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趙一新,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副院長。2002和2005年分別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學位,隨後赴美攻讀博士並進行博士後研究。2013年入職上海交通大學, 2018年獲評上海交通大學「十佳」班主任。在Science, Sci Adv 等著名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引用10000餘次,連續入選2018、2019、2020年的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從交大學子到交大教師,廿載交大思源情,他始終銘記「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深耕科研熱土,潛心學術工作;從教學新人到「十佳」班主任,他始終堅持「育人為本,立德樹人」的原則,因材施教,追求教學相長。在上海交通大學2020年就業引導工作會上,作為教師代表發言,他分享了引領學生攀登學術高峰,樹立報國之志的探索和思考。他是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趙一新教授。
嚴師益友、以愛育才,盡全力鼓勵每一位學生
趙一新作為班主任帶的第一屆學生來自專項計劃和生命與環境交叉平臺兩大方向。如何使學生快速適應大學生身份,進行大學階段第一次重大的抉擇,對於這個新晉班主任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趙一新並不主張 「管教」式的教育,他認為「交大學生不是管出來的,而是要適時引導」。教師的任務是挖掘學生對環境學科的極大興趣,幫助學生樹立遠大志向,並成為學生堅定的支持者。秉承著這樣的理念,他鼓勵學生自主選擇,積極探索多種可能性。在此基礎上,他根據不同學生的特質,因材施教,進行了全方位引導。對於學生的決定和每一次嘗試,他盡全力予以支持與鼓勵。他的學生裡,有自行車項目金牌得主,也有足球校隊主力,有社會實踐領路人,也有課外競賽佼佼者。大家在自己適合的領域不斷創造,為人生賦予更多維度的價值與精彩。
在指導課題組內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工作時,趙一新同樣秉承著嚴謹和高標準的科學態度,同時給予學生選題和實驗設計上充分的啟發、尊重和創新的空間。跟隨趙老師求學多年,如今已在高校獲得教職的畢業生曾評價道,趙老師對學生是思想上關愛但不溺愛,學習上嚴格但不嚴苛,科研上放手但不撒手,溝通上語重但不言重,也正是趙老師的這種培養方式促成了課題組內一屆屆學生在求學生涯中脫穎而出。
春風化雨、「一新」一意,做學生的堅定支持者
面對進入高年級的學生,趙一新常對學生語重心長地說:「現在你們所謂的最優解,只是在現有認知範圍內的最優解,在這種基礎上做出的行動,很難以產生新的突破。」這句話包含了趙老師的兩層意思,一個是步步最優,未必全局最優,時代總在發展變化,唯有為國為民的家國情懷是不變的追求,也是選擇的基點;另外一層則是要鼓勵學生跳出現有的思維範式,大膽創新,勇於闖蕩,鼓勵學生追求科研帶來的成就感和責任感。正如他在學校2020年就業引導工作會上的發言:「在交大讀書只是一個起點,要有一種捨我其誰的豪情,多思考、規劃未來的事業,不能僅僅滿足於拿一份優厚的收入,過安逸的生活,要與祖國同向同行。」他認為,老師要對每個學生的未來負責,幫助學生實現努力學業,思考事業,自驅就業,最終成長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
在這樣的啟發下,不少學生找到了自己更大的志趣所在。此後的時間裡,班級湧現了以韓宇、方思遠等為代表的,紮根科研實驗室、力求切實解決環境問題的環境人;也有以劉智卓等為代表的,立足西北、揮灑熱血與青春的公益團隊;還有以成一凡等為代表的,著眼全球、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發聲的中國青年代表。本科畢業時,大量的學生選擇了去國內外高校深造,也有很多學生明確了職業前景、畢業後直接就職。這些學生在新的角色裡繼續追尋自己的突破,也始終葆有為國家環保事業貢獻力量的赤誠初心。
2015級本科生畢業晚會上,趙一新給學生們上了最後一堂班會課。他說,自己既是學生們的班主任,也是一個普通的交大學長,無論同學們在未來遇到科研或生活中的任何問題,他永遠都是大家可以信賴和傾訴的對象。「做學生的堅定支持者」,這是他回到交大以來一直堅持的事。雖然科研與行政工作繁重,但他從未缺席過一次班級的重要活動。他時常說自己不願意過多的幹預學生,怕約束學生發展的可能性,但又總是陪伴在學生身旁,如春風化雨,「一新」一意守護學生的成長。
記者 程媛媛 通訊員 包晨靜 祁潔
【來源:上海教育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