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藥物政策與基本藥物制度司發布了關於印發國家短缺藥品清單的通知,國家清單包括國家短缺藥品清單和臨床必需易短缺藥品重點監測清單。
據通知內容中指出:國家制定清單以省級清單為基礎,國家短缺藥品清單共有6個品種,側重在應對解決生產供應端短缺問題,保障藥品供應。藥品名單包括:甲氨蝶呤、垂體後葉注射液、苄星青黴素、米託蒽醌、新斯的明、硫代硫酸鈉。
國家臨床必需易短缺藥品重點監測清單共有57個品種,側重在臨床必需且不可替代或不可完全替代、存在供給短缺風險的藥品。具體名單梳理如下:
考慮到47號文要求對國家清單中的藥品進行重點監測、動態跟蹤,因此將6個短缺藥品一併納入重點監測範圍。國家清單包括注射劑型48個、口服劑型10個(其中硝酸甘油包括注射和口服兩種劑型),並根據短缺藥品實際供應情況,將實行動態調整。
許多斷貨藥將重點監測!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引發廉價藥短缺潮的許多藥品此次都出現在了目錄中,其中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硝酸甘油、維A酸、魚精蛋白曾在多地藥店出現斷貨或供應不足的情況;硝酸甘油從去年開始便出現100片/瓶的硝酸甘油片從4元上漲至四五十元,很多藥店還出現斷貨的情況,患者不得不花費近百元購買25片/瓶的進口藥,注射用絲裂黴素也曾經在全國出現持續一年半的供應緊缺。
目前國家衛健委也高度重視藥品短缺問題,此次最為短缺的抗腫瘤藥、婦產科用藥、解毒藥、麻醉藥等均列為重點監測藥品,衛健委表示隨著短缺藥品供應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健全,我國藥品短缺矛盾有所緩解,大範圍、長期性短缺情況較少,主要是暫時性、局部性短缺。
停產的生產企業需按要求報備!
對於停產的生產企業,衛健委指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需按照相關規定對國家短缺藥品清單的藥品實施停產報告。
報告需將停產品種、停產時間、停產原因、預計復產時間、省內供應和使用情況報告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衛生健康委適時將短缺藥品停產報告情況向國家聯動機製成員單位和地方進行通報。這其中涉及眾多生產企業,例如原料藥鹽酸阿糖胞苷生產企業國內有4家,包括海正藥業、嶺南製藥、萊博通藥業、斯利安藥業,注射用鹽酸阿糖胞苷有11個批文,分屬於辰欣藥業、輔仁藥業、瀚暉製藥、國藥一心製藥等6家企業。如果停止生產的情況相關企業需按要求及時向相關部門進行報備。
多項舉措打擊原料藥壟斷
短缺藥逃不開漲價壟斷的問題,國家此次發布監測清單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反壟斷。
省級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工作會商聯動機制牽頭單位會同相關部門,結合實際,以保供穩價為前提,落實好國家清單中藥品在省級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平臺直接掛網、按規定備案等採購政策,做到價格公開透明。
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及時應對,探索完善短缺藥品集中採購、常態儲備等工作,將國家清單藥品生產供應行為依法依規納入信用評價和監管範圍,做好國家清單藥品監測工作,確保短缺藥品供應工作平穩進行。對於臨床必需易短缺藥品重點監測清單和短缺藥品清單中的藥品,省級藥品集中採購平臺上無企業掛網或沒有列入本省份集中採購目錄的,醫療機構可提出採購需求,線下搜尋藥品生產企業,並與藥品供應企業直接議價,按照公平原則協商確定採購價格,在省級藥品集中採購平臺自主備案,做到公開透明。
如果出現了過度漲價的情況,也歡迎廣大群眾進行監督舉報,一起營造健康的市場環境。
內容來源 | 醫藥資訊地方臺(yiyaoguanchajia)
整理 | NO.n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