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張銘講課
和南高許多老師一樣,李張銘默默耕耘,不求回報。他為人低調,許多故事不為人知。其實他是「孝子」,是「害羞大叔」,是說不標準流行語的「萌神」。
「張銘」特別喜歡學生問問題,他有句名言:你把我問得火冒三丈了,你的物理就學好了。
教書不求名和利
為人低調三拒採訪
晚上6點40分,當我走進李張銘辦公室時,他正被學生們圍住問問題。上課鈴聲響起,孩子們回到教室,他才有時間收拾放在一旁的碗筷。因晚上有輔導課,他和一位同事在辦公室煮的湯圓。
李張銘今年已經52歲,帶一副黑框近視眼鏡,雙目慈善,嘴角時不時泛起微微笑容。他穿著樸素,一身深色裝扮,凸顯出老師的沉穩。2007年之前,他一直在龍門中學任教。2007年,他加入南充高級中學。如今,他和物理這一學科已經打了29年交道。教書育人大半輩子,他教過的學生達5000多人。歲月沉澱,如今他已有了許多白髮。
幾乎每一天,他的生活都與學生緊密相連。若把他的心比作一本書,那麼這本書上寫滿了他的學生之間的故事。可是,面對採訪,他卻微笑著拒絕了。他說,這輩子只想認認真真教好書,不曾想過名和利。就這樣,我吃了閉門羹。第二次見面,正值中午。一下課,他便匆匆忙忙準備出門。與我撞個正著,他很意外。反覆追問,原來他著急趕去南高新校區為80高齡的老父親做中午飯。我再次吃了閉門羹。再三說服,他終於同意晚飯後見面聊聊,於是就有了開篇時的場景。可他嘴上還念叨著:我真的很平凡,能不採訪就不採訪。
見多次「拒絕」無用,他一邊招呼我坐下,一邊收拾碗筷。南高是四川有名的學府,無論在教室還是教師辦公室總能感受到濃烈的學習氣息。在緊張的學習中,大家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為了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物理組的老師們眾籌了一臺冰箱,一臺電磁爐。李張銘說,冰箱和學校用的一個電路,每天晚上12點斷電,因此大家只在下午晚上時間緊張的時候使用。物理組辦公室空間緊湊,每個老師的桌子上都堆著試卷、成績表等。在一摞摞書卷中,這些家用電器是那麼顯眼。看看這些與辦公室格格不入的電器,再看看背對著自己收拾鍋碗的李老師,我的心中生出敬意。
上課大膽私下靦腆
可愛的他說不標準流行語
李張銘是土生土長的南充人,南充出生,南充學習,南充工作。回首近30年教師生涯,他很坦然。從一名稚氣未脫的年輕教師,到如今的教學骨幹,兩鬢的白髮和長期泛紅的雙眼是他孜孜不倦的證據。
高中學習難度大,物理更是難中之難,許多學生「談物理色變」。但李張銘愛笑,又有幽默感,這些優點早就了 他 輕 松 活 躍 的 課 堂 氛圍。物理學中概念多,當多個虛擬概念重疊在一起,若老師的講解不夠具象,學生理解起來就會很難。「張銘的身體就是我們的學習工具,他經常把自己的身體擺成各種形狀來打比方時,我們都覺得好萌。」2013級6班肖琨武笑著說。
李張銘說,無論哪個年代,所有物理老師教學時都會追求一種方法,那就是形象生動。他的個子不高,在講臺上跳來跳去,用各種熱詞來舉例,但又說不標準,常常引得同學們哄堂大笑。有時候他講課聲音會突然高上去,讓那些不聽課的小鬼們驚醒一下,然後臉上露出一絲不易被察覺的笑容,好像在對同學們說:小樣,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幹嘛呢……
進入高三階段,各種需要攻克的難題都堆積在一起。下課時間,同學們常會拉著「張銘」問問題,他從來都是耐心解答。大家都知道,「張銘」有句名言:你把我問得火冒三丈了,你的物理就學好了。有時候遇到難題,即使下課了,他還是會堅持講解清楚,為此有同學笑稱他是「拖堂李天王」。 說起口頭禪,「張銘」喜歡說的話常被同學們津津樂道。每次講完題後,他都會說:你「悶到」做嘛,你「架勢」做嘛!這一口地道方言,讓同學們在緊張中又多了幾分輕鬆。
上起課來神採飛揚的「張銘」其實是個害羞的人。肖琨武回憶,教師節時,為了表達對老師們辛勤付出的感激之情,同學們要組織了一場輕鬆簡單的文藝活動。活動現場,在同學們的熱情歡呼下,老師們紛紛大膽表演,展示自己的「十八般武藝」。輪到「張銘」了,他卻灰溜溜地跑了。看著他靦腆模樣,同學哈哈大笑。
李張銘有個規矩:誰考了滿分,就請他吃飯。高中物理很難,雖然南高課改班的同學相當厲害,但要享受到「張銘」這頓大餐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兒。「有次,好幾個孩子都達到了這個目標,請吃飯的時候齊刷刷的圍了一桌子。」李張銘一邊說自己下了血本了,一邊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白天上課晚上徹夜陪伴
他陪母親走過最後一段路
從李張銘的名字可以推敲,他的父親姓李,母親姓張。深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的他,十分推崇重視傳統中華美德,尤其是孝道。去年,「張銘」患癌症的老母親住院治療,因白天大多數時間要上課,他和妻子經常徹夜守在醫院貼身照顧。實在熬不住了,就靠在病床旁邊「眯」一會兒,但生怕母親有不適的他,卻怎麼也睡不沉。母親深受病痛折磨,翻身,起身,喝水,上廁所……事無巨細,只要有時間,李張銘都陪伴在老人身邊。遺憾的是,儘管一家人盡心盡力,老人最終還是撒手人寰。為此,他悲痛不已。說起老母親,至今情難自已。
李張銘的父親已年過八旬,母親去世後,老人深受打擊。李張銘家住7樓,沒有電梯,因此年邁的父親和上高中的侄女住在南充高中新校區。害怕老人孤單,「張銘」就和兄弟姐妹商量,輪流到新南高陪伴父親。儘管時間並不充裕,李張銘仍然堅持每周給父親至少做三次飯。他知道,雖然每次自己去的時候父親已經將菜切好,但老人家要的並不是一頓飯,而是一份愛與關懷。老母親不在了,他將所有對母親的感情,都傾注在父親身上。
李張銘不僅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傳統美德,還努力將其植根在孩子們心中。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最看重的不是分數,而是一個人的品格,他最瞧不上眼的就是不孝順的人。 和所有的南高教師一樣,李張銘不僅知識廣袤,還非常敬業。老母親和嶽母生病時,他晚上守候,白天依然堅持上課。在老人與世長辭後,第二天他便重新回到講臺上。
教書育人 29 年,李張銘最忙的時候同時擔任5個班的物理老師,加上輔導一周要上近50節課。面對繁重的工作,他始終微笑面對。
「李老師是骨幹教師,親和大哥,他工作異常認真、細緻」同事王恆說,李張銘老師對教育的這份堅持,讓他很感動。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張玲
人物名片
李張銘,物理本科,理學學士。中學高級教師,省級骨幹教師。從教近3O年,送走十幾屆學生,多次擔任班主任工作,曾多次評為優秀班主任,數十人高考獲市級前,數百人考入名校。中學物理奧賽優秀教練員。發表多篇教育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