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麵,可以說是跟大多數人生活都息息相關的,作為一種應急食品,泡麵在生活中承擔了重要的角色,方便、口味豐富、味道美味都是它的特點,甚至還有人是把泡麵當主食來吃的,當然這是不可取的,不過這也側面說明了泡麵的受歡迎程度。一般泡麵分為袋裝和桶裝兩種,袋裝的需要自己找個器具來裝和泡,或者找個鍋來煮,而桶裝就更加方便,直接衝水就行了。
泡麵本身就是一種非常簡便的速食品,基本上沒有什麼操作難度,有開水來泡就行,甚至有的還可以幹吃,也是頗有風味。而在近幾年,卻是在網上和線下都掀起了一陣泡麵風,它們基本都是一家店面不大的鋪子,裝修小清新,然後有一個貨架牆,上面放滿了各色各樣的泡麵,包含了各種國家,各種口味且有各種做法的泡麵,店裡再放上幾張小桌子供人使用,名字就叫「泡麵小食堂」,或者類似的名字。
泡麵小食堂的消費方式基本都差不多,就是讓顧客去選取自己想要吃的那種泡麵,然後再選擇其他的輔料(一般是新鮮的食材,像是大蝦、青菜、肉片等),接著就讓店員進行烹飪,煮好後進行簡單的擺盤就可以上桌食用了。
泡麵小食堂的興起離不開網絡的推動,社交媒體像是抖音、快手和微信,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當時泡麵小食堂剛興起的時候,隨便一刷都是有關它們的視頻,各類網紅也是爭相去探店試吃,然後拍攝各種視頻和照片。
因為泡麵小食堂的裝修都很小清新,餐具、食物的擺盤也相對比較精緻,很適合用來拍照,所以也因此吸引了很多人去拍照,甚至有的人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單純拍照才會點菜,結果可能連吃都不會吃,拍出合適的照片就走了,這是不可取的,畢竟浪費可恥。
既然泡麵小食堂這麼火,為何如今的處境卻是很尷尬呢?我覺得原因有兩個,其一就是價格太高,我們平時吃的泡麵,貴的一包頂多也就十塊錢左右,就算加上輔料,一碗麵下來15塊錢都頂天了,但是在泡麵小食堂裡,一碗麵起碼都是20塊錢起步的,加的料越多或者選的面越好,價格也會更高;
其二則是模式單調,千篇一律的裝修以及泡麵種類,雖然不可能每種泡麵都試上一遍,但吃過一兩次後,就會讓人失去新鮮感,覺得跟在自己家裡煮的泡麵也沒啥區別,連泡麵這麼簡單的食物都要花錢讓人代勞,是不是會有點「做作」了呢?
如今很多泡麵小食堂的經營情況其實都是挺差的,入不敷出是常態,所以已經有很多是已經倒閉的了,還沒倒閉的也只是在苟延殘喘。這種店鋪的回頭率跟其他餐廳相比,會低很多,畢竟沒有能長久吸引人的亮點,泡麵這種東西雖說不是上不了臺面,但也太過於平常了,又不能真的把它給做出花來。
你們曾去這些泡麵小食堂吃過泡麵嗎?是為了拍照還是真的是為了吃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