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曝光三要素之外,白平衡的設置是相對常用的一個參數。那麼,我們該怎麼設置白平衡呢?
學習白平衡的相關知識,首先需要知道白平衡是什麼,理解白平衡與色溫的關係,然後如何選擇白平衡來調整照片氛圍,最後是自動白平衡與後期調整。
1、白平衡是什麼?
白平衡,是相機為了應對色溫變化導致的色彩偏移問題,還原拍攝主體的真實色彩,相對地維持「白色」的平衡。白平衡最初是為了還原真實色彩而設置的功能,但是到了後期,眾多拍攝者為了獲得更有色彩氛圍的照片,常常將白平衡故意「調錯」。
所以,白平衡常常控制著照片色彩,主要是暖黃氛圍和冷藍氛圍,當然還控制著其他色彩,大家可以去了解下色彩偏移,本文不展開說明。
2、白平衡與色溫的關係
白平衡的調整,其實是調整相機中的色溫數值,但要明白一點,相機中的色溫帶來的色彩變化與物理學中的色溫帶來的色彩變化剛好相反,我們來為大家做一個詳細的講解。
①物理學的色溫
在物理學中,色溫是指標準黑體隨著溫度的增加,會發生顏色的變化。隨著溫度的升高,顏色變化是紅→黃→白→藍,如下圖所示。
所以,清晨或傍晚時的天空多是紅色、正午的晴空是藍色、爐火純青說明溫度高等等,都是涉及到色溫。
②白平衡的色溫
白平衡的主要作用就是還原真實色彩,維持「白色」平衡。
所以,當環境中色溫帶來的色彩出現變化時,為了保持相對的「白色」平衡,所以白平衡帶來的色彩變化就需要與物理學中色溫的色彩變化剛好相反,從而「中和」達到「白色」的平衡,如下圖所示。
我們也可以用下面的對應表來做簡單說明,當色溫為3000K時的色彩,相當於白平衡8000K時的色彩;當色溫7000K時的色彩,相當於白平衡4000K時的色彩。
也就是說:
色溫數值從小到大變化,色彩變化是紅→黃→白→藍;
白平衡數值從小到大變化,色彩變化是藍→白→黃→紅。
3、如何控制白平衡來調整照片氛圍
想要做到相對合適的白平衡,我們需要根據不同場景下的色溫來調整白平衡,但很多人並不清楚如何判斷當時的色溫,所以很多相機粗略地設置有多個不同的白平衡模式,比如下圖。
當然,如果不能判斷,或者說懶得判斷拍攝環境的白平衡,那麼不妨設置為自動白平衡,一般情況下不會出錯。
如何故意「調錯」白平衡來拍攝呢?
白平衡,如果設置為自動白平衡,那麼基本沒什麼好講的,關鍵是很多拍攝者喜歡將白平衡故意「調錯」,從而獲得不錯的色彩氛圍:暖黃氛圍、冷藍氛圍。
當白平衡比正常數值偏高,那麼照片就會呈現為暖黃調;
當白平衡比正常數值偏低,那麼照片就會呈現為冷藍調。
這邊的正常數值是指自動白平衡下的白平衡的色溫值。
當我們拍攝人像、落葉、陽光或其他場景時,我們將白平衡手動調高,那麼照片的色調就會偏黃色,整體氛圍給人以溫暖的感覺。
而當我們拍攝雪景、藍天等場景時,將白平衡手動調低,拍攝出來的雪景就會偏藍色,雪景給人更冷的感覺;而藍天會因為較低的白平衡而顯得更藍,加深藍天效果。如果是拍攝人像,較低的白平衡會讓人更冷硬。
所以,想要獲得暖黃調的效果,就增加白平衡;想要獲得冷藍調的效果,就降低白平衡。
4、自動白平衡與後期調整
如果是自動白平衡拍攝出來的照片要如何獲得暖黃調或冷藍調的效果呢?其實只需要進行簡單的後期調整就可以了,後期處理軟體中可以對照片的「色溫」進行調整,自動白平衡拍攝出來的照片就在後期軟體中自由調整「色溫」,獲得自己想要的效果。
當然,有些人覺得後期處理麻煩,就會在拍攝之前調整好白平衡的數值,拍攝結束後的照片直接拿來使用;有些人則喜歡前期快速完成拍攝,後期進行優化;其實都是一樣的,只是習慣不同而已。
希望本文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期待攝友們能分享更多經驗技巧,歡迎留言討論、分享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