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著咖啡,吹著黃浦江風,周筆暢和丁當在愜意閒聊中開啟了她們的城市唱遊歌會。說實話,《街頭音浪》給人的初印象就很特別。是啊,這兩年看慣了成團、出道、C位的音綜關鍵詞,誰又能想到,音樂品類還可以玩得這麼有煙火氣?
只要想唱,哪裡都是舞臺
「治癒系音綜」裡有煙火氣和融入感
沒有華美燈光、美服包裹,《街頭音浪》將「舞臺」放在了天大地大間,上海黃浦江邊的小廣場、成都著名的水街公園,不同城市街景滿是煙火氣和融入感。
《街頭音浪》節目形式新穎浪漫,輕鬆文藝,卻不乏俏皮活力。「街頭音探團」成員周筆暢、胡海泉、胡夏、沈南、屈柏宇從上海啟航於青島收官,唱遊七座城市,用音樂探訪城市文化,不同的城市街景,城裡的人和歌,烹製出了各自的城市情調和文化滋味。
獨特的城市唱遊,帶給我們的是最純粹的音樂治癒。只要想唱,哪裡都是舞臺。
也許你聽遍了工體、紅館、大舞臺,卻也不一定有傍晚漫步街頭忽聞一曲來得驚豔。唱遊第一站,周筆暢、屈柏宇與長居上海的歌者丁當牽手,開啟的正是一場煙火氣十足的音樂治癒之旅。
丁當喬裝成街唱歌手「楊浦濱江響丁當」,隱匿王者光環,一人一音響,街頭開嗓,欣然接受路人「再來一首」的熱情邀約,打動眾人的,除了她依舊「能打」的唱功,更有自由、包容城市氛圍下「凡人皆可以歌會友」的感染力。
上海那麼大,日間人們步履匆匆,暮光下難得偷到的一刻清閒就顯得愈發珍貴。這個時刻,留住都市人腳步的,恐怕唯有足夠打動人的美好歌聲。
聞歌而來的觀眾被歌聲吸引停住腳步,他們原本就自帶城市煙火氣。無論是幫丁當塗鴉畫板的小姑娘,邊聽歌邊跟閨女分享薯片的學生妹,揮舞手機忘情跟唱的都市白領,他們都成為了節目的一道風景,讓每一站的街頭唱遊有了不同風情。
簡約卻不簡單,音樂大篷車、街頭KTV盲盒等新元素讓路人感受到了「城市歌會」的儀式感。而藝人和素人間用音樂交流的氛圍同樣融合了每個城市的獨特氣質,在「千綜一面」的市場中自有一派差異美。
《街頭音浪》無疑是一檔無關乎賽制的「治癒系音綜」,可以讓觀眾舒適地聽歌,放開心扉聽人們隨性聊天,在煙火氣中重拾生活中曾錯過的每一份快樂美好。
正如「街頭音探」周筆暢所期盼的,她希望去到不同城市發掘有特有的街頭音樂人,展現不一樣的美好。因為對熱愛音樂的人來講,不論絢爛燈光下的舞臺,還是在平凡的街頭轉角,都能唱出動人的音浪。
城市、音樂、人
這些街頭歌者有怎樣的上海故事?
《街頭音浪》中有城市,有音樂,更有形形色色的有趣靈魂。一場浪漫歌會,5位街頭歌者用音樂唱出了各自的「上海故事」。
手握「上海街頭藝人資格證」的川妹子李美熹,用一曲小甜歌《當你》唱出了對上海的眷戀,她說「上海是追夢的人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做過酒吧駐場,卻更加熱愛作為街頭藝人的挑戰性,「每一個會為你停下腳步的人,一定是被你的聲音吸引了」讓成就感。
復旦博士張喆,以溫柔藍調check to check傾訴她的愛情故事。十年上海生活,除了學習跟成長,她更收穫一份重要的感情,上海之於她,是一種「歸屬」,大街小巷都充斥著滿滿的回憶。
定情後的跨年夜,張喆跟同學兼男友在凌晨的上海步行回復旦大學,一路上她為他唱了這首check to check,每一句歌詞都是心裡話。如今,男友升格老公,上海成了他們的家。
滬漂歌手巴哥來自芝加哥,上海的國際化與包容讓他毫無「異鄉感」。一首英文版《西遊記》主題曲,唱出的不僅是外國人在上海的融入感,更有東西方文化的交融。
國家邊檢女警歐陽聖楠,多年如一日在一尺方寸間守護國門,13年的工作崗位值守,歐陽聖楠直觀看到了上海的變化,不僅來滬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學中文的越來越多,甚至會用上海話打招呼。
歐陽聖楠與她的阿卡貝拉合唱團獻上的《有夢想在身邊》感染力十足,唱出了上海兼容並蓄的國際化風範。上海之於她,是責任更是自豪。
還有從盲盒賽道脫穎而出的馬來西亞素人江崡逍,乾脆席地而坐,將《我要你》唱得動情。愛在浴室中唱歌的江崡逍,音色氤氳動人,歌聲中儘是對家人的思念。就像每個來自世界各地的新上海人,江崡逍在快節奏的工作中反而學會了生活。
《街頭音浪》中有用音樂作為連接的上海故事,有平凡卻偉大的夢想,更有「只要想唱,哪裡都是舞臺」的人生態度,有人與城市關係的思考,這些,無疑都是上海這座城市的「新引力」。
帶著愛與感染力
解鎖「街頭療愈法」
有人愛聽歌,也有人愛聽嘉賓們隨性地聊天。不特意圈定話題,《街頭音浪》卻處處是驚喜。
作為「街頭音探團」成員的周筆暢與節目隨性的氣質格外吻合。她的提問很質樸,卻往往能瞬間打開話匣子,「哪裡最好吃?」「為什麼成為一名街頭歌手?」「為什麼留在這裡生活?」輕鬆浪漫的話題,代入感十足。
《街頭音浪》的隨性氣質讓它自帶治癒屬性,隨性的話題,隨性地聊天,隨性而真實的城市樣貌。上海的故事每個都與愛有關,湊巧非常浪漫,而成都的故事輕輕鬆鬆。城市的氣質,人們對生活的愛好,自然而然浸潤在聊天的話題裡,吐露在對話中。
最奇妙的是整個錄製過程也很「隨性」,不統籌觀眾,現場的觀眾都是被歌聲吸引聚攏而來的路人,有戀愛中的情侶,有帶著小朋友的老人,有剛剛結束加班想呼吸一口新鮮空氣的白領,一切都自然生發,處處有偶然「遇見」的驚喜。
人們沉浸在最真實、獨特的街頭歌會中,水到渠成的現場感耳目一新。《街頭音浪》呼喚都市人走出鋼筋水泥的束縛,「上街」感受音樂的治癒,生活的美好。
節目用嶄新的視角、溫暖的人文關懷解鎖「街頭療愈法」,鼓勵人們講出自己與城市的故事,打開塵封的情感閘口。丁當分享,13歲時,因為父母分開,她初到上海的姑媽家生活,人民廣場定格了她少女時代的回憶。正因為如此,一曲《我在人民廣場吃炸雞》被她唱得格外感性。
首期節目在優酷獨播後,《街頭音浪》憑藉新意十足的唱遊模式,感染力十足的音樂內核,溫馨浪漫的城市氣味,贏得了不錯的觀眾口碑。也因此,下周五20:00,「街頭音探團」在天府之城的專屬音樂會也變得備受期待。這麼有煙火氣的音綜,你不想來一場偶遇嗎?
-— 熱文復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