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氣球吞進胃裡然後充氣,讓老師電擊學生,心理學家做實驗夠狠

2020-12-03 小藍腦故事

都2020年了,還有人以為心理學是文科,遇到學心理的就要挑釁地問一句「你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嗎」?心理學才不關心你想什麼,它研究的是「怎麼想」,這是一門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遇到這種人,就該把他交給心理學家做幾個實驗,保證狠到他刷新三觀。

餓嗎?先吞個氣球。

為了研究人的飢餓感是由什麼造成的,美國生理學家坎農測定了不同食物在消化過程中的時間長短,發現飢餓感和空胃的收縮有關。於是,他做了一個實驗,讓被試(接受心理學實驗或測驗的對象)把氣球吞進胃裡,然後他想辦法往氣球裡充氣。結果發現,當氣球充氣膨脹,氣球壁引起胃壁收縮時,被試就會覺得很餓。這似乎說明了坎農的猜想是對的。

但早在1931年就有科學家發現許多人的胃被切除後,感覺不到胃壁的收縮,但也能感受到飢餓。也就是說,胃部收縮不是產生飢餓感的必要條件。

每天只要躺在床上什麼也不做,白拿20美元。你幹嗎?

很多人抱怨工作太累,就想躺在床上混吃等死,心理學家給你這個機會。1954年,加拿大一所大學首先進行了一次「感覺剝奪實驗」。實驗中,被試被戴上一副半透明護目鏡,基本看不見任何東西,視覺被剝奪;房間很安靜,只有空調運轉發出的很微弱的聲音,聽覺被剝奪;手臂套上袖套,雙手戴上手套,和腿腳一起被夾板固定住,觸覺被剝奪。除了吃喝拉撒,其他什麼事都不用做。

一開始,被試還能睡覺,但一段時間後他就開始焦躁,不耐煩,慢慢地又演變成恐慌,開始自言自語,唱歌,老想活動,嚴重時還會產生幻覺。實驗結束後要好幾天才能恢復正常。雖然每天能白拿20美元,但幾乎沒有人能把實驗堅持2~3天以上。人的成長、大腦的發育離不開與外界環境的接觸。

納粹為什麼會犯下那麼嚴重的罪行?讓老師電擊一下學生你就知道了。

二戰之後,許多科學家都在研究為什麼那麼多正常的、受過文明教育的德國人會對別的人類犯下這麼令人髮指的惡性。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米爾格萊姆設計了一個實驗。他找了40名20~50歲的男子,告訴他們自己在研究針對學習的懲罰效果的實驗。同時,他也安排了假志願者。通過抽籤,志願者會抽到老師的角色,假志願者則扮演學生。

實驗開始,學生就被帶到一個小房間,上身被綁起來,手腕上連上電擊儀器;然後老師被帶到隔壁的房間,隔著牆和學生說話,讓學生做題。每當學生犯一個錯誤,老師就得給他一個電擊。在老師面前,放著「輕度電擊」、「中度電擊」、「危險:嚴重電擊」等好幾個開關。一開始還算順利,學生只受到了輕微電擊,但後來學生犯的錯誤越來越多,電擊程度也越來越高,學生開始喊疼、大叫、求饒(假的,學生沒有真的受到電擊),老師有點動搖,但研究者告訴老師:「你沒有別的選擇,只能進行下去。」

令人驚訝的是,有百分之六十三的老師真的進行下去了。他們不是施虐狂,不會從學生的痛苦中感受到快樂,但他們卻順從地接受研究者的命令,即使在這過程中他們自己也很痛苦。

有時候,人的行為和他的道德觀念真的沒什麼關係,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會陷入服從心理,做出你原來根本不會做的事。

相關焦點

  • 著名心理學實驗(四):米爾格倫電擊實驗
    1961年,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倫進行了一場實驗,以測試哪怕在需要違抗道德準則的情況下,人們是否會服從權威。研究員要求參與者扮演「老師」的角色,並在另一房間的「學生」犯錯時,對他們執行電擊。當然了,這只是個幌子,事實上沒有人真的受到了電擊。但是為了達到逼真的實驗效果,米爾格倫讓參與者聽到事先錄好的叫喊聲,讓他們以為這些遭受電擊的「學生」真的身處巨大的痛苦中,並且急切地希望結束實驗。
  • 心理學實驗告訴你:永遠不要考驗人性!
    參與者被告知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並被告知自身將扮演「老師」的角色,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參與者——「學生」,然而學生事實上是由實驗人員所假冒的。參與者將被告知,他被隨機挑選為擔任「老師」,並獲得了一張「答案卷」。實驗小組並向他說明隔壁被挑選為「學生」的參與者也拿到了一張「題目卷」。
  • 地鐵百科|為什麼不能攜帶充氣氣球進站乘車?
    鐵粉們喜歡氣球嗎 糖果色的氣球清新可愛 徵服了很多少男少女的心 用長條狀的氣球做一朵花或是某種小動物 也是非常受歡迎的街頭藝術
  • 有趣的心理實驗……
    醫學界常用猴子來做實驗,尤其是心理實驗,是因為猴子和人類很相似。這些實驗大多數枯燥無味,可是也有一些很有意思。現在我來介紹三個用猴子做的心理實驗,希望能夠讓大家感悟些東西。第一個實驗眾所周知,每個猴群都有自己的猴王,一般是由最強壯最有戰鬥經驗的猴子擔任。猴王佔有所有母猴的交配權,有了吃的東西也是猴王先享用、然後是母猴和小猴、最後才是其他公猴。心理醫生把一個猴群放在一個大籠子裡飼養很長一段時間,讓他們形成穩固的等級制度。然後在大籠子裡放一個小籠子,把猴王關進去。
  • 米爾格拉姆的實驗:如果希特勒叫你電擊一個陌生人,你會服從嗎
    在實驗中,你們中的一人將扮演「教師」的角色,而另一人則扮演「學習者」。你們倆依次從一個帽子中抽取一個紙條,而隨機抽籤的結果決定你將扮演教師,而另一位則扮演學習者,即你的學生。實驗中,教師先把一對對匹配的單詞念給學習者聽;然後,教師給出每一配對單詞中的第一個詞,要求學習者給出與之相聯繫的另一個詞,從而來測試學習者的記憶力。
  • 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學實驗:對權威的服從
    無論你的答案是哪一個,精讀君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看看這個心理學歷史上著名的實驗——服從實驗。1960年代,在耶魯大學任教的心理學家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進行的這一系列實驗,永遠地改變了我們對個人道德和自由意志的看法。而這本米爾格拉姆編寫的《對權威的服從》則完整的記錄了此項實驗:【二】這是一個怎樣的實驗?
  • 你沒那麼善良,心理學實驗證明,人人都可能成為惡魔的幫兇
    02 米爾格拉姆實驗為此,米爾格拉姆想知道,測試在權威者下達違背人性的邪惡命令時,人所發揮的拒絕的力量到底有多少?1961 年 6 月,他做了一個引起轟動的實驗。而這臺儀器與一個坐在隔壁房間電椅上的學生相連,學生和老師只能通過聲音交流。如果學生答錯一道題,老師就要按下第一個按鈕,用 15伏的電擊進行懲罰,若是學生又答錯了,就給他通30伏的電擊懲罰,一直到最高電壓450伏。此外,老師旁邊還有一個專家督促他完成實驗。
  • 氣球充氣過程中,氫氣瓶突然爆裂!多人受傷
    針對這件事,記者從當地政府了解到,當天上午,店主魏某芳使用氫氣瓶為氣球充氣,充氣過程中氫氣瓶突發爆裂,造成店主魏某芳和店內另外5人不同程度受傷。事情發生後,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處置,及時將傷者送醫院治療,無生命危險。相關善後工作仍在處置當中。可別小看這小小的氫氣球,有時候它的威力,可能會讓你目瞪口呆...
  • 「電擊試驗」新解:並非為納粹辯護
    1962年,大屠殺的組織者阿道夫·艾希曼最後一次努力爭取審判的寬大處理,他在一封信中寫到,他和其他低級別軍官「被迫服從,只是工具」,將成千上萬猶太人死亡的責任推給他的上級。這個「只是服從命令」的託辭在二戰後的紐倫堡審判中震驚四座,成為艾希曼庭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點。
  • 氣球充氣、和平鴿安檢、彩車保障……揭秘北京公安如何為盛典護航
    從氣球充氣、和平鴿安檢、彩車保障,無處不體現著他們的工作智慧和堅定意志。六秒充一隻氣球 每人每天練習五百隻在國慶盛典活動現場,伴著激昂旋律,7萬羽和平鴿展翅高飛,7萬隻氣球騰空而起,其中負責氣球放飛的是來自北京警察學院的工作人員和學生代表。為了使口令準確傳達,他們專門設計了旗語。北京警察學院學生處副處長 曹健:紅旗準備,開啟頂蓋,綠旗準備,開啟頂蓋。
  • 店慶氣球充氣中突然爆燃 商家被質疑使用氫氣
    本報訊 (記者王海鵬 實習生田婉琳 王惠子) 昨日上午,太白南路與科技路十字西北角,街面上一個正在充氣的氣球發生爆炸燃燒,造成一輛麵包車內飾被部分燒毀,所幸沒有人員受傷。正充氣氣球爆炸了昨日上午,有網友發微博稱,在西斜七路一家商場門口,一個正在充氣的氣球爆了,充氣的麵包車整個都著火了,「剛好從那走,嚇死我了,現在腿都是軟的。」 隨後,記者趕到事發現場,看見空中還飄舞著4個紅色的氣球,下面掛著商家店慶的條幅。一輛麵包車停在店門口,車內駕駛座的靠背已經被燒焦了,地上還放著兩塊被燒壞的條幅。
  • 閱兵放飛氣球官兵苦練充氣 1分鐘「搞定」16隻
    1 官兵綑紮氣球手指磨破皮  打氣、綑紮、進籠、放飛……火炮中隊的官兵們不斷重複著這幾個環節。自8月10日起,他們平均每天訓練近7個小時。  據了解,這7萬隻七彩氣球由70隻邊長為2.8米的正方形籠子承載,每個籠子裝1000隻。4人負責1個籠子,他們需在1小時內完成1000隻氣球的充氣、綑紮、裝籠工作。
  • 服從權威究竟有多可怕,這是上個世紀的心理實驗,至今備受爭論
    這是一個,極具爭議的心理學實驗,就是在特定的環境之下,任何人都可能會殺人,說了這麼多噱頭,來看看到底是如何吧。那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時候,有個著名的心理學家,叫做米爾格拉姆,他招募五百個人,參與了有關記憶研究的實驗,每個人可以得到4.5美元的報酬,衝著這個錢,就有很多人來報名了。
  • 強大的自尊會讓你更健康 10大心理學實驗背後的人性真相
    可以說,心理學歷史上最著名的實驗,就是1971年史丹福大學的監獄實驗,研究了社會現狀對人行為的影響。在心理學家Philip Zimbardo主導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在斯坦福心理學系地下室改造成一個模擬監獄,選擇了24個(無犯罪記錄,均精神健康)本科生來分飾獄警和囚犯,然後利用隱形攝像機觀察囚犯(需24小時呆在牢房中)和獄警(八小時輪班制)的行為。
  • 探秘:天安門7萬隻氣球如何充氣 怎麼放飛
    這次的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會,天安門廣場將放飛7萬隻七彩氣球。看似簡單的氣球放飛,背後其實一點兒都不簡單。
  • 安鄉小販給氣球充氣時引發爆炸 小販不幸身亡
    3月9日中午,常德安鄉一民房突發氫氣罐爆炸事故,一名正在給氣球充氣的娭毑不幸身亡。這再次引發人們對街頭常見的氣球安全性的關注。  3月10日,在長沙多處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喜羊羊」「小熊維尼」等卡通氣球隨處可見。這些氣球裡裝的是氫氣還是氦氣?如果爆炸,其威力有多大?為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 科創小實驗||氣球驅動小車、會彈跳的泡泡、吸管就能做出樂器、升降臺、平衡車等
    [寒假開啟,如何在漫長的寒假做好防疫的同時,指導學生居家學習並開展有益的實踐活動,這裡選編解放路第三小學很多同學們的科創小實驗分享。]
  • 心理學實驗:服從權威實驗,天使和魔鬼有時只有一步之遙
    心理學實驗:服從權威實驗,天使和魔鬼只有一步之遙在討論這個心理學實驗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設想,為了更好管理,你的老師賦予你懲罰的權力,在其他人犯錯時,你可以對他進行懲罰,懲罰包括棍打、電擊等等能讓人感覺到疼痛的懲罰方式,懲罰根據所犯錯誤的大小分為
  • 記者探秘:天安門7萬隻氣球如何充氣 怎麼放飛
    這次的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會,天安門廣場將放飛7萬隻七彩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