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精彩不斷!
「鋼鐵俠」做起腦機接口,科技狂人馬斯克,下一步還有什麼神話?
8月29日「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召開Neuralink發布會,向世界展示了一隻大腦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賽博朋克豬」,植入設備後,小豬不僅仍然活蹦亂跳,且其每一步動作的大腦電信號都可以直觀的在大屏幕上顯示。
在發布會一開始的PPT中,馬斯克就拋出了他的「宏偉構想」:「腦機接口可以解決的問題包括聽覺缺失、記憶力缺失、中風等等」,他接著拿出了一枚硬幣大小的設備,表示這就是最新研製的腦機接口。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馬斯克此次的腦機接口試驗距離Neuralink最終的目的——人類腦機接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是,誰敢說這位「科技狂人」的目標不能實現呢?因為,在馬斯克的理想裡,一般人在科幻小說或電影裡看到的東西,他都想把它變為現實,我們看看他做了些什麼。
2001年馬斯克30歲,他策劃了一個叫「火星綠洲」的項目,計劃將這個小型實驗溫室降落在火星上,裡面有在火星土壤裡生長的農作物。
如果說這是美國或在中國、歐盟、俄羅斯的國家計劃,也許大家覺得這是個雄心勃勃的偉大的計劃,但這是埃隆.馬斯克名不見經傳,此前靠做網際網路賺了點錢,身家也就一兩億美元左右,他竟然想做這個?
他不僅想了,也行動了。跑到俄羅斯,了解到火箭的價格--俄羅斯的航天火箭相對美國最便宜。他還是覺得太貴,自己造的話要便宜得多。
於是,火星計劃暫緩,準備製造火箭。他在大學裡學過物理學,但沒學過造火箭,但這不妨礙他的理想,要成為火箭專家。
2002年,成立SpaceX投入一億美元,招來火箭工程師,雄心壯志是將發射費用降低到商業航天發射市場的1/10,並計劃在未來研製世界最大的火箭用於星際移民。
三次發射失敗,差點讓馬斯克破產,終於在2010年12月8日,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研發的獵鷹9號火箭成功將「龍飛船」發射到地球軌道,這是全球有史以來首次由私人企業發射到太空,並能順利折返的飛船。
整個宇航界為之震動!
美國NASA計劃,今後將依賴像SpaceX公司這樣的私營公司將物資補給送入國際空間站。
2004年,馬斯克向馬丁·艾伯哈德創立的特斯拉公司投資630 萬美元,而他則擔任該公司的董事長。
特斯拉是製造高端電動汽車的公司,馬斯克對他的投資是基於他的理想,減少對地球汙染物排放,減碳。
彼時僅有一些大的汽車公司,如豐田,大眾少等汽車公司在研究,尚未造出車型。馬斯克進入這個行業顯然是對於其理想的熱愛,有人說他看到未來的市場,但那個時候對於一般人看來,電動汽車未來確實會有市場,但你競爭過德國大眾、日本豐田、美國通用嗎?我想大多數人會認為白手起家要與世界汽車巨頭哪裡分一杯羹,難度是很大的。
但馬斯克的頭腦就是與眾不同,他是從理想出發,他認為大的方向不錯就行了。然後,就看你怎麼去做了。
對於馬斯克來說,火箭都能上天,何況是汽車呢?
但普通人的看法也是道理的,全球銷售幾萬億的汽車大公司尚未搞成熟的技術,一個僅有一億多身家的人就能搞定?何況那時候火箭還沒成功,幾乎沒有其他收入。
馬斯克幾乎把全部身家投入到研發當中,一直到2008年第一款雙門跑車好不容易出來,不過原價10萬美元的汽車,成本卻有12萬美元,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不過,馬斯克不僅是一個技術狂,還是經濟專家,為了能繼續他的汽車夢,他與德國奔馳,日本豐田合作,向他們提供電池,奔馳還購買了特斯拉10%的股份。
在這期間,資金並不豐盈的的馬斯克又拿出一千萬美元投資了真正的清潔能源,太陽能光伏發電公司。
2010年6月,特斯拉在美國拉斯達克上市。成為唯一的一家純電動汽車獨立廠家,也是美國自1925年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成立之後,第一家新的汽車製造公司誕生。
2012年,特斯拉發布了其第二款汽車產品——Model S,一款四門純電動豪華轎跑車 。
第三款汽車產品為Model X,豪華純電動SUV ,於2015年9月開始交付。
第四款汽車為Model 3,首次公開於2016年3月 ,已於2017年末開始交付。
從第二款開始,特斯拉汽車獲得巨大成功,成本控制的也很好。
今年一月上海的特斯拉超級工廠Model 3交付儀式上,馬斯克現場跳起了舞,上海工廠建成投產解決了特斯拉的產能問題。
果然,馬斯克的開心是有預見的,半年前特斯拉的市值還是600多億美元,近來一路飆升,目前已經到了4000億美元。而馬斯克的身價已經飆升到全球僅次於亞馬遜的貝索斯和比爾蓋茨,全球第三!特斯拉的市值也超過了豐田成為汽車行業市值最大企業!
在中國市場,特斯拉的銷量在6月份超過中國的電動汽車第二至第六的總和。
2011年,馬斯克坦言,將所有的未來賭在火箭和電動車上很冒險。但他話鋒一轉表示,不過不這麼投入,才是最大的冒險,因為成功的希望為零。
2016年12月成立 一家用於解決地面擁堵問題的軌道交通公司。根據馬斯克的設想,他將在地面上安裝汽車暫停的「託盤」,汽車停好後,託盤會下降到地底,將車子在地底隧道間快速運輸,最快時速甚至到達 200 公裡。
2017年初,他宣布計劃製造一個更大的火箭,為2022年開始實施火星殖民計劃作準備。他也承認,這一時間表堪稱「雄心壯志」。該項目的代號為「超大型火箭」(BFR)。
在人工智慧大會上,馬斯克表示,特斯拉非常有信心在一年內完成L5級別自動駕駛的基礎框架和功能。
2019年1月埃隆·馬斯克確認,特斯拉新一代跑車Roadster能夠在地面上空盤旋。
包括前天在醫療領域腦機接口,將會進一步推進到人腦上。
當然我們認為,馬斯克說的不一定都會很快成為現實,但有他前面常人無法想像的成功,誰還會懷疑馬斯克說的不會成功呢?
馬斯克1971年生於南非,父親是個工程師,中學時期就學會了編程。
馬斯克小時候看了一本科幻小說阿西莫夫的《基地》,在銀河帝國時期,人類將進入一個長達三萬年的黑暗時代。 為了應對黑暗時代的到來,史學家兼數學家哈利.謝頓聚集了人類最優秀的科學家,建立了一個「基地」,希望建成挽救人類文明的燈塔。
馬斯克看了以後,熱血沸騰,覺得應向謝頓學習,如果未來人類面臨危機,拯救人類文明是自己義不容辭的義務。
1989年在獲得加拿大國籍後次年入加拿大皇后大學讀書,1992年靠獎學金轉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經濟學,拿到經濟學學士後又留校一年拿到物理學學士。
在大學裡他思考了人類的現狀和未來,認為有幾個行業將決定人類的命運:網際網路、可再生能源、太空探索。於是就決定以後從事這些方面的工作。
1995年馬斯克進入斯坦福讀博士學位,但入學第二天,就決定離開學校開始創業。
1995年與弟弟一起創辦一家為新聞機構開發在線內容出版軟體的公司,1999年被收購後馬斯克獲利2200萬美元,之後再創辦在線支付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貝寶,一直到2002年被易貝(eBay)收購,馬斯克拿到1.65億美元。
有了錢以後開始了「火星綠洲」計劃。
他做了這麼多公司,都是旗幟鮮明地提出:我是為人類未來(而不是商業利益)而做。例如做SpaceX,他從來不會說我想要賺多少錢,而是談我要用儘可能低的成本,把100萬人送到火星去生活。做特斯拉,也不會說我要成為世界首富,只是說我要改變能源消費格局,讓人類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對於最牛逼的航天專家和頂級學校的航天專業學生來說,絕大多數都是被他的理想所打動。
也正是在這種偉大使命的感召之下,這些天才人物,才能忍受業界中等甚至偏低的工資,以及最長時間的加班和最苦、最累、最危險的工作。
馬斯克並不是只會壓迫員工賣命,實際上,他自己早就把自己的命賣給這份事業了。
矽谷流行的創業模式,是創業者儘量不用自己的錢,而是找風險投資來開公司。這樣的話,如果創業失敗,也就是公司破產而已,對個人生活影響不大。
但馬斯克的不同在於,他在31歲就已經成為億萬富翁的情況下,把自己的全副身家都用於創業,並且還到處借錢投入公司。如果創業失敗,那他個人也將一貧如洗,並且債臺高築。
除了錢以外,馬斯克為工作投入的時間,更非常人所及,他常常一周工作100小時以上,而員工也像老闆一樣加班是正常不過的事。
當然馬斯克在公司雖然被稱為暴君,但也有他的方法,當第三次至關重要的發射還是失敗,團隊難以接受,以致開始集體哭泣時,馬斯克立刻趕到現場,跟大家說:「發射必須完成,不要慌,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馬斯克對待員工像是一個「暴君」,在公司內部,員工們畏懼他,甚至有時候怨恨他。但另一方面,大家又崇拜他,願意追隨他,按照《矽谷鋼鐵俠》作者的說法,很多人甚至願意為馬斯克獻出生命。
馬斯克的思維雖然極度跳躍,但他做什麼都能深入下去。如他製造火箭,他就會研究火箭,在公司他除了是執行長還是首席技術官,特斯拉汽車也是,他總能抓住關鍵問題,如電動汽車電池的續航時間和成本是電動汽車成功的關鍵。
其次美國支持創新的社會環境也是馬斯克成功的的保障,在特斯拉資金困難的時候,馬斯克總能想辦法搞到錢。
在馬斯克的帶動下,全球研製電動汽車如火如荼,我國也有了蔚來、小鵬等電動汽車在續航等方面不比特斯拉差,只是在內涵、品牌影響力還有些距離。
華為任正非在訪問華東四所大學時曾經說,我們要前進,就要保持我們的開放思想,要向一切先進學習包括我們的敵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參考資料:
新浪科技:馬斯克展示Neuralink賽博豬,晶片植入人腦還有多遠?
新浪財經:特斯拉正走在蘋果的路上,馬斯克終成賈伯斯
百度百科:馬斯克是「暴君」,但為什麼那麼多天才願意為他賣命?何加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