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子(左)和搭檔川子。
「你在哪啊?我在這啊,我們在夢想的路上,你在哪啊?我在這啊,我的朋友你還好嗎……」在近期播出的大型音樂類節目《街頭音浪》哈爾濱站中,民謠歌手鑫子用一首旋律悠揚、歌詞朗朗上口的《夢想的路上》圈粉無數。在節目最後,冰城樂迷隨著音樂一起演唱,而這種與樂迷零距離接觸、互動十足的感覺就是鑫子做街頭音樂的初心。
他從哈爾濱出發
把100座城市的歌聲帶回家
唱遊到青海湖。
大型音樂類節目《街頭音浪》以防洪紀念塔作為背景,邀請與這座城市有關的音樂人分享他們的音樂夢想與音樂故事,通過音樂人的演唱和講述,不僅讓哈爾濱這座音樂之城增添了更多迷人的色彩,也讓觀眾更加了解了哈爾濱的城市文化與音樂氣質。
在《街頭音浪》中,很多觀眾通過鑫子了解到東北音樂人帶著街唱夢想「走街串巷」的那份執著。「2年在100個城市的街頭進行表演」「不要錢、不要臉、只要掌聲」……這個抱著吉他、留著絡腮鬍子的民謠歌手鑫子有著東北人特有的幽默。在接受胡海泉採訪時,他坦言很多城市的群眾並不了解街唱,甚至調侃說:「演唱時大家都面無表情,等結束要離開才叫好。」
而在哈爾濱這座音樂之城,街頭演唱相對輕鬆地就能找到「知音」,鑫子說:「哈爾濱的音樂氛圍特別好,這裡有非常有名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在哈夏期間街頭就變成舞臺。這是一座對音樂包容性很強的城市,是讓很多音樂人嚮往的城市。」
正如節目最後對鑫子的一份寄語中所說:「都說東北沒有街唱文化,當這裡天寒地凍,人人眷戀暖氣,誰還會走上街頭唱歌,誰又會為此停下腳步。可它卻成了鑫子的小夢想,從這裡出發,一直街唱在路上,然後回到這裡,把100座城市的歌聲帶回家。」鑫子相信音樂能夠打動人心,更相信哈爾濱的街唱會變得有溫度。
因一首《燭光》愛上吉他
小時候每天練18小時
鑫子來自大慶,本名劉鑫,曾在大慶龍崗小學和25中讀書,高中時就讀於哈爾濱恆星外國語學院。從小喜歡音樂的他每天放學回家就會打開電視機調到CCTV音樂頻道,一邊聽歌一邊寫作業。「記得當時我在上初中,電視裡放了一首任賢齊的《燭光》,我瞬間就被這首歌的吉他前奏吸引了,也想要有一把吉他。」鑫子說,當時他求媽媽花320元錢買了一把紅棉牌吉他。
鑫子最開始是自學,「後來發現小區門口貼著『300元教吉他包學包會』的小廣告,就去學了一個月。當時正好是假期,除了吃飯、睡覺,剩下時間全用來練琴,每天能練18個小時。」在掌握了基本指法後,鑫子開始買書、在網上找自己喜歡的吉他譜練習。
高一「十一聯歡會」是鑫子第一次登臺表演。「自彈自唱了一首原創歌曲《不會飛的鳥》,反響特別好,一下找到了舞臺的感覺,特別享受。」鑫子說,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的他也經歷了一段迷茫期,剛好朋友在天津,就建議他去南開大學讀自考。在迎新晚會上,鑫子自彈自唱了Beyond樂隊的《真的愛你》,瞬間燃炸現場,當天就收到了六七個女生傳來的「小紙條」。
老師和搭檔是生命中
最重要的兩個男人
上節目接受胡海泉採訪。
在天津求學期間,鑫子也在酒吧駐場演出賺點外快。「一個月能賺3000元左右,去除房租也不剩啥了。」鑫子也兼職做吉他培訓,照以前吉他老師的路子開辦「300元包教包會」的吉他班,教了一陣子後他發現自己的知識儲備嚴重不足,於是到北京拜師,跟隨西班牙留學歸國的聶軍學習古典吉他演奏,並考取了中國音樂家協會吉他學會專業教師證,成為了持證上崗的專業吉他老師。
後來,鑫子在2010年、2011年全國吉他邀請賽民謠吉他組比賽中連續兩年獲得第一名,還獲得CCTV首屆領袖中華全國吉他藝術大賽民謠吉他青年組冠軍,慢慢地在吉他圈裡站穩了腳跟。
對鑫子來說,他的生命中有兩個最重要的貴人,一個是教古典吉他的老師聶軍,另一個就是搭檔川子。鑫子是在一次商演時與川子結識的,雖然年齡相差了18歲,但因風格相近、脾氣相投,他們一見如故。「川子在北京民謠圈算是老炮級別的人物,不僅是我的搭檔,也是我的良師益友。」
2013年「川鑫聯」組合正式成立,主要代表作品有《過了三十的我們》《夢想的路上》《一線警察》《我們的歌》等,他們活躍在搖滾春晚、民謠春晚及草莓音樂節、迷笛音樂節、氧氣音樂節、張北音樂節等各大音樂節上,並受邀參加了《歡樂中國行》《中國達人秀》《魯豫有約》《十二道鋒味》《年代秀》《三個院子》等多檔大型綜藝節目。在2015年臧天朔哈爾濱演唱會上,「川鑫聯」成為特約嘉賓參與了表演。
用東北特色的原創音樂
傳遞對街唱的熱愛
「川鑫聯」唱遊中國行活動是由川子和鑫子共同發起的一項大型音樂公益活動,通過街頭藝術表演形式,傳播民謠文化,呼籲大眾關注原創音樂、支持原創音樂。僅2018年、2019年兩年時間,「川鑫聯」就走了30萬公裡100座城市,從三亞到滿洲裡,從拉薩到呼倫貝爾,鑫子的歌聲唱響在大學校園、邊遠小學、大山深處、城市中央……鑫子希望帶著「川鑫聯」40多首原創音樂唱遍祖國的大江南北。
有很多人唱民謠,很多人在街頭表演,但用自己商演賺的錢貼補、純公益「窮唱」中國的,鑫子他們算第一人。說起「川鑫聯」發起的唱遊中國行活動,鑫子坦言這絕對是一次酒後無心之舉。「2018年在參加包頭音樂節時,喝了點酒的我在抖音上跟網友說,你們想聽什麼歌?想讓我們去哪個城市?歡迎留言,我都滿足!沒想到第二天抖音爆了,有1000多萬的播放量。」於是,鑫子開始了拖著音響的「窮唱」之旅。
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和自媒體的推廣,「川鑫聯」唱遊中國行活動攢了不少粉絲,每次街唱,觀眾有三分之一是慕名而來的粉絲。「我家來自東北『那嘎達』,從小吃著苞米長大,青蛙不叫青蛙叫蛤蟆,冬天吃著冰棍看著雪花」「在哈爾濱是2005年了,我們一起吃著香腸就著列巴,沒事就在太陽島那玩耍,一起尋找五瓣的丁香花」……鑫子帶著東北特色的原創歌曲唱遍全國100座城市,也將對街唱的熱愛傳遞給許多人。
「不賺錢還要倒貼錢的街唱對我來說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呢?大概就是可以與觀眾近距離接觸和互動的感覺吧,當觀眾也成為演出的一部分時,任何角落都可以變成舞臺。對我來說街頭演唱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情懷。」鑫子說,「唱遊中國行以後還會繼續出發,我們會一直在路上,把歌聲唱給更多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