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研物理學新刊與青年學者一同成長 | Communications...

2021-01-09 科學網
儀鳴教授訪談:自然科研物理學新刊與青年學者一同成長 | Communications Physics

論文標題:Travel Grants for Early Career Researchers

期刊:Communications Physics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lhRYGLg8R3FMzrIJgW8Jig

Communications Physics《通訊-物理學》是自然科研旗下一本物理學新刊,在建刊一周年之際,我們邀請該刊編輯委員會成員儀鳴教授談談對於這本期刊的看法與願景,並請她為處於事業初期的年輕學者們提供了一些建議。

同時,自然科研旗下三本新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Communications Chemistry以及Communications Physics各為青年學者推出一個2500歐元的旅行補助獎。

歡迎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點擊申領,自然科研新刊與青年學者一同成長。

儀鳴教授是一位實驗凝聚態物理學者,致力於深入理解量子材料中「湧現」現象的基本機制。儀鳴教授的研究經驗主要集中在高溫超導領域。她利用一系列實驗手段,如角分辨光電子能譜,X射線散射技術等來研究這些神奇材料中奇異電子結構的行為。

儀鳴教授本科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MIT),並於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獲得博士學位,在校期間她一直攻讀物理專業。博士畢業後,她前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開始她的博士後研究,並將於2019年1月赴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就任副教授一職。儀鳴教授2015年榮獲歐萊雅美國女性科學獎學金,2016年獲得全球華人物理和天文學會傑出論文獎,2018年獲得William E.和Diane M. Spicer青年研究學者獎。

從2018年春季開始,她加入了《通訊-物理學》編輯委員會。

《通訊-物理學》是自然科研旗下一本新的開放獲取期刊,您對這本期刊是如何看待的?您加入編委會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我接受邀請成為《通訊-物理學》的編輯委員會成員,主要原因是我認為這是一個可以超越自己的研究方向,並在物理學其他領域內擴展我的視野的寶貴機會。此外,我投過很多期刊也審過稿件,卻從未有過處理和接收期刊稿件的經歷。我非常希望能更全面地了解同行評審的全過程,而這也是科學研究中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環。我非常感謝《通訊-物理學》在建刊之初,便給像我這樣的年輕學者提供了參與的機會,並相信我們能與期刊一起成長。

《通訊-物理學》剛建刊不久,發表的文章就已涵蓋了眾多物理學子領域,例如生物物理學,天文學,計算物理學和光學等。您在處理稿件的時候有什麼樣的感受嗎?

我主要處理跟我研究領域相關的稿件。談到編輯的責任方面,我覺得我還有許多可以學習的地方。我很感謝《通訊-物理學》的內部編輯們給予我的指導。必須要說的是,目前為止的編輯經歷讓我獲益良多,讓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編委成員這一角色,以及為了傳播更優秀的科研成果所需擔負的責任。

您認為《通訊-物理學》在整個物理學出版領域內處於什麼樣的位置?

我認為並且希望《通訊-物理學》可以成為一個重要且活躍的平臺,傳播優秀的研究工作,並促進我們對物理學各領域的了解。在科研出版領域內,開放獲取發展勢頭強勁,我期待看到它如何與科學界一起發展。

您如何解讀《通訊-物理學》讓年輕研究者更多地參與審稿及加入編委會這一舉措?

《通訊-物理學》正處於起步階段,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來塑造期刊,來最好地服務於科學界。我相信,通過讓像我這樣的年輕研究者擔任活躍的角色,該期刊展現出了前瞻性,為年輕科學家提供了更多機會,令他們可以為科學界做出多樣化的貢獻。這一點肯定也會體現在我們的審稿人構成上,會有更多的年輕學者參與進來。在此,我想做個宣傳,我們不止對研究型論文感興趣,也很歡迎專題性綜述,非常歡迎大家來信諮詢或提出寶貴的建議。如果有任何針對於改進科學出版流程以擴大科研影響力的意見或是反饋,也非常歡迎大家來信。

點擊進入助學金申請通道:

https://www.nature.com/early-career-travel-grants/apply?utm_source=Other_website&utm_medium=Website_links&utm_content=RenLi-MixedBrand-multijournal-Multidisciplinary-China&utm_campaign=ORG_USG_JRCN_RL_article_promotion_sciencenet_Oct_3rd

(來源:科學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Communications Physics編委——儀鳴教授訪談
    Communications Physics《通訊-物理學》是自然科研旗下一本物理學新刊,在建刊一周年之際,我們邀請該刊編輯委員會成員儀鳴教授談談對於這本期刊的看法與願景,並請她為處於事業初期的年輕學者們提供了一些建議。
  • 為材料學者提供一個有影響力的新平臺|Communications Materials...
  • 為材料學者提供一個有影響力的新平臺 | Communications Materials...
    自然科研旗下的Communications系列期刊很高興迎來了第四本期刊Communications Materials,我們邀請到該期刊的主編John Plummer博士為大家來介紹一下這本新刊的宗旨與目標。
  • 四名中國學者=四位新刊主編 | Springer新刊推薦
  • 騰訊頒發第二屆「自然科研全球影響力大獎」
    同時,騰訊還揭曉了第二屆「自然科研全球影響力大獎」的獲獎者——澳洲流行病學家及公共衛生研究人員Joshua Vogel博士。Vogel聚焦於全球早產難題,在孕產婦和兒童健康領域取得了一系列臨床研究成果。 「自然科研全球影響力大獎」由施普林格·自然旗下的自然科研聯合騰訊公司於2018年11月推出,旨在表彰在解決全球性挑戰、推進人類可持續發展上作出突出貢獻的青年科研人員。
  • 青年教師張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土壤細菌多樣性分布格局的潛在驅動機制10月27日,環境與規劃學院青年教師張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題為「Local community assembly mechanisms shape
  • 化學測量學青年學者論壇圓滿落幕
    本站訊(通訊員 張振 包妍妍)2018年12月5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主辦,天津大學承辦的「化學測量學青年學者論壇」在天津隆重召開。此次論壇為期3日,來自全國多所高校和中國科學院院所的90餘名化學測量學領域的知名專家及優秀青年學者(包括5名中國科學院院士、17名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匯聚一堂。
  • 我區兩名青年學者參加第三屆中國青年哲學論壇
    2020年9月1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青年哲學論壇」,以線上會議形式如期舉行。中國社科院哲學所黨委書記王立勝、中國社科院哲學所所長張志強、《哲學動態》編輯部主任陳薇分別在會上致辭,廣西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等廣西青年學者參加了論壇。
  • 第四屆國際青年學者神舟論壇在校舉行
    哈工大報訊(劉培香/文 辛然/圖)12月28日至29日,以「百年工大 緣聚神舟」為主題的第四屆國際青年學者神舟論壇在校舉行。來自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等世界知名學府的百餘位青年學者相聚哈工大,暢談發展,共話夢想。28日上午,論壇開幕式在活動中心101舉行。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安實,副校長曹喜濱、劉宏出席論壇開幕式。開幕式由劉宏主持。
  • 第六屆全國實驗力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在合肥召開
    雷天剛處長介紹了全國實驗力學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的起源、要求及發展狀況。龔興龍教授在致辭中指出,應充分依託國家大科學裝置,並加強青年研究隊伍的培育。,旨在為與會青年學者提供與力學前輩和大師對話的平臺,就實驗力學的發展趨勢及所面臨的挑戰進行深層次探討,並針對青年學者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
  • 顯著降低早產兒死亡率科學家獲第二屆自然科研全球影響力大獎
    中新網北京11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自然科研7日發布消息說,第二屆自然科研全球影響力大獎當天揭曉,澳大利亞流行病學家及公共衛生研究人員Joshua Vogel博士以其科研成果顯著降低早產兒死亡率獲得本屆大獎。
  • 2020「香江學者」、「澳門青年學者」獲選結果公布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8月28日,中國博士後官網發布了《關於2020年度 「香江學者計劃」獲選結果的通知》和《關於2020年度 「澳門青年學者計劃」獲選結果的通知》,分別確定資助「香江學者」60人、資助「澳門青年學者」30人和6名候補人選。
  • ...年(第二屆)思索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暨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公告
    【MBA中國網訊】上海外國語大學2019年(第二屆)思索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暨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將於12月26日﹣27日在上海舉辦。本次論壇旨在通過學術交流的方式,以學校現有的外國語言文學、政治學、工商管理、新聞傳播學、中國語言文學、應用經濟學、教育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九大學科為導向,面向全球,邀請一批具有優秀學術背景與學術潛質的青年學者來到我校,以學術前沿和熱點問題的學術研討為契機,為海內外優秀青年學者搭建交流與合作平臺,促進海內外優秀青年學者了解上外,促成來自全球的優秀青年學者來校創新創業,為上海的發展做出貢獻。
  • 物理學的成長
    阿基米德除了對槓桿原理有了清晰的認識之外,對水的浮力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阿基米德一直是人類物理學的第一人,好長一段時間沒有人能夠超越,直到一千年以後牛頓的出現,才把物理學推向了新高度。古人一直在試圖解釋一些常見的物理現象,其中包括大思想家亞里斯多德。古代的學者們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它們的重量大小決定的,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
  • 科研成果顯著降低早產兒死亡率 澳洲科學家榮獲自然科研與騰訊聯合大獎
    DoNews11月7日消息(記者 翟繼茹)7日,記者從騰訊獲悉,澳洲流行病學家及公共衛生研究人員Joshua Vogel博士榮獲第二屆「自然科研全球影響力大獎(Nature Research Awards for Driving Global Impact)」。
  • 第二屆北航寧波梅山國際青年學者學術論壇舉行
    今天(11月21日)上午,第二屆北航寧波梅山國際青年學者學術論壇在北侖舉行。本次論壇緊扣「科技創新與產教融合」主題,開展科研攻關、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層面的交流,以有力促進北航「紮根中國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和寧波市「科技創新2025」重大專項實施。
  • 自然科研與雅詩蘭黛公司推出激勵科研女性的全球獎
    首屆自然科研-勵志科學獎和自然科研-創新科學獎(Nature Research Awards for Inspiring Science and Innovating Science)是與雅詩蘭黛公司合作推出的,將用來表彰那些激勵人心的、處於事業發展初期的女性科學家,以及致力於支持婦女和女童參與科學的人們。
  • 香港多所高校的年輕學者獲2020年度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資助
    新華社香港9月22日電(記者張雅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20年度「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日前公布結果,來自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5所高校的21名學者的項目獲選,每人獲120萬元人民幣資助金額。記者22日從香港相關高校獲悉,港大有7名學者獲選,科大有5人、香港理工大學有4人、香港中文大學有3人、香港城市大學有2人。這次獲選的研究項目涉及不同範疇,包括醫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物理學、數學、化學、工程學、電腦科學、地理學等。有關學者所獲的資助金額可直接在香港作研究經費,資助期限3年。
  • 青年歷史學者與變革時代的碰撞|新史記
    因此,我們期望通過回答「當今的青年學者如何寫史」這個問題,為當下確立坐標,為未來提供方向。2020年9月19日《新京報書評周刊》新史記:青年歷史學者與他們的歷史寫作撰文|李夏恩新史記青年歷史學者與變革時代的碰撞每個職業都有屬於自己的刻板成見,歷史學者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