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俠」埃隆·馬斯克「拯救」人類新動作:開頭顱插晶片

2020-09-05 我是心理獅

8月29日,SpaceX、特斯拉等公司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為自己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舉行發布會,在遲到了近40分鐘後,吊足了觀眾胃口的馬斯克終於帶著最新的研究成果登場——一枚硬幣大小的可植入大腦的晶片,以及一臺可完成自動植入晶片的手術設備。

這一晶片能夠感應溫度氣壓、讀取腦電波、脈搏等生理信號,支持遠程數據無線傳輸;最新一代的手術設備,則是能夠在未來讓植入晶片手術在一小時內完成,全過程甚至像外科手術一樣簡單安全。

圖片源於網絡,模擬晶片植入過程

提到人機共生的概念,自一百多年前,科學家發現了腦電波開始,就從沒停止追逐腦機接口的夢想。最早的人機共生概念可以追溯到1960年,由約瑟夫·利克萊德提出。自此之後,全球的科學家都在對此研究上,樂此不疲的進行著一遍又一遍的實驗。

圖片源於網絡 王牌特工(2014)

但與此同時,仍有不少人對這項技術從安全、隱私等角度抱有遲疑的態度,而馬斯克和他「三隻小豬」邁出的這一步,究竟是造福人類的「未來技術」還是一個「美麗的陷阱」呢?

今天talk君想跟大家分享來自科幻作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楊平的演講,探討人與機器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什麼?人工智慧發展到最後,將成為人的對手?幫手?亦或統治者?


我今天的講座主要內容是講人機重合,我想從一句話開始。

上個月雨果獎獲得者中國著名作家劉慈欣又獲得一個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他在獲獎感言中未來像盛夏的大雨在我們還來不及展開傘的時候就撲面而來,這句話表達他的焦慮,面對科技浪潮湧來時的焦慮,其實這種焦慮不光是他有,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舉個例子也是現在非常熱的,人工智慧,人工智慧也叫AI,它是我們希望用這樣的計算機技術能夠製造出一種機器,這種機器可以像人類一樣做出反應。

對於人工智慧的討論其實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在漫長的討論過程中我們主要討論的是人和機器之間控制權的爭奪,討論的是人工智慧是人類的幫手還是人類的對手還是人類的統治者。

有一種觀點認為當人工智慧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會超出人們能夠理解的範圍,會脫離人們的控制,甚至它和人類的關係會重新審視,我們根本無法確定它在那個時候會採取什麼態度,它有可能是對人類友好有可能是敵對的,這個時候是奇點到來的時刻,奇點什麼時候會到來?

有一種觀點認為奇點在2050年會到來,但是更多的人尤其是很多在人工智慧行業內的專業人士他們認為這個時刻到來還非常遙遠,我們現在還不用太多的擔心這個問題。

既然我們把人工智慧看成一個幫手,這就需要談到人工智慧中的兩個概念,強人工智慧和弱人工智慧,什麼是強人工智慧?

想像這樣一個場景,一個人工智慧和一個小孩在下棋,這個人工智慧的能力很強,它在下棋過程中佔了上風,小孩眼看就要輸了,這時候我走過去跟這個人工智慧說他只是個小孩,我就說了這麼一句話,結果這個人工智慧聽了我這句話之後就重新改變了他下棋的方法,最後人這個小孩獲得了勝利,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人工智慧的話這個機器就非常厲害了。

我們看到它有好幾個特點,第一它下棋很厲害,第二它能夠聽懂我的話,而且它可以聽出我話中的弦外之音,第三它還可以把我的話與下棋這兩種行為之間連接起來,這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並且重新制定它的下棋的策略,這是一個非常強大的人工智慧。

它是不是我們所說的強人工智慧呢?其實還差一點,如果這個人工智慧能認識到它自己的存在,認識到它與周圍的東西是不一樣的東西,認識到它與人類是不同的東西,我們該稱它為真正的強人工智慧,強人工智慧有可能脫離人類控制,但是它也有可能會成為人類很好的幫手。

有強人工智慧就有弱人工智慧,比如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語音模擬,2016和2017年橫掃了人類圍棋棋手的阿爾法圍棋,他們都屬於弱人工智慧,我們把所有人工智慧都稱為弱人工智慧,因為它們只能在特定領域完成特定的工作。強人工智慧和弱人工智慧差別在什麼地方,弱人工智慧如何往前繼續推進,我們現在的局限在什麼地方呢?

今年創意工廠的人工智慧執行院長指出現在的人工智慧有兩大局限,我們知道當初戰勝李世石的人工智慧程序叫阿爾法狗,阿爾法狗是怎麼學會下棋的,首先通讀了人類的所有圍棋棋主,更重要的是它和自己下了很多盤,它下了數千萬盤,通過這樣一次一次自己跟自己下,它慢慢從完全不會的棋手變成了高手,哪個人能自己下幾千萬盤呢,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它的算法它的數據結構都經過了大幅度的提高,它的能力非常高,它從零基礎的人工智慧成長為跟阿爾法狗相同水平的人工智慧也下了490萬盤,現在的人工智慧學習方式完全依賴於大量的數據而且是優質的大數據學習,但是是不是所有領域都能這麼做呢?

其實不是,比如航天領域,航天領域中我們從開始到現在已經發射了很多的太空飛行器上天,但是這個數量相比剛才提到的百萬千萬級的數量仍然是很少的數量,差得非常大,航天領域怎麼應用人工智慧怎麼訓練人工智慧讓它進行學習這是現在很大的問題,因此我們考慮怎麼解決大數據依賴的問題。

第二,跨領域的表示推理很難進行,比如我今天來到這裡演講看到各位領導和嘉賓,我有個感知,這是我作為人的感知,但是如果是個人工智慧的話它會怎麼來感知呢?它會把這個東西分成很多不同的任務,比如這個大廳的長寬高叫三維空間檢測,比如各位的臉想認出誰是誰,不同的人,這叫人臉識別,比如我在這裡走來走去一不小心掉下去了,這是不行的,因此這裡還需要有一個邊緣檢測任務。這些都是完全不同的任務,而且這些不同任務之間的數據算法是不能互通的,都是完全獨立的。

現在的探索就是怎麼來打通這個任務之間不同的隔閡,如果能夠成功的話,未來我們就真的有可能將一個領域內的人工智慧訓練好之後就可以讓它很快在另一個領域學習,而不需要在另外一個領域內重新培養,這樣人工智慧的發展就變得更快,這有可能會造成我們在前面所說的人工智慧聽了我的話之後它就可以改變自己行為的策略,從而再實現跨領域的表示和跨領域的推廣。這是人工智慧的現狀和未來可能會突破的方向。

除了人工智慧之外,我們下一個熱點、下一個突破的點或下一個方向是什麼?我們現在很難來確定具體是什麼,但是有一個趨勢我們基本可以比較確定,就是人機融合的趨勢。

比如我們現在所說的人工智慧是完全在計算機領域內研發的,但是我們在未來希望包括人工智慧和其他各種各樣的高科技可以和人更緊密的結合起來,到了那個時候我們不再把機器和人看做是兩個東西,而是把它看做是一體,看做是一個東西,這就是人機融合的未來。這樣一個事情現在是不是已經開始了呢?其實它已經開始了。

我們都很熟悉谷歌眼鏡這個東西,它可以拍照片,我們可以通過它來查一些信息。可能很多人還戴著手環,手環可以監測身體的狀態,我們也可以通過它來查詢很多信息,這些都可以通過晶片實現。當然這是很基本的,我們還可以往前進一步分享。

假如這個晶片可以和人的意識結合起來,如果人的意識可以和晶片進行通信的話,它又會是什麼樣子?如果到了這個時候,電子科技和生物科技的結合就成為了一個必然,到了這個時候我們不能再只關注堆積的電路板,我們還要關注人體,我們還要關注人的大腦,這正是人機融合目前的短板所在。

我們現在可以知道人的大腦由很多的神經元組成,這些神經元之間的通信組成了我們的意識組成了我們的思維,我們也知道人的大腦中分成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大概是什麼功能我們也能知道,但是我們沒有辦法實現可應用的研究,我們並不知道內部到底確切是怎樣工作的。

比如我們可以對人的神經系統進行改造,我們可以把晶片植入到人的體內,當有信號從神經元傳遞過來的時候我們可以截獲神經傳遞過來的信號並且對它進行修改。

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看到路邊有一輛紅色車正在出售,有一個出售的價格可以直接映在視覺感知當中,我們要去什麼地方找什麼人,這些東西都可以在我們視覺中標記出來,就像我們現在在手機上所應用的現實增強的技術,在以後可以直接在我們的視覺感知當中應用。

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修改其他的感知,桌上都有礦泉水,我們可以通過數位化的方式編寫味覺,這個水可能是咖啡味的,可能是果汁味的,可能是牛奶味的,這些都可以來編寫,我們還可以屏蔽掉我的痛覺,比如我的牙壞了,系統就可以知道哪顆牙出問題了,但是我不會感覺到疼,因為痛覺可以屏蔽。

除了對感知的修改之外,我們還可以讓大腦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我們的大腦可以隨時與網絡連在一起,我們可以隨時在線,不會再有街道上的低頭族了,不需要拿著手機邊走邊玩,整個網絡都可以成為我們的數據來源,網絡上的資料庫可以隨時在線查閱,整個網際網路就是我的記憶我的知識的大的儲藏庫,我們每個人相當於整個網際網路的終端機。

那個時候我們人和機器就更緊密的聯合在一起,這種結合不光是我們剛才說的神經改造的問題,在人的肢體上在人的體型上外形上額可以有很多改造,如果我身有殘疾的話,我可以換一個智能的義肢,這樣就不會再有殘疾人的出現。可以想像一下,那個時候的人肢體一部分是機器一部分是肉體,生物和電子怎麼能精確的區分呢?我們很難精確的區分,因此我們只能把它看做一個個體,這就是人機融合體的未來。

是不是有人覺得恐怖?這很正常,一種新的技術到來的時候我們總會感到恐怖,我們會感到不適應、一種陌生感,但是回過頭來想一想其實科技對人的改造已經有很長的歷史,我們通過農業技術通過軍事技術通過醫療技術通過各種各樣的技術的發展已經使人體和幾千年前的人體和原始時候的人體已經完全不一樣,我們的壽命從二三十歲已經延長到了七八十歲,這就是很明顯的改變。

植入到體內的設備也不是陌生的東西,我們有假牙,我們有心血管疾病的時候還要在血管內放入支架,這些都是植入到體內的東西,我們為什麼沒有對這些東西感到恐懼呢,因為這些東西更多的是為了保護我們為了治療我們為了使我們身體變得更加健康我們活得更長,但是我們剛才所提到的這些東西可能會對社會對個人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我們就需要對這些東西進行深入的審思。

也許我們可以想另外一個思路,我們真的害怕我們的隱私被人獲取嗎?恐怕也不是,我們真正恐懼的是我們的隱私被濫用,因此如果我們能夠想一個辦法建立一種集中式的隱私管理的方式,我們就可以把被濫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也許我們可以構建一種跨企業的大數據平臺,在這裡面所有的用戶隱私都在這裡面被集中存放,而供應商和用戶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繫。

這就是我們可能的一種做法,當然這只是對大數據的單獨例子。未來我們要面對的問題非常多,我們可能都需要通過這樣的方式思考它可能的風險,並且想出解決的辦法。

人機融合的進程從我們戴上手環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我們與其恐懼 、害怕,不如正面面對。在這個過程中,要想辦法讓人類提高幸福感、生活品質,同時我們要面對它所帶來的各種各樣風險。思考這些東西,現在就該開始!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鋼鐵俠」埃隆·馬斯克「拯救」人類新動作:開頭顱插晶片
    8月29日,SpaceX、特斯拉等公司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為自己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舉行發布會,在遲到了近40分鐘後,吊足了觀眾胃口的馬斯克終於帶著最新的研究成果登場——一枚硬幣大小的可植入大腦的晶片,以及一臺可完成自動植入晶片的手術設備。
  • 開頭顱插晶片?馬斯克的「超級人類」夢想又進一步!
    北京時間8月29日,SpaceX、特斯拉等公司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為自己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舉行發布會,並在會上公布了最新一代腦機接口產品:一枚硬幣大小的可以植入大腦的晶片 N1、和一臺手術機器人 V2。
  • 埃隆·馬斯克 拯救人類的執念和第一原理的思維共同成就的傳奇
    北京時間2020年5月31日,埃隆·馬斯克(Elon·Musk)旗下的SpaceX成功將兩位NASA太空人送上天空,這個「DM-2龍飛船",是第一個可重複使用的載人飛船,也是第一個由商業公司製造的載人飛船,他憑一己之力打破了大國之間的較量,一時間,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再次封神。
  • 「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太空野望
    大多數人可能通過特斯拉知道了埃隆·馬斯克,這位1971年出生在南非,1992年到美國留學,後來在美國創業的「矽谷鋼鐵俠」。他所創業的任何一項拿出來都可以大書特書。比如威脅人類生存的有氣候變化和人工智慧(AI)等等,馬斯克對人工智慧有著根深蒂固的戒備和自己的預判,他在不同場合都很明確的表達自己的判斷:AI的發展未來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同時他認為,人類的未來在太空。把人送上火星是馬斯克的目標,他從小便相信,早晚有一天地球將不適宜人類生存,尋找第二根據地是必要而且緊迫的任務,這就是SpaceX公司的願景。
  • 現實版鋼鐵俠,5項埃隆·馬斯克的超人規劃
    大家還記得鋼鐵俠託尼斯塔克曾經說過自己是天才、億萬富翁、花花公子、博愛主義者嗎?以上的形容詞用來描述馬斯克我想是最合適不過了,有人認為它是地球上智商最高的人,也有人覺得他有些太瘋狂。今天就打算為大家介紹一些埃隆·馬斯克那有趣且大膽的項目。
  • 馬斯克展示「腦機接口」晶片植入豬腦,未來將知識儲存在大腦裡
    Neuralink晶片無損植入豬腦,並能讀取大腦活動,離植入人腦還有多遠?Neuralink公司可能很多人有些陌生,2016年夏天,Neuralink悄然成立。而直到一年後,人們才發現「現實版鋼鐵俠」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之一。這家公司是做啥的?Neuralink以可植入的腦機接口為主要開發目標,實現人類與AI共生。
  • 埃隆·馬斯克也許是矽谷最能"演"的CEO|特斯拉|威爾|spacex公司|...
    在馬斯克出鏡和上演的這麼多紀錄片中, 2018年出品的紀錄片《埃隆·馬斯克 鋼鐵俠的真實生活》Elon Musk:The Real Life Iron Man在IMDb上打分最高,9.6/10. 可謂極大滿足了全世界對鋼鐵俠本尊的好奇心。
  • 現實:機械義肢越發逼真 人機融合讓人類成為AI?
    一向語不驚人死不休,被稱作「鋼鐵俠」的美國SpaceX CEO、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馬斯克前幾天又出奇言:9月4日,他在自己的個人推特帳號上,再一次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不久的未來,各國的計算機科學都會非常強大。在國家層面發生的人工智慧(AI)競爭,很有可能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起因。
  • 真人版鋼鐵俠- 埃隆·馬斯克的傳奇人生 (1)
    他的目標是使地球成為一個更好的生存之地,這個目標已經擴展到了整個宇宙——包括在火星上支持人類生命。在這一集的傳記中,我們將介紹漫威電影《鋼鐵俠》中的角色託尼·斯塔特的原型……當然,我們說的正是埃隆·馬斯克。Early Life Elon Musk was born on June 28th, 1971 in Pretoria, South Africa.早年生活 1971年6月28日,埃隆·馬斯克出生於南非普利托利亞。
  • 腦機對接--我們離成為「鋼鐵俠」有多遠?
    2020年8月28日,「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又帶著他的「神經蕾絲」技術Neuralink新設備---Link V0.9給大家秀了一把豬在想什麼!手指的動作或者語音指令就是交互接口。和特斯拉的工廠,此後唐尼感嘆道:&34;在鋼鐵俠正式開拍之後,唐尼還要求在電影中讓馬斯克參與設計的Roadster出現,馬斯克從此開始被人稱為&34;。
  • 埃隆·馬斯克,一個不達目標不放棄的瘋狂創業家
    他也是有著科幻小說般名字的「神一般的男人」,電影版《鋼鐵俠》的原型。他所擁有的特斯拉,重塑了汽車的生產,銷售方式,將銷售方式,將純電動汽車變成了現實。他所創始的SpaceX,顛覆了美國航天業,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穩定的火箭運營商之一。
  • 埃隆·馬斯克:賺錢只是副業 我想要的是拯救人類
    去年6月,在挪威特隆赫姆市舉行的斯塔爾慕斯科學、藝術、音樂節(Starmus Festival)上,霍金曾說過這樣一句話:30年之內,人類必須開始著手離開地球,否則將會遭遇毀滅之災。霍金表示,人類當務之急是在月球和火星建立定居點,另外要通過諾亞方舟,轉移各種動植物,開創一個新世界。但移民外太空,至少在現在看來還依舊是個遙遠的夢想。不過最近,馬斯克的Space X公司卻為這個夢想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 漫威:鋼鐵俠犧牲,黑豹卸任,誰能成為下一個「鋼鐵俠」
    #漫威#鋼鐵俠壯烈犧牲,被所有人銘記,他的確是英雄,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全宇宙,但同時不能忘記另一個同樣付出自己生命的英雄——黑寡婦。沒有她的犧牲,就不可能又現如今的成果。01領袖的犧牲隨著響指被打響,滅霸與他的軍隊全部成員被消滅,鋼鐵俠託尼史塔克成功拯救了宇宙,但同時他也失去了自己的性命。
  • 蟻人在《復聯4》破壞鋼鐵俠的方舟反應爐,無意間拯救了他!
    大家都知道,蟻人和鋼鐵俠回到了《復聯1》的時間線上,他們的任務就是拿走宇宙魔方(空間寶石),當時因為過去的鋼鐵俠也在場,所以未來的鋼鐵俠不得不讓蟻人變小,拔掉了鋼鐵俠胸口反應爐的電阻,從而導致鋼鐵俠的反應爐產生故障,這樣他們就可以輕鬆拿走宇宙魔方了,當然最後他們也沒有得逞,因為在混亂中宇宙魔方被洛基偷走了。
  • 《鋼鐵俠3》:對託尼·斯塔克至關重要,是動作與喜劇的完美結合
    雖然這中間有很多電影也是口碑票房雙豐收,比如《美國隊長:冬日戰士》和《黑豹》,但也有一些電影受到了不同的反響,比如《鋼鐵俠3》。《鋼鐵俠3》對託尼·斯塔克至關重要託尼一開始是一個自私,但又絕頂聰明的花花公子和億萬富翁。他不在乎他的公司做什麼,只要能賺錢就行。
  • 「鋼鐵俠」做起腦機接口,科技狂人馬斯克,下一步還有什麼神話?
    「鋼鐵俠」做起腦機接口,科技狂人馬斯克,下一步還有什麼神話?8月29日「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召開Neuralink發布會,向世界展示了一隻大腦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賽博朋克豬」,植入設備後,小豬不僅仍然活蹦亂跳,且其每一步動作的大腦電信號都可以直觀的在大屏幕上顯示。
  • 盤點「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5任女伴,好萊塢女星佔大半
    埃隆·馬斯克不久前超越微軟的比爾蓋茨成為世界排名第二的富豪,身價高達1279億美元。作為SpaceX的創始人、執行長和首席設計師,特斯拉公司(Tesla Inc.)的執行長和聯合創始人,以及貝寶(PayPal)的聯合創始人,他聲名鵲起,被稱為現實版的「鋼鐵俠」。
  • 人類未來將與AI共生,天才馬斯克的瘋狂科技,腦機接口植入技術
    天才馬斯克的瘋狂科技近日,現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CEO兼CTO、特斯拉公司CEO、太陽城公司(SolarCity)董事會主席、億萬富翁、科技狂人、並有矽谷鋼鐵俠之稱的埃隆·馬斯克·馬斯克(據說鋼鐵俠,就是按照他本人的人物性格設計的),在某知名人士的節目上表態,他的新公司Neuralink將在一年內準備好電腦植入物,屆時我們人類的大腦就可以和電腦連接起來。
  • 《鋼鐵俠2020》為了拯救託尼·斯塔克,小辣椒再次穿上戰甲!
    相比較這段無疾而終的愛情,在《鋼鐵俠2020》的系列漫畫中,電影觀眾熟知的一位角色已經正式回歸了。她或許才是鋼鐵俠真正的摯愛,因為她的戰甲是託尼·斯塔克親手設計的,為了拯救託尼·斯塔克,小辣椒佩珀·波茲將會成為真正的英雄。
  • 當今時代,和鋼鐵俠最像的人,你們知道是誰嗎?
    鋼鐵俠我們羨慕鋼鐵俠的事業,能做出如此高級的黑科技產品,我們羨慕鋼鐵俠所做的事情,製造盔甲、製造人工智慧,我們也羨慕鋼鐵俠的實驗室,羨慕鋼鐵俠的山頂別墅,羨慕鋼鐵俠的奧迪R8跑車,羨慕鋼鐵俠的復聯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