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燃料電池汽車,打得過純電動車麼?

2020-12-06 虎嗅APP

作者 | 孫鳴遠

題圖 | 寶馬i8氫燃料電池版本

前幾天,寶馬集團首次公布了BMW i Hydrogen NEXT動力系統的技術細節,也就是新一代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動力系統。該系統所使用的燃料電池系統通過壓縮氫氣和空氣中氧氣發生化學反應,能夠產生高達125kW(170匹)的功率。

此外,寶馬集團還與豐田汽車公司合作,雙方將致力於氫燃料電池技術的開發。BMW i Hydrogen NEXT動力系統就是搭載的雙方合作研發的燃料電池,和寶馬集團獨立研發的燃料電池組和整體驅動系統。

寶馬集團研發負責人傅樂希表示:「從長期來看,氫燃料電池技術有可能成為寶馬集團動力系統組合的第四大支柱。」計劃將在2022年小規模生產寶馬X5氫燃料電池版本。

筆者第一次了解到「氫氣動力」,是在2007年第一次參觀中國科學技術館時。當時寶馬展示了「氫燃料汽車」,內心激動之情溢於言表,不僅僅是因為這種車排放物僅為「水」,還有當時看到H2R概念車時的衝擊感。

(寶馬H2R概念車)

不過無論當時寶馬展示的氫動力7系還是H2R,都是利用壓縮氫氣作為燃料替代燃油,也就是仍舊在內燃機中工作,即氫氣遇到氧氣燃燒爆炸產生動能,由內燃機將化學能轉化為動能,通過傳動系統帶動汽車行駛。

而氫燃料電池則完全是另一種概念,雖然化學方程式仍舊不變,但反應的方式有所不同。在氫燃料電池中,氫氣進入電池,通過催化劑的作用下在PEA(Proton Exchange Membranes,質子交換膜)陰極一側分離為質子(氫離子H+,陽)和電子(e-,陰),因為只有質子能夠穿過PEA進入到另一側,所以電子只能「自尋出路」,沿著電線通過用電器之後進入電池陽極(產生電能),同樣在催化劑作用下,氧氣與質子(氫離子)和電子共同產生化學反應,合成水(H2O)並釋放大量熱量。

(氫燃料電池工作原理)

註:上圖中整體架構(左右進氣空間、PEM等)合起來被稱之為膜電極(MEA,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ies),也就是PEM類型氫燃料電池的核心。燃料電池單個輸出電壓約為0.8~1V,所以真正車載燃料電池其實是燃料電池組,也就是並聯串聯一大堆單個燃料電池,來保證電壓和輸出功率。

氫燃料電池與氫燃料內燃機相比,其能源利用效率要高很多。內燃機效率理論值可接近50%,但實際上大約在25%左右,而氫燃料電池效率可高達60%(轉化為電能),如果算上熱能回收利用,總體效率可超過90%(CHP效率,Combined Heat and Power)。

(不同種類燃料電池工作溫度、輸出功率、效率、應用領域,其中車載氫燃料電池為PEM類型)

雖然氫燃料電池技術早在1838年就被發明了,並且隨後在太空(1960年NASA採用的培根燃料電池)、發電、小型機械和電氣設備供能等領域被採用,但受到PEA材料以及諸多限制,仍不足以應用於汽車產品。1991年,Roger Billings研發了第一個氫燃料汽車,真正讓氫燃料電池技術引入汽車領域。

然而隨後的發展卻並未如預期般順利,近30年過去了,如今市場上真正量產並銷售的氫燃料電池車,僅有現代NEXO、本田Clarity、豐田Mirai。

為什麼?

首先是製造成本問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工作原理類似混動車型,低功率時,由電池提供動力,而需要急加速時,燃料電池介入為電機提供電能,電池電量低時,燃料電池則為其充電。

(圖/豐田)

所以其動力系統可以完全可以照搬純電動車,例如上文中提到BMW i Hydrogen NEXT系統中,其動力系統就是從純電動車型iX3上拿來的;而氫燃料電池和儲氫罐則可以被當作是發電機,在需要時候提供動力和向電池充電。

(圖/豐田)

問題就在這裡,氫燃料電池本身作為核心部分,其成本很高。一方面由於產量不大(多個原因,下文分析),無法利用大規模生產降低成本效應;另一方面則是氫燃料電池材料中需要昂貴的鉑金屬(或鉑家族),所以從原材料採購成本就較高;最後則是技術原因,氫燃料電池之前未能大規模應用於汽車,其中一個關鍵問題就是壽命,PEM類型氫燃料電池目前全球領先水平其使用壽命大約是5000小時,而國內普遍在2000~3000小時,所以研發成本也會被計入其中。(SOFC壽命約為40000小時,但由於其工作溫度和其他限制 ,無法應用於汽車)

(電池本身成本和整體系統成本)

所以當你對比氫燃料電池車輛的售價時,就不難發現比同級別或者同類型車輛要貴上不少。

甚至其價格比續航差不多的電動車也要貴上不少。

其次是使用問題。普通汽車加一箱油大約在200~300元之間,續航大約在500~600km左右;純電動車以特斯拉Model 3長續航為例,超充加滿為100~150元左右,家衝為30~40元左右,續航在500km左右;而氫燃料電池以豐田Mirai為例,加滿氫燃料(5kg)大約在350~400元左右(70多元/kg),續航在500~600km左右。很明顯,氫燃料電池的使用成本大約是燃油車的1.5~2倍,是純電動車的3~10倍。

雖然加氫的時間只需要幾分鐘,但加氫站的數量屈指可數,導致氫燃料電池汽車使用更加不方便。當然如果國家要大力發展氫能源汽車,那麼基建或許會在未來快速發展,但這裡面存在一個更大的行業問題,也就是一個導致氫燃料汽車未能快速發展的原因——氫氣來源。

商業化大規模製造氫氣大致可以分為四種方式:電解水、天然氣、石油、煤炭,分別佔世界氫氣產量的4%、48%、30%、18%。總體而言,工業中常用甲烷或天然氣通過蒸汽重整(Steam Reforming)的方式來製造氫氣。

通過將甲烷和高壓高溫水蒸氣混合,在催化劑作用下,生成氫氣。這種方式的弊端就在於,工廠需要消耗大量電能、石油能來生產,並且生成物中除了氫氣之外,還有大量二氧化碳。(當然生產鋰電池同樣會消耗大量能源以及排放溫室氣體,具體詳細對比暫時找不到資料)

此外,氫氣的存儲和運輸又是另一個難題。由於氫氣的密度極小,所以想要作為燃料運輸和使用,需要使其加壓存入高壓存儲罐,而這就會造成安全隱患,一旦運輸過程或存儲出現問題,就會發生嚴重的爆炸事故,例如之前挪威和美國德克薩斯州朗維尤發生的氫氣站爆炸,十幾公裡外都能感受到衝擊波。

所以「自產氫氣」的加氫站出現,不過顯然不可能採用上述工業大規模製氫手段,只能使用電解水方式。該方式不被大範圍應用的原因在於,利用電能電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然後氫氣被燃料電池利用產生電能,即便期間從生產到車輛使用的效率為100%,那麼初始使用的電能仍超過最終產生的電能。所以「自產氫氣」的加氫站只能通過太陽能等手段先發電,然後再制氫。這種方式的弊端在於,產量低下,每天制氫數量也許只能滿足十幾輛或者幾輛氫燃料汽車使用。

(站內製氫設備)

不僅如此,作為加氫站,其建設成本由於核心設備的進口費,不算土地成本,其建設費用約為1500萬,而如果是具有站內製氫能力的加氫站,其建設成本則高達2000~3000萬。並且,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報告,加氫站中氫氣成本約佔7成。相比之下,加油站除了土地費用之外,其建設成本不過百來萬,而加電站則更低,一個最貴的直流超充樁需要2~4萬,普通樁則只需要幾千元。

拋開上述所有原因之外,氫燃料電池汽車還有一個不被注意的問題——能源使用效率問題。氫燃料電池雖然比內燃機效率高不少,但對比純電動車而言卻差很多。雖然從動力系統汲取電能並轉化為動能,兩者效率差不多,但氫燃料從生產到運輸再到燃料電池,這期間效率損失巨大,而與之對應的發電廠到電網再充入鋰電池,這期間效率較高。

那是否氫燃料電池汽車就沒有未來了?

這要分成兩部分來看,對於大規模個人乘用車角度而言,就目前制氫、運輸、存儲等各個方面來說,對比純電動車除了補能速度之外毫無優勢可言。而對於大型公共運輸工具而言,卻有所不同。

氫燃料1kg能量約等於1加侖汽油(約2.65kg),而1加侖汽油約等於33kWh電能,但要存儲33kWh電能,其電池包重量高達幾百kg。所以例如對於飛機而言,攜帶充足的能源,顯然氫燃料最為方便;再例如,行駛路線固定的公交,和一些物流車輛,其起點終點相對穩定,加氫的快速比之充電而言要迅速不少,尤其對於一些「時間就是金錢」的交通需求,既比燃油車環保,又比純電車輛補能迅速。且對於這些使用場景,其加氫站並不需要遍布全球,只需要在指定位置建設即可。

氫燃料電池技術是人類科技發展中一個裡程碑,技術本身是優秀和卓越的,只不過在應用領域還受到諸多限制。可持續能源發展的本質是不依賴有限能源,從而解除人類發展和探索宇宙的「枷鎖」,雖然從效率角度而言,通過太陽能、風能等可持續能源製造氫氣,再進行利用,顯得有些「愚蠢」。但作為一種環保且能量密度較高的存儲介質,筆者相信仍然會在未來被重用。

畢竟,誰還沒遇到過斷電呢。

相關焦點

  • 氫燃料電池不是電池,但氫燃料電池車是電動車
    你試過了解它的工作原理麼?文/阮錦程很多人覺得,氫燃料電池車不是未來方向,電動車才有發展前途。因為加氫非常麻煩,而且氫氣還會爆炸,而鋰電池未來存儲密度提高了以後,完全可以替代燃油車。本田Clarity Fuel Cell燃料電池車問題是,電池這事情挺麻煩的,鋰電池存儲密度已經搞了幾十年了都沒有本質提高。
  • 氫燃料電池汽車相比電動汽車,有哪些優劣勢?-虎嗅網
    而最近一兩年,氫燃料電池又重新引起了注意,原因之一就是純電動車遇到了兩個硬核問題:續航卡在下一代鋰電池技術突破:隨著電動車行業的迅速崛起,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相應的,對續航也會在滿足日常使用情況的要求下逐漸提高。
  • 什麼是氫燃料電池_氫燃料電池汽車原理
    燃料電池的燃料是氫和氧,生成物是清潔的水,它本身工作不產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沒有硫和微粒排出。因此,氫燃料電池汽車是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零汙染的車,氫燃料是完美的汽車能源!  氫燃料電池車的優勢毋庸置疑,劣勢也是顯而易見。隨著科技的進步,曾經困擾氫燃料電池發展的諸如安全性、氫燃料的貯存技術等問題已經逐步攻克並不斷完善,然而成本問題依然是阻礙氫燃料電池車發展的最大瓶頸。
  • 科普:氫燃料電池汽車不神秘
    2017年,科技部部長萬鋼為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尤其是氫燃料電池客車的發展指出方向。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逐漸統一認識,氫燃料電池汽車是下一步的發展趨勢。但廣大用戶卻分成兩類,一類是滿懷期待在等待,一類是敬而畏之有擔憂。其實,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原理並不神秘,其安全性也經過驗證,完全不必顧慮。
  • 電動車之戰的目標不是特斯拉 而是氫燃料電池?
    緊隨其後的,是逐漸拉開帷幕的電動車之戰。僅以中國市場為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2019年我國純電動汽車生產完成102萬輛、銷售完成97.2萬輛,位居世界首位。2020年1-7月,中國累計售出電動車48.6萬輛,不僅是中國市場,歐洲市場也開始在電動車型上發力,2020年1-7月歐洲累計電動車註冊量已達到50萬輛,實現反超。
  • 氫燃料電池汽車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政策日趨明朗,也看出國家對於氫燃料電動汽車的推廣力度。早在2013年至2015年間,豐田、本田、現代等廠商紛紛推出氫燃料電池車型,氫燃料電池在日本等發達國家地區開始步入商業化階段。而中國廠商如上汽榮威早在2016年就推出了950氫能源車,奇瑞推出了艾瑞澤氫燃料電動車,但受制於基礎設施,乘用車推廣應用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 純電動與氫燃料電池 誰是新能源的未來
    2020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已落下帷幕,在博覽會上,新能源汽車無疑是其中一大看點,除了各種搭載先進電池技術的純電動汽車外,也有一部分氫燃料電池汽車,例如現代汽車首次在國內亮相的氫燃料電池重卡「XCIENT Fuel Cell」
  • 氫燃料電池汽車多少錢
    氫燃料電池指的是氫通過與氧的化學反應而產生電能的裝置(單純依靠燃燒氫來驅動的「氫內燃機」,也曾出現過,比如寶馬的氫能7系)。氫燃料電池車的驅動力來自於車上的電動機就像純電動車樣,因此氫燃料電池車可以理解為一輛「自帶氫燃料發電機的電動車」。   氫燃料電池汽車原理   在燃料電池堆棧裡,進行著氫與氧相結合的反應,其過程中存在電荷轉移,從而產生電流。與此同時氫與氧化學反應後正好生成水。
  • 加氫三分鐘續航700公裡,氫燃料電池汽車才是未來?
    也有不少聲音表示,電動車雖能代替燃油車降低對油量的使用從而降低有害物質的排放,但純電動車更像是偷換概念,並沒有達到真正的節能。而最近頻頻出現的氫能源是否能成為純電動車的接班人,成為真正環保低碳出行的踐行者?氫能源又比純電動車好在哪裡?真正的「0碳排放」!
  • 氫燃料電池的優勢和成本問題解析
    「氫能源汽車是新能源汽車的終極目標。」 上汽新能源及技術管理部總經理幹頻認為,因為與日前炙手可熱的純電動車相比,氫燃料電池能解決純電動車存在的重量過重,穩定性差等問題。而隨著氫來源問題得到解決後,氫燃料電池汽車將最終取代純電動汽車。 「混合動力是短期目標,純電動車是中期目標,而氫燃料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終極目標。是上汽早在新能源汽車「十二五」規劃中就確定的內容。
  • 氫能源汽車與純電動車對比分析
    燃料電池汽車與純電動汽車最大的區別在於兩個電池的概念不一樣,純電動汽車用的是蓄電池,把電儲蓄在電池裡。燃料電池並不是蓄電池,而是一個發電裝置,能源儲存在氫裡面,使氫氣和氧氣產生化學反應發電。氫燃料電池車與純電動汽車相比,在使用過程中具有優勢,純電動汽車完全充電至少需要7-8小時,氫燃料電池車的加氫時間僅為3.5分鐘左右,而且氫燃料電池車一次加滿氫後的續駛裡程要遠高於純電動汽車。
  • 甲醇車不服,能長期與純電動車並行,為什麼是氫燃料車?
    最近氫燃料車火了。工業信息部發言人肯定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成績,而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也包括鋰電池的純電動汽車,考慮到目前純電動汽車領域的足夠甚至過度發展,這也意味著國家增加氫燃料電池的汽車商業化。為什麼新車的燃料都一樣呢?
  • 現代汽車集團發力純電動和氫燃料電池技術
    重點布局氫燃料電池卡車,加快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事實上,現代汽車在氫燃料電池領域早有建樹。商用車領域,今年7月,現代汽車已向瑞士出口上百臺XCIENT Fuel Cell,應用於超市、加油站的綜合流通供應鏈等需求領域。XCIENT Fuel Cell搭載190kW級的燃料電池系統,整車最高輸出達350kW(476ps/228kgf∙m),加氫時間僅需8~20分鐘。得益於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深耕以及海外成就,現代將下一個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瞄向中國。
  • 新能源不只純電動 氫燃料電池正在路上
    而氫燃料電池的能量密度是鋰電池的數十倍乃至上百倍,目前小鵬P7(參數|詢價)是國內續航裡程最長的電動車,為706km,而將在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海馬7X(參數|詢價)氫能源車的續航裡程達到了800km,所以在續航裡程層面,氫能源汽車的先天優勢更大。
  • 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深度研究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售主要以純電動與插電混動為主,從插電混動與純電動汽車銷售來看,2018 年,全球銷售超過 500 萬量電動車(BEV+PHEV),其中 45%在中國銷售, 500 萬量中,純電動佔據 2/3。
  • 氫燃料電池和鋰電池,誰才是實現汽車「零排放」的最優解?
    鋰電池是實現汽車「零排放」的最優解嗎?退一步講,鋰電池是實現汽車「零排放」的過渡動力儲備形式嗎?目前來看,它就是方程式裡的未知數。那麼,「氫燃料電池」呢?2020年6月5日,豐田汽車、中國一汽、東風、廣汽集團、北汽集團、北京億華通等6家企業在京舉行發布會並籤署合營合同,計劃成立「聯合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北京)有限公司」。
  • 為何氫燃料電池無法普及?
    說到新能源車,大部分人能想到的就只有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既環保又有補貼,可惜現在電池技術太落後,充電時間長電池又重。難道就沒有像電動車那樣環保,但用起來汽油車那樣方便的車嗎?其實有這樣的車,這就是氫燃料電池車。
  • 純電動車電池的常見分類方法
    純電動車電池的常見分類方法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6/414896.htm新能源汽車
  • 氫燃料電池的三大優勢
    在碳排放規定中,各車企只能推出低功率版的燃油車或者混動車、純電動車來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 因為全球能耗的80%都來自化石能源,所以能源消耗量基本就決定了碳排放的多少。但氫燃料電池在燃燒中沒有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所以被很多人看好。 第二,氫氣很難爆炸。 這一點和很多人的直覺相悖。
  • 有理有據,大眾為什麼不感冒氫燃料電池車?| 技術
    為什麼大眾對燃料電池車如此不感冒?最近他們解釋了原因。簡單地說,大眾認為電池電動車比燃料電池車的效率要高得多,他們不認為有必要耗費額外的財力在後者上。   使用電池驅動的電動車,在把電能存儲到汽車電池中之前,只有8%的能量損耗。當把電能轉化為驅動電機的能量時,這其中的損失約為18%,因此根據車型的不同,其整體效率就在70%到80%這個區間。   相比之下,燃料電池車的效率則要低得多得多,其只有大約25%到35%的能量能真正用於驅動汽車,也就是氫燃料電池車跑一段路程所消耗的能量,用在電池電動車上能跑到2至3倍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