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師是如何實現從學生到老師這一"質的提升"的?

2021-01-16 陳老師敲黑板
陳老師開始回答一些有趣的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到底是什麼讓老師對於問題的認識與學生有質的差別呢?以一名普通的物理老師的視角分析一下。首先要先解一下這個題,「質的提升」是想說老師比學生的水平高。那麼問題應該包含兩個部分,水平高是高在哪裡?是什麼因素導致這個差距的?關於「高」,以物理學科為例,老師覺得要先區分兩個概念,一個是理解概念的深度,另一個方面可能是解題的熟練度。


        先說解題,說實話,老師解題真不見得能比過一些高中的學霸。畢竟學霸中也是藏龍臥虎,而且老師忙於備課出題,不見得每天會刷非常多的題目。高考複習時候為應試所付出的精力,絕對是不可替代的。經常有人說,英語巔峰水平就是高考時,隨著大學4年逐漸下滑。所以解題這件事情,只要高中堅持三年,到高考前,肯定是要反超老師的,而且也只有解題反超老師了,那才叫做好了高考的準備。不過咱們學校的老師應該是比較厲害,要是你能每科都達到老師的解題水平,我保證你能上清北。


小故事

        講個額外的小故事,回想起陳老師當時面試老師時的筆試題,就遇到一個基於遊標卡尺的變形題目,雖然陳老師一眼就看出了這是考遊標卡尺原理,奈何幾乎不記得怎麼讀數了。這可能是專業的原因,自從大學的物理實驗之後,我就再也沒有碰過遊標卡尺,其次現在的遊標卡尺好像都是電子式,完全不用懂得讀數的具體方法。總之這個題就跪了。


        如果說解題還有可能超越,那麼概念的理解自然就是老師和學生之間所謂「質的提升」了。這種「質的提升」是來自於知識的全面性和熟練度。舉個例子,如果你現在是一名高中生,讓你看一下小學的數學,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比你小學時候更加深刻的理解。你眼裡的1+1=2可能不再是兩個蘋果放在一起,你可能會想到正負數的問題,加減法的問題,實數虛數的問題,甚至各種進位的問題,而不再是小學時候的1+1=2了。這件事情真的需要更多知識的積累,才能加深對於同樣一個知識的理解。


        舉個物理的例子好了,慣性定律(牛頓第一定律),這是一個十分深刻且重要的定律。我們初中就學,高中也學,大學還要學,但是每一次學習其實理解的層次都不太一樣。需要有更多後續的知識的補充,才能體會到慣性定律的重要性,又或者其隱含的問題。但是另一方面,關於慣性定律理解上的差距,並不會讓你和老師在解題時有顯著的差異,卻會導致你和老師之間「質的差別」。


        以上,希望讓大家意識到,瘋狂的訓練在短時間是可以超越老師的,但是這個對於概念的理解,這種「質的提升」依然還是來自於積累。但是你只要在解題上先超過老師不就夠了嗎?


我是一名在知名中學的不知名老師,這裡是世界打開的一扇窗,我的陽光就是讀到這句話的你。

相關焦點

  • 獨領風騷,中國"人造月亮"光明喜人。面對自然規律,是利是弊?
    2、到2022年3顆「人造月亮」將發射升空,並進行從展開到照明的整體系統演示驗證實驗。一、天上已經有月亮了,再造一個是什麼道理?造一個"人造月亮"掛在天空上,這個想法絕非是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來的。其實,這個想法和做法世界上個別國家的科學家早有之。赫爾曼、奧伯特。
  • 別懷念80年代的老師了!老師沒變,是家長變了,時代變了
    真不知道這些舉報人是如何想的呢?是的,老師沒變!變了的,是家長!第一、先說補課這件事。確實,以前的教師把孩子留在學校,家長根本不會說一句話。而現在呢?家長卻對教師的工作指指點點,說三道四,像我們學校,居然有家長把一、二年級的教師告到了教育局,原因很荒誕:嫌教師們布置的家庭作業太少了,嫌教師們不敬業!我的天哪,小學一、二年級,上面是不允許布置家庭作業的,這種」無理取鬧"真的是讓人無話可說.再說了,補課這件事,本身就是周瑜打黃蓋。因為有市場、有需求,所以才有家長願意找教師補課。
  • 溫哥華公園裡的那麼多"野兔",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如果你在溫哥華去過格雷岬地區散步,可能會感到困惑:Jericho Beach Park(傑裡科海灘公園)裡一直有很多兔子,成堆成堆的。那這些兔子是從哪兒來的呢?溫哥華公園管理局(簡稱VPB)表示,兔子和公園有一段歷史故事。VPB生物學家Nick Page說,這些兔子已經在公園生活了15年之久。
  • 老師體罰學生致吐血?劇情反轉令人心寒!毀掉孩子的是誰?
    2.2018年7月2日,安徽淮北一學生謊稱被老師打,家長帶領「九名親屬」到學校圍毆老師致住院,甚至還到班上「恐嚇全體學生」。,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何況,學生的資質也有千差萬別,中國的普及教育,也還沒有發達到精細化、差異化的程度,也只能靠老師去判斷學生情況而因材施教。也就註定了,不是每個學生都能理解教師,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取得同樣水平的進步和成績。偉大如孔子,弟子三千,也不過只有七十二賢人。何況我們普通的老師呢?
  • 科學課上進大自然 溫州小學老師陳耀獲全國十傑教師
    同時,也誕生了2項學生們的國家發明專利,獲得了900多項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大賽獎。陳耀帶著永嘉石公田小學的孩子們在細流邊學習乾冰的特性。「小眼睛工作室」開一扇好奇之窗"芝麻!開門!"一聲幼稚的喊聲之後,門開了。一個只有20多平方米的空間,一排長長的單層柜子上放滿了模型汽車、無人機、輪船的發動機、精緻的賽車;四面大窗戶上,掛滿了各種奇形怪狀的植物。這地方多像一個藏寶洞!
  • 添了這對雙胞胎女兒,一瞬間張杰的評論開始"炸"了!
    3、看您自己買的東西和付款狀態可以進入"家園商城"拉到最下,有一個"我的訂單"點擊進去就可以看到您所有在我們這裡的歷史購物明細和您訂單的發貨情況。4、支付提示:由於微信屏蔽了競爭對手支付寶,在微信裡是無法用支付寶的。
  • 中國科考馬裡亞納海溝再獲新突破,"海鬥一號"首次完成萬米潛。
    平均寬度70千米,據科考學家估計這條海溝已經形成約6000萬年左右。位於11 °20′N,142°11.5′E。馬裡亞納海溝的特點:一是"深":馬裡亞納海溝是以其深度最深而聞名於世的,海溝的最深處可達6千米——11千米。
  • 中科院2nm晶片研究突破瓶頸獲得成功,"無芯"之痛將為期不遠。
    說到晶片,中國人心裡就會有一種隱隱約約的痛,而且這種痛讓人很勵志。因為,美國和他的一些所謂"鐵哥們",就是用這把"鹽"來擦抹我們這處已經受傷的傷口,也正因為我們的晶片研發落後,才讓這痛很難癒合。每當說到晶片,我們就會很自然地聯想到這樣一個計算單位——納米(nm)。比如:華為的海思990 5G SoC晶片就是用7nm工藝製程生產的晶片。在這裡所說的納米就是長度尺寸單位,也就是說:在晶片上計算的尺寸越小,它的生產工藝難度就會越大。
  • 外星人老師講解外星人太空人乘坐UFO星際旅行,如何實現長壽?
    外星人學生:老師,我們的太空人,常常要到幾千甚至上萬年光年的星球上去探索和考察,而我們的壽命才百來歲,這怎麼才能做到食物補給,實現長壽呢?外星人學生:老師,太不可思議了,這如何實現的呢?外星人老師:你想弄明白,就首先要學習和理解宇宙的質能定律。外星人學生:老師,宇宙的質能定律是什麼定律啊?外星人老師:質能定律,是指一切物體若保持能量和質量不變,它將永遠保持其原始狀態不變。
  • 一個歷史人物生卒年背後的故事
    這位老師眉目清秀,二十出頭的年紀,一副近視鏡掛在橢圓的臉上更顯相當濃厚的書卷氣,只見他口若懸河、妙語連珠、滔滔不絕地正在講歷史課,講解的內容是甲午中日戰爭,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興味盎然。老師正講在興頭上,突然閉口而立,若有所思,一眾學生看著老師不解其意。
  • 胡事民:做一個懂學生的老師
    在學生眼中,胡事民是老師中的「戰鬥機」。「他比20多歲的年輕人還能熬夜,經常工作到大半夜,那時候信息科學技術大樓裡只有胡老師的辦公室還亮著燈」,學生汪淼說道。  在清華執教的18年來,胡事民堅持嚴謹治學、教書育人,以「努力做一個對家庭、社會和國家負責任的人」為標準來要求自己,激勵學生。
  • 抗戰女兵馮健:從童工到抗大四分校,再到中國人民大學
    那時,我心裡許的第一個願望就是當醫生。當時家裡住在楊浦區一大片弄堂裡,我睡的地方是樓梯底下,被窩裡永遠會擠著一窩貓,很暖和,似乎也覺得有了陪伴。11歲我進了美國人開的美安公司"小囡囡牌"毛線廠當童工。機器很長,剛進廠就聽說有個小姑娘4個手指被軋掉了,心裡很害怕。我的工作是細紗間,要上機器的,是擋車工。
  • 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在實驗室上吊、學生:看到了架子上的麻繩
    現在我還記得,在夏令營面試的時候,一個老師問我願不願意讀博,我不假思索地表示願意。爾後我的導師告訴我,博士名額很少,所以我還是讀了碩士,而直到現在,我依然慶幸這麼一個結果,因為我越來越感覺到自己與科研之間的有著一條巨大的鴻溝。
  • ​科學家通過"摘除"魷魚的色素基因,出生後魷魚是透明的
    科學家通過"摘除"魷魚的色素基因,出生後魷魚是透明的科學家歷史上第一次通過摘除一種產生透明生物的色素基因,產生了基因變化的魷魚胚胎。研究小組使用 CRISPR-Cas9來"去除" Doryteuthis pealeii中的基因,從而消除眼睛和皮膚細胞中的顏色。
  • 老師勒令私帶手機進課堂的學生,自行砸手機,如何評價老師行為?
    【事件回放】雲南紅河州蒙自市鳴鷲鎮某學校,老師讓私帶手機的學生,老師一個個叫名字,讓私帶手機的學生,站在講臺上排隊輪番砸手機。2020年12月1日,蒙自市教育體育局發布通報稱,涉事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因方法不當引發社會關注。
  • 大學老師創秘笈 學生不做「低頭族」
    昨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石宏霆走上講臺的時候,把一個單頭空竹放在了桌上。在講到力學「剛體轉動」這個知識點時,他沒有過多解釋,而是拿起了空竹「先抖為快」。這讓學生們來了精神,有幾位學生躍躍欲試,也想上臺「抖一抖」。  在石宏霆老師的「演示」中,課本中的知識點「活」了起來。
  • 老師,您如何引導學生做好近視防控?| 每周一問
    原標題:老師,您如何引導學生做好近視防控?,討論教育熱點話題,實現共同成長。課堂上「小眼鏡」的增加,不僅讓家長擔憂,也讓老師心痛:防範近視刻不容緩!文化課要學習,校園活動要參加,課後作業要完成,我們該用什麼方法來挽救孩子的視力?上周的【每周一問】中,許多老師與我們分享了自己引導學生做好近視防控的經驗和做法,快來看看吧!每周一問老師,您如何引導學生做好近視防控?
  • 二十五年教齡老師反思:中小學老師該如何突破職業局限,不斷成長
    一提到老師,知書達禮、博學多知、傳道授業解惑這樣的光環,會自然而然地出現在人們的腦海中。尤其是從事基礎教育的中小學老師,他們長年累月,兢兢業業,像老黃牛一樣,認真備課,輔導學生,與家長溝通,忙得像陀螺一樣,一刻也停不下來。甚至有的高中或職業高中的老師,住在學校,忙到沒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家人,更別說輔導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