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車資訊丨購車指導丨用車技巧丨專業解答
新能源車主都在關注的公眾號
日前,邦老師從相關渠道獲得了一組上汽MAXUS EUNIQ 7的車型諜照,新車基於上汽MAXUS G20開發,定位為綠色環保燃料電池商務車。該車最大的亮點無疑是應用了目前市面上較少使用的氫燃料電池系統,NEDC續航裡程550公裡,有望在2020年年底正式上市。
由於上汽MAXUS EUNIQ 7是基於上汽MAXUS G20開發的新能源版本,因此在外觀設計方面依然保留了上汽MAXUS G20系列的大部分識別特徵,僅對細節進行了調整。在變化較為明顯的車頭部分,即便透過偽裝,我們依然可以發現,上汽MAXUS EUNIQ 7取消了G20系列的霧燈部分,替換為格柵造型。
此外,上汽MAXUS EUNIQ 7的車尾部分後保險槓造型也進行了修改,取消了G20系列的空力造型和保險槓下緣的鍍鉻飾條。雖然目前我們還沒得到官方確認,但量產版本的上汽MAXUS EUNIQ 7將有很大概率延續這一變化。
動力方面,上汽MAXUS EUNIQ 7有望搭載最大輸出功率150千瓦的電動機,NEDC工況下的續航裡程為550公裡。
據上汽MAXUS官方表示,現階段氫燃料電池系統低溫啟動性能差的問題已經基本得到解決,在-30℃的環境中,新車依然能夠啟動。此外,在補能速度方面,搭載氫燃料電池的上汽MAXUS EUNIQ 7得益於先天優勢,僅需5分鐘即可完成加氫,比肩傳統燃油車。
關於氫燃料電池的發展回顧
自1980年代誕生以來,氫燃料電池憑藉無汙染與高效率的技術優勢,一直以來都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發展方向。但是較高的技術需求,使用成本以及存儲、運輸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也是阻礙氫燃料電池發展之路上的絆腳石。
隨著2014年豐田Mirai(未來)的下線,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的汽車,在實現商業量產的同時,也讓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北美和日本市場中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在2019年以前,國內氫能源乘用車的發展相對滯後,且亂象叢生,甚至出現過諸如「南陽水氫客車」這樣的鬧劇。2019年,燃料電池補貼政策發布,同時我國政府也不斷釋放信號,加大了對氫能源汽車的發展力度。
氫燃料電池的國內現狀
優、缺點都很突出
以目前狀況分析,氫燃料電池汽車具有零排放、能量密度高、充能速度快等優勢。電動車談之色變的裡程焦慮、補能焦慮在氫燃料電池面前迎刃而解,看似能夠成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最優解。
然而,氫燃料電池也有自身亟待解決的難題,包括加工製造成本高、現階段國內氫能基礎設施不完善、氫能運輸與儲存的安全性問題等,以上種種始終是高懸在氫燃料電池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自從2019年起,我國對於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持續加大力度。在國家氫能標委會發布的《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藍皮書》中曾明確到:2030年國內將建成加氫站1000座,氫燃料電池車達到100萬輛。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首次寫入氫能源,要求推動充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
隨著2020年的到來,目前國內市場已有多家汽車廠商推出了氫燃料電池乘用車。而隨著5月29日廣州首批15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投入運營,廣州公交率先進入氫能動力時代。
氫燃料電池的未來
在2019年底,面對以豐田Mirai為代表的新世代氫燃料電池車的強勁攻勢,曾有業內人士呼籲,我們應該順應國際潮流,將新能源車的發展重點集中轉移到氫燃料電池領域;而反對派則表示,氫能領域的投入產出比無法與現階段更為成熟的純電動汽車媲美,應該暫時考慮放棄。
豐田Mirai vs. 特斯拉Model 3
而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選擇了「兩條腿走路」的策略。經過多年的努力,純電動汽車在我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產銷量、保有量均名列世界第一。
雖然全球純電動車領域,依然面臨物理與技術層面的重重壁壘與瓶頸,但是還遠未達到最優效費比,如何能夠合理利用和保持我國的市場優勢,將電動車推向更加成熟與便利,才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而氫燃料電池方面,隨著近些年的技術突破與市場培養,逐漸展現出方興未艾的發展趨勢,氫燃料電池的潛力優勢已經顯露端倪。
此外,氫燃料電池作為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的方向之一,也是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目前在成本、技術、市場認知度等方面的尚無法與純電動汽車相提並論,但毫無疑問,氫燃料電池技術將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發展方向。
作為先行者之一,上汽MAXUS EUNIQ 7值得我們的關注,同時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相信也很快會有越來越多燃料電池車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電動邦會持續關注並第一時間為大家帶來相關報導。
我知道你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