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生的問題表現】
1.不知道平均速度與平均速率的定義,認為平均速度與平均速率是同一個物理量。
2.不知道平均速度為矢量,平均速率為標量。
3.認為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4.不理解在單向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的大小等於平均速率。
二、【難點產生的原因】
平均速度是位移對時間的平均變化率,平均速率是路程對時間的平均變化率,這個問題本質上暴露的是學生對於位移和路程的理解不到位。
三、【難點突破策略與案例】
1.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方法。先討論直線運動中的位移和路程,根據定義式由位移和路程過渡到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然後再分析曲線運動中的位移和路程,及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2.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降低學生對於抽象概念的理解難度。
四、【教學片段】
小明沿操場的直跑道跑步,如圖所示。他從A點到B點跑50m用時8s,之後立即沿原路返回,從B點到C點跑30m用時6s。
問題1: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他的平均速度為多大?平均速率為多大?這兩個物理量相等嗎?為什麼?
問題2:從B點到C點的過程中,他的平均速度為多大?平均速率為多大?這兩個物理量相等嗎?為什麼?
問題3:從A點到C點的全過程中,他的平均速度為多大?平均速率為多大?這兩個物理量相等嗎?為什麼?
問題4:你沿操場跑一圈400m的過程中,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相等嗎?為什麼?
問題5:你能總結出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區別和聯繫嗎?
四、【學習檢測】
1.某質點在A、B兩地間往返做直線運動。
1.1若質點在AB間往返一次,已知AB間的距離為x,由A到B用時t1,由B到A用時t2,求全過程中質點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
1.2若質點在AB間往返一次,已知從A到B的平均速率為v1,從B到A的平均速率為v2,求全過程中質點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
1.3在質點從A到B的運動過程中,若已知前半程平均速度為v3,後半程平均速度為v4,求質點由A到B的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
1.4在質點從A到B的運動過程中,若已知前一半時間的平均速度為v5,後一半時間的平均速度為v6,求質點由A到B的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
本文選自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基於核心素養的高中物理教學重難點突破》一書。
歡迎投稿
郵箱:wlxxyjtg@126.com(物理學習研究投稿首字母)
具體要求請看「物理學習研究」公眾號「交流合作」下的「關於我們」或者在公眾號直接回復 投稿 二字,我們將具體要求直接回復給您!
編輯:馮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