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神話當前,先要「去幻想」

2020-11-26 藍鯨傳媒

投稿來源:陳根

2014年6月12日,聖保羅巴西世界盃的開幕式,一個下身癱瘓的巴西少年,依靠大腦控制機械骨骼的裝置,順利開球,這一全球目睹的史詩級時刻,就是腦機接口最早的真實應用。

此後,腦機接口的突破性技術開始頻繁刊載於各大學術期刊,以及各新聞的科技版面。2020年8月末,馬斯克再一次召開了其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有關腦機接口最新進展的發布會,並展示了三隻植入腦機晶片的小豬,人們可以通過顯示器來觀察豬的腦電波活動,並預測其行為。

馬斯克的直播吸引了全球15萬人的關注,一時間,關於腦機接口的技術關涉和倫理擔憂等議題紛至沓來。事實上,作為一項前沿科技,腦機接口之所以能夠聚集這麼多的關注,一來是因為其利好醫療以及社會的巨大空間,二來就是腦機接口打造的是一個關乎「人」的終極神話。

而在終極神話中,人們目前想像到的不外乎人腦與人的意識大幅提升,比如無限的記憶,更高速的運算;意識與機器的融合;對抗人工智慧霸權等。

這當然是一個漫長的神話,但馬斯克以及更多腦機接口的突破技術卻似乎也呼應和強化這樣的想像,但在技術「無上限」的幻想前,我們先要回到最初的起點,去回答一個關乎技術需求的邊界和技術邏輯的極限的問題。

腦機接口以何立之?

所謂的腦機接口技術(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l),就是一種實現人腦和計算機或其他設備之間通信的系統。腦機接口系統通過在人腦和計算機之間建立直接的信息傳輸通道,實現大腦與外部世界的直接交互。

腦機接口屬於神經科學裡電生理學(electrophysiology)的衍生,二者使用的基本設備都不外乎是各種電極、信號放大器、數模轉換器和數據分析軟體。

不同的是,傳統電生理學,主要是通過採集並觀察實驗者/實驗動物在生理或病理狀態下特定腦區的神經元電信號數據來分析大腦的活動狀態,並以此推斷這些現象背後可能的生理/病理機制。而腦機接口技術,則更注重對腦內採集的電信號進行解讀,並將其輸出為計算機可以理解的程序指令,最終實現直接用神經元電活動來控制電子設備運行的目標。

但不論是腦機接口,還是電生理學,歸根結底,都離不開腦科學的支撐。事實上,腦機接口始於腦科學,也受腦科學發展的局限。

腦是人類最為獨特的器官。數以千億的神經元,組成了人腦的基本結構:負責處理大部分思維活動的大腦、負責協調運動的小腦以及連接其中的腦幹。

其中,腦幹雖然最為原始,卻並不「低級」,腦幹將大腦、小腦與脊髓連接起來,大腦與軀體間幾乎所有的神經投射都要通過這裡。此外,腦幹本身還調控著呼吸、體溫和吞咽等最重要生命活動,甚至大腦的意識活動也需要由它的「網狀激活系統(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 RAS)」來維持。基於此,腦幹得以成為人體最致命的要害;而一旦損毀,就是字面意義上的「秒殺」。

對於大腦來說,結構則更加複雜。大腦是人類所有組織器官中最複雜和最智能的部分,是整個神經系統的樞紐,也是人體所有其它器官的指揮者。生物研究領域中的專家學者經過長期的研究,根據人類大腦中不同活動中的激活狀態,發現了不同的腦區對應著不同的認知功能,比如視覺、觸覺、聽覺、語言、運動等。

而大腦,正是腦機接口電信號產生的地方。大腦時時刻刻接受來自視神經、聽覺神經等,以及周圍神經系統(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傳送過來的信號。大腦將這些信號進行解析,並產生感覺,進而對外在環境做出反應形成運動信號。運動信號再通過脊髓傳達到周圍神經系統,進而控制肌肉控制人的身體,做出複雜(高級)運動行為。

當腦神經開始處理信息,就會產生相應的電磁信號。從神經元的構造來看,當神經元傳達信號時,神經元內外的帶電離子流動形成電流,電流到達突觸後激發化學反應繼續傳遞信號給下一個神經元。當一定數量的神經元像集成電路一樣一起工作時,就可以產生能被宏觀的電極所探測到的電磁信號。

電磁型號的變化,反映出當前皮層區域的活躍程度。這些信號經過放大,編譯變成了包含信息的信號。這樣研究人員就可以進行數據分析,用算法推測出大腦想表達的東西。但從大腦功能的發現到電磁信號的翻譯,都仍只是腦科學和腦機接口技術的冰山一角。腦機接口技術發展到現在,研究者仍面臨著許多問題。

腦機接口的技術兩難

根據腦機接口與大腦的連接方式,可以分為非侵入式性、侵入式性和半侵入式性腦機接口。

在非侵入式腦機接口中,腦機接口設置在顱骨外,頭部的上皮點位是其收集腦電信號的主流方法之一。但是這種方法收集的信號存在著偽跡過大(如眨眼偽跡和面部肌肉信號偽跡),信號帶寬過低(一般小於70 Hz)和信號強度低(因為顱骨阻擋)的問題。而信號的質量直接影響了結果的質量,顯然,再好的算法也救不回被汙染的數據。

侵入式性腦機接口要求微電極植入頭骨下的大腦皮層中,直接接觸神經元細胞以此來獲得更純淨的信號。在這種情況下,信號可能會被以高質量產生採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易出現疤痕組織,從而影響後續的信號接收此外,而一旦種植了侵入式性腦機接口/探針,就不可能將其移動來測量大腦的其他部分。

現有的電極陣列再怎麼精密,考慮到實際的實驗情況,一次能夠同時記錄到的神經元信號數目也基本都只有兩位數,相比於整個大腦,甚至僅僅一個腦區或者核團之中天文數字的神經元總數,這麼一點樣本量究竟能說明多少問題本身都是個問題。

此外,侵入式腦機接口還面臨慢性神經炎症,局部腦組織損傷等健康風險。比如,馬斯克和他的團隊使用的就是在皮質上植入和皮質裡植入相結合的方式,將類似於微絲陣列(用於皮層上)和密西根式探針(用於皮層中)的電極植入到人的腦內。儘管馬斯克和其團隊提到這個電極植入機器人可以避開腦血管,進而不打破腦血屏障,避免炎症的發生。

但是,與皮層相關的植入方式還面臨著慢性神經炎症,局部腦組織損傷,以及局部腦組織損傷帶來的細胞反應(小神經膠質反應和星形膠質細胞反應)還有電極穿透時引發的細胞外基質變化的反應。這些都是因電極植入引起的慢性腦組織反應,他們不僅會影響信號長期收集,還會引起人腦可能的惡性變異。

歸根結底,腦機接口的輸入信息也只是電極採集的大腦電活動。顯然,若是用非侵入式的頭皮電極,就只能隔著頭皮、顱骨和腦膜記錄到大腦宏觀層面的腦電波(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精度很差。而使用侵入式電極記錄具體的神經元電活動,破解了精度局限,但數量和安全又成了問題。

事實上,無論之後的數據處理算法多麼給力,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要源頭數據的問題沒有解決,整個腦機接口技術就難以出現賽博朋克作品裡那種爆發性的應用狂潮。

一個關乎「人」的終極神話

腦機接口的發展其實與腦科學的進步密切相關。只有腦科學進一步發展,腦機接口的設計才能更加可靠。

事實上,目前的腦機接口,雖然也有各種意義上的進展和應用,比如通過記錄分析腦電,讓全身癱瘓的患者也能用電腦輸入文字、甚至操縱機械臂和無人機,但這些依然是通過精妙的算法分析,在信息量極其有限並且滿是噪音的原始數據中實現翻譯,這也依然和科幻作品中的構思大相逕庭。

腦機接口的神話是人腦與人的意識可能大幅提升,包括無限的記憶,更高速的運算,正面感受的增強,更好的專注度,視覺聽覺的提升,甚至是心靈感應等超自然的想法。

另一方面,究其根本,神經衝動就是電與化學信號形成的網絡,這就意味著可能轉化為模擬信號和數位訊號,這既可以讓神經系統直連電子系統,甚至可以將人的記憶和意識徹底電子化,進而實現數字永生。

但顯然,這是一個漫長的神話,在腦機接口走向神話前,必然要面臨的是人們思維與意識的解碼困境。而在目前的神經科學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對於腦內思維活動的分析還並不能做到直接讀取到個體的所想和所思考。從科學研究的角度出發,腦內活動的理性理解,大部分是從事件跟神經活動的關聯性出發的,其理解過程很依賴於研究者對關聯形式主觀判斷的準確性。

此外,現階段,科學家對意識的產生的研究,對記憶塑造的方法以及不同腦皮質分區合作的機理尚沒有定論。這些問題與腦機接口是否能實現讓大腦與網際網路或者個人伺服器相連接的功能實現息息相關。

以記憶存儲為例,事實上記憶的物理形式是什麼?是神經網絡的結構狀態,還是分子網絡的組學狀態,這本身就需要界定。而要實現記憶的存儲甚至轉移,首先需要了解記憶的編碼形式並能進行讀取。

目前已經知道一些基因與記憶的形成有關,甚至被當做是否有記憶形成過程發生的依據,如c-Fos、zif268等,但是這些基因的表達模式本身並不能達到作為記憶編碼形式來對待的要求。

從應用的角度出發,或者特殊場景的角度出發,腦機接口無疑顯示出一種實用的希望和巨大的社會價值,這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更多的技術支撐。但同時,腦機接口也承載了一個關乎「人」的終極神話,而這關乎技術需求的邊界和技術邏輯的極限。

對技術熱情的期盼之下,其終極奧義在於,如何使用一種越來越具身性(embodiment)的技術,在無需把機械裝進肉身的前提之下,實現人與機器的連接和交互。這也涉及了一個更深刻的問題:我們的身體和大腦到底想要多大的控制範圍?或者,我們已經為放棄控制做好了什麼樣的準備?

 

相關焦點

  • 陳根:腦機接口,一個關乎「人」的終極神話
    事實上,作為一項前沿科技,腦機接口之所以能夠聚集這麼多的關注,一來是因為其利好醫療以及社會的巨大空間,二來就是腦機接口打造的是一個關乎「人」的終極神話。 而在終極神話中,人們目前想像到的不外乎人腦與人的意識大幅提升,比如無限的記憶,更高速的運算;意識與機器的融合;對抗人工智慧霸權等。
  • 別恐慌,腦機接口仍然處於科學幻想階段
    近日,埃隆·馬斯克和其研究人員通過「三隻小豬」展示了豬腦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在線直播,再次激發了人們對腦機接口技術的熱情和期待。一時間,各種神乎其神的宣傳報導在網絡和朋友圈中刷屏,仿佛能夠存儲和提取記憶的「超級人類」很快就會降臨,遺憾的是,腦機接口目前在一些關鍵核心問題上還缺少基本科學理論的支撐,更難在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突破。
  • 【主編講堂】別恐慌,腦機接口仍然處於科學幻想階段
    近日,埃隆·馬斯克和其研究人員通過「三隻小豬」展示了豬腦植入腦機接口設備的在線直播,再次激發了人們對腦機接口技術的熱情和期待。一時間,各種神乎其神的宣傳報導在網絡和朋友圈中刷屏,仿佛能夠存儲和提取記憶的「超級人類」很快就會降臨,遺憾的是,腦機接口目前在一些關鍵核心問題上還缺少基本科學理論的支撐,更難在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突破。人們對於腦機接口最深刻的印象,莫過於《黑客帝國》高潮部分崔妮蒂通過腦機接口瞬間學會了直升飛機的駕駛技術。
  • 什麼是腦機接口技術?
    而腦機接口技術便可以靠直接提取大腦中的這些神經信號來控制外部設備,它會在人與機器之間架起橋梁,並最終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創造巨大價值。其實在很早之前,科學家就已經有了製造早期腦機接口技術的想法,但由於技術的限制,一直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在此後的時間裡,人們針對該技術的算法和應用不斷創新。
  • 「腦機接口」技術:讓「腦控」成為現實
    視點聚焦 人腦的智能 科學源於幻想,這話有一定道理。電影《阿凡達》男主角是一位坐在輪椅上的殘障人士。然而,他卻可以用思維去控制一具人造「外星人」軀體,演繹了一場「心靈感應」的神奇。電影《環太平洋》中,「機器人」大戰外星球怪獸,更讓鋼鐵之軀的機器人獲得了人腦的智能。
  • 腦機接口,你準備好了嗎?
    最近有個新聞深深震撼了我,「矽谷鋼鐵俠」馬斯克28日舉辦發布會展示了腦機接口的重大進展。什麼是「腦機接口」?分為單向腦機接口和雙向腦機接口。單向,顧名思義,就是外部設備接受大腦提供過來的信號,來控制外部設備。或者反過來,外部設備發送信號來影響大腦。雙向就是允許腦和外部設備間的雙向信息交換。
  • 你知道什麼是「腦機接口技術」嗎?
    而腦機接口技術便可以靠直接提取大腦中的這些神經信號來控制外部設備,它會在人與機器之間架起橋梁,並最終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創造巨大價值。如果將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科學幻想階段,第二階段是科學論證階段,第三階段也就是當下所處的階段,主要聚焦用什麼技術路徑來實現腦機接口技術,將出現各種各樣的技術方法,進入「技術爆發期」。當下,腦機接口技術可分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兩大類:侵入式腦機接口是指在大腦中植入電極或晶片。人的大腦中有上千億個神經元,通過植入電極,可以精準地監測到單個神經元的放電活動。
  • 會吹牛的馬斯克,危險的腦機接口技術
    那些想讓你掏錢的商人,那些想讓你服從的管理者,比你更熱愛腦機接口。他們不會跟你說加了腦機接口是為了把你變成「缸中大腦」。他們會這樣宣傳:腦機接口給人類帶來巨大福音,它可以讓你「心想事成」,也可以幫你思考決策。
  • 腦機接口的軍事應用,未來戰爭要成為現實了嗎?
    蘭德公司的研究發現,隨著美軍越來越多地在軍事活動中應用人工智慧(AI)和半自主系統,腦機接口可以有效幫助其擴展和改善人機協作。但是,由於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還不成熟,開發和採用時也會存在潛在的道德和法律風險,值得廣泛關注並及時採取措施。
  • 腦機接口真的有聽起來那麼驚悚嗎?只是太前沿
    腦機接口到底是什麼?雖然或許看到這篇文章的很多人都看過了馬斯克的那篇新聞,但是想必對於腦機接口這一技術依舊感到陌生。簡單來說,腦機接口就是將人的大腦與計算機進行連接,使得人腦可以接受來自計算機的信號,從而直接在腦內獲得相應的內容。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發布會之後,別說永生,治病都難了
    發布會上展示的植入了Neuralink的小豬讀取與寫入,是實現我們幻想中那些腦機接口功能的主要工具,理想的腦機接口應該能夠精準的利用提取出大腦中神經細胞所發出的電位信號(讀取),通過電極放電對這些信號進行系統的抵消和增強(寫入),從而徹底的改變我們的大腦活動。但Neuralink的這兩項功能的水平,真的讓人心情複雜。
  • 什麼是「腦機接口」?馬斯克的「腦機接口」能幹啥?
    腦機接口」,需要在頭頂上打一個洞,然後將「腦機接口」插入其中,使其與頭骨齊平(沒有電子突出物)。他表示:「腦機接口可以解決失明,可以解決癱瘓,可以解決聽力,控制智能設備,僅通過與皮層接口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不過這個「腦機接口」並沒有那麼神奇,這個技術早就出現了,腦機接口的研究根據作用方式不同,可以分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兩種。
  • 腦機接口先驅尼古萊利斯:人類無法實現數字永生
    作為腦機接口技術的先驅者之一,尼古萊利斯團隊首次完成了腦機接口在靈長類動物身上的實驗,提出並證明了動物和人類受試者可以利用他們的大腦電活動,通過腦機接口(BMI)直接控制神經假體裝置。
  • 腦機接口植入帶來的無限遐想
    時隔一年,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又有了不小的進展。今天,在Neuralink 總部的發布會活動上,馬斯克將指甲大小的腦機接口晶片植入小豬格特魯德的腦部,從而讀取小豬的腦部活動。未來腦機接口技術應用於人類從而監測出數據,這一步不算太難,可能未來幾年就能實現。第二,就是根據分析出來的精神世界數據來影響人腦的神經活動,這一步叫控制。
  • 我們未來靠腦機接口就夠了?
    想在火星退休,於是創立了SpaceX; 想開上電動跑車,於是搞出了特斯拉; 如果這些還是在科技和工程層面,那麼腦機接口就直接上升到了生物層面。 腦機接口,未來要將人的大腦裡植入晶片,實現人機互動,通過數據影響神經元,幫助我們存儲數據和處理信息。
  • 「鋼鐵俠」做起腦機接口,科技狂人馬斯克,下一步還有什麼神話?
    「鋼鐵俠」做起腦機接口,科技狂人馬斯克,下一步還有什麼神話?在發布會一開始的PPT中,馬斯克就拋出了他的「宏偉構想」:「腦機接口可以解決的問題包括聽覺缺失、記憶力缺失、中風等等」,他接著拿出了一枚硬幣大小的設備,表示這就是最新研製的腦機接口。
  • 腦機接口先驅尼古萊利斯:人類無法實現數字永生
    在被問及對腦機接口技術的設想中,馬斯克表示,未來人腦內的記憶可以通過腦機接口存儲在雲端,這意味著以後人類或許可以以數字形式來存在。「對於腦機接口技術的評估和馬斯克的觀點,任何從事這一領域的科學家都非常清楚,馬斯克所說的那些事情永遠不會發生。你不會有心靈感應,也不會獲得永生。我只想說,作為發明這項技術的人之一,你不可能像科幻電影一樣,用一個界面來實現大腦控制。這只是一個幻想,它不存在。
  • 腦機接口到底離我們還有多遠?真實的鋼鐵俠馬斯克
    8月28日,馬斯克在其初創公司 Neuralink 總部展示了腦機接口最新研究成果,硬幣大小的 Neuralink 植入物,擁有1024路連接,能夠感應溫度氣壓,並讀取腦電波、脈搏等生理信號,且具備無線充電功能,同時還有進行設備植入的手術機器人。
  • 陳根:腦機接口是與非,再談馬斯克腦機對接
    事實上,「腦機接口」作為前沿科技研究的熱點技術,一直頗受業界關注。2017年,馬斯克成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兩年後,馬斯克和他的Neuralink團隊發布了其首款產品,即「腦後插管」新技術,通過向大腦植入電極的方式來讀取大腦信號,並宣布了他們進一步開發腦機接口的計劃。
  • 腦機接口開"新腦洞":馬斯克要讓音樂通過晶片傳入大腦
    (原標題:腦機接口再開「新腦洞」:馬斯克要讓音樂通過晶片傳入大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