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蛇齒單線魚(Ophiodon elongatus)是一種鮋形目六線魚科的大型食肉魚,分布在從阿拉斯加直到下加利福尼亞的整個北美西海岸,體長可達1.5米,是垂釣愛好者的重要目標,外表棕褐色,但你掰開它的嘴、破開他的肚子,就會發現裡面藍得一塌糊塗,連魚肉片下來也是藍哇哇的,讓人想起春節期間的大黑雞。
吊上好大一條魚
長蛇齒單線魚的口腔可見齒鋒利而鰓耙稀,典型的食肉魚
收拾魚,開膛
長蛇齒單線魚的內臟,內臟名稱見文章末尾*
但藍色血肉與色素細胞毫無關係,反而和我們受傷後的「淤青」是一回事: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多而壽命短,死亡後會釋放大量的血紅素,其中的鐵元素非常寶貴,要被回收利用,回收後的廢物就是膽綠素——當我們受內傷的時候,侵入組織內的紅細胞也會死亡,也會經此分解途徑,所以瘀傷總是先變紅,後變青。
從血紅素到膽紅素,這個過程主要發生在單核巨噬細胞的微粒體中
膽綠素有很多生理功能,它作為一種四吡咯色素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也能抑制多種芳香性物質和胺類物質的致突變作用,但絕大多數脊椎動物都不會任由它積累,而會繼續將它還原成膽紅素,所以淤青過一段時間又會變成黃橙色——只有一小部分脊椎動物會因為某些特殊的我們還不清楚的原因在血液中存留大量膽綠素,出現綠血,另外許多鳥類還會專門製造膽綠素,把自己的蛋染成綠色。
原產紐幾內亞的綠血石龍子(Prasinohaema sp.),連骨頭都被染綠
亞馬遜牛奶蛙(Trachycephalus resinifictrix),有漂亮的藍色,但年老後會變灰
美洲知更鳥(Turdus migratorius) 的蛋,我常用它形容藍色
回到大多數脊椎動物身上,膽紅素對神經系統毒性很大,所以通常都會快速代謝,這主要在肝臟完成,所以肝病患者常有黃疸,那就是代謝不掉的膽紅素把皮膚和鞏膜都染黃了;膽紅素通過一系列轉運隨著膽汁進入腸道,先被腸道微生物還原為各種無色的膽素原,再被腸道氣體氧化成尿膽素。絕大部分尿膽素排遺而出,這就是大便棕黃色的由來;還有一小部分尿膽素被腸道吸收經腎臟排洩,因此尿液也是黃色。
從膽紅素到尿膽素,主要在腸道內發生
新生兒肝功能較弱,所以常常出現新生兒黃疸,持續過久需要注意,膽紅素會永久損傷大腦
新生兒肝功能較弱,所以常常出現新生兒黃疸,持續過久需要注意,膽紅素會永久損傷大腦
本文就這樣結束了,除了這句話沒有廢話。
*第4張圖中,巨大分瓣的藍色團是卵巢;淺藍色的圓糰子是胃;一大把指頭似的東西是幽門盲囊,是硬骨魚特有的消化器官,用來分泌消化酶,並增大與食物的接觸面積;下方肝似的東西是肝胰臟,就是肝臟和胰腺的混合器官;那個皺東西是癟掉的鰾。
再發一遍方便對照
再發一遍方便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