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勒令私帶手機進課堂的學生,自行砸手機,如何評價老師行為?

2020-12-05 身邊的刑法2019

【事件回放】雲南紅河州蒙自市鳴鷲鎮某學校,老師讓私帶手機的學生,老師一個個叫名字,讓私帶手機的學生,站在講臺上排隊輪番砸手機。2020年12月1日,蒙自市教育體育局發布通報稱,涉事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因方法不當引發社會關注。目前,蒙自市教育體育局已對該教師進行停課調查,對學生及家長進行安撫。下一步,蒙自市教育體育局將在全市教育體育系統開展法治及師德師風教育,提升教職工法治意識,規範教師教育教學行為。

這是最近發生在雲南的一起事件,本事件中,對於老師的做法,褒貶褒不一。法律人士試圖從法的角度來闡示老師的行為,更多人從自己親身感受來發表對老師的看法。本文試圖從法的角度,結合理性觀念來談談對本起事件的看法。以下內容僅代表本文觀點,敬請指正和討論。

手機對孩子的影響

我們常常說這麼一句話:如果你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買一部手機。極其樸素的一句話,也許還稍帶一點偏激,但卻是千千萬萬家長,在與自已孩子打鬧與失望中,最終以孩子叛逆了作出的無奈總結。也許有人會說,我們出於六七十年代的人,當時怎麼就沒有叛逆的說法?不是沒有,叛逆期也許是每個孩子成長中必經的困惑,無非那個年代物質生活並不富裕,人們更關注的生存問題,難以考量精神生活的感受。也不是說,手機是導致孩子叛逆的主要原因,筆者認為,手機加重和延長了孩子的叛逆期,使得孩子放棄學習,將自已毀滅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01 手機對孩子學業的影響

一份歷時十年完成的報告內容為:研究跟蹤100名孩子,其中有50名是手機痴迷者,另50名是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調查結果顯示:50位痴迷手機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了大學;另外50名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這樣一份報告結果確實令人驚心,雖然結果可能多少有所出入,但確能說明問題。

02 手機對孩子心理的影響

孩子長期玩手機,會導致孩子與外界交流減少,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越多,越喜歡宅在家裡,因此患上抑鬱症的機率就越高,經常玩手機的孩子患抑鬱症的比例遠高於一般孩子。

有調查顯示,近幾年在我國, 患有「手機網絡孤獨患者」的人數,呈直線上升。 而其中,15歲以下的孩子佔比也在不斷上升。其典型表現:在網絡中表現的十分活躍, 回到現實中,卻變得懦弱、孤獨甚至偏執、厭學,甚至離家出走、自殺等症狀。

手機對成長中孩子的影響不僅僅是這些,本文在此僅列舉一二,足以說明孩子是如何影響孩子成長的,不得不引起家長、學校及各方面的醒覺。

從形式上評價老師的行為

老師責令帶手機進課堂的學生,自行砸手機,從形式上來說,確實是毀壞財物的行為,但是手機畢竟是孩子自己砸的,不老師親手砸的,如何評價老師的行為呢?

如果認為老師的指令足以控制或支配帶手機進課堂的學生砸手機的行為,則老師的行為應評價為故意毀壞財物的間接正犯,由老師負故意毀壞財物(罪)的責任;如果認為老師的行為不足以控制或支配孩子的行為,則老師的行為應評價為故意毀壞財物(罪)的教唆犯或教唆行為。

本文認為,凡是能違反學校規定,擅自將手機帶入課堂的學生,平時不會很聽老師的話,這些學生對老師的話有很大選擇權,敢於違背老師的話去做違反學校規定的事,因此,老師讓孩子自行砸手機的行為,充其量可以評價為教唆行為。如果從刑法角度上來說,教唆犯一般為從犯,對於故意毀壞財物罪的教唆犯,如果涉嫌價值不是很大,對於教唆犯的行為可能不具有可罰性。

從實質上評價老師的行為

如果老師責令孩子砸手機的行為可以評價為故意毀壞財物的行為,那麼針對財物法益與被砸手機孩子的前程,相比較,孰輕孰重,自有公論。前已述手機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但不必然。

如果認為老師責令孩子砸手機的行為保護了更優越的法益,即孩子的成長和前程,那麼在兩個法益或利益衡量面前,本文認為,孩子的成長和前程不是一部手機可比擬的,當然砸了手段不必然保證孩子會健康成長和有一個好的未來,但至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僅這種可能所帶來的利益就遠比砸一部手機要高得多,據此,不能將老師的行為評價為違法行為,鑑於當前,手機對孩子帶來的嚴重危害,本文認為,老師的行為值得提倡和鼓勵。

相反,如果認為學生私自帶手機進課堂或孩子痴迷於手機,對孩子的成長或未來沒有影響,則老師責令孩子砸手機的行為,侵犯了孩子或家長的財產權,其行為具有違法性。本文不持該觀點。

結語:故意毀壞財物行為,如果數額較大,是受刑法規制的行為,即犯罪行為,可以機械地這樣理解老師的行為。但是刑法的目的是保護法益,在兩種或更多法益或利益相衝突時,法會保護更優越的法益或利益,如果對老師的行為作實質評價,其行為不僅不違法,更應該提倡和鼓勵。

相關焦點

  • 追蹤:為砸學生手機老師動用金屬探測儀 老師奇葩還是學生調皮?(視頻)
    昨天,荔枝新聞獨家報導了淮安中學的學生投訴該校高二年級部分老師動手砸手機的事情,該校6位老師已經砸了學生至少9部手機。報導後有該校的學生向荔枝新聞記者反映,除了砸手機外,學校還發生過男老師進女生宿舍用金屬探測儀檢測是否藏有手機的事情,這是真的嗎?記者又再次做了調查了解。
  • 雲南老師逼迫學生摔手機,老師被停職:根源不在於手機,而是誘惑
    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確實不應該將手機帶進學校,老師對於學生帶手機進學校的情況,應該加以糾正、指導,這無可厚非。筆者還記得自己上學的時候,如果被老師發現帶手機去學校,老師都會選擇沒收,交給學生的家長或者幫學生保管,但是你想像不到,竟然會有老師強迫學生自己將手機摔壞,並錄下視頻。
  • 教師要求3名女生在講臺上自行砸手機,律師:要善意理解教師
    近日,網上流傳雲南鳴鷲鎮某中學3名學生在教室講臺被教師勒令自行砸手機」的一則視頻引起網民熱議。視頻中一教師用嚴肅的語氣責令私帶手機進校園的學生排隊輪翻自己砸爛手機。涉事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因方法不當,引發社會關注。針對此事,有網友評論分為幾種不觀點。一類為比較講究法律的網友認為校規班規不能凌駕於法律法規之上,教師不要以違法行為來處理學生的違紀行為。教師強迫學生砸手機嚴重時需要賠償並承擔相應的違法行為。
  • 防止學生帶手機 成都一學校使用金屬探測器
    家長苦惱:  不讓娃娃帶怕聯繫不上,讓娃娃帶手機到學校,又怕孩子沉迷手機遊戲  學校為難:  啟用金屬探測器檢查娃娃手機,又怕家長反感;不啟用,又怕學生課堂上偷偷耍手機影響上課  全校1700名學生,有21名學生帶手機。
  • 安徽一學校防學生帶手機進校 用金屬探測儀搜身
    來源:合肥在線  3月25日晚,蚌埠市五河縣大志中學有學生向本報反映,該校從當天中午開始,用金屬探測儀檢查學生是否攜帶手機,一旦發現就予以收繳。3月26日,該校校長證實,最近的確買了5個金屬探測儀,防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園。
  • 雲南近期通報某中學教師,強迫學生摔手機,現已停課調查
    學校裡的學校規範班級制度,並不能處於法律之上,應在法律所規定的行為之下去訂製,所謂的班級班規。而強迫學生摔壞手機的行為實則為違法行為,此種行為方式已經涉嫌構成侵犯學生的財產權,而需要老師對學生的財產損失進行賠償。而就這種行為來講,如果涉事老師所摔壞的手機總額達到一定的量的時候,此行為很有可能構成犯罪。
  • 山東化學老師上課發飆,被學生掛到網上,學生老師誰更弱勢?
    但是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這名老師在課堂上,直接對學生說「滾出去」,並且連續說了2分多鐘,這樣的行為,都不該是一名教師應該做出的行為,嚴重違反了師德的規定。很多網友評論,「這樣的老師,不配被稱為老師。」其實向學生分享自己的喜好沒錯,在課堂上批評學生也可以。
  • 高三老師穿小熊服裝給學生減壓,網友神評:是誰在拍?手機沒收!
    老師走進教室的步伐非常滑稽搞笑,變換不同造型,引得學生們哈哈大笑。原來不久前,在遼寧某學校發生過一件校長釣魚執法沒收學生手機的事。校長讓班主任捧著蛋糕去教室裡,佯裝給老師慶祝生日,並稱拍完照片就分蛋糕,學生們紛紛拿出手機拍照。
  • 女生課堂上被老師辱罵是雞 倍感委屈自殘胳膊
    女生課堂被老師辱罵是"雞" 委屈女生自殘胳膊  校方稱老師是否用粗口罵學生還需調查,專家認為教師對問題學生更應平等對待  新快報訊 (記者 鍾起龍 李玉丹 實習生 李巖)廣州市某中學一名女老師課堂上批評學生遭其頂撞,就對這名13歲的初一女生大爆粗口,辱罵她是「雞」。
  • 補習學校不準學生帶手機違者罰1千,律師:學校不能以罰代管
    &nbsp&nbsp&nbsp&nbsp西安市天台路有一家封閉式補習學校,不允許學生帶手機進入校園,否則罰款1000元。為防止學生把手機帶進校園,學生每周入校時都會挨個進行嚴格檢查,平時還會對教室宿舍進行檢查。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 老師上課沒帶紙質教案被處分:課堂上什麼最重要?
    @上善若水:好老師備過課之後,對教學內容、教學環節、課堂預設已經熟記於心。課堂不同於其他工作場所,不僅需要老師的知識講授,更需要老師的教育智慧和駕馭課堂的能力,這些在教案本上都體現不出的。所以帶不帶教案不是關鍵,關鍵是把課講好了嗎?
  • 帶手機學生進校堪比過機場「安檢」 律師:學校無權搜身或罰款
    視頻顯示:在西安一所學校門口,老師們對學生的箱包打開進行詳細檢查,學生還要脫鞋接受檢查。視頻中說,檢查有三關:第一關是電子檢測,藏在衣服書包裡的手機、遊戲機等電子產品全都跑不掉;第二關是脫外套嚴格檢查,藏在內衣皮帶裡的小物件無處遁形;第三關的脫鞋抽皮帶檢查比機場還嚴,有些孩子藏在鞋裡的化妝品、手機、電子菸被沒收。
  • 大學生盛行手機上網 課堂紀律教學質量受考驗
    望著在講臺上念PPT的老師,南方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會計系女生李莉感到昏昏欲睡。她打了個哈欠,習慣性地從包裡掏出手機轉發了條微博,把人人網的「新鮮事」刷了一遍,看看還沒到下課時間,又點開騰訊網看起了新聞……  李莉的行為並非個案。如今,大學生在課堂上用手機上網都已成為非常普遍的現象。
  • 只有老師先「靜下來」,學生才會「靜下來」
    雲大附中星耀學校高中學生是住宿制,學生不能帶手機進校, 「這就意味著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與外界脫離了聯繫」,雖然每天學校有看電視新聞的時間,但學生們忙著做作業,觀看的時間有限。「我教的是理科班,理科班學生在數理化的題海中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文科班相比,閱讀量顯然是不夠的。」熊芳說,報紙信息量大,是學生最快捷的閱讀材料。
  • 浙商大老師接地氣 全英文課堂討論「升職還是生娃」
    2018-09-11 07:1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林曉瑩 記者 馬悅在浙江工商大學有一門課叫《組織行為學》(英),全英語授課,40個聽課名額,總是引來滿教室的學生旁聽。為什麼這個課這麼吸引人?
  • 老師為何最反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鄭老師是一名職業學校的教師,工作之初,他就時常在各種會議和講座上聽到陳鶴琴先生的名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這成為鄭老師職業生涯中最初的成長動力。 但理想敵不過現實。作為一名班主任,鄭老師面對的多是行為習慣不良的學生,他們中有留守少年、單親孩子,還有智力有偏差的孩子。
  • 校園不能帶手機教你10種技巧,中學生「花式」藏手機,圖3讓人笑出聲
    這是因為,中學生將手機帶入課堂,並非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自己玩遊戲看小說更方便,手機一旦帶入課堂,勢必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前一段時間,有一所學校,為了杜絕中學生帶手機進校園,乾脆在校門口放了一桶水,一查到學生帶手機,馬上扔進水裡,形成了學生們的「震懾」效果。
  • 觀看賀娟老師、樂園老師和焦世強老師的課堂教學實錄後您的收穫
    通過觀看賀娟老師、樂園老師和焦世強老師的課堂實錄,能夠看出,他們課堂教學目標精確,對於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把握準確,知識主線提煉精確,教學設計體現了新高考對於新課程的要求,從複習熱身,感知體驗,強化鞏固到語言應用,設計的思路清晰,步驟明確,體現了層層遞進的教學原則,設計的流程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 台州某學校門口用金屬探測儀 稱為防學生帶手機
    林校長說,很多地方的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如果學生帶管制刀具進入學校,一旦出了事情再去檢查就晚了。檢查管制刀具是出於對學生安全的考慮,而檢查手機是為了讓學生能靜下心來學習。「學校有很多公用電話方便學生和家長聯繫,不存在不能與家長溝通的現象,很多學生帶手機主要是為了玩遊戲、微信,自制能力不好的,肯定影響學習。」此外,在檢查時,菸酒也不能帶進校園。
  • 面對老師突擊檢查宿舍,學生會把手機藏在哪?4個地方不易被發現
    所以,家長們為了能夠及時和孩子取得聯繫,就會給他們配備手機。但是,學校是不允許學生帶手機的,這樣會影響孩子們的學習。所以,在檢查宿舍的時候,手機一直是一個重點檢查的項目。尤其是有的老師喜歡突擊檢查宿舍,就為了看孩子們有沒有玩手機。那麼,當老師突擊檢查宿舍時,這些初中生都把手機藏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