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可以幫助降解PU塑料的微生物

2020-10-03 全塑聯塑料產業平臺

應對塑料這個地球上最大的環境問題之一,我們所需要的可能只是一個「很小」的答案。

近日,發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的一項研究中,德國萊比錫Helmholtz環境研究中心(UFZ)鑑定出一種能夠降解聚氨酯(PU)中某些化學成分的細菌。

研究通訊作者、UFZ高級科學家Hermann J. Heipieper博士說:「這種細菌可以將這些化合物作為碳、氮和能量的唯一來源。這一發現邁出了能循環使用難以回收PU產品的重要一步。」

聚氨酯是一種高分子化合物,它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經過近八十年的技術發展,已經廣泛應用於家居領域、建築領域、日用品領域、交通領域和家電領域等。

不幸的是,聚氨酯很難回收利用或銷毀,因為大多數這類塑料都是熱固性聚合物,加熱時不會熔化。這些垃圾大部分最終進入垃圾填埋場,而這種處理方式會釋放出許多有毒化學物質,其中一些具有致癌性。

利用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來分解油基塑料是一個方興未艾的領域。然而,很少有研究像目前這篇論文一樣關注過聚氨酯的生物降解。

來自UFZ的研究團隊成功從一個富含脆性塑料垃圾的地方分離出一種名為假單胞菌(sp.TDA1)的細菌,它有望破壞構成聚氨酯塑料的一些化學鍵。

為了確定細菌降解這些塑料的途徑,研究人員對細菌進行了基因組分析。他們對幫助微生物在塑料中代謝某些化合物以獲取能量的因素有了初步發現。他們還進行了其他分析和實驗,以了解這種細菌的功能。

研究合著者、Christian Eberlein博士說:「這種特殊的菌株屬於一種因耐受毒性有機化合物以及其他壓力而聞名的細菌。這種特徵也稱為耐溶劑性,是極端微生物的一種形式。」

這項研究是歐盟一項名為P4SB(利用惡臭假單胞菌合成生物學將塑料垃圾變廢為寶)科學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致力於尋找能夠將油基塑料轉化為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的微生物。顧名思義,該項目專注於一種名為惡臭假單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的細菌。

除了聚氨酯之外,包括UFZ在內的P4SB聯盟也在測試微生物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的降解效果,PET是廣泛用於塑料水瓶的塑料。

Heipieper說:「未來對假單胞菌TDA1的研究的第一步將會是識別編碼能夠分解聚酯型聚氨酯中某些化合物細胞外酶的基因。細胞外酶,又稱胞外酶,是一種分泌於細胞外的蛋白質,可以引起生化反應。」

然而,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計劃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來改造這些酶或其他酶來促進生物塑料的生產。比如,這可能涉及通過轉基因手段將細菌轉化為微型工廠,從而將油基化合物轉變為可生物降解的化合物,製成對環境友好的塑料。

Heipieper說「在實現技術和商業上的飛躍之前,科學家們需要在更多類似研究中收集本研究中的這些『基礎知識』。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相關焦點

  • 微塑乾貨——科學家發現可以幫助降解PU塑料的微生物
    科學家發現可以幫助降解PU塑料的微生物他們對幫助微生物在塑料中代謝某些化合物以獲取能量的因素有了初步發現。他們還進行了其他分析和實驗,以了解這種細菌的功能。該項目致力於尋找能夠將有機塑料轉化為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的微生物。顧名思義,該項目專注於一種名為惡臭假單胞菌(Pseudomonas putida)的細菌。
  • 聚乙烯塑料的微生物降解
    PE 塑料的廣泛應用導致大量 PE 廢棄物的累積,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威脅。自 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一些研究陸續報導了 PE 塑料被微生物降解的現象,並從土壤、海洋、垃圾堆置點及昆蟲腸道等生境中分離篩選到了若干種具有一定 PE 塑料降解能力的菌株,而且發現一些單加氧酶、過氧化物酶和漆酶等氧化還原酶對 PE 塑料具有氧化降解能力。
  • 塑料成災?依靠生物降解塑料來幫助解決
    這種細菌可以在塑料上茁壯生長,然後分兩步將塑料分解為可利用的碳。這種細菌附著到PET表面之後,它就會開始釋放兩種酶中的第一種,先將PET分解為一種中間體化學物質。第二種酶隨後會將這種化學物質進一步分解,為細菌提供更多能量。一種微生物或許有一天能幫助我們解決每年產生的5000萬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問題。
  • 中國首次在南大洋發現微塑料,有種微生物能把塑料降解縮短299年!
    一個非常殘酷的事實是塑料的降解大概需要300年,而人類發明第一塊塑料是在1862年,這意味著人類發明的第一塊塑料想要降解完還需要150年…… 出品:"SELF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 以下內容為Bluepha首席技術官張浩千演講實錄:
  • 中國科學家發現能吃塑料的蟲子 能降解所有塑料
    科學家此前使用幾種土壤無脊椎動物實驗,如蚯蚓、千足蟲、蛞蝓、蝸牛等看看其能否吃掉塑料。在飼餵14C標記的塑料如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結果顯示無法降解。  楊軍認為,生物降解塑料的思路要開拓,不能只局限於微生物, 可以考慮鱗翅目昆蟲、白蟻等, 海洋中的蛀船蟲和鑽孔蚌能侵蝕聚乙烯和海底電纜,也可考慮從這些生物中分離並克隆能產生活性基團的關鍵酶及其基因。  楊軍團隊的2014年研究發現,蠟蟲(印度谷螟幼蟲)能夠咀嚼和進食聚乙烯PE薄膜,幼蟲腸道分離出能夠降解PE薄膜的兩種菌株,即腸桿菌屬YT1和芽孢桿菌YP1。
  • Science:科學家發現可有效降解塑料的特殊細菌群體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6年3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於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日本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很多一次性水瓶中發現了可以
  • 科學家發現以塑料為食蟲子 吃塑料排二氧化碳
    小處著手黃粉蟲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科學家已在黃粉蟲體內分離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細菌,並將其保存。研究報告作者之一、史丹福大學高級研究員吳唯民介紹說,中美聯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不僅首次為微生物降解塑料提供了有力的科學證據,也為開發生物降解聚苯乙烯塑料製品的技術提供了全新思路。一個中學女生無意中發現蟲盒泡沫有噬咬痕跡據新華社2003年報導,關於「蟲子吃塑料」,曾被一位西安的中學女生發現。
  • 科學家揭示黃粉蟲降解聚苯乙烯塑料證據
    Role of gut microorganisms」(齧食塑料黃粉蟲對聚苯乙烯的生物降解和完全礦化作用:2. 腸道微生物的作用)兩篇姊妹研究論文,首次以全面證據揭示了黃粉蟲齧食降解聚苯乙烯、將其完全降解礦化為二氧化碳、並利用同化為蟲體脂肪,同時證明是其腸道微生物起主導作用,並且分離鑑定了一株降解聚苯乙烯的細菌。此研究成果為解決廢棄塑料汙染環境的問題提供了嶄新的思維。
  • 新發現!科學家發現可對塑料進行生物降解的甲蟲
    來自Pohan科技大學(POSTECH)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發現,東亞本土一種叫甲蟲鞘翅目(P. davidis)的幼蟲可以消化聚苯乙烯並分解腸道中的聚苯乙烯。   由於分子結構獨特,聚苯乙烯是一種難以分解的材料,科學家們相信他們的發現將有助於解決廢塑問題。
  • 我們培養了一種微生物,它把塑料降解縮短了299年
    是土豆,還是一個發黴的土豆,上面的黴菌可以合成一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是一種特效的抗生素。其實可能在座的很多朋友們都知道,目前為止我們人類所有成功商業化的抗生素已經都能夠被細菌耐藥了。也就是說,假如有一種細菌具有了所有的耐藥性,又產生了大規模的爆發,我們是毫無反抗之力的。這種鏈黴菌上發現的新型抗生素,其實對於解決或者緩解這個問題有非常大的幫助。
  • 重磅發現:蛾幼蟲可降解聚乙烯塑料
    最近,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生物化學系的科學家發現某種蠟蛾幼蟲(Galleria mellonella)可以以較快的速度降解聚乙烯塑料薄膜,並產生乙二醇降解產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Cell旗下期刊《Current Biology》(影響因子8.9)。當使用該種蛾幼蟲與聚乙烯塑膠袋相接處後,約40分鐘後即可產生肉眼可見的漏洞。
  • 一袋生蟲小米 讓他發現塑料降解的秘密
    該演講也讓公眾了解到這一被高分子材料領域專家、北京大學原校長周其鳳院士評價為「世界級工作」的發現——蟲子可以「吃」塑料。「空窗期」下廚的意外收穫此前從事多年汙水生物處理研究的楊軍因為一袋小米開闢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沒錯,還是一袋生蟲的小米。「這個發現說明,男人一定要做飯。」楊軍笑著說。
  • 這種生物「偷」吃海藻,還生產可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原創報導:一、前言:PHA材料簡介聚羥基烷酸酯( polyhydroxyalkanoates 簡稱PHA) PHAs 類生物可降解塑料是通過細菌發酵生產而成,可以作為分子內碳源和能源儲備,並成為顆粒體聚集在細胞質內。
  • 塑料的循環經濟 塑料降解和回收的生物技術解決方案
    塑料經過大約100年的生產,到現在塑料顆粒幾乎無處不在:在地下水、海洋、空氣和食物鏈中,全世界都在用生物技術方法來解決這一塑料危機。然而,大多數的進展僅限於一種特定類型的塑料,即聚酯,如PET。Ren Wei在《自然催化》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評論中,對當前的研究狀況進行了批判性的討論,並提出了塑料生物循環經濟的策略。為了實現塑料的循環經濟,需要複雜的解決方案。
  • 科學家發現一種吃塑料的毛毛蟲,塑料汙染問題,能否迎刃而解?
    由於塑料在焚燒的時候會產生有害氣體,唯一的處理辦法就是將其埋於地下,但這樣也會造成土壤的汙染問題。因此,為了降低塑料汙染帶來的各種問題,科學家們急迫地想找到一種能將其迅速降解的辦法。最近,來自加拿大布蘭登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一種蠟蛾的幼蟲是能夠消耗和代謝聚乙烯的「塑料食肉動物」,這種動物或許能為塑料降解問題找到突破口。在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上的論文中,研究小組描述了他們對這種毛毛蟲的研究,以及他們對這種毛毛蟲的腸道微生物的了解。
  • 可降解塑料的降解方式對比分析:生物降解塑料為主流
    中商情報網訊:可降解塑料是指一類其製品的各項性能可滿足使用要求,在保存期內性能不變,而使用後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能降解成對環境無害的物質的塑料。可降解塑料按照降解方式分類,可降解材料一般可分為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光-生物降解塑料和水降解塑料等四大類。
  • 黃粉蟲可降解聚苯乙烯塑料
    原標題:黃粉蟲可降解聚苯乙烯塑料  據新華社電中美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上報告說,黃粉蟲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他們已在黃粉蟲體內分離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細菌,並將其保存。這項研究首次提供了微生物有效降解聚苯乙烯的科學證據,為用生物降解方法治理「白色汙染」提供了新思路。
  • 科學家發現以塑料為食蟲子:吃塑料排二氧化碳
    據新華社電中美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上報告說,黃粉蟲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他們已在黃粉蟲體內分離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細菌,並將其保存。這項研究首次提供了微生物有效降解聚苯乙烯的科學證據,為用生物降解方法治理「白色汙染」提供了新思路。  黃粉蟲又名麵包蟲,被人工大量養殖用作動物飼料。
  • 生物降解塑料的分類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界如土壤或沙土等條件下,或特定條件如堆肥化條件下或厭氧消化條件下或水性培養液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並最終完全降解變成二氧化碳或甲烷、水及其所含元素的礦化無機鹽以及新的生物質的塑料
  • 科普——可降解塑料
    生物基原材料通常是天然高分子(如澱粉、纖維素、甲殼質)或農副產品經微生物發酵或合成具有生物降解性的高分子製得,如熱塑性澱粉塑料、聚乳酸(PLA)、澱粉/聚乙烯醇等均屬這類塑料。聚乳酸(PLA)的原材料來自於玉米澱粉傳統的石油基塑料可以被製造成在一定程度上是可生物降解的塑料(例如氧化降解塑料),通常是在石油基塑料中添加澱粉,使得其容易分解,但僅僅是分解成更小體積的石油基塑料。