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商業洞察
1
成熟的女人
自帶光芒
這兩天,陳數火爆了微博。
原來40多歲的她在家隔離期間做起了網絡直播,內容是口紅。
直播裡,陳數戴著眼鏡,和網友互動,美得一塌糊塗。事業有成的陳數當然不靠直播賺錢,她說做這個只是為了嘗試新鮮事物,向年輕人一樣去擁抱這個世界。
可是,玩票的陳數卻秒殺了無數帶貨主播,她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成熟優雅的女人,可以有多迷人。
直播大火以後,陳數的微博粉絲猛增到805萬。
網友一陣驚呼:認真試色的樣子真的太有魅力了吧!不但演技在線,給大家種草口紅也非常在行,這麼有魅力的數姐你愛了嗎?
網友@回首而已說:陳數的口紅直播也太專業了吧,帶貨屆冉冉升起的新星啊。
網友@還愛夏天說:要不是演技太出色拿了影后,數姐恐怕已經是口紅一姐了。
都說人到中年,人生半坡。四十歲是人生的一道坎。
有的人越挫越勇,在歲月的磨礪中漸漸找到了方向感,於是後半程發力,逆勢上揚;
也有的人,沾染了各種甩鍋偷懶不作為的老油條習氣,陷入間接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的怪圈裡無法自拔。
更有的人,未老先衰,從生理到心態上,都已經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油膩大叔大媽。
沒有人可以阻擋歲月的流逝,但是以怎樣地態度對待中年的生活,卻會給我們的後半生帶來千差萬別的影響。
可是,中年的我們,真的只有等待來自歲月的裁決嗎?
77年出生的陳數告訴我們:不一定。
2
40歲
其實是新的20歲
這些年我們常聽到「中年焦慮」這個詞。
許多40歲以後的中年人,不僅沒有迎來穩定的人生。相反,似乎到了一個不進則退的節點。
有人說:最慫不過中年人,一怕降薪,二怕失業,三怕生病。
這樣的多重壓力下,那些40歲中年人,要麼活得累得像條狗,要麼喪失對工作和生活的激情,在一畝三分地的既得利益中混吃等死。
面對中年危機,我覺得在《奇遇人生》裡,毛不易說過一句話倒是點出了問題的本質:
其實,四十歲還很年輕,倒也不至於考慮這麼多,四十歲就是新的二十歲。
我非常欣賞主持人董卿。
不是因為她年少成名,一路順風順水。
而是因為年過40以後,她的韌性與底氣。
畢竟在主持圈,最不缺的就是年輕的肉體。董卿一度陷入自我定位的迷失之中。
可是,她並沒有焦慮,更沒有著急去搶位置,而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用心打磨自己的人生境界。
結果有了《詩詞大會》上驚豔無數觀眾的主持。
哲人西塞羅說:
人並不隨著歲月的累積而衰老,而是隨著沒有良好的心態而老。
雖然歲月增添皮膚上的皺紋;但也只有熱情冷卻時,精神才會枯萎、鬆散。
其實,你的後半生是好是壞,並不完全取決於你的年齡,更加依賴於你的態度。
人到中年,把40歲當成一個新的20歲重新來過,是一種遠見,更是一種豁達。
如果在年齡上做不了一個年輕人,至少請你在心態上做一個年輕人,這才是對中年最好的敬畏。
3
身體和思維
一定要有一個在路上
人到中年,除了保持一顆健康積極的心態,還有兩樣東西至關重要。
一是強健的體魄;二是開放的思維。
首先,不管你是富貴還是貧窮,健康的身體永遠是你最珍貴的財富。
有句話說得好:
一個人的身體健康是1,而財富、感情、事業,家庭…….都是1後面的0。
只有依附於這個1,0的存在才會有意義,如果沒了這個1,那麼一切都將不存在。
每日經濟新聞曾一針見血地指出:
很多人願意花20萬元去買燕窩,卻不肯花20分鐘去跑步,健康不是用錢買來的。
人到中年,我們固然還要去追求人生的價值,可是要真正活得快樂與舒服,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
比如,按時吃飯,別熬夜,別過量飲酒,別憋尿,別久坐不動,少吃油炸食物,喝水多吃水果蔬菜。
再比如,定期去運動,放肆去流汗,經常檢查身體,不過度縱慾。
人到中年,再也不能在短期內野蠻生長,而是應該在長期內計劃合理,作息規律,讓你的生活適度、從容、可持續。
因為唯有強健的身軀,才是抵抗人生巨變最大的底氣。
其次,就是保持思維的年輕化,在可能的範圍內自我迭代。
作家劉潤有個說法:保持開放的思維,最快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盯著身邊那些厲害的年輕人,看他們在看什麼書,做什麼事,對什麼感興趣……
而僵化與保守,恰恰是大多數中年人的通病。
向年輕人學習,意味著不斷接納新鮮事物和資訊,對知識結構和技能的鈍化保持必要的警惕。
管理學家米德曾說過:「我們所有人,都要向優秀的年輕人學習。不是因為他們更理解未來,而是因為就是他們構成了未來。」
羅振宇也曾對北大學生說:「變化越來越快,意味著過去經驗積累的價值越來越低。如果我有些觀點和你們的不一樣,那八成是我錯了。」
如果40歲的中年人能夠從年輕一代中捕捉最新的信息,時刻保持知識和思維的清醒,那麼,年齡對他而言,真的只是數字而已。
4
人生最壞的結局
不過是大器晚成
奧斯卡影帝摩根弗裡曼在好萊塢摸爬滾打了30年,直到57歲才憑藉《肖申克的救贖》一舉成名。
湘軍領袖曾國藩在翰林院清苦了大半輩子,始終養望儲材,不曾懈怠。終於迎來施展抱負的天地,成為晚清第一名臣。
所以,成功的時間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持之以恆地付出。
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
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在自己的時區裡奮力向前,對別人的成績不嫉妒,對自己的不足不避諱,你會發現,一切都準時。
宋代哲學家張載在《西銘》裡說: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憂戚貧賤,庸玉汝於成。
那些堅持終生學習,終身進步的人,終會被這個世界悄悄獎賞。
相信那些我們曾看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人,終將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顯示出意義,指引著我們更加從容淡定地走過人生的每一個20年。
請記住:有時候,你不是註定勞而不獲,只是屬於你的天命尚未到來。
比起庸碌無為的人生,那些在跑道上不斷奔跑的人更值得我們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