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創秘笈 學生不做「低頭族」

2021-01-11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抖起空竹教物理 吟誦古詩教高數 穿越式教文學

  大學老師創秘笈 學生不做「低頭族」

北理工副教授石宏霆在課上用抖空竹、打桌球的方式講解物理學原理。

  近日,東北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老師李小號上了「熱門」,他開創的「獨門教學法」,將晦澀難懂的《畫法幾何及機械製圖》課程與《英雄聯盟》《魔獸爭霸》等遊戲結合,通過遊戲畫面截圖,講解《英雄聯盟》中機器人這個英雄的模型設計問題。北京青年報記者日前探訪發現,北京的諸多高校中也不乏這樣的老師,在上課時有自己獨特的授課方式和內容,和95後、00後大學生的興趣點「無縫對接」,提升「出勤率」、降低「低頭率」,被大學生「好評不斷」。

  抖空竹、打桌球讓物理「活」起來

  「你們見過這個小玩意兒嗎?」昨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石宏霆走上講臺的時候,把一個單頭空竹放在了桌上。在講到力學「剛體轉動」這個知識點時,他沒有過多解釋,而是拿起了空竹「先抖為快」。這讓學生們來了精神,有幾位學生躍躍欲試,也想上臺「抖一抖」。

  在石宏霆老師的「演示」中,課本中的知識點「活」了起來。這已經不是石宏霆第一次在課堂上「做運動」了,他在講「角動量守恆」原理時,專門找了一把轉椅坐上去,用伸展和蜷縮的姿勢轉了兩圈,通過一伸一縮兩個動作導致的不同轉速,來解釋角動量守恆現象。講「伯努利原理」時,石宏霆又帶來了桌球拍,用弧線球的運動軌跡說明空氣流速快慢與壓強之間的關係。

  「上石老師的課不僅學會了物理知識,還了解了更多運動」,學生們給石宏霆起了一個外號「小叮噹」,因為他們「永遠猜不到下一節物理課石老師會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展示」。也為石宏霆「私人訂製」了「課堂展示表情包」,配上詼諧的話語,表達了對石宏霆物理課的喜愛。石宏霆的課程,從來沒有遲到和早退現象,學生普遍反映,物理沒有以前那麼難學了。

  古詩詞詮釋數學定理 高數課座無虛席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無獨有偶,北理工數學學院副教授曹鵬把枯燥的數學課上成了「詩詞大會」,數學課本的「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被曹鵬用一首《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完美詮釋,「有些數學定理,同學們很難直觀理解,我就利用古詩詞,幫助大家理解和記憶。」曹鵬告訴北青報記者,課堂教學是培養人才的主渠道,如何上好「枯燥抽象」的課程,激發學生們的興趣,成為老師們「挖空心思、絞盡腦汁」的首要任務。 「巧引妙借厚底蘊,文有詩詞言自華」,曹鵬的數學課從來都是座無虛席。

  「考前翻翻曹鵬老師的語錄合集,就相當於給自己劃了重點。」數學學院2014級本科畢業生曹越琦對這位數學老師崇拜不已,「現在一提到傅立葉級數和傅立葉變換理論,我立馬就聯想到曹老師用《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來形容不同的『頻率』,成了條件反射了!」除了激發興趣,曹鵬的數學課還有著更大的期許:「我希望學生在我的課上,不僅學到數學知識,也能提升人文素養。」

  「沉浸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穿越」

  在中國科學院大學,一門名為《科幻文學與影視創作系列講座》的公共選修課成了「網紅課」,這門課的授課老師就是被同學們稱為「和福爾摩斯有著一樣穿衣風格」的蘇湛。每次上課,蘇湛老師都會西裝革履,習慣系一個領帶,進入教室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把帽子脫掉,禮貌地放在桌子的一邊,然後開始他的課程。蘇湛擅長講述科幻文學和哲學、科學的關係。

  「同樣是科幻電影,但《流浪地球》講的是人類為了種族生存而捨棄個人親情的故事;而《星際穿越》則更注重個人的情感」,蘇湛在講課時,更傾向於把學生們帶入某個科學情景去感受。

  「每次上蘇老師的課,都有一種看大片的感覺,不同的是,你就是大片的導演。」國科大計算機學院學生劉翼豪告訴北青報記者,蘇湛的課堂,可以讓同學們在充滿「科學味兒」的虛擬實境中自由穿越,每上一節課,他們不僅對科學有了新的「幻想」,而且還能「自編自導」,創作出新的科幻作品。

  至於為什麼開這門課,蘇湛介紹說,國科大是離科學最近的地方,這裡的學生每天難免要和實驗室的「瓶瓶罐罐」打交道,突然有了一門在「虛擬實境」中穿梭自由的科幻文學課,既給他們枯燥的研究生活增添了「調味品」,又讓他們覺得科學有了「人情味兒」。(記者 劉婧)

  觀點

  是否學到真東西是評價課堂質量的重要標準

  北京理工大學教務部副部長林海也肯定了老師使用「獨門教學秘笈」帶來的積極影響。他說,高校課程難度大、學時有限,有些課程理論性較強,難免枯燥乏味。目前,一些高校「智慧教室」的廣泛應用和老師們創新教學方法的巧妙使用,將課堂知識和學生們的興趣點結合,確實提升了講課效率,「但評價教學效果的好壞應該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

  林海舉例說,就像一節遊泳課,如果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在1分鐘內遊50米」,那麼,在學生學完這節課之後,教師要圍繞這個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評價,考查是否每個學生都能在規定時間內用規範的動作遊完規定的距離。

  「現在對課程的評價已經從評 『教』轉向了評 『學』」,林海告訴北青報記者,課程的好壞不能只看使用了哪些高科技或是「獨門秘笈」,更應該關注學生們學會什麼知識和能力,這就要求高校老師們在課堂上想方設法吸引學生們注意力的同時,更要注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能否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這樣才能讓教師教得明白,學生學得明白。(記者 劉婧)

相關焦點

  • 「低頭族」出現低齡化 專家建議正確引導
    「低頭族」出現低齡化 專家建議正確引導  2019-02-14 17:27:4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玉素
  • 大學老師坐電腦旁上網,學生有些不淡定了,老師你忘關投影儀了!
    在我們的心中,大學老師無所不能,任何學術知識在他們看來可謂是「小菜一碟」。近日,一位某大學的老師瞬間火爆了校園,就因為上萬課後沒關投影儀,頓時讓在場的同學為之震驚,學生調侃:「老師,這就尷尬了」。具體發生的事我們一起來看。
  • 胡事民:做一個懂學生的老師
    在學生眼中,胡事民是老師中的「戰鬥機」。「他比20多歲的年輕人還能熬夜,經常工作到大半夜,那時候信息科學技術大樓裡只有胡老師的辦公室還亮著燈」,學生汪淼說道。  在清華執教的18年來,胡事民堅持嚴謹治學、教書育人,以「努力做一個對家庭、社會和國家負責任的人」為標準來要求自己,激勵學生。
  • 聚焦手機「低頭族」(組圖)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刷屏」。「低頭族」日漸壯大,資訊時代的無禮與冷漠正在蔓延。上個月,大二學生Justin Valdez在美國舊金山的地鐵上被射殺。監控錄像顯示,射殺Justin前,兇手數次掏出手槍,甚至用它擦了擦鼻子。與此同時,近在咫尺的十幾位乘客都在低頭看手機,沒人注意到兇手。我們身邊這樣的畫面俯拾皆是。地鐵上、飯館裡,乘電梯、過馬路,生活的每一個縫隙都被手機填滿。
  • 因不符合正態分布,教務處要求改低學生分數!中南大學吳老師怒了
    這些內容包括了教師教學方面和學生學習方面。教務處是學校主要機構之一。因不符合正態分布,教務處要求改低學生分數!中南大學吳老師怒了。吳老師自述了事情的經過。小編大概整理了一下事情的原委。中南大學教務處工作人員找到吳老師,要求吳老師對18級軟體專業的學生分數進行修改,既然要求修改,肯定有原因,教務處給出的原因是:學生分數不符合「正態函數分布」!
  • 低頭族莫名頭痛,可能是腦子「漏水」了
    這種對手機的依賴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低頭族」,也讓人們的健康危機四伏。除了傷眼睛,傷頸椎之外,低頭久了,腦子都會「漏水」!36歲的宋先生是杭州一家公司的業務員,兩個月前,宋先生突然覺得右側的頭像針刺般地疼,耳朵也悶悶的,聽東西刺耳。當天睡了一覺後,宋先生覺得頭痛減輕不少,他以為只是工作太累缺少休息。沒想到,白天起來上班沒幾個小時,又開始頭痛難忍,已經沒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了。
  • 大學老師公然抄襲學生論文被發現,老師霸氣回復:你可以起訴我!
    大學老師公然抄襲學生論文被發現,老師霸氣回覆:你可以起訴我!大學老師公然抄襲學生的本科論文?你信嗎?學生找到自己的老師理論,老師竟然直接給他回覆:你可以起訴我!這麼囂張的話語,很難想像是從一個抄襲學生論文的本科老師的口中說出來的。具體的事情經過,還要從小水的一個朋友說起!如今各大高校正在緊張的準備調劑和複試,小水的一個朋友圖圖也是在職考研,除了了解一些考研調劑需要準備的東西之外,自然也是擔心國家線升降問題。她閒聊的時候告知小水,她大學室友有個閨蜜的朋友,本科論文被自己的老師抄襲了。
  • 不敢管學生不是老師的工作責任問題,而是老師不得不做的自我保護
    但是,由於每一個孩子的性格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老師們在處理他們的錯誤時,所使用的糾錯方式也不一樣,也許有的老師比較溫和,而有的老師則比較火暴,甚至,採取一些過激的行為或語言,這就容易引發一系列的問題。筆者作為一名在鄉村學校工作了多年的老教師,也擔任了多年的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工作比較熟悉,深知什麼性格的孩子,用什麼樣的工作方法去對待,也經常和學生家長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有很多老師或家長,都在擔心這樣一個問題,現在的學生不讓打罵,不讓有任何體罰,甚至不能處分或嚴厲批評,對於那些特別不像話的問題學生,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認為,要想有效解決好這個問題,我們還要從源頭上分析與思考。
  • 「低頭族」用英文怎麼說?(深度雙語)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低頭族」越來越多「plubber」 這個詞開始漸漸流行起來
  • 對「低頭族」開罰單具有現實意義
    (12月31日《澎湃新聞》)<br><br>  如今在各大城市的街頭,走路專注玩手機的「低頭族」越來越多,特別是在通過路口或者橫過道路時低頭看手機,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很容易引發交通安全事故。天津市出臺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規定,對違規的「低頭族」開罰單,具有現實意義,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交通安全隱患,也保障了「低頭族」們的生命健康安全。
  • 「一新」一意為學生!聽交大「十佳」班主任的育人「秘笈」
    如何使學生快速適應大學生身份,進行大學階段第一次重大的抉擇,對於這個新晉班主任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趙一新並不主張 「管教」式的教育,他認為「交大學生不是管出來的,而是要適時引導」。教師的任務是挖掘學生對環境學科的極大興趣,幫助學生樹立遠大志向,並成為學生堅定的支持者。秉承著這樣的理念,他鼓勵學生自主選擇,積極探索多種可能性。在此基礎上,他根據不同學生的特質,因材施教,進行了全方位引導。
  • 李振忠:「低頭族」罰單必先抬頭看法
    1月14日上午9點24分,在溫州市區學院路口,交警對斑馬線上的「低頭族」市民胡女士現場開具了處罰罰單。(1月16日 新華社)首先,這是一張具有開創意義的罰單,換言之,此前並沒有關於「看手機」被處罰的罰單。那麼,這樣的過馬路看手機罰單,到底於法律有沒有依據?人人都覺得低頭看手機過馬路不妥,但至少有一部分人正在做或者不小心這樣做。
  • 「低頭族」須警惕「腦子漏水」
    最近,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神經內科接連接診了兩個年輕的「低頭族」,因長時間低頭用電腦、玩手機而頭痛難忍,到醫院檢查發現竟然是「腦子漏水」。腦子怎麼會「漏水」?其實,這裡的「水」是指腦脊液。所謂「漏水」,是指腦脊液外漏。但是,低頭用電腦和玩手機,為什麼會導致腦脊液外漏?
  • 山東大學數學教授張天德:被稱為「行走的題庫」,學生還喊他「德爺」
    其中,劉奔取得高年級組全國第二名,是山東大學代表隊在歷屆比賽中取得的個人最好成績,創歷史新高。這次,張教授依舊作為指導教師帶隊參加比賽。與此同時,他又不循常理,經常在學生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點人上臺講題,這是他對學生提出的更高要求,很好地提升了學生的心理素養,保證大家在參賽時有強大的心理承受力應付任何意外。
  • 長期玩手機「腦脊液外漏」 專家提醒:不要再做低頭族
    (健康時報記者 孔天驕)8月6日,健康時報記者從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獲悉,36歲的宋先生被診斷為因「腦脊液外漏」導致顱內低壓。而發病的原因是,長期低頭看手機。陝西省人民醫院神經三科主任醫師李銳提醒,「長期伏案低頭工作危害很多,低顱壓症候群是其中危害之一。」
  • ​七中:開展「做文明學生,創文明七中」活動②研學旅行讓實踐育人
    七中:開展「做文明學生,創文明七中」活動作者:段軻 張瑛         時間:2020年12月15日        七中美麗、人人光榮,七中文明、人人有責!在七中校園裡,講文明、守紀律、樹正氣、爭上進,已是學校的主旋律和好傳統。為進一步加強七中校園文明建設,我校開展「做文明學生,創文明七中」系列活動。
  • 手機」低頭族「英文這麼說
    澳洲的字典把手機低頭族納入到了他們的字典裡,這個詞是形容那種在社交場合只顧著玩手機的「低頭族」,我得承認,有的時候和一些熟人介紹的陌生人在一起時是有些尷尬的
  • 把氣球吞進胃裡然後充氣,讓老師電擊學生,心理學家做實驗夠狠
    每天只要躺在床上什麼也不做,白拿20美元。你幹嗎?很多人抱怨工作太累,就想躺在床上混吃等死,心理學家給你這個機會。1954年,加拿大一所大學首先進行了一次「感覺剝奪實驗」。讓老師電擊一下學生你就知道了。二戰之後,許多科學家都在研究為什麼那麼多正常的、受過文明教育的德國人會對別的人類犯下這麼令人髮指的惡性。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米爾格萊姆設計了一個實驗。他找了40名20~50歲的男子,告訴他們自己在研究針對學習的懲罰效果的實驗。同時,他也安排了假志願者。通過抽籤,志願者會抽到老師的角色,假志願者則扮演學生。
  • 沉溺於手機:對當代年輕人「低頭族」的思考
    我們這一代人,見證了手機和網絡的升級換代,也見證了低頭族的誕生,甚至自己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科技的進步本應該方便生活造福人類,但手機卻像新時代的「精神鴉片」,這值得我們反思。先談一談低頭族的壞處。(1)損害健康甚至生命安全。許多人整體玩手機,對視力、脊椎、頸椎都造成很大的傷害,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年青少年,而且這些都是不可逆轉的。
  • 老師雲端指導 學生在家自建實驗室 上海電力大學學生為上物理課拼了!
    圖說:學生開展居家實驗 來源/上海電力大學供圖(下同)受到疫情影響,在線課程不停學,但實驗課程怎麼辦?「影響『水杯編鐘』音調變化的實驗研究」「三線擺測物體轉動慣量」「當地重力加速度的測定」……上海電力大學數理學院物理實驗中心的老師們,為學生們創新設計了居家實驗項目,再採用「超星平臺(騰訊會議)+居家實驗+虛擬仿真實驗」的教學模式,保障了全校2000名理工科本科生《大學物理實驗》過半學時的實驗課能夠「如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