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王菲張惠妹寫過歌,感慨現在聽歌沒儀式感

2020-12-02 新京報

11月18日晚,根據著名音樂唱作人黃舒駿經典歌曲所改編的點唱機音樂劇《馬不停蹄的憂傷》在天橋藝術中心完成了在北京的六場演出之後圓滿落幕。這部音樂劇的故事源起於黃舒駿歌曲《永遠20歲》中的歌詞:「只要一天真愛出現,她就會安心老去。」

從黃舒駿個人100多首原創作品中選取了最為歌迷所熟知的18首歌曲,講述了一個神秘女子在歲月與愛的抉擇,以每個人都希望獲得「愛的永恆」為全劇核心線索,劇情雖輕鬆搞笑,又不乏浪漫感人。

音樂劇的項目發起人、出品方致敬文化也正是因為看中黃舒駿《馬不停蹄的憂傷》與《雁渡寒潭》這兩張專輯前後連貫的敘事性與一脈延續的情感表達,和國內新生音樂劇創作者的誕生與韓國音樂劇經驗借鑑,國內音樂劇市場的潛力,歷經三年籌備推出此劇。創作團隊包括導演劉曉邑、音樂總監魏詩泉等活躍在一線國內的新生代音樂劇專業人才,以及起用了韓國音樂劇編劇尹京熙與導演吳世赫、編舞申善浩。

主辦方供圖

作為發行於1988年黃舒駿的第一張專輯《馬不停蹄的憂傷》中的音樂充滿了強烈的個人色彩,尤其歌詞創作,用詞考究、充滿詩意、寓意深遠,一經推出便引起了華語樂壇的關注。

在之後的13年間,黃舒駿總共發行了10張專輯,《馬不停蹄的憂傷》、《雁過寒潭》、《戀愛症候群》,《改變1995》等歌曲均成為了至今傳唱度極高的華語流行樂的經典之作。轉入幕後,黃舒駿作為五大唱片公司首位華人音樂總監,曾為王菲、張惠妹、辛曉琪等歌手創作並製作專輯。

今年恰逢黃舒駿出道30周年,新京報記者專訪這位低調音樂人,聽他道來出道30年來關於流行音樂,關於他現在眼中世界的感悟。

10%的參與換來退休前的驚喜

用自己百分之百的音樂作品去製作一部音樂劇,對於黃舒駿的感覺首先當然是意外,這的確不屬於過去在做音樂的歷程中自己所想過的一種創作形式。當兩年前開始有人要把自己的作品做成音樂劇的時候,他所產生的第一個念頭便是人生真奇妙,自己竟然會有這個可能,第二個感想則是自己是幸運的。「因為古今中外所有在流行音樂界曾經有過成績的人,即使比我的歌曲傳唱度再高也不見得能擁有這樣一個機會做一部全部由自己音樂作品組成的音樂劇,這是一個很大的福氣。」黃舒駿說。

音樂劇在兩年創作進程當中,並沒有想像中的順利,甚至黃舒駿一度懷疑這部作品最終到底能不能完成。對於這部作品90%以上時間都沒有參與的黃舒駿來說,自己只是在剩下10%的最後關頭,說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他坦言「前面90%我連選歌都沒有參與,很信任他們,也都是我自己寫的歌,所以就讓他們去決定。」如果說有參與,或許只是自己提出了一個這部作品很重要的故事架構,同時也來自於作品《永遠20 歲》的一句歌詞「只要一天真愛出現,她就會安心老去。」黃舒駿直言自己剛拿到劇本時的感受,在他看來,隨著劇情的發展,發現有很多地方話說到一半,就有點像說不下去了,演員就要唱歌。「我們希望對白跟歌詞是密切結合的,演員到達某種情緒之上是必須要唱歌的,而不是說因為要唱歌,所以我才要講話讓這首歌出現,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馬不停蹄的憂傷》北京場劇照。主辦方供圖

在觀看聯排之前,黃舒駿的內心還是非常忐忑的,他並不清楚自己在有限的10%的參與創作中,所提出的建議有沒有被採納,音樂劇對於自己來說畢竟是另一個專業,最終的呈現與自己的想像有多大差距,這一切都是未知數。他覺得,「從始至終我都保持著尊重專業態度,當我看完聯排之後,它的確比想像中的好。這種好,不是說它已經達到一個完美狀態,而是完成甚至超出了我在預期中所界定的一個標準。」特別是今年黃舒駿出道30周年,在他以前想像中的30周年,要麼自己早已退休,要麼就是開個出道30周年演唱會,但唯一沒想到的卻是以一部音樂劇來紀念自己的出道30周年,算是一個意外的驚喜。

曾一年做出30位藝人的46張唱片

如果出道這30年的時間有界定的話,從1988年-1995年間的前七年,對於黃舒駿來說是一個百分之百個人創作時期,是在一種誰也不理會的狀態下,非常純粹的創作時期,那時的他唯一使命就是把歌寫好。

1988年3月24日,黃舒駿發行了人生第一張專輯。圖/藝人微博

音樂劇《馬不停蹄的憂傷》首演前,黃舒駿的父親去世,時至今日他依然難掩傷感之情,在他看來,父親是影響自己走上音樂之路關鍵性的人物。黃舒駿讀大三時,晚上回家拿著人生第一份唱片公司合約,帶著魯莽與衝動準備去為自己的選擇抗爭時,卻沒有發生任何想像中要與家人激烈理論的場面,他說,「 從父親開始我得到了家人很多祝福,這讓我反而義無反顧地走上這條路,現在回想起來那天的情景還是很激動的。」

29歲那年,黃舒駿創了一個紀錄,他成為第一位擔任國際五大唱片公司音樂總監的臺灣本土創作型藝人。當年全球五大唱片公司的概念,在如今的黃舒駿看來,已經慢慢整並為三小唱片公司,如今的唱片公司本身已經萎縮到一個以版權為主的音樂產業,都是由個人的音樂工作室製作出來的音樂後,再交給唱片公司去發行,與從前的五大唱片的概念完全不同。他回憶,「 我是1995年擔任EMI 的音樂總監,當時一年要做30位左右藝人的46張唱片,在兩年時間裡共做了70張唱片。如今還有誰有這樣的機會,但這就是我們那一代的音樂人的狀態。」

黃舒駿微博發文回憶周慧敏26年前在臺灣發片的時光,曾為她寫《近情情怯》

黃舒駿任音樂總監時華語地區最當紅的歌手有一半都在EMI,如黃鶯鶯、吳倩蓮、彭羚、楊採妮等人。黃舒駿還記得曾探班一家錄音室,發現三個錄音室同時錄製的藝人都來自EMI,且都是他要製作的專輯。若是以每年製作46張唱片的速度來計算,一個月黃舒駿就要做4張唱片,平均下來一星期一張,在黃舒駿看來,那時真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一個藝人的唱片火了,馬上另外一個新人又起來了,與現在多年難出一個明星完全兩回事。當記者繼續想刨根問底,在他經手製作過的所有唱片中,哪一張唱片是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時,黃舒駿的回答卻是「我自己」。

當選秀節目評委超過十年

黃舒駿認為自己其實從2000年就已經離開音樂界進入網際網路行業的創業階段,他解釋說「當初網際網路將我們音樂消滅,現在我就直接去看看網際網路到底是怎麼回事。」

2000年黃舒駿在臺灣創立了DV8網絡公司,並直言在很多年前,自己就已經把Live表演跟網絡直播結合在一起,這可比如今很多知名的視頻網站要早很多年,在此之後,黃舒駿還創辦了一家專門整合行銷與內容的製作公司。

在經營公司的同時,以求深造的黃舒駿回到母校臺灣大學攻讀EMBA。2005年開始,黃舒駿進入了自己的選秀節目評委時代,從第一個擔任評委的臺灣綜藝《快樂星期天》,到大陸節目《絕對唱響》、《中國達人秀》、《聲動亞洲》、《媽媽咪呀》等,黃舒駿坦言「萬萬沒有想到這個階段竟佔我人生這麼大的比重,我超過十年的時間都在做選秀節目。」

《媽媽咪呀》劇照。圖/藝人微博

黃舒駿表示,做評委的經驗其實也是從一個藝術家到做製作人的經歷中累積而出,選秀中點評的語言與觀點,都是當時在做自己的音樂時、在做別人的唱片時,與多位藝人和其他音樂人溝通所積累下來的談話技巧,只是把它們搬上了電視後,就變成了評委的語言。

從歌手、音樂總監、評委到投資人等一系列身份的轉變,對於自己出道的30年,黃舒駿最後還是用了自己習慣的方式進行了總結,「我以前寫過一首歌叫《什麼年紀玩什麼遊戲》這就是我對於自己30年來的感覺,或者說用這首歌來引申出這樣一個結論:我一直用認真的態度來遊戲,用遊戲的態度來做認真的事情,或許就是我這30年。」

而面對不斷被人問及是否還會重返歌壇,黃舒駿坦言,有些藝人說自己要退出演藝圈、歌壇,其實看上去都是些沒有意義的話,他認為,有的人一直在歌壇卻沒有人在意他的存在,如果要離開你就安靜地離開好了,就像金庸先生講的那樣「人生就是大鬧一場,然後安靜離去」不需要宣布。

黃舒駿覺得「至於自己到底在不在歌壇這個問題,其實已經不重要,自己曾經寫的歌,如果大家還很喜歡,那我就一直存在,如果寫的歌大家已經不再喜歡那就不在歌壇了。」

如今的流行音樂是「流量」音樂

王菲贈黃舒駿專輯,1994 年曾為她寫《只願為你守著約》

黃舒駿覺得流行音樂最好的那個時代,歌手準入門檻其實很高,但只要進入這行後便擁有一個非常集中和公開播放的渠道,所以作品才能得以流傳。那時人們享受音樂最重要的途徑是通過電臺,或是去買一盒磁帶,「當你準備要聽一首歌之前,還要把磁帶放進錄音機的卡座裡,這具有很強的儀式感。」

可在黃舒駿的記憶中,如此珍貴的具有儀式感的事情已經不復存在,「當年推倒唱片公司,剝奪了人類聽音樂習慣的那些所謂網際網路英雄,抱著一種劫富濟貧的精神,在網際網路做免費分享。如果將音樂形容為我們曾經餐桌上的一道主菜,那麼現在它已變成了一道無足輕重的配菜,如今更不是影音娛樂形式下的主角。如果我們現在去問一問,曾經那些把流行音樂消滅掉的網際網路人士,問一問他們現在高不高興,聽一聽他們會怎麼說,我想他們至今也不會認錯的。」

流行音樂發展到今天,在黃舒駿看來,已經越來越往背景音樂或者情境音樂的趨勢上發展,現在很多被稱之為「流量」的歌手或者藝人,他們即使變成既可以演又可以唱,也可以做任何事情的全能藝人,但是他們所創作出來的音樂如果依舊不能被人傳唱,如何稱之為流行音樂?「現在很多狂熱粉絲用不同的形式去支持藝人,其實這在我們那個時代也很正常,但不管使用任何手法,終究這個人的音樂作品還是沒有流行起來。以前流行起來的音樂都是現在KTV 裡唱的那些歌曲,當年真的是流行,並深深印在每個人的腦子裡。」

黃舒駿隨即也反問記者,「此刻你現在腦子裡有沒有張學友的《吻別》,或者張惠妹的任何一首歌曲,如果有,這就是流行,騙不了人的。不過你今天提醒了我,我們也可以將現在的流行音樂換一個叫法,叫流量音樂,這很值得去思考。」

新京報記者 劉臻 編輯 吳奇函 校對 柳寶慶

相關焦點

  • ...的他原來寫過《甜蜜蜜》《小城故事》,連王菲都用他的歌做專輯名
    《踏浪》這首歌於1980年代初傳入大陸,曾被唱得街知巷聞,這就是為什麼現在這首歌的舞曲版在大陸重新走紅的原因——當年挽著喇叭褲男票提著雙喇叭收錄機放著《踏浪》在街上呼嘯而過的時髦小女生,現在已經是廣場舞大媽主力軍了
  • 聽歌的人再無情,也總有一句歌詞能打動我們的心
    寫歌的人假正經,聽歌的人最無情。當我們聽歌的時候,我們在聽些什麼?有沒有一首歌,一旦聽到就讓你淚流滿面?乍看普通的歌曲背後,是不是藏著你獨一無二的故事?上一期,踢踢向大家徵集「哪一句歌詞最觸動你心?為什麼?」看了回復,踢踢更相信一點: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生。聽歌的人再無情,也總有一句歌詞打動你心。
  • 《上弦樂》潘協慶開講 《飛》原為張惠妹而作
    潘協慶不僅首度公開三首經典的DEMO,獻上精彩清唱,還大方爆料王菲作品《飛》原本是為張惠妹量身定做。在《上弦樂公開課》第二期中,臺灣著名音樂人潘協慶以「我的幸福創作觀」為題分享了他的創作秘籍,從怎樣培養感受力和想像力、怎樣在生活中積累創作素材等方面娓娓道來。
  • 王菲最紅的時候相當於現在哪個歌手?
    網友夢就娛樂:在九十年代的香港,正逢張國榮、羅大佑等人的隱退,王菲曾「統治」香港華語樂壇十年。而現在沒有哪一個歌手有如此大的成就,那時候她的每一首歌都堪稱經典,但是現在仍然沒有一個歌手的每一歌個能被稱為經典,所以王菲最紅時那時沒有歌手能和她匹敵,現在也沒有。
  • 捧紅張惠妹的,不是陳鎮川,而是歌曲《大海》背後故事的他!
    他是張惠妹的伯樂,張惠妹的大哥、恩師和引路人,如果沒有他或許也沒有今日的張惠妹。一首《大海》相信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發行於1992年,至今廣為流傳。唱這首歌的人正是張雨生,但是這首歌背後的故事,估計就沒多少人知道了,這也是張雨生走上音樂道路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張雨生一生的痛。
  • 推薦10首王菲的歌曲,很小眾
    我問95後的小年輕,王菲有什麼歌值得一聽再聽?他們會瞪大眼睛問:王菲不就是唱過《傳奇》和《匆匆那年》嘛,還有什麼歌?本著好歌不容錯過的精神,我今天就來推薦一下王菲的其他好聽的歌曲。王菲在歌曲中的副歌部分,運用了捲舌拖音的技巧。我曾經翻唱過,在KTV裡,從此沒人敢和我搶話筒。
  • 他唱功不輸任賢齊,幫張學友寫過歌,如今跟不上潮流,漸漸被遺忘
    他唱功不輸任賢齊,幫張學友寫過歌,如今歌曲跟不上潮流,漸漸被遺忘!如今樂壇上誕生了很多優秀的歌手,但卻無法與20世紀的樂壇相比,當時的歌手不僅聲線特別,更是有很好的創作能力。而今天要說的這一位歌手,他聲線很特別,同時也為很多歌手寫過歌,他就是張宇。提起張宇,很多人都會拿他與任賢齊比較,兩人都是臺灣樂壇的歌手,實力相當,但曲風卻是完全不同。任賢齊的曲風是比較輕鬆、歡樂,當年他憑藉一首《心太軟》一炮而紅,紅遍大江南北,之後更是有《浪花一朵朵》、《對面的女孩看過來》、《花太香》等經典歌曲。
  • 不只是威神V,沒想到95後的歌單還藏有這樣的懷舊金曲!
    引領華語樂壇黃金時代的他們萬萬沒想到,95後心目中的老歌手竟然也和85後們差不多。鄧麗君、李宗盛、羅大佑、林憶蓮、張國榮、關淑怡、張學友、梅豔芳、張雨生、孟庭葦、王菲等都有被提及,幾乎囊括了整個8090年代的華語樂壇。
  • 《歌手》:林憶蓮翻唱王菲 彭佳慧致敬林憶蓮[圖]
    原標題:林憶蓮翻唱王菲,彭佳慧致敬林憶蓮 惺惺相惜,林憶蓮翻唱王菲舊作 今年在《歌手》舞臺上,林憶蓮的選歌路線一直都非常任性,她絲毫沒有受到「天后」光環的束縛,陸續選擇了孫燕姿、張惠妹、五月天、林俊傑等諸多大家熟悉的大腕們的作品。出道至今,有關她與王菲的比較都不曾間斷。而在第九期競演中,林憶蓮選擇了王菲早期的粵語歌代表作《多得他》,加入新的編曲後還有三處海豚音,引來全場集體懷舊。
  • 他是王菲不為人知的前男友?出任《明日之子4》教師的梁龍有故事
    好在曾經的粉絲沒脫粉,現在因為美妝關注他的人也能聽他的音樂。要說起天后王菲的前男友,很多人可能沒聽說過有梁龍這麼一號人。他表示,自己是在2003年前後與王菲有過一段情的。 梁龍一番真實感慨卻還是引來了不少攻擊,認為他就是想蹭王菲的熱度,甚至不少人覺得他只是單方面的自作多情,後來梁龍也表示:「與王菲的舊事不會再提」。
  • 《匆匆那年》主題曲公布 彭于晏王菲同唱一首歌
    活動現場,片方公布由天后王菲演唱的電影同名主題曲《匆匆那年》,而這首歌正是彭于晏飾演的陳尋在片中寫給女友方茴的情歌。發布會上,王菲驚喜現身,彭于晏表示:「沒想到能和天后以這種方式合作,真的太開心了。」而他主演的電影《黃飛鴻之英雄有夢》也獲五月天演唱主題曲,天團天后都為他獻聲。
  • 謝霆鋒這首寫給王菲的歌,硬是火了17年
    然後又在節目上公開diss如今的流行審美觀和小鮮肉,更是直言到:「我有點厭倦現在流行的韓風,我非常討厭,不是說人家不好,男生該找回男生該有的荷爾蒙。」此言論一出,立即引起了網友的熱議,而伴隨這些話題的一個個熱議,謝霆鋒也越來越被網友們所認同。
  • 若有天不再聽這歌了,那你一定是快樂起來了,王菲的經典歌曲
    有人說關於這首歌,聽來聽去還是聽回了原版,鋼琴和歌聲錯落有致,冷清地揪心,好像從高樓大風呼嘯的樓頂看見灰色天空中烏雲急速的流淌而過,而聽歌的你在噩夢般的漩渦中無止境的沉陷。這首歌就是王菲的經典之作,夕爺作詞的經典《暗湧》。
  • 還記得周杰倫寫的第一首歌嗎?連他自己都忘記歌詞了
    不過前幾天發布的《不愛我拉倒》似乎就不一樣了,網絡上批評聲一片,全是吐槽歌詞太土的,說周杰倫的歌詞現在怎麼這麼土味,不過雖然土但也是五行之一啊。其實小黑覺得「哥練的胸肌,如果你還想靠」歌詞還是很接地氣的,正如杰倫說的那樣:聽歌不用太認真,爽就好!
  • 中島美雪給華人歌手寫的唯一一首歌,交給當時產後復出的王菲首唱
    王菲,一般人會把她定位成香港歌手;她的香港身份證上有三顆星,被法定為"香港永久居民"。可是,如果你問她:"你是香港人還是北京人?"王菲每次都毫不猶豫地回答:"北京人"。她清晰地記得:"我是1987年12月21日入境的。當時整天在數日子,什麼時候才可以回去。而且,完全不會廣東話,不知道人家在說什麼。"儘管名成利就,她也只把香港視為一個讓她大展所長的舞臺;儘管她曾經義無反顧地在這地方戀愛過。
  • 網易雲音樂年終策劃:一首歌如何治癒一個人?
    十幾位不同年齡層的用戶和王嘉爾、吳青峰、寶石gem、焦邁奇、刺蝟一起圍繞歌曲說出真實感受,網友看完感慨:「音樂能夠把人從深淵拉出來,好的音樂能治癒心靈。」金曲流量背後的秘密是什麼?從網易雲音樂的這個盲聽實驗短片中,可以找到部分答案。
  • 張宇最成功的一次失誤,臨時創作的一首歌,卻讓她成為金曲歌后!
    張宇最成功的一次失誤,臨時創作的一首歌,卻讓她成為金曲歌后!文/號外娛樂之靜靜 圖/網絡在最近的第30屆臺灣金曲頒獎典禮,leo王成最大黑馬拿下最佳男歌手;林憶蓮力壓蔡依林,勇奪金曲歌后。要說華語樂壇這麼多年最有影響力的獎項就是這檔金曲獎,內地的一些歌手稍微拿到點提名就可以吹捧好長時間,更不用說拿到金曲歌后這樣的獎項了,但是實際上這項獎項車僅有一個非常大的烏龍!
  • 曾經反覆哼唱的歌是否逐漸陌生?20年後,再聽1998華語流行神曲
    >兩張專輯連續大破百萬銷量,徐懷鈺是華語流行樂壇少女天后當之無愧的第一人張惠妹大大的動感也無法被小小的臺灣省禁錮,熱度迅速席捲大江南北,或許你和我一樣並沒買過《牽手》這張專輯,但初初興盛的內地綜藝節目總是可以看到模仿秀環節裡各式各樣的「小阿妹」踩著恨天高松糕鞋學著MV甩頭拍手,感染力之強想不跟唱都難……
  • 胡彥斌創作過哪些歌曲 他還給這麼多大牌寫過歌
    近日胡彥斌也是因為參加了《創造101》擔任了創作導師而備受關注,胡彥斌自從出道以來一直被譽為創作才子,並且寫過無數經典的曲目,那麼胡彥斌創作過哪些歌曲?小編就帶你來盤點一下。    胡彥斌,1983年7月4日生於上海市,中國內地男歌手、音樂製作人、牛班app創始人。
  • 紅過王菲拒絕李宗盛,卻當小三遇渣男,一代天后抑鬱星途盡毀
    沒錯,以前的許靜美曾紅過王菲,拒絕過李宗盛。她的一首《陽光總在風雨後》不但耳熟能詳,還被選為中國女排的隊歌,紅遍大江南北,紅透華人圈。但是從爆紅到隱退,再到如今的復出無人問津,許美靜就像是悲劇裡的女主角,人生那麼苦。而在這般大起大落、人生悲劇的背後,是許美靜的自作自受,是她同時遭兩個男人拋棄所致。儘管許靜美出身普通,但得上天眷顧,身材高挑,臉蛋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