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寒冷,大家都會注意身體各個部位的保暖,卻容易忘記給我們的眼睛保暖,實際上我們的眼睛也怕冷,很多眼病在冬季表現得更加明顯:眼睛乾澀酸脹、視力下降、看東西模糊、變形,眼前有黑點飄過……這些看似很平常的症狀,不僅影響視力和生活,嚴重的還會造成失明!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眼睛發生病變?已經患上眼病的人,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不打針、不手術、不雷射來恢復視力?
這段時間來看眼病的人非常多,包括遠程看病的一些患者,有些患者是因為受冷刺激、用眼過度、生活不規律等原因,誘發或加重了眼病,還有一些患者因為不及時治療而耽誤了病情。
患者可能在確診前有很長一段時間就出現了視力下降、模糊、眼前有黑影等眼部的變化,卻沒有立即引起重視,一拖再拖,等到症狀很嚴重了才去醫院治療,為時已晚。
孫主任也總結了這段時間眼病高發的四個原因:
1.寒冷刺激
冬季天冷風大,眼睛易受冷風刺激,老年人因淚腺淚道功能退化容易出現「迎風流淚」現象;寒冷的刺激還會使交感神經興奮,短時間內眼壓急劇升高,誘發青光眼,出現頭痛、眼睛脹痛、視力下降等;由於老年人血管硬化,末梢循環相對較差。冬季氣溫驟降,血管出現收縮異常,容易發生視力突然下降或喪失,俗稱「眼中風」。
2.用眼過度
冬季乾燥淚液蒸發較多,且戶外活動減少,宅在家中難免會增加對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容易引起視疲勞,患上乾眼症,出現眼睛乾澀、酸脹,喜歡揉眼。
提醒:高度近視的患者經常揉眼睛會增加視網膜脫落的風險。
3.生活不規律
睡眠不好,熬夜、暴飲暴食、缺乏運動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容易使眼壓升高,特別是熬夜更易導致眼壓升高,眼壓升高可能會導致青光眼,視神經萎縮,視力會逐漸減退甚至會失明。
4.不良情緒
情緒波動、過度緊張,會引起血壓、血糖波動,血壓、血糖控制不平穩,就容易導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底出血等眼病。
眼病有很多種類型,那麼在中老年人群中,有哪些高發的致盲眼病呢?
1白內障
白內障是全球第一致盲性眼病,長期不治療,會導致視物不清,最終導致失明。白內障視物感受:重影、模糊、顏色異常。
2青光眼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第一位不可逆致盲因素,急性青光眼發作時,可在24~48小時導致失明。
青光眼視物感受:所視畫面部分模糊。
3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我國視力受威脅的糖尿病視網膜病患者約有300萬人。
主要症狀:視野有斑點或黑色帶狀物漂浮、視力模糊、視覺波動、色彩失衡、視覺有黑點或盲區,嚴重者會導致視力喪失。
4黃斑變性
黃斑變性是一種退行性眼底疾病,可導致嚴重的中心視力下降及損失。
主要症狀:早期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一旦到了晚期,看東西會變形,視力迅速下降,中心或周邊出現暗點等症狀。
5眼底出血
眼底出血病因複雜,病程長,容易反覆發作,嚴重影響視力,引起諸多嚴重的併發症,最後導致失明。
孫偉主任提醒大家:上述五大眼部疾病如果不及時檢查治療,很容易導致失明,大家千萬不能忽視!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等基礎病的朋友尤其要注意自己的眼睛變化。
總結出一套「視清光明法」治療眼病,讓很多的眼病患者重現了光明,包括一些失去光感的、久治不愈的患者。
「視清光明法」三大法則
1調髒明目
眼的結構及其功能都與五臟六精氣作用密切相關。要根據患者的陰陽虛實而調髒。實症的要去實,虛症的要補虛,陽盛的要平陽,陰衰的要補陰。
2通絡明目
以外治法為主,通過各種儀器尋找相應臟腑病變對應的敏感部位進行循經按摩、經穴藥物滲透、離子導入、艾灸、針刺等外治方法。
3補血明目
對病灶進行針對性治療,經常用到補血止血湯,此方由黨參、黃芪、太子參、鐵皮石斛、當歸組成。
中醫講究整體治療,目的是消除患者發病的根本。「視清光明法」具有辨證施治、周期短、不易復發等優勢,強調對患者進行整體治療,口服湯藥,比如活血化瘀明目湯來調臟腑,加上一些外治法,
如雷電電摩儀、針灸等來通經絡,幫助患者逐漸恢復視力,降低復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