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培養了一種微生物,它把塑料降解縮短了299年

2020-12-03 中科院格致論道講壇

生物系統可以看作是一種工程系統,將細胞組裝形成組織,最終形成一個複雜的個體。這種基因元件的組裝,稱之為基因計算機。「每個微生物細胞都可以寫一個微型計算機」,怎樣像組裝計算機一樣組裝生物呢?

出品:"SELF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

以下內容為Bluepha首席技術官張浩千演講實錄:

大家好,先說說我自己,我本科在北大生命科學學院就讀,博士在北大物理學院,所以這種交叉學科的背景使得我會以一個工程師的視角來看待生命科學的問題。

先給大家看一張圖片,這是什麼呀?是土豆,還是一個發黴的土豆,上面的黴菌可以合成一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是一種特效的抗生素。其實可能在座的很多朋友們都知道,目前為止我們人類所有成功商業化的抗生素已經都能夠被細菌耐藥了。也就是說,假如有一種細菌具有了所有的耐藥性,又產生了大規模的爆發,我們是毫無反抗之力的。這種鏈黴菌上發現的新型抗生素,其實對於解決或者緩解這個問題有非常大的幫助。

再給大家看一張圖片,這張圖片是在深海海底發現的一種厭氧細菌。這個細菌的細胞膜裡有一種化學物質,這個化學物質長得特別像梯子,尤其它的右半部分,它的名字叫梯烷(Ladderane)。它是一種非常非常高能的化學物質,可以用做火箭燃料。

再給大家看一個有趣的東西,左邊這張圖片是一個細菌,這個細菌它有一個指南針,是真的指南針。這是四氧化三鐵顆粒排成一個針狀結構,可以根據磁場指導細胞去遊動。這個指南針的組成是四氧化三鐵顆粒,是由細菌自己合成的,它是一個大小非常均一,一般在幾納米到十幾納米之間的一個納米物質。迄今為止,我們人類最精細的製造技術也沒有辦法造出形狀這麼規則、大小均一的納米物質,如果我們在納米上想用這個東西,只能在細菌上拿到。

最後給大家舉的例子可能有些朋友已經非常了解了,就是固氮。豆科植物的根部可以跟一些細菌共生,細菌把大氣裡面的氮氣變成氨,作為營養物質供給植物。植物反饋給一些營養物質,兩撥生物相互之間共生,還有一些細菌不需要豆科植物自己就能固氮。可以想像,如果我們要是能夠把這些固氮功能轉移到水稻或者小麥身上,那麼我們的糧食生產第一可以擺脫化肥了,第二我們也可以避免化工廠帶來的很多汙染。

剛才給大家舉的是一些很有趣的生物功能,但是大家心裏面肯定有一個問題,這些生物功能到底能不能夠應用於我們真正的生活中?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其實我們是有一定的技術基礎的,這裡給大家展示幾個例子,就是展現我們技術基礎的例子。

第一個就是胺基酸。我們日常使用的味精是一種胺基酸,還有很多其他藥品和食物裡面都需要添加各種各樣的胺基酸。構成細胞的21種胺基酸裡面,有20種目前為止都是由圖中這三種微生物來合成的。還有一種當然是化工合成,但是也是可以用生物做到的,只是成本有點貴,理論上來說21種都可以用生物來做。

還有就是我們現在吃的藥,這些藥物裡面有1/3都是由細菌或者真菌這種微生物來合成。這是立普妥,年齡大一點的同志會比較了解,因為它是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特效藥,是由土麴黴合成的。

大學生朋友就更了解了,這是點外賣的時候會配送一些很脆的、稍微使點勁就容易斷的刀和叉。這些刀叉也是微生物合成的,大家可能會覺得很神奇,這是怎麼做的呢?玉米澱粉被微生物變成了乳酸,再經過適當的化工聚合,最終把它變成了我們想要的這種塑料,現在外賣裡大量的刀叉都是拿微生物來製造的。

除了剛才給大家舉的例子,還有一些例子可能大家更熟悉了,啤酒、酸奶、抗生素、胰島素。這裡面可能有兩個例子大家比較震撼,一個是玻尿酸,女孩子們美容用的玻尿酸其實也是微生物合成的。還有一個是椰果,大家點的奶茶裡的椰果其實不是從椰子刮下來的,是微生物木醋桿菌合成的

所以如果把細胞看成工廠的話,其實它完美地契合我們對於工廠的定義,它是把原料變成我們想要的產品。除了這一點它還有自己的特性,第一,因為生物自己的生長和合成是不需要人管的,它是無人值守、全自動化的工廠;第二,因為生物是可以自我修復的,所以當它遇到不好的環境,受到不好的處理之後還可以自我修復;第三點是工廠能自我複製,每30分鐘就能複製自己一次。

當然這個有好有壞,好的話複製這個工廠很便宜,不好就是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好的話,別人複製你的工廠也很容易。所以這是一個現在生物技術產業界大家面臨的問題;第四點是它尺寸很小,所以可以把它局限在一個反應器裡面,這樣所有的廢水、廢氣、廢物都可以收集起來得到有效控制。

跟大家講了我們現在關於細胞工廠的技術基礎,我一開始舉的幾個例子能不能得到很好的應用呢?其實還是有點欠缺,原因在於這四種生物功能背後所涉及的通常都是幾十到上百個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而我剛才給大家舉的幾個是現在已經在我們生活中得到很好應用的案例,其實通常只涉及一到幾個基因。

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是你帶著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人來幹活,你還需要一個很複雜的協調和組織呢,更何況在細胞裡面幾十上百個基因一起合作,這背後需要寫的程序是非常複雜的。

給大家舉一個更形象的例子,左邊這樣圖片是大腸桿菌,它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這個細菌可以看作是一個直徑0.5微米、長度2微米的圓柱體。在這麼小的空間內,它有400萬的鹼基對,更重要的是它有4400個基因在同時表達著,而且同時在發生不少於3000個化學反應。如果我們把這4400個基因中每個基因看做一個點,基因與基因之間如果相互作用就連成一條線,那就是右邊的圖。可以看到即便在這麼小的空間,這麼簡單的一個生物,它內部的相互作用也是非常複雜的。

就是因為這種生物系統的複雜性,就帶來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可能學電子工程或者計算機的同學會知道,電子工程裡面有一個定律叫做「摩爾定律(Moore's Law)」。什麼叫「摩爾定律」?大概意思是說CPU的計算能力每隔一段時間,通常是18個月就會翻一倍,或者是晶片價格就降一倍,總的來說每18個月就厲害一倍。但是生物不是這樣,舉個例子,咱們生物醫藥呈現出「反摩爾定律(Eroom’s Law)」。就是說同樣十億美元,在1950年的時候十億美元能開發出十幾個新藥,到2010年連一種都開發不出來,所以英文「摩爾」也是反過來寫的。

這就揭示我們技術現在遇到問題和瓶頸了,我們投入相同的資源得到的產出越來越少,所以我們必須要換技術路線了,要進行一種技術革新。根據我們以往解決複雜問題的經驗,我們有沒有可以借鑑的呢?其實是有,在座的每位都有手機,手機裡一張晶片有上億個「邏輯門」,處理的功能這麼複雜,我們是怎麼樣應對這種複雜度的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工程化原則。我們現在不管一個系統多複雜,我們都能按照從「元件-器件-模塊-系統」的方式自下而上的組裝出來。這裡有兩個工程化原則非常關鍵,第一是模塊化,模塊化的作用是什麼?讓系統的組份與組份、元件與元件之間越獨立越好,這樣就能自下而上的拼裝起來,組裝預測性特別高。

還有一個原則是標準化。標準化就是讓每個人在這個工程中所做出的努力都能被其他人所用,比如有人造螺絲、有人造螺母,如果大家按照一個標準來,造螺絲和造螺母的人就能組合起來,就能把一個複雜的事情拆解成一個簡單的工作,並且分配給每個人,最終每個人做出的東西還能組裝在一起。

正是因為這種工程化原則的使用,使得我們人類可以做出非常複雜的東西,例如超級計算機。所以「摩爾定律」就由此不斷地產生新的突破,並且一直得到保持。

那我們的細胞呢?我們的生物系統,其實我們如果以另外的視角來看,它也是一種工程系統。它可以看作基因,也就是說DNA材料。DNA作為材料以生物大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的形式,比如說它先組裝成一些代謝通路、調控通路,這些通路組裝成細胞,這些細胞組裝成組織,最終形成一些複雜的個體,也可以看成自上而下的工程系統。

正如我們的CPU,它不是從路邊隨便撿來的是石頭就能加工成CPU,雖然說它也是矽,但是這個矽是精煉出來的。我們假如說對生物系統進行工程化的話,我們的材料也不是隨便拿來的。每個生物都有自己的基因,我們把這些基因都拿來,去掉我們不想要的功能,保留最基本、最簡單的功能,然後我們把它進行一些標準化、模塊化的加工,最終就可以得到生物的樂高積木,就是一列一列的基因片段,它們相互之間是絕緣化的,而且接口是標準化的,那麼我們可以把它叫做「基因元件」

這個「基因元件」就可以讓我們以拼樂高積木的形式、自下而上地拼裝出一些複雜的生物系統,我們把它叫做「基因計算機」。因為它有感受器,可以感受細胞內外的各種環境,它也可以進行信息處理,把一些複雜的信號進行內部處理之後,最終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生物功能輸出,我們就把它叫做「基因計算機」。

這種能力使得我們可以在微生物裡面,每個微生物細胞裡面都可以寫一個微型的「基因計算機」,從而執行我們想讓它們執行的功能。比如可以用於生物製造,還可以把它放到腸道裡面偵測消化道裡的癌症和炎症;還可以用於土壤,用來去除重金屬汙染和化工型汙染;還可以用於環境,廢水處理、汙水處理,甚至可以從廢水裡冶煉出貴重金屬,這都是微生物可以做到的。

在這裡舉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這也是我博士期間在做的事情,以及博士畢業之後和清華的老師同學一起創業的事情。大家身邊很多物件都是塑料做的,這些塑料都是從石油裡面提取出來的。一個非常殘酷的事實是塑料的降解大概需要300年,而人類發明第一塊塑料是在1862年,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人類發明的第一塊塑料想要降解完還需要150年。

這張圖片相信在座的各位其實並不陌生,因為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動物因為吞食塑料而死、植物因為塑料添加劑的毒性而枯萎的現象。我在博士期間,跟清華的老師、同學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去全國各地找一些有趣的微生物。

我們在新疆的艾丁湖,距離我家鄉沒多遠,我們發現一株非常有意思的微生物。左上角的圖是一個平板,是一個培養基的平板,上面每個白點都是一個細菌的菌落。我們發現有些菌落非常有趣,它是白色的,特別白。在顯微鏡下放大了看,它裡面也有一些白色顆粒,這些白色顆粒經過鑑定是什麼東西呢?其實是生物可降解的塑料,叫做「聚羥基烷酸酯(PHA)」。理論上它可以替代我們現在生活中絕大部分石油基的塑料,但是它有什麼問題?價格太貴了,它是現在塑料的5-10倍。雖然大家有環保理想,但在錢包在現實面前還是沒辦法,做不出更理想的選擇。

怎麼讓大家做出更理想的選擇呢?我們這個「基因計算機」或者我們在細胞裡編程序這件事就有用了,我們可以在細胞裡編程序,讓細胞把它生理代謝活動的所有能量,都用於生產聚羥基烷酸酯,簡稱PHA。比如我們做的第一代,細胞裡就有大塊白色顆粒了,我們還可以做第二代,細胞已經很「胖」了,還可以做第三代,細胞已經是「超級大胖子」了,裡面90%的質量差不多都是PHA了。

我們經過兩到三年的實驗和工業化嘗試,現在已經成功的在山東實現了工業化生產。我們生產PHA使用的是可以再生的糧食資源,比如咱們國家其實存糧,陳舊的糧食已經很多了,數以億噸計,要不就放著爛了,還不如利用起來。與此同時我們生產出的生物塑料PHA是百分之百生物可降解,理論上不加特殊物質,埋在土裡半年到一年就完全降解了,變成營養物質被微生物利用了。所以它是取之於自然,而最終又回饋於自然的東西

最後給大家看一個更形象的案例,我們在清華校園裡做的一個實驗。大家先別好奇,為什麼我一個北大人拿清華校園做實驗。我們在清華校園挖了一個坑,把兩個塑料片埋到土裡面,半年以後再把塑料片挖出來,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效果。左圖就是PHA的塑料片,半年以後千瘡百孔,細菌在上面快樂地生長著。而聚乙烯塑料片完好無損,300年以後才能降解。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現在生活中遇到的絕大部分的塑料其實都是非常難以降解的。300年是一個非常保守的數字,而且是在各種環境都很良好的情況下,生物才能利用起來。我們這個PHA是很有希望能夠替代現在已有的石油基塑料的,並且現在我們已經把成本做到了傳統石油基塑料的2-3倍

很多人在做科研的時候都會關注一點,就是科技的創新性如何。但是我更關注的一點是,科技這個東西怎麼樣更好的應用於我們的生活。因為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遇到的問題不僅僅是科學問題,作為科學家我們也不能關心的僅僅是科學,我們要綜合運用金融、教育、人文、管理等各個方面的力量把它們綜合在一起,為我們的未來創造一個更加綠色、智能、環保的世界。

「SELF格致論道講壇是中國科學院全力推出的科學文化講壇,致力於精英思想的跨界傳播,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中國科普博覽承辦。SELFScience, Education, Life, Future的縮寫,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關注微信公眾號SELFtalks獲取更多信息。

本文出品自「SELF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SELFtalks),轉載請註明公眾號出處,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次在南大洋發現微塑料,有種微生物能把塑料降解縮短299年!
    一個非常殘酷的事實是塑料的降解大概需要300年,而人類發明第一塊塑料是在1862年,這意味著人類發明的第一塊塑料想要降解完還需要150年…… 出品:"SELF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 以下內容為Bluepha首席技術官張浩千演講實錄:
  • 聚乙烯塑料的微生物降解
    這些研究為發展 PE 塑料廢棄物生物降解處理技術提供了一定的依據。本文總結和分析了 PE 塑料降解微生物的分離和篩選方法,以及已報導的 PE 塑料降解微生物和降解酶的研究進展,以期為進一步研究 PE 塑料的微生物降解機理和處理技術提供參考。
  • 科學家發現可以幫助降解PU塑料的微生物
    應對塑料這個地球上最大的環境問題之一,我們所需要的可能只是一個「很小」的答案。聚氨酯是一種高分子化合物,它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經過近八十年的技術發展,已經廣泛應用於家居領域、建築領域、日用品領域、交通領域和家電領域等。
  • 微塑乾貨——科學家發現可以幫助降解PU塑料的微生物
    應對塑料這個地球上最大的環境問題之一,我們所需要的可能只是一個「很小」的答案。然而,很少有研究像目前這篇論文一樣關注過聚氨酯的生物降解。來自UFZ的研究團隊成功從一個富含脆性塑料垃圾的地方分離出一種名為假單胞菌(sp.TDA1)的細菌,它有望破壞構成聚氨酯塑料的一些化學鍵。
  • 塑料汙染日益嚴重,如何尋找能降解塑料的細菌?選擇培養基篩選
    塑料汙染危害極大,就不再一一列舉了。亡牛補牢,當我們意識到問題所在,並嘗試解決它時,還不算晚。尋找一種能降解塑料的細菌1,為什麼要尋找選擇細菌,而不尋找其他生物呢?將塑料作為唯一的碳源,其他成分不變,這樣能分解的塑料的細菌活下來,而不能分解塑料的細菌微生物死掉。這樣的培養基具有篩選的作用,所以它叫做選擇培養基。選擇培養基一般為固體培養基。選擇培養基和鑑別培養基有所不同。目標細菌和其他細菌都能在鑑別培養基中生活,但是目標細菌在其中生活時,培養基將會出現特定的現象,從而幫助我們判斷目標菌是否存在。
  • 目前的生物塑料「PHA」,它是100%生物可降解的塑料
    第2個:藥物加工、藥物裡面有1/3都是由細菌或者真菌這種微生物來合成,是由「土麴黴」合成的。第3個:材料合成、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塑料刀和叉,刀叉其實也是微生物合成的。玉米澱粉,被微生物變成了乳酸,再經過適當的化工聚合最終就把它變成塑料。
  • 塑料垃圾越來越多?我們有能「吃」塑料的細菌了!
    這些輕便、結實、造價低廉的東西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卻也製造了幾乎同樣大的麻煩。2010年,光是192個沿海國家和地區產生的塑料垃圾就多達2.75億噸。大量難以降解的塑料垃圾,正在對環境和其他生物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得不到妥善處理的塑料垃圾正在造成日益嚴重的不良後果。
  • 塑料降解需要幾百年?那是我們對大自然了解太少。
    塑料使用製品是近代化學工業科學發展的重要成果,為我們生活帶來了巨大便利,但它對環境的汙染也是日益嚴重。按我們已有的認知,和其它大部分塑料一樣,PET需要耗費數百年才能降解;無處不在的塑料瓶袋及肉眼不可見的塑料顆粒,已經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危害。
  • 科學家揭示黃粉蟲降解聚苯乙烯塑料證據
    Role of gut microorganisms」(齧食塑料黃粉蟲對聚苯乙烯的生物降解和完全礦化作用:2. 腸道微生物的作用)兩篇姊妹研究論文,首次以全面證據揭示了黃粉蟲齧食降解聚苯乙烯、將其完全降解礦化為二氧化碳、並利用同化為蟲體脂肪,同時證明是其腸道微生物起主導作用,並且分離鑑定了一株降解聚苯乙烯的細菌。此研究成果為解決廢棄塑料汙染環境的問題提供了嶄新的思維。
  • 塑料生物降解性能檢測方法有哪些?
    聚合物降解測試中經常採用測定薄膜或條狀試樣在降解後的質量損失,結合殘餘材料的結構和分子量等分析,可以獲得降解過程的詳細信息,有利於探究塑料生物降解機理和分析影響降解的因素。 塑料的生物降解性能常用的測試方法包括可視化觀察、質量損失、力學性能和分子量的變化、CO釋放量/氧氣吸收量、平板培養法等。
  • 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方式對比分析:生物降解塑料為主流
    中商情報網訊:可降解塑料是指一類其製品的各項性能可滿足使用要求,在保存期內性能不變,而使用後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能降解成對環境無害的物質的塑料。可降解塑料按照降解方式分類,可降解材料一般可分為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和水降解塑料等四大類。
  • 可生物降解,設計師用細菌「培養」出了一種的口罩
    但其中的大多數都涉及塑料。因此,Sum工作室的Garrett Benisch和Elizabeth Bridges發明了一種微生物纖維素麵膜,將其作為N95面罩的替代品,從而讓PPE更有持續性。他們設計的口罩被稱為「木精口罩」,其是由細菌纖維素——一種常見的細菌「木精醋酸菌」的副產品。設計師表示,實際上你可以在自己家裡用一些簡單的原料培養細菌。
  • 可降解塑料真能解決「白色汙染」嗎?
    但是,生物塑料也有環境價格,培育相關的植物或細菌需要肥沃的土壤和淡水,但包括以色列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沒有這類條件。」研究人員利用以海藻為食的微生物,生產一種叫做聚羥基鏈烷酸酯(PHA)的生物塑料聚合物。這種海藻是能在海中種植的多細胞海藻,而一種能在非常鹹的水中生長的微生物,可以吃掉多細胞海藻並產生可用於製造生物塑料的聚合物。這種新工藝將為淡水短缺的國家,從生產石油衍生塑料向生產生物降解塑料轉型提供相應技術。戈爾博格認為:「這項新研究將努力徹底改變世界清潔海洋的努力。」現在,科研人員正在開展基礎研究,以找到最適合生產具有不同性質生物塑料聚合物的最佳微生物和藻類。
  • 這種生物「偷」吃海藻,還生產可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原創報導:一、前言:PHA材料簡介聚羥基烷酸酯( polyhydroxyalkanoates 簡稱PHA) PHAs 類生物可降解塑料是通過細菌發酵生產而成,可以作為分子內碳源和能源儲備,並成為顆粒體聚集在細胞質內。
  • 必須釐清可降解塑料的概念,別被「偽降解」蒙蔽了!
    1869年,印刷工人約翰•海厄特發現,在硝化纖維中加進樟腦時,硝化纖維變成了一種柔韌性相當好的又硬又不脆的材料,在熱壓下可成為各種形狀的製品,他將它命名為「Celluloid(賽璐珞)」。於是,塑料的鼻祖誕生了。可誰能想到,一百多年以後,當初拯救大象生命的材料,卻因為環保問題,上了人類的「黑名單」。
  • 可降解塑料到底是什麼?你知道哪種最適合我們嗎?
    在回答這幾個問題之前,讓我們看一下傳統塑料是怎麼發展到降解塑料的。 可降解塑料怎麼來的呢? 在這裡我們需要注意:塑料是否可生物降解,跟塑料由哪種原料製成沒有必然關係。不是所有生物基塑料都是可生物降解塑料,生物基塑料同樣也有不可降解的。 為此,我們列出下圖,方便大家更直觀的來理解:
  • 生物降解塑料檢測是什麼意思?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一類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細菌、黴菌(真菌)和藻類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塑料。生物降解塑料檢測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種具有優良的使用性能、廢棄後可被環境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終被無機化而成為自然界中碳素循環的一個組成部分的高分子材料
  • 科普——可降解塑料
    生物基原材料通常是天然高分子(如澱粉、纖維素、甲殼質)或農副產品經微生物發酵或合成具有生物降解性的高分子製得,如熱塑性澱粉塑料、聚乳酸(PLA)、澱粉/聚乙烯醇等均屬這類塑料。破壞性生物降解塑料,跟前面提到的氧化降解塑料一樣,當前主要包括澱粉改性(或填充)的傳統石油基塑料,是生物降解了其中添加的澱粉後,分解成更小的石油基塑料碎片。因為分解後還是會產生微塑料,並非完全可降解,部分國家已經開始禁用氧化生物降解塑料(oxo-degradableplastic)。法國在2015年開始禁用這種塑料,西班牙在2016年也推出了類似禁令。
  • 可降解塑料有哪些?
    無所不在的塑料製品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由此產生的塑料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少汙染。以塑膠袋為首的塑料製品造成的白色汙染正在一步步危害自然環境和人們的正常生活。塑料是一種合成的高分子化學製品,大部分塑料是以不可再生的石油為原料,由多元醇和多元酸縮聚而成。
  • 日本研發出不用牙膏的牙刷和海水可降解塑料
    牙膏中通常含有磨砂效果的塑料微珠,即一種極小的微塑料,近年來微塑料汙染問題日益受到日本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不僅在海洋生物體內,甚至有研究稱在人體排洩物中也發現了形形色色的微塑料。牙膏中的塑料微珠是一種微塑料汙染源,還有更多的塑料製品對地球環境尤其是海洋環境構成威脅,人們對可降解塑料期待已久。日本鍾化公司發明了百分之百由植物材料製成的可降解塑料,甚至在海水中也能被自然降解。鍾化公司是日本一家知名化學品公司,記者日前前往鍾化公司的大阪總部,參觀了該公司研發的可降解聚合物「PH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