內的大量用火遺蹟不僅反映了古人類的生存模式和氣候環境背景,其空間分布信息也為探尋古人類取火、用火、居址空間利用等相關行為提供了重要信息;賀蘭山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也是中國河流外流區與內流區的分水嶺,是半乾旱地區與乾旱地區界限,也是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界限,一直以來,在該地區很少發現有完整地層序列的遺址,鴿子山第10地點至少3個不同時代的原地埋藏文化堆積不僅豐富了鴿子山遺址的時代特徵和文化內涵,更使其成為探討我國西北地區晚更新世晚期-全 新世早期文化演化、舊新石器過渡階段不同區域文化特徵、沙漠邊緣區文化演化與史前人群活動等多個重大課題的典型地點。

相關焦點

  • 生動再現扶貧路上黃文秀感人故事
    生動再現扶貧路上黃文秀感人故事 www.gxbszx.gov.cn  2020-09-18 09:37  閱讀:11094次  作者:莫維銘  編輯:班潔  來源:右江日報
  • 寧夏雄偉的賀蘭山,廣袤的騰格里沙漠,古老的絲綢之路……
    連綿起伏的賀蘭山、馳名中外的沙坡頭,還有被稱為生態旅遊「黃金寶地」的沙湖等,一起構成了寧夏豐富的自然景觀。寧夏不大,但景色萬千。賀蘭山巖畫山口景色幽雅,奇峰疊障,潺潺泉水從溝內流出,約有千餘幅個體圖形的巖畫分布在溝谷兩側綿延600多米的山巖石壁上。
  • 地理知識 | 賀蘭山:銀川平原的守護神
    銀川平原上,如果在行駛的車輛中觀看賀蘭山,這座山脈就活了起來,它像與人賽跑的一群駿馬奔馳在天際。看著這樣的場景,讓人不禁想起唐人李吉甫在《元和郡縣誌·卷四·靈州·保靜縣》中對賀蘭山定名的說法:「賀蘭山,在縣西九十三裡。山有樹木青白,望如駮馬,北人呼駮為賀蘭。」
  • 為什麼說賀蘭山是我國重要地理分界線
    賀蘭山地處西北內陸乾旱地區和東亞季風區之間,由於賀蘭山高大山體的存在,造就了「塞上江南」的勃勃生機。賀蘭山是我國重要的氣候過渡帶,具有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東面是東南季風的末梢,高大山體既阻擋西北寒潮,也將東南季風尾閭的水汽阻擋留下。
  • 保加利亞民眾再現名畫場景示威抗議
    > 保加利亞民眾再現名畫場景示威抗議
  • 《侏羅紀公園》場景再現?美國一高爾夫球場驚現巨型鱷魚
    懂球帝首頁>足球視頻> 《侏羅紀公園》場景再現?美國一高爾夫球場驚現巨型鱷魚 《侏羅紀公園》場景再現?美國一高爾夫球場驚現巨型鱷魚 global_Insight 11-13 13:37 【《侏羅紀公園》場景再現?
  • 科幻場景真實再現 《三體》紅岸基地降臨上海
    圖片說明:科幻場景真實再現記者今天在科博會先期探營時了解到,在展會上,通過全息投影技術構建出的《三體》原著場景,一個500餘平米充滿想像力的科幻空間將真實再現。小說中的紅岸基地、三體星球、閃爍宇宙等震撼人心的場景將由一場亦真亦幻的科幻秀呈現於觀眾眼前。   據了解,科幻電影《三體》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拍攝中。影片投資超過2億元,全片2400個鏡頭中有2100個特效鏡頭,後期製作團隊超過600人。
  • 出土文物中的十二生肖
    出土文物 出土文物中的虎,材料很豐富,這裡舉幾個典型例子。 1.商代虎紋石磬〔圖1〕,河南安陽武官村大墓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2.商代伏鳥雙尾銅臥虎〔圖2〕,江西新幹縣大洋洲出土,江西省博物館藏。同出器物多以虎為飾。
  • 嶽飛抗金,為何是踏破西夏的賀蘭山?從《滿江紅》看嶽飛的壯志
    但有一點,北宋的邊疆並沒有到寧夏,自始至終未曾踏足賀蘭山,更不要說偏安一隅的南宋,且賀蘭山一帶屬西夏,後被蒙古攻破,並不屬於金的國土,金滅遼後,也沒有佔領賀蘭山。抗金名將為何要踏破並不屬於金的賀蘭山缺呢?北宋初期,西夏經常侵犯北宋,曾集兵與延州(今延安)城下,後範仲淹和韓琦駐守延州,帶來幾十年的和平,如果範仲淹有「踏破賀蘭山缺」的豪情壯志,倒是非常正常。
  • 封開,嶺南最早人類繁衍生息的地方(圖)
    封開,嶺南最早人類繁衍生息的地方(圖)特殊的地理位置讓它自古以來成為商貿、文化的交會點,有「兩廣門戶」之稱;1989年在封開縣垌中巖洞內發現的人類牙化石證明,垌中巖人是目前嶺南地區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公元前111年漢武帝統一意嶺南後,在封開設廣信郡,封開成為嶺南地區最早的首府……  專家考證了大量的出土文物後,一致認為,封開是「嶺南文化發祥地」之一,有著「嶺南文化古都」的歷史地位。
  • 生息造句和解釋_生息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生息(shēng xī)。近義詞有:繁殖,滋生,孳生,孳乳。反義詞有:死滅。生殖蕃息。[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生息在這塊土地上。][毛澤東《戰爭和戰略問題》:「基於這些特點,資本主義各國的無產階級政黨的任務,在於長期的合法鬥爭,教育工人,生息力量,準備最後地推翻資本主義。」]猶生氣。朝氣、活力。[蔣光慈《哀中國》:「回思往古不少轟烈事,而不料而今全國無生息,大家熙熙然甘願做奴隸!」]
  • 每平方公裡還不到一隻 賀蘭山野生獐子急需搶救
    內蒙古日報阿拉善5月6日電 俗話說:「沒有賀蘭山,沒有阿拉善。」賀蘭山是阿拉善的母親山,是阿拉善地區的天然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之一。山區內有豐富的動植物物種。自從1992年國家在賀蘭山設立自然保護區,實行「退牧還林」和「自然林保護工程」等環保措施,很多瀕危的物種得到了恢復。如巖羊的數量,從不到1萬隻發展為現在的3萬多隻。
  • 賀蘭山!這三個新晉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個共同的前綴!
    調整後的《名錄》顯示,以賀蘭山命名的賀蘭山紅尾鴝、賀蘭山巖鷚、賀蘭山鼠兔新列入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這幾種以賀蘭山命名的物種是因為學術界最早在賀蘭山和附近地區發現了它們,是模式標本的原產地。  賀蘭山紅尾鴝。
  • 組圖+視頻|賀蘭山下驚現國家保護動物馬鹿種群,數量眾多
    2月23日11時許,記者在賀蘭山下發現兩群下山覓食的野生馬鹿,共有60餘只,它們優美的身姿宛如賀蘭山仙子般迷人。  據林業部門工作人員介紹,近兩年來在巡山過程中經常能看到三五隻甚至成群的馬鹿。特別是在每年冬天下雪後,就會有成群的馬鹿從山上下來覓食。
  • 閩西地區史前文明,新石器時代閩越族古人類就開始在這裡繁衍生息
    閩西各地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新石器和幾何印紋硬陶器等地下文物的發掘,充分證明:從三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始,就有閩越族古人類在閩西這塊樹木繁茂、水流充沛、自然食物豐富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們也同居住在我國東南廣大地區的原始居民古越族一樣,從事捕魚狩獵、從事原始農業園藝、從事紡織等生產勞動。他們披荊斬棘,艱苦創業,辛勤勞作,不斷發展生產力,創造了古老的文明。
  • 揚州暖心 「烏鶇日記」生動展現人鳥共處的和諧場景
    時隔一個月,陽臺上再添一窩烏鶇 「5月19日,發現兩隻烏鶇來築巢;5月21日,烏鶇生下第一枚蛋,這窩只生了4枚蛋;5月26日,烏鶇開始孵蛋;6月7日,烏鶇孵化出第一隻小鳥……」近日,一篇「烏鶇日記」走紅網絡,熱心市民王先生用鏡頭記錄了「烏鶇夫婦」前來他家陽臺築巢並養育下一代的整個過程,生動展現了人鳥共處的和諧場景。
  • 賀蘭山紀錄片上線,精選牧場攜手中國國家地理邀你探秘營養秘密
    10月23日,精選牧場x中國國家地理拍攝的賀蘭山紀錄片驚喜上線,眾多專家帶隊,實地考察賀蘭山當地的生態、地理環境,探訪精選牧場——賀蘭牧場從科學角度解讀優質奶源地的營養秘密。紀錄片一經上線,就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關注。  精選牧場純牛奶作為中國首款二維碼可追溯牛奶,消費者應該並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