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的描述及運動的快慢,求平均速度

2020-08-28 中學物理老胡

(一)機械運動:自然界中最簡單、最基本的運動叫機械運動。在物理學中,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的改變,或者一個物體的某些部分相對於其他部分的位置,隨著時間而變化的過程就叫做機械運動。大到天體(地球繞太陽轉動),小到原子(電子繞原子核高速運轉),都在發生機械運動。

地球繞太陽公轉

電子繞原子核高速轉動

比如:花朵的開放,「熱運動」,「革命運動」等這些「運動」就不屬於機械運動

自然界中一切物體都在運動,因為地球本身在自轉,地球繞太陽公轉,所以絕對靜止的物體是不存在的。通常所描述的物體的運動或靜止都是相對於某一個參照物而言的。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

乘客相對於車是靜止的,車相對於路邊的人是運動的

輕舟已過萬重山,舟相對於山是運動的,人相對於舟是靜止的

刻舟求劍,人相對於舟是靜止的,劍相對於舟是運動的,宋人忽略了靜止是相對的

例題:

運動的描述

答案:B車上的乘客看到C車和站臺都向東運動,說明B車是向西運動的,A車上的乘客看到B車向東運動,說明A車也是向西運動的,並且車速比B車大,C車上的乘客看到A車向西運動說明C車的運動情況可能是:1靜止;2向東行駛;3向西行駛但速度比B車小。

(二)參照物的定義和選取方法:

1.要描述某一物體的位置變化,就必須選擇另外的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來作為標準的另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物體的運動,觀察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

比如:坐在運動汽車上的乘客,以為參照物乘客就是靜止的,以路邊的樹木為參照物乘客就是運動的。生活在地球

3.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性的,描述的結果也會是有所不同的。

4.不能選自身作為參照物,運動的物體,靜止的物體都可以作為參照物,一旦成為參照物就假定「不動」。

注意: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靜止都是相對而言的,不存在絕對靜止的物體;

靜止的條件:兩個物體同向運動,以同樣的速度運動,那麼這兩個物體就相對靜止。


空中加油,加油機和授油機相對靜止


(三)運動快慢的描述: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三種方法

1.比較物體通過相等路程所用的時間的長短,所用時間短的運動得快

2.比較物體在相等時間內通過路程的長短,通過路程較長的運動得快

3、物體通過的路程和時間都不相等時,比較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比值大的運動得快


S=60時,t甲小於t乙所以V甲大於V乙


靠近S的速度都大,V甲大於V乙


(四)速度的物理意義、定義及公式

1.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定義: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單位時間內通過的位移稱為該物體運動的速度,

3.計算公式:V=S/T

4.國際單位:米/秒(m/s);常用單位:千米/時(km/h);1米/秒=3.6千米/時。

平均速度


1表示勻速,2表示加速

注意:速度和時間軸組成的面積等於這段時間內走過的路程

勻速圖像


0--t1勻速,t1--t2靜止,t2---t3減速

(五)平均速度;V=總路程/總時間


求平均速度實驗


注意:主要練習用停表和刻度尺求物體運動平均速度,

原理:v=總路程/總時間

用到的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擋板,小車。

測量注意:斜面坡度不要太小,小車勻速運動不明顯,坡度也不要太大,否則運動太快,不容易測量時間,測量路程時不可以從斜面頂端量到斜面的末端或中點,必須從小車的車頭量到車頭,或者從小車的車尾量到車尾。


表格


V1表示全程的平均速度;V2表示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表示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V2大於V1大於V3

相關焦點

  • 運動的描述、運動的快慢、測量平均速度的專題練習
    01一、填空題1、甲、乙兩人同時同地向東運動,運動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可知,乙的速度v乙=________m/s,以甲為參照物,乙向________(填「東」或「西」)運動。【解析】根據公式計算出乙的速度為2m/s,甲的速度為3m/s,以甲為參照物,乙向西運動。所以答案為2;西。2、如圖是一靜止在水面上的測量船利用聲吶測量海底深度的顯示裝置,圖中兩個波形是發出和接收到的信號。已知發射信號持續時間為0.2 s,聲波在海水中傳播速度為1 500 m/s,則該處海水深度為___m。
  • 「經典習題周周練」第一章 機械運動 第3節 運動的快慢
    >【解題依據】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在數值上等於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已知兩物體的運動時間之比、路程之比,由速度公式v=s/t可以求出兩物體的速度之比。在直線運動中,按照速度是否變化可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①物體沿著直線且速度不變叫做勻速直線運動;②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線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用平均速度。我們平時是的速度多是指平均速度。
  • 2014高考物理一輪複習知識點:描述運動的物理量
    (1)描述一個物體是否運動,決定於它相對於所選的參考系的位置是否發生變化,由於所選的參考系並不是真正靜止的,所以物體運動的描述只能是相對的.  (2)描述同一運動時,若以不同的物體作為參考系,描述的結果可能不同.  (3)參考系的選取原則上是任意的,但有時選運動物體作為參考系,可能會給問題的分析、求解帶來簡便.
  • 【同步練習】1.6比較相同時間內運動的快慢
    2、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出發,行駛了20分鐘,甲車運動了10千米,乙車運動了15千米,則運動較快的是(    )。3、判斷一個物體的運動速度需要的條件有(  )和在這個距離上所用的( )。二、判斷題。(  )1、列車從甲地向乙地行駛,在1小時內,運動的距離越短,速度越快。(  )2、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只有測量時間一種方法。
  •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運動的描述
    (3)選取不同的物體作為參考系,對同一物體運動的描述可能不同.(4)選參考系的原則是觀測運動方便和描述運動儘可能簡單。3.(1)直線坐標系(一維坐標系):為了描述沿直線運動的物體(2)平面直角坐標系(二維坐標系):為了描述在平面內運動的物體(3)空間直角坐標系(三維坐標系):為了描述空間裡的物體4.
  • 高中物理 | 11.2簡諧運動的描述詳解
    振子的運動過程就是這一次全振動的不斷重複,振動物體連續兩次以相同速度通過同一點所經歷的過程。振動物體完成一次全振動所需的時間稱為周期,單位是秒(s)。單位時間內完成全振動的次數稱為頻率,單位是赫茲(Hz),1Hz=1s-1周期和頻率都是描述振動快慢的物理量。周期越小,頻率越大,表示振動得越快。
  • 高中物理:行星運動的快慢怎麼判斷?
    出題老師就不能好好地直接考內容嗎【2】克卜勒第二定律1、克卜勒第二定律:用克卜勒第二定律解決問題,要記住一個主要推論:距離中心天體越遠,行星運動速度越慢(具體由來可以翻看方程菌往期文章)克卜勒第二定律的相關考點,主要有兩種判斷行星運動快慢的類型題:①單個行星在軌道不同位置速度快慢的相關問題:某行星繞太陽運行的橢圓軌道如圖所示,F1和F2是橢圓軌道的兩個焦點,行星在A點的速率比在B點的大,則太陽是位於
  • 勻速直線運動與變速直線運動以及平均速度
    勻速直線運動1、定義:物體運動速度保持不變的直線運動。2、特徵:任一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是相等的。變速直線運動1、定義:物體運動速度不斷變化的直線運動2、特徵: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同。圖①是加速運動,圖②是減速運動。4、平均速度為了粗略地描述做變速直線運動物體運動的快慢,我們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這是中考的重要考點,要嚴格按照定義求解。
  • 新初三物理預習筆記精選:運動和力
    一、運動的描述     運動是宇宙中普遍的現象。     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參照物:在研究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或者說被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參照物.
  • 初中物理機械運動基礎知識總結
    ,即機械運動、長度和時間、速度、測量平均速度。本章內容重點難點都出在速度和平均速度這兩節課,以計算和實驗為主。計算題與數學上的聯繫非常密切,而且首次涉及到坐標圖像。1.機械運動。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比如我們乘公交車從家到學校。位置發生變化,即可稱為機械運動。機械運動按照運動軌跡分成兩類,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需要注意的是生活中一些不屬於機械運動的現象。
  • 高一必看|拋體運動、圓周運動、萬有引力的全部知識點總結
    (3)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物理量:線速度:描述質點沿圓弧運動的快慢,V=S/t=2πR/T=R·w角速度:描述質點繞圓心轉動的快慢,w=θ/t=2π/T周期:質點繞圓周運動一圈所用時間.國際單位s,T越小,運動越快. T=1/f向心加速度:只改變速度的大小,而不改變速度的方向。
  • 看清活細胞裡分子運動速度的快慢—論文—科學網
    看清活細胞裡分子運動速度的快慢因此,發展一種全新的具有高空間解析度的擴散速率測定技術成為目前的一項難題。 2020年3月17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Ke Xu教授科研團隊在Nature Methods上發表了題為 「Single-molecule displacement mapping unveilsnanoscale heterogeneities in intracellulardiffusivity」 的文章,開發了活細胞內具有高解析度的擴散速率成像技術,並將它命名為SMdM技術
  • 解題技巧:曲徑通幽--巧用平均速度求加速度
    應用一、利用平均速度等於時間中點的瞬時速度,求解加速度。【典例1】.質點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經過連續兩段位移分別是s和2s,所用時間分別是t1和t2,則加速度為:該題巧妙之處,在於利用平均速度分別求解兩個時間中點的瞬時速度,然後再求加速度。真所謂:曲徑通幽,柳暗花明。
  • 考點七: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
    一、知識儲備:1.速度:位移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之比(物理意義:反映物體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2.定義式:v=s
  • 2020年中考物理輔導—力和運動(2)
    2.如何求速度(v)、路程(s)和時間(t)     (1)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這種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 平拋運動和圓周運動
    1.曲線運動 (1)物體作曲線運動的條件:運動質點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 (2)曲線運動的特點:質點在某一點的速度方向,就是通過該點的曲線的切線方向.質點的速度方向時刻在改變
  • 籃球運動中蹬地力量的大小,決定了移動速度的快慢
    籃球運動中蹬地力量的大小,決定了移動速度的快慢 移動技術
  • 機械運動:七個概念、兩個實驗、一個公式和三種方法
    5.變速直線運動:汽車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同,物體做直線運動時,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變化的,即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像這種速度變化的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6.速度: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 《圓周運動》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描述圓周運動快慢的兩個物理量——線速度、角速度,會推導二者之間的關係。【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傳動模型的應用,對線速度、角速度之間的關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析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 《圓周運動》說課稿
    本節課是從運動學的角度來研究勻速圓周運動 ,圍繞著如何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快慢展開,通過探究理清各個物理量的相互關係,並使學生能在具體的問題中加以應用。(過渡句)知道了教材特點,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學生特點。也就是我說課的第二部分:學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